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茅盾全集(外国文论一集29)(精)
分类
作者 茅盾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茅盾全集(外国文论一集29)(精)》一书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作品集。新版《茅盾全集》由茅盾之子韦韬先生授权,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茅盾研究会理事钟桂松主编。新版《茅盾全集》由韦韬先生新增多幅珍贵照片,在原版《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加以充实、补订而成的,目的是使《茅盾全集》更全、更完美。29至33卷为外国文论。这是规模最大、收集最全的总集,是研究茅盾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材料。

内容推荐

本卷书《茅盾全集(外国文论一集29)(精)》收录了作者茅盾长篇外国文学评论《欧洲大战与文学》、《骑士文学ABC》、《西洋文学通论》和《希腊文学ABC》。

《欧洲大战与文学》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小说月报》第十五卷第八号“战争文学专号”上,后由上海开明书店印成单行本,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出版,署名沈雁冰。《骑士文学ABC》于一九二九年四月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署名玄珠。《西洋文学通论》于一九三〇年八月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希腊文学ABC》于一九三〇年九月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均署名方璧。

四部专著按发表时间先后编入本卷。

目录

欧洲大战与文学

骑士文学ABC

西洋文学通论

希腊文学ABC

试读章节

巴比塞的小说是根据一联队的兵士的见解而成的,这一联队的兵士几乎全是劳工与农民,但是这个事实便能够证明军队中的无产阶级已经无形中造成了四海同胞的观念,也证明那些正在厮杀的人们能够以英雄的努力排除四周的偏见,而梦想交战人民之友爱的联合——我于此乃见有超乎一切胜利的伟大,乃见有残存战争的光荣之真光荣。我见(我希望)有物将使世界永绝战争。”

罗曼·罗兰对于《火线下》的评论,自然不失为公正的评论,但是罗兰既已明言不能赞同巴比塞的社会改造的意见,就无异是明言《火线下》的极繁复的问题中有一个主要的问题乃罗兰所忽略的。这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巴比塞在最后一章内所暗示的永绝人类互相屠杀的不名誉战争的方法。要讲到这一点,我们先要把《火线下》的大意说一下。

《火线下》是讲六七个步兵在战壕中所受的痛苦,所谈论的,和所感想的。全书二十四章,虽然大部分是描写披喀狄境的战壕,但是并没有连带关系,每篇可以独立;总之,这是二十四幅大战惨景,分开来则各表现大战的一面,合起来乃成综合的表现,是整个的,不是支离破碎的。战争的恐怖,每行间每字里都浸透着,然而作者主要的意思并不在仅仅描写战争的恐怖,使人厌战,使人反对一切的战争;作者主要的意思乃在表示最大多数的兵士——小农,佣农,工厂劳动者,搬运工人,店伙,矿工等等不自由职业内的无产阶级——对于大战的心理。这些兵士,污秽而且疲倦,炮弹爆裂的巨声和毒气弹的毒烟已使他们失却了思索的本能,只是专在那里等候——等候进攻的命令,等候死。他们成了等候的机器了。他们本来是人,有喜怒哀乐之情,知道计划,知道希望,但是现在只知道“忘记”,他们已成了忘记的机器。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兵,脑子里都有一个拿破仑的影子,现在他们的脑子里却是什么都没有。他们虽然听号令上火线,也很拼命,但并不是受了爱国或救济欧洲文明等等口号所鼓动,却是因为他们已成了机器,不自觉地做着机械的动作。他们在战壕里休息的时候,问或发表各人的意见,大都一致诅咒逼迫他们来的人,不信争自由救欧洲等等好听的名词。他们对于那时仅有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呼声,却表示赞成。寡言的勃曲仑当一次剧烈的接火后,他说:“我是发狂地打,我们都成了野兽;……为了将来的缘故,今日之事正不得不尔,不得不尔。”他忽又厉声说道:“将来!他们将来的比我们进步的人们,看我们这次的屠杀是为何来呢?他们把我们和什么相比呢?”于是他又接着说道:“可是,你要记得,虽然全世界都是发了疯的却仍旧有清醒的人——这就是李勃克内西。”李勃克内西是何等样的人呢?他是德国的社会主义者,自大战爆发后就宣传以国内革命反对帝国主义者的国际战争,他叫德国的兵士把枪口对着本国的特权阶级,不要对着别国的劳动同胞;他是德国政府与资产阶级的眼中钉,不料却成为法国兵士所崇拜的人。《火线下》诚然多描写战争的恐怖,颇像反对一切战争的非战主义的小说,但是字的夹缝中却满现着反抗帝国主义的战争而赞成国内的阶级革命。勃曲仑和他的同伴们并不是厌恶任何战争,却是厌恶那毫无名目的战争;他们并不是怕死,却不愿意无缘无故代人送死。他们也盼望和平,也盼望从此以后永绝战祸,然而他们不能相信帝国主义者国际的战争能够创造永久的和平,他们相信李勃克内西。这个意思,巴比塞既借勃曲仑的嘴说了出来,又在本书的末章《东方已明》内作更畅快的呼号。这最后的一章是说德法两军在大雨下死斗,有许多兵扭作一团,死在泥泞的大坑里;另有几个,避过了开花炮弹,聚在土堆旁,开始互相谈论。他们果然受了许多痛苦,然而尤其使他们心痛的,就是后来的人或竟忘记了此次的教训,使更大的惨剧再演一次。他们中间有一个说:“但愿后人记好!但愿后人记好了这次的教训,不让战事再发生呀。”立刻四面的声音都喊道:“不许再有战争了。”又有一个说:“两支大军相打,就像一支更大的军自杀。”别一个接口道:“只要我们打胜仗,就都好了。”但是立刻有人驳道:“单打胜仗还不中用。我们所要求的,是消灭战争。”——“那么还是要打仗?”——“或许要打。”——“但是或者我们要打的不是外国人罢?”——“说不定竞如此呢。人们还要打仗,为的是想赶走他们的主人。”——“那么普鲁士人也应该来一份?”(P050-052)

序言

自序

这是四年前已经发表过的旧稿子。

那时《小说月报》要出战争文学专号,而又适值欧洲大战十周年的时候,我这篇论文就是为“纪念欧战十周年”而作,等于应时糕点,其无价值,自不待言。现在又过了四年,大战离我们似乎更远了;几乎灭绝人类的可怖的大战只成为渐就模糊的旧梦,现在这老欧洲正在庆幸伤痍的平复,光荣的欧洲踏过了血泊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巴尔干依旧是世界的火药库,地中海沿岸的外交风涛依旧那样险恶;虽然地图上小小地换了些色彩,但是如同没有那次大战一样,老调子又在唱,历史又复演了。

因而我自己再看这篇四年前的旧稿子,也起了不妨再来一回的感想;我并且居然有点相信这篇旧论文的再印也不是全无意义了。

非常抱歉的是这篇论文的内容实在贫乏;当时仓卒“应试”,既没有充分的参考材料,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因为要按时付排,连本来也想说一说的大战后的文艺新运动也付之阙如了。现在理应还这旧心愿,可是兴趣转变,材料散失,贫病交迫,都一齐成为阻梗。而且想到关于文艺思潮的这一段变化,一定有学力比我更深的人在那里研究,一定不久会有很完善的著作贡献给读书界,便觉得我是大可以藏拙了。更新到从大战的血花里爆出来的文艺上的新运动,有的是已经夭折,有的是已经落潮,更有的是尚未完全成熟,便觉得更难落笔了。因此决定让这篇论文照老样子再印。

可是无聊得很,我还想说几句废话:

如果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大战后新文艺运动的轮廓,那么,现在就我记得起的范围内,有下列的零碎材料是可以一读的——

关于早夭的达达主义运动,《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六号的《海外文坛消息》第一二七条《法国艺术的新运动》是讲到过的;但是最好是找到一九二二年冬季号的美国出版的“Poet Lore”其中有一篇“The Life and Deeds of Dad-a”,by William A.Drake,①(①Poet Lore、The Life and Deeds of Dada,by William A.Drake 《诗集》、《达达主义的生命与事迹》,W.A.德雷克著。)说得较详细。

关于落潮的表现主义运动,从前《小说月报》上登过好几篇;要看较有系统的,则有一本容易找到的英文书,“The Drama of Transition”,by Isaac Goldberg,②(②The Drama of Transition,by Isaac Goldberg《过渡期的戏剧》,I.戈德伯格著。)其中关于德国一章是专论表现主义的。日本文也有专论表现主义的书,德文自然更多;可是我不懂这两国文字。

最后说到尚未完全成熟的苏俄新文学,所谓无产文艺;这个名词在现今已颇时髦,虽然尚没看见多少中文的专书。《苏俄文艺论战》一书想来是大家知道的,托洛茨基的《革命与文学》听说也快要译好出版——这部书的前五章是分析革命前后的俄国文坛状况的;此外只记得《小说月报》的《海外文坛消息》有些零碎材料:十四卷六号《文坛消息》第一七三条《俄国革命的小说》,一九一条《苏俄的三个小说家》,二〇三条《俄国的新写实主义及其他》。可是我得附带声明,上述的《海外文坛消息》的三条,我当时是从英文材料做的,所以无产文艺的理论是没有的。我想,在这方面的书,将来大概会很多罢,照现在这样大家都很热心。

一九二八,六,二十,雁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