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韬光养晦
垂拱元年八月初五(685年9月8日),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生于多事之秋,由于日后的伟绩,某些史家称他为生当拨乱之主,不免有些牵强附会。就当时而言,他的出生不过是宗室多了个成员而已。他既无嫡长名分,也没有一个政治集团非他参与不可;命运如何,不仅难以预料,而且也无人为此耗神。不过,养尊处优的宫廷生活、血雨腥风的政治氛围,给他的一生带来难以摆脱的影响。
李隆基两岁时,得到的爵位是楚王,虽不能加强父亲的交际地位,但对他本人却非徒具形式,从普通的宗室成员升为亲王,荣誉和身价都提高。
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女皇武则天的小儿子。本来,李旦是没有当皇帝的资格的。李旦本人对于当不当皇帝,也看得很淡漠。弘道元年(683年)冬,唐高宗逝世后,李显就当上了皇帝,即唐中宗。但是,实际执掌朝政的太后武则天对中宗执政后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中宗只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实际上是把他幽禁了起来。在这种形势下,豫王李旦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就是唐睿宗。睿宗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实际政务却都由他的母亲武则天处理。武则天甚至不让他上朝,而临朝听政。
唐睿宗有六个儿子:老大名叫成器,是刘皇后所生,睿宗即位之初,成器就被立为太子;老二名叫成义,是掖庭宫人柳氏所生;李隆基排行老三:老四名叫隆范,是崔孺人所生;老五名叫隆业,是王德妃所生;最小的名叫隆睇,是宫女所生,早年夭折。
李隆基六岁时,皇宫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登基,宣布将唐朝改为周朝,降睿宗为太子。由于唐睿宗不再是傀儡皇帝,睿宗的儿子也就不再是皇子,太子李成器没有了太子的名义,和李隆基及其他兄弟一道,统统被改称“皇孙”。幼小的李隆基,在他还不大懂事的情况下,就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目睹了宫廷的一幕幕悲喜剧。
武则天听政余暇,常召皇孙们到膝下游嬉,享受天伦之乐,小隆基在这种场合受到祖母的注意和赏识。有一次,她把玉制的器具陈列在殿堂上,让皇孙们任意选择,孩子们个个你取我拿,毫不谦让,唯小隆基端坐不动,这不禁使武则天大为惊奇。小隆基似乎有志向,祖母对他产生了偏爱。
有关李隆基青少年时期的情况,史书记载不多。但是,他的聪明伶俐,则是众口一词的。朱人编撰的《册府元龟》称,“玄宗生而聪明睿哲”。其祖母武则天,对他还是十分宠爱的。天授二年(691年),李隆基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玄宗)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李隆基责骂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武则天得知后,“特加宠异之”。然而,武则天下了道命令,收回小隆基开府的资格,以此让他懂一些利害,也学一点规矩。女皇对皇孙的慈爱,仅限于生活上的优待,而绝不允许他们过问政治。
李隆基的气质,在剧烈动荡的宫廷中逐渐形成。聪颖的小隆基有点早熟,在皇孙们中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在周围人物的影响下,唐的国号被废之事让渐知人事的他心中有所不满。碍于伦理道德,他对祖母是相当尊敬的,但同武氏专权人物接触时,却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作为皇子,李隆基兄弟五人虽然已经封王,但依然住在皇宫里。现在作为皇孙,住在皇宫里的李隆基与他的兄弟们只有“出阁”。所谓“出阁”,本来是指封为藩王的皇子皇孙到封地就藩,但李隆基他们的出阁,却不是到所分封的王国就藩,他们的出阁,只是出宫,在东都洛阳“开府置官属”。
小隆基对祖母的感情比较复杂,各种成分掺杂在一起。作为小辈,他对祖母的眷爱之情非常感激,对她高超的政治手段相当钦服。但是,祖母的篡位,以及武氏宗室的高压政策,让他非常惧怕和怨恨。此外,一场飞来横祸更激起了他对武则天的仇恨。他的母亲和大哥的母亲受奴婢告发,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秘密处死,连尸骨也不知下落,年方九岁的小隆基对此刻骨铭心。
P2-4
所谓“盛世”,在历史上是指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这样的“盛世”阶段,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治”的汉朝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全盛”的大唐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时期,一方面确立了中国传统“盛世”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都没能避免“盛极而衰”的结局,因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纵览历史,各个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为了更好地反映历史中的这些盛世风华岁月,我们策划编写了本套“盛世风华系列”丛书,丛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盛世”进行编写,主要讲述了那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内容精彩,可读性强。
“盛世风华系列”丛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为了全面准确地传递知识,还特选部分精美图片辅助说明,但由于文字图片权源分散或作者不详,无法与诸权利人一一联系。鉴于以上原因,该系列丛书编者为尊重作者权益,我们真诚地期望本书所用资料的权利人与我们取得联系,提供有效的版权证明并领取相关使用费。特此声明并为不周处先此致歉!
邮箱:AAA@sina.com联系人:若木
李唐王朝的开元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盛世之下,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又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呢?我们不妨走进玄宗统治下的大唐,重温开元盛世下的那些事儿,感受当时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祥和情景。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时,正是唐王朝处于“二圣”临朝的时期,实际掌权的是武则天。武则天篡唐建周后,武氏开始控制朝政。在这样的宫廷形势下,年少的李隆基很早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然而,目睹了多次的宫廷斗争之后,使得李隆基对当时的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李隆基一心想恢复唐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韬光养晦,静待时机。当时机成熟之时,李隆基率兵一举铲除了韦氏;登上皇位之后,朝中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过精心谋划,终于诛杀了太平公主,将国家大权尽揽己手。
消除了朝中的威胁之后,唐玄宗便开始励精图治,大展宏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任人唯贤,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选拔了一大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并且大力改革吏治和政治体制。。与此同时,他还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完善立法和司法制度,使得开元初年的政治趋向清明。紧接着,唐玄宗率先垂范,崇尚节俭,并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发展农业,减轻百姓负担,促进手工业的兴起。此外,玄宗还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家得以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最终迎来了世人瞩目的开元盛世。
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天文测量方面,僧一行等天文学家和测量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学和医学方面,祖冲之和孙思邈是代表人物,并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建筑和地理学方面,贾耽和李吉甫等人,极大地展现了各自的才能;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各类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政策的重视,使得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有了巨大的飞跃。不仅如此,开元年间,唐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有丰富的成果:学校教育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兼容并包的宗教政策使得宗教活动空前活跃;诗歌领域人才辈出;在修史和图书的编纂以及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方面,更是有着巨大的进步和很高的成就。
在对外政策方面,唐玄宗在开元年间秉承了贞观时期的对等原则,实行汉藩通婚等政策。同时,唐玄宗还注重和远国之间的交流。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为唐王朝的发展和提高唐王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开元盛世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国泰民安的景象,也使得唐玄宗永载史册,流传后世。
本书采用客观平实的语言,借助于历史典籍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几个方面,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再现出来,并在文中将其细化讲解,让广大读者对开元时期的盛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喜欢历史的广大读者,不妨抽出时间静静品读此书,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更多的是了解当时的辉煌成就和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汲取知识、感悟历史的良师益友!
编者
2014年1月
开元时期,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未耜亦满”。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凭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姜正成主编的《国泰民安(说说开元之治那些事儿)》采用客观平实的语言,借助于历史典籍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几个方面,将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再现出来,并在文中将其细化讲解,让广大读者对开元时期的盛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铲除诸韦兴唐室,诛灭太平登帝位
任人唯贤稳政权,完善立法开言路
励精图治崇节俭,发展经济兴开元
科技界群星璀璨,百业并举多昌盛
发展教育千秋业,文化艺术集大成
睦邻政策安外邦,远国交流彰盛况
玄宗祟道图享乐,渐怠朝政酿危机
任用贤能·发展经济
大力提倡节俭·虚心采纳谏言
经济发达·天下大治·政治清明·文化昌盛
唐玄宗经过广开言路,虚怀纳谏,重用贤臣,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繁荣景象,自然是唐朝百余年来社会发展所积累的成果,并不是唐玄宗君臣一时所能创造出来的奇迹,但它与唐玄宗孜孜求治是分不开的。
《国泰民安(说说开元之治那些事儿)》由姜正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