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遇时编著的《包公案(青少版)》原名《百断奇观重订龙图公案》,今据民间口头通称改为《包公案》。是书收录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一百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人。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生于宦门之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一生为官近三十年,以为人刚毅、风骨清介、为民做主、不畏权贵、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断案如神而著称于世,人称“包青天”,是百姓心中正义、正直、廉洁、公明的代表和化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包公案(青少版)/拓展阅读书系/成长书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安遇时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遇时编著的《包公案(青少版)》原名《百断奇观重订龙图公案》,今据民间口头通称改为《包公案》。是书收录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短篇故事一百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人。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生于宦门之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一生为官近三十年,以为人刚毅、风骨清介、为民做主、不畏权贵、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断案如神而著称于世,人称“包青天”,是百姓心中正义、正直、廉洁、公明的代表和化身。 内容推荐 安遇时编著的《包公案(青少版)》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公案小说,流传久远,影响至深,《包公案(青少版)》是《包公案》的白话版。全书由几十个包公断案的短篇故事构成,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在刻画了铁面无私、清正廉明的包公形象的同时,也颂扬善良忠义之人,批判了邪恶贪婪之徒。 目录 包公细查双底船 / 1 包公设计抓驸马 / 6 智拿三屠户 / 13 卖僧鞋捉恶僧 / 17 智捕赵王爷 / 21 杀假僧得真情 / 27 吕月娥丢银告亲夫 / 31 夫妇争罪 / 37 乌龟为恩人雪冤 / 41 山中鸟替人伸冤 / 45 乌盆告状 / 48 高尚静丢银城隍庙 / 51 包公借神猫捉五鼠 / 54 撕伞辨真伪 / 60 竹篮观音助包公 / 63 小家童为主人伸冤 / 68 包公智拿曹国舅 / 72 破窑里的皇太后 / 78 墙壁上的铜钱 / 83 地窖中的阴谋 / 87 指腹之盟 / 92 江名玉谋害好友 / 99 巧扮新妇 / 103 猜字谜破凶杀案 / 106 持假银抓盗贼 / 111 和尚报仇 / 115 马客商身死水塘 / 119 王倍冒充赵家女婿 / 125 光棍抢人妻子 / 130 彭裁缝选官 / 133 张榜找鞋抓凶手 / 137 新妇的考题 / 141 画轴中的遗嘱 / 144 胡居敬寺中逃生 / 148 游总兵夺功 / 152 巧判白鹅 / 155 坎坷的陈郎 / 158 恶僧人拐骗良妇 / 163 方春莲外逃 / 167 吴员城偷鞋 / 171 恶仆谋害主人 / 174 水沟里的银子 / 178 黄贵谋朋友妻 / 181 牛舌案 / 185 愚仆不慎丢良马 / 188 李秀姐多疑害死人 / 191 哑巴弟弟告兄长 / 195 家仆为主人伸冤 / 197 四个和尚 / 203 伍和争亲陷害人 / 206 樵夫大意卖柴刀 / 210 包公为三娘子伸冤 / 213 包公审石碑 / 216 无才考官屈杀英才 / 220 蜘蛛吃案卷 / 223 才子佳人心如金石 / 227 陈世美抛妻弃子 / 232 包公令城隍拿妖 / 236 包公巧计擒猴精 / 240 包公扮客商识破骗术 / 245 婢女冤魂托梦 / 248 张兆娘冤死诉神灵 / 252 判罚张妃以正国法 / 256 “三官”解救程文焕 / 259 刘安住认亲 / 263 张千金不改操守 / 267 城隍助包公断疑狱 / 271 崔君瑞通州充军 / 275 试读章节 包公细查双底船 苏州府吴县有个船夫叫单贵,雇了妹夫叶新做帮手,专门在江上打劫商客。 徽州有一个叫宁龙的商人,带着仆人季兴,在苏州买了一千多两的绸缎,准备贩到江西去卖,他雇了单贵的船。绸缎被搬上船后,四人登舟开船,一路向江西而去。第五天他们到达一个叫漳湾的渡口,在那里停船休息。 夜里,单贵买了酒肉,四人盘坐在船上开怀畅饮。宁龙主仆在单贵和叶新的频频劝酒下,醉倒在船上。二更时分,夜深人静,星月当空,单贵和叶新将船偷偷地撑到江心处,把宁龙主仆二人丢人水中。仆人季兴昏昏沉醉,不省人事,很快就被水淹死了。宁龙自幼识水性,落水后清醒过来,顺势钻到水下。等他浮到水面时,恰巧碰到一根木头,便抱着木头一直向下游漂去。后来,一条大船悠悠而上,宁龙看到后高声呼喊救命。船上有一个人,名叫张晋,正好是宁龙的表兄。他听到呼救声,从声音上听出落水之人是同乡,便急忙让船家将宁龙救起。两人相见,才知道是亲戚。寒暄几句后,张晋拿来自己的衣服给宁龙穿,并问为何落水。宁龙将前前后后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张晋听后,跟宁龙商量说:“明日包公巡行此地,可以去包公那里讨回公道。”第二天,二人来到吴县衙门,把状子呈给包公。 包公看到状子后,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下令捕捉单贵和叶新。公差回禀说二人尚未回家。包公便下令把单贵全家老小都关进监牢,宁龙也被关了进去。又让捕快谢能、李隽二人沿河道巡逻,明察暗访。 单贵、叶新二人把货物转移到另一只船上,对外谎称自己的船被人打劫了,其实是寄存在漳湾。二人把货物运到南京,全部卖了出去,得银一千三百两,然后掉转船头回家。二人到漳湾取船,遇到谢、李二位公差,便说:“既然你们要回家,可坐我们的船回去。”谢、李二人没说话,上船与之同行。船开到苏州城下,谢、李二人突然拿出枷锁将单贵、叶新锁了起来。单贵、叶新两个人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风声,问道:“我们犯了什么法,你们无故把我们锁起来?”谢、李两公差说:“等你们见到包大人就知道了。” 公差把单贵和叶新押到衙门,把他们船里的所有物品都搬进府衙中。包公升堂,正襟危坐,审问犯人:“单贵、叶新,你们两个谋害宁龙主仆,得到多少银两?” 单贵回答说:“小人从未谋害过人。这是宁龙告诉大人的吗?” 包公道:“有证人看到宁龙雇你的船去往江西,半路上他却被杀,你为何还要强行争辩?” 单贵道:“宁龙是雇了我的船,但中途被劫,我的命差点儿没保住,还顾得了他吗?” 包公十分愤怒,说:“你把他灌醉,丢人江中,还这么嘴硬,应该打四十大板。” 这时,叶新说道:“小人纵是做了亏心事,也应该有人证物证才能定我们罪。为什么追风捕影,不审明白,就对我们用刑,我们怎么甘心呢!” 包公说:“事到如今,不怕你不甘心。你们从实招来,免得受刑;如果不招,那你们就等着受刑。” 随后,单贵、叶新二人均被用刑,但二人形色不变,一直为自己争辩。过了一会儿,一伙公差把船里的物品一一陈放在台阶上面的空地上。宁龙来到大堂,看了这些东西后,向包公禀报说这些物品里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而且被劫的主要是银子和绸缎,而这里一两银子一匹缎娟都没有。单贵趁机说:“宁龙你好负心。那天夜里,贼人劫持你二人,把你们推入水中,为何不告贼人反诬告我们?真是没有天理。” 宁龙反驳说:“那晚哪里有什么贼人?是你们把我们灌醉,然后悄悄地把船撑到江中央,把我们丢下水。现在货物一定寄存在别人家,你们还在这里强词夺理。” 包公见二人争辩不已,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心想:既然谋害过宁龙,船里怎么没有一件物品是宁龙的?银两在哪里?上千银两的货物又在哪里?思索了一会儿,包公下令退堂,明日再审。 第二天早上,包公再次升堂,从牢里提出单贵、叶新二人。让单贵站在大堂东廊,叶新站在大堂西廊。包公先把叶新传来,问道:“那天夜里,既然贼人劫持了你的船,那你告诉我贼人有多少?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面貌又如何?” 叶新回答说:“那天三更时分,我们四人在船里沉睡。贼人们偷偷地把我们的船拉到江心。有一个粗壮的贼人先到船上,他身穿青衣,并且涂了脸。有三只小船将我们团团围住。宁龙主仆二人见贼人来劫船,惊慌跑到船尾,跳入水中。有个贼人抓到我,重重打我。小的再三哀求说:‘我是船夫。’他才放手。贼人们把宁龙的货物都掳去了。现在宁龙诬告我们,这真是瞒心昧己啊。” 包公听完,让他回到西廊。又把单贵叫来,问了同样的问题。单贵回答说:“那天三更时分,贼人们把我们的船拉到江中央,七八只小船围住我们。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伙子,跳到我们船上,把宁龙主仆二人丢人水中,后又想要把我丢到水中,我央求说:‘我不是客商,我只是船夫。’他才放了我,要不然我也命丧美泉了。” 包公见两人的口供不一致,知道其中定有隐情,于是对二人用刑。二人辩解说:“我们至今也没有回家,如果我们谋得了钱财,那钱财能藏到哪里去?”包公见二人依然不招供,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把他们押回大牢。 包公亲自到贼船上查看,发现船内空无一物。仔细再一看,船底有缝隙,木板的棱角都被磨平了。包公令随从打开这块木板,但里面有暗栓,打不开,随从就用斧头劈开。打开后发现里面有很多货物,有衣物和器具,还有两箱银子。包公命人将这些货物一一清点,抬回衙门。宁龙看到后说:“这些衣物、器具和这个新箱子都不是我的,只有这只旧箱子是我的。” 包公把单贵、叶新二人提到跟前,指着从船底搜出的物品问道:“你们这俩贼人,真是可恶,这些物品都是谁的?” 单贵答道:“这些都是别人寄存在我这里的。” 宁龙说:“是别人寄存在你这里的?那些不值钱的皮箱簿帐我想你早就丢了。在这只旧皮箱内,左边写有一‘鼎’字,请大人查看一下。” 包公让人打开一看,果然有一‘鼎’字。于是将单贵二人重打六十大板。单贵二人实在熬不住,就把事情原委招了出来。包公最后判单贵、叶新二人秋后问斩,这两名盗贼再怎么狡猾也终究没有躲过律法的严惩,可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P1-5 序言 包公即包拯(999—1062),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北宋庐州(今合肥)人,担任过监察御史、枢密副史等官职,在开封府尹任上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深受百姓爱戴,有关他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 宋、元时期,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高度繁荣,城市人口激增。为了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经“说话”艺人编排、演绎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来经文人整理便成为最初的通俗小说。以包公为题材的小说《包公案》即由此而生,并得以广泛流行。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是明代安遇时等人根据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全书内容虽不连贯,但是包公的形象贯穿全书,描写了包公从担任知县到枢密副使期间的许多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内容广博,大到乱臣贼子阴谋篡位,小到平常百姓的家长里短,包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深人调查,最终弄清案件真相,不放走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塑造了一位不畏权贵、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形象。 从整体上看,《包公案》全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迷信内容。不过,就是这种存在着缺陷的作品,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当时,由于封建专制的压迫,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对民众来说,帝王的生活既陌生又遥远,因此,民众只好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清官、贤臣身上? 时至今日,包青天的故事依然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包公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说,它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锻炼人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作为一部通俗作品,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难能可贵的。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 我们也可以很信任地让我们的孩子们来欣赏中国的这一套“新经典”,给他们一个简易走近经典的机会。——梅子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