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敞诚信不欺孤
肃宗孝章皇帝(58—88年),刘坦,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75—88年在位,历13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庙号肃宗,死后谥号为孝章皇帝,终年仅31岁。
阎敞是东汉一位辅佐郡守的属官,他的职务虽然低微,但为人诚实可靠,很得他的上司——太守第五尝的信任。
不久,从京城洛阳传来一道圣旨:征调第五尝进京,另有委任。阎敞向太守表示祝贺后,就派人为太守收拾行李,开始为太守全家搬人京城做起了准备。可是第五尝并不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年纪已经太大,快要告老退休了,此时赴京,恐怕担不起什么重任。临行,他把阎敞叫到身边,说:“谢谢你这些年忠心耿耿协助我办事,使得郡境安宁。现在我要赴京了,还有一件事我想只能拜托你办,我才放心!”
阎敞说:“府君有事尽管吩咐,我一定竭诚以赴!”
第五尝指着几个箱子说:“这里装的是我几十年的积蓄,大约有130万五铢钱。我本想告老返乡时,用这些钱置办一些田产房舍,留给子孙。此番皇上调我进京,我想,这几个箱子没有必要随我进京,因此想寄存在您这里,以待需要时取用。”
阎敞说:“我愿为府君效力!”第五尝离去之后,阎敞立即把箱子搬到自己家中。封存在一间屋子里。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第五尝一去十年,竟杳无音信。阎敞守着这几箱五铢钱,不敢辜负第五尝所托,年年都要定期擦拭箱子,生怕锈坏箱内的铜钱。
一天,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来敲门。阎敞问:“公子有何贵干?”青年说:“奉先祖父第五尝之命,前来拜见阎敞长者。”阎敞定睛一看,果然是第五尝的孙子。离去的那一年,他只有9岁,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差一点没有认出来。阎敞急问:“府君可好?”这一问,青年不禁潸然泪下,说:“先祖父到了洛京不久,全家患病,一一身亡,只剩我孤身一人了。先祖父临终之际,拉住我的手说:‘你长大,一定要寻到阎敞老伯,我曾有所拜托。’那时我还小,直到今天来找老伯!”
阎敞听了,拉住青年的手,打开那间存箱屋子的门,指着箱子说:“你祖父托我办的事,就是看护这里面的130万五铢钱。全都在此,请你一一清点吧!”
青年睁大眼睛,说:“祖父说的是30万五铢钱,不是130万啊!”
阎敞眼眶一红,说:“听你这话,让我想到府君I临终前病得是多么厉害啊,连130万五铢钱都记不清了!公子啊,请全部拿去吧,不必迟疑了。你应当继承的,不是30万,而是130万啊!”
◎故事感悟 为了朋友的嘱托,阎敞遵守一诺十年不变,在朋友临终记错钱数时,他也如实相告,并如数奉还。这种诚信无欺的品德值得我们当代入学习。
◎史海撷英
汉武帝联合乌孙
汉晋时期,乌孙是一个追逐水草迁徙的游牧部落。最初,乌孙和月氏都住在甘肃的西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后来,乌孙被月氏打败,乌孙王也被月氏人杀死,乌孙人便不得已归服了匈奴。乌孙王的儿子腊骄靡被匈奴单于收养。腊骄靡长大以后,才智过人,屡有战功,匈奴单于便把乌孙旧部交给他,腊骄靡做了乌孙王。这时,月氏人已经向西迁到伊犁河流域。腊骄靡为了报杀父之仇,在匈奴的援助下,把月氏人赶出伊犁河流域,并在那里从事放牧和狩猎,重建家园。乌孙盛产马匹,富户养马多至四五千匹,成为西域地区的一个拥有骑兵十余万的强大民族。汉武帝时,乌孙跟匈奴的关系已经疏远,乌孙王不想再继续依附匈奴。为此,匈奴曾派兵攻打乌孙,结果反为乌孙所败。
在汉朝对匈奴的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以后,张骞就向汉武帝建议联合乌孙。他说:“现在匈奴已被汉朝打败,乌孙过去居住的地方也因赶走了匈奴而空闲着。听说乌孙人对他们的旧居十分留恋,又很喜欢汉朝出产的物品,如果我们多送他们一些礼物,请他们重新迁到原来的地方,再把汉公主嫁给乌孙王做夫人,双方约为兄弟,乌孙王肯定会答应的。这样就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张骞认为,只有联合了乌孙,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都可以应招而至,向汉朝称臣。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拜他为中郎将,派他出使西域。
◎文苑拾萃
《白虎通》
《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等分别陈述见解,“讲义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的异同。在会议上。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则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因此,《白虎通》一向被视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的资料汇编。它不仅是经学发展中的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的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的典范价值。故而《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白虎通》:“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