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世衣潮之妆饰卷/中国近现代服饰史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时尚娱乐-服饰搭配
作者 梁惠娥//张竞琼//周旋旋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近现代服饰史丛书”,从有关服装评论、服装广告、服装表演、服装摄影与服装妆饰五个方面来评述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史。其中《浮世衣潮之妆饰卷》描述了自辛亥革命至今的中国妆饰史的演变概貌,从发型、妆容、妆扮技巧、时髦角色几个方面来讲述每个时期的妆饰特点并进行评述。本书图文并茂,百幅插图为百年妆饰的变迁作出了直观的诠释。本书作为关于中国近现代服装妆饰史的专著,可供同行学者、专业师生与爱好者研究参考。

内容推荐

近现代服装业的分工十分细致与专业,有设计衣服的人,有制作衣服的人,有销售衣服的人,有评判衣服的人,有表演与展示衣服的人,当然还有享用衣服的人。这些人的工作在古代服装史中不是没有体现,而只是在近现代服装史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清晰、全面而系统,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服装圈。因此近现代服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就足要尽可能真实地展现这部分历史的原貌,或者说就是为此而树碑立传。于是就有了这套中国近现代服饰史丛书——《浮世衣潮之评论卷》《浮世衣潮之广告卷》、《浮世衣潮之摄影卷》、《浮世衣潮之表演卷》、《浮世衣潮之妆饰卷》五本书。本书是其的一本。

目录

第一章 西风拂面——民国时期的妆饰

 一、从头开始/发型

 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妆容

 三、不思量,自难忘/时髦角色

 四、从传统向现代的蜕变/评述

第二章 从素面朝天到样板形象——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后的妆饰

 一、旧发新梳/发型

 二、清水出芙蓉/妆容

 三、样板形象/时髦角色

 四、不爱红妆爱武装/评述

第三章 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以来的妆饰

 一、从头再来/发型

 二、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妆容

 三、浓妆淡抹总相宜/妆扮技巧

 四、今夜星光灿烂/时髦角色

 五、我时尚故我在/评述

试读章节

长长青丝是温柔淑女的标志,因此发式当然是妆扮的重点。同时,发型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脸蛋的相对不变而言,发型的变化幅度可以很大很大。所以女人的精神寄托与审美情趣可以通过发式表现出来,而正因为三千青丝可以承载这些内容,所以又被称之为“烦恼丝”了。

清末民初,女子的主要发式还是梳发。兴起于清代中晚期的所谓“大拉翅”,至民国七八年后仍可见其踪迹。年长的妇女,流行较多的是堕马髻、元宝髻、一字髻和包发。也许只是那么一个背影,就可以让传统东方女子贤淑温柔的气息在空气里静静弥漫。女子早起梳理时,先用常州篦子将头发轻轻篦一遍用小刷子在小缸子里蘸点刨花水,在头上刷一遍再用一根一寸来宽的带子把头顶的头发压住、勒紧,然后便细细地盘起髻来。

年纪较轻的女子,除梳髻外,还留一绺头发覆于额上,俗称“前刘海”,自是风情万种,式样也很多:“有整的,有乱的;有疏的,有密的;有覆额的,有压眉的;有高卷的、有斜样的。”

论刘海的具体名称又有:最早流行长达两寸、盖于眉间的“一字式”,夸张得竟然将眼睛都半遮着,羞涩地一垂头,含笑的单凤眼藏在刘海后闪着星光点点;继而流行剪成圆角,梳成垂丝状的“垂丝式”,微风中,俏皮可爱便荡漾在刘海发梢;此后,又将额发分成两处,修成尖角,形如燕尾,时称“燕尾式”,仿佛话剧舞台的幔帘,而故事就藏在一双迷离的美目中;至民国之初,更风行一种极短的刘海发,远远望去若有若无,称为“满天星”。

与这些传统蓄发不同的是,民国时期妇女就开始剪发与烫发了。这在民国之初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我们的古人对头发十分看重,因其受之于父母,所以自己并无处置权;相反,一旦改变头发便无小事。比如可以削发明志,甚至可以以割发代替割脑袋!

因此,女子剪发在当时作为一种新潮行为,被很多人嗤之以鼻。对于“与西洋男子最新式往后梳之剪法”,并且“往往耳环不戴,覆束胸而御长袍,穿平底尖头之鞋”的做法,人们感到不满的是“望之扑朔迷离,诚莫辩其为雌为雄也”。甚至政府当局曾经对剪发女子实行处罚。援引当局严禁女子剪发之条例:“剪发女子,以十四岁以上为限,未满十四岁者,由警察告知其家长,责令蓄发,不得再剪。……岗警如遇有剪发妇女,即带送主管官厅传其家长,照条例办法处罚。此次罚款自十五元以下,一元以上。”原因很简单,有人“利用短发,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混迹人群中,令人无从捉摸之故”。可见女子剪发不被认可的首要原因是,失去了性别的区分,而性别恰恰是伦理纲常的重要基础。

说归说,做归做。女子剪发在争论中逐渐推广,并在民国初年和民国十二年左右登峰造极。当时女子剪发盛况空前,从这篇《吴门妇女剪发记》可见端倪:“妇女将三千烦恼丝付之并刀一剪者日多,中以女学生为最,故青年会理发肆及观前街各大理发肆,每日各所之女主顾,莫不应接不暇也”。当时“凡喜时髦爱新装好美观而稍开通之妇女、剪发者已十居其九,尤以京津沪粤为多”。有人沉迷于剪发的新潮,而另有人则不忍心剪发后头上的冷清,于是就用缎带束发,富贵之女还会在发箍上饰以珠翠宅石。

P3-5

序言

对于历史的价值,海斯先生在他的《世界史》中作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假如我们要问为什么美国的国旗有48颗星,或者为什么汉文没有字母,或者为什么大不列颠有一个国王,我们都必须向历史去寻找答案。”同样,有关人们穿衣的种种问题,也有着属于专门史范畴的独立研究领域——那就是服装史。通常服装史最擅长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穿什么衣服;二是为什么这样穿。对于古代服装史的研究者而言,能够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了。但是对于近现代的服装史研究而言,如果仍然只停留在这两个问题上做文章,那显然是不够的。这里面原因众多。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近现代服装业的分工十分细致与专业,有设计衣服的人,有制作衣服的人,有销售衣服的人,有评判衣服的人,有表演与展示衣服的人,当然还有享用衣服的人。这些人的工作在古代服装史中不是没有体现,而只是在近现代服装史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清晰、全面而系统,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服装圈。因此近现代服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就足要尽可能真实地展现这部分历史的原貌,或者说就是为此而树碑立传。于是就有了这套中国近现代服饰史丛书——《浮世衣潮之评论卷》《浮世衣潮之广告卷》、《浮世衣潮之摄影卷》、《浮世衣潮之表演卷》、《浮世衣潮之妆饰卷》五本书。

至此,这套丛书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就是试图描述辛亥革命以来的服装评论、服装广告、服装摄影、服装表演与服装妆饰的演变过程。由于外部的西风东渐与内部变革的遥相呼应,服装业的这些分支在这个“变服”与“变妆”的转折时期如鱼得水,尽管各个分支处于或萌芽、或生长、或成熟的不同阶段,但总体上都已不约而同地显露峥嵘。这一切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与成书的基础。又所谓“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因此另一个有些媚俗的用意便是,要显示出研究历史的现实意义,于是希望能借前人的成就为今天的服装业映照出一些光亮。

这些内容都是渺小的。相对于被我们衍生出旁支的主干——服装史而言,关于服装的广告、关于服装的摄影变迁,等等,显然只是一些旁门左道;相对于所依托的其他行业而言,比如服装广告史之于广告史、比如服装摄影史之于摄影史,也只能算是细枝末节。因此这些边缘化的内容绝不是满汉全席,甚至也难以算得上是一道正餐,也许比较恰当的比喻应该是午后的几样点心。尽管只是点心,但作为厨师的我们仍然是敝帚自珍的——我们十分热情而自豪地将它端上桌,我们也十分乐意介绍它们的烹饪方法与烹饪原料:几乎所有的史料都来自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的老杂志、老报纸、月份牌、法令文告、传世照片、传世衣物等文献与实物,来自于对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的同学程芬华女士、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秋萍的女儿冯秀婷女士、对“鸿翔”公司的传人、金鸿翔之侄金泰钧先生等当事人的采访记录,而后经梳理、考证加工而成。这些原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美好而富裕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我们有机会继承了它。

           张竞琼 梁惠娥

           2007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