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乾坤再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百年震荡历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邹牧仑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扑面而来的八方风雨中,在华夏的落日余晖下,中国的所有仁人志士都投袂而起。整整五代或六代最优秀的中华儿女集结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旗帜下,为了沉睡的神州之觉醒,为了古老的文明国家之崛起,为了衰弱的文化民族之复兴,毅然决然地踏入了现代化的漫漫征程,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表明了中国人进军现代化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本书讲述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六代中国人的欢乐、悲哀和血泪。

内容推荐

1840年,在鸦片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现代化从遥远的大西洋畔向我们匆匆走来。人们不能明白这些以往在中国官府以及中国人面前低三下四甚至有点奴颜婢膝的“洋鬼子”们,为什么忽然就厉害了起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丝毫不知道“洋鬼子”们所操持的东西就叫做工业产品,它们所代表的鲜明特征开启了世界现代化之端倪。从这时起,以往被彼此隔绝的平面世界,已经真正形成为一个可以互相交游和往来的球体了;而本来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则不分大小,统统被融会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巨大网络之中。

对于长期拥有优良文化传统和制造工艺水平较高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有没有科学指导,学习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人的那么一点先进技术,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尽管中国人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始终没有加以足够重视。中国所以在现代化方面的行动迟缓,因为中国自己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书的立意不在对现代化本身的探讨,而把重点放在中国现代化缓慢开始后的社会分析。我们知道,国家强大的基础来源于民众,民众的集体或个人的积极力量来源于凝聚力强的社会,一个精神健全而反应灵敏的社会,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民众的心理和行为。混乱失序的传统社会、一盘散沙的民众、僵化而教条的政府、保守而腐败的官员、庞大而流动的失业人口,都是中国开展现代化的不利因素。中国惟一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拥有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政府,但在1840年后,国家由于中央集权政府各级官员们的腐败无能而日益被自己的民众所抛弃。中国民众在与中央政府的长期对立和抗衡中,使整个国家的整体力量被无端地虚掷了。在这样的局面下,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几乎在完全无序的状态下,失去了进军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目录

前言

一、古代文明的曙光

二、胡夏礼事件

三、现代化

四、西方冲击波

五、国门洞穿之后

六、没虞渊而取坠口

七、天下事穷则变

八、流水高山心自知

九、传统中国的基础

十、早熟的现代化

十一、现代化与中国国情

十二、用夏变夷

十三、地分南北看变法

十四、不以守成治天

十五、洋人变法呼吁

十六、南海圣人

十七、狂风日暮起

十八、回首春风泪沾巾

十九、一日心期千劫在

二十、巨夏将倾木难支

二十一、将往观乎八荒

二十二、世事纷纭如棋局

二十三、政治现代化的实验

二十四、南京民国政府

二十五、世界哲人的忧虑

二十六、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十七、萧瑟秋风今又是

二十八、艰难的历程

二十九、风云激荡五十年

三十、风雨不归路

三十一、征程漫漫路迢迢

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的足迹大约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印遍地球的主要地区,但人类的经济活动却局限于少许的几个范畴之内。大体上,世界在现代化出现之前,只有农民、商人和游牧人。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争夺,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中国社会的构成

在一个极其遥远而不能确知的年代开始,中华民族就走上了不断融合、不断扩大、不断集中的形成发展之路,其间经过了漫长曲折而波澜壮阔的生死考验,最终塑造成功了幅员辽阔、山川秀丽的中国和人口众多、习俗各异的中华民族。汹涌澎湃的九曲黄河,波涛滚滚的长江,不但孕育出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也哺育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把过多的繁荣富庶以及贫瘠落后,都一起带给了古老民族。这种复杂交错的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不但促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文化之构成,也因此而产生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坚韧和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之发展,与此同时,也反复不已地出现惨不忍睹的周期性社会大动乱和生命大浩劫。安乐幸福于斯土,忧患悲伤于斯土,华夏民族世世代代、千年万载,耕耘于此,收获于此。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几乎全部时间都是作为最优秀的农业民族而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以自己强韧性格和充沛的精力,历尽艰辛地经营着自己所拥有的一方之土,与世无争、自生自灭。

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的农业文明逐渐走向衰落而地中海北岸的商业文明尚未崛起之际,中国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兴起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小国,它以仁义道德为手段,不但确立了国家的牢固根基,而且与众多的城邦小国结成了关系密切的政治联盟,一举颠覆了强大的殷商帝国。西周王朝的建立,使所有生活在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淮河、江汉流域辽阔土地上的许多古老民族,都在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那里获得了正式封号、合法身份并确认了自己的领地范围,它们成为西周中央政府麾下拥有地方自治权的独立国家,共同构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封建大家庭,中国由此率先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个在人类历史上刚刚被发明创造出来的新生事物,曾经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文明辐射力,它所辐射的地区迅速由中原而扩散到了长江流域、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遍布于中国的各个角落。封建制度在中国大约经过四百多年的鼎盛发展时期,由于西周封建制是以完备的道德体系而确立起的血缘政治联盟,王朝政府一旦失去了道德感召力也就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资格,厉王、幽王几个天子的失德而导致中央政府的大权旁落。反之,各个诸侯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亦具备了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实力,封建社会因此陷于困境。但由于整个中国的地理位置缺少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致使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步的大好形势没有能够获得延续发展的机会而步入歧途,中国封建社会没有顺势走向资本主义而转向了专制大一统的发展方向。仅仅这一步之发展,导致了中国两千余年来的繁荣、进步、强大与衰败、落后、虚弱并存的局面。

封建制的基础是中央政府之外的列国并存,以道德礼仪来号令天下;与封建制完全不同,大一统中国的存在基础是中央集权政治的高度发展,彻底消除对大一统不利的封建势力,以国家统一法律代替道德,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对社会实行全面管理,这种制度以遏止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为己任,在政治上加强君主独裁,在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在文化上铲除学术,在教育上实行愚民政策,在精神信仰上消灭异端思想并确立国家意识形态。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社会分层相当简单,按照古书记载有“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实,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业人口,即农民和地主。专制社会的阶级构成的界线并不清晰,最鲜明的特点是,统治集团和被统治集团形成了国家内部的两大阶级,二者既相互依赖又矛盾重重。在这里,政治权力的功能超越了社会的经济职能。

在大一统中国专制社会里苟且存身的地主有别于西方的领主,地主阶级本身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也不拥有私有财产世代相传的合法权利。极少一部分官僚之外的绝大多数地主几乎与普通农民一样,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优势地位,从来也不脱离土地并以一种虔诚的敬业精神及近乎极端的俭朴来经营着自己所暂时拥有的那一小块土地上的农业生产,丝毫也不敢掉以轻心,从而获得了来自土地比较丰厚的回报。从这个角度看,地主完全可以算作农民。而且地主与农夫双方的经济地位并不固定,挥霍懒惰的地主固然很快就沦落为农民,而勤劳俭朴的农民也会很快就发家致富成为地主。所以,在庞大而闭塞的中国社会里,通常只能看到农业经济繁荣凋敝以及农民的兴衰起伏,而看不到其他阶层的活动身影,这样的经济结构,构成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牢固基础。P1-3

序言

1840年,在鸦片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现代化从遥远的大西洋畔向我们匆匆走来。它不但来得异常急骤,令中国人感到突然;而且很是气势汹汹,便又叫中国人反感。那时,在交通隔绝且信息闭塞的中国社会,几乎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英吉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或什么古怪人种。最多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中国人勉强知道英吉利不是什么东西而是一个国家,只是不能明白这些以往在中国官府以及中国人面前低三下四甚至有点奴颜婢膝的“洋鬼子”们,为什么忽然就厉害了起来?或许还有不到百分之零点一的中国人则直接或间接地知道,那些西方人所以突然间就厉害了起来,是因为他们刚刚拥有了一些速度很快的三桅帆船,而帆船上的猛烈炮火居然能够把海边的石头炮台炸塌。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但所有的中国人,自然也包括那些多少睁开了眼的先驱们,大家都丝毫不知道“洋鬼子”们所操持的这些东西就叫做工业产品,它们所代表的鲜明特征开启了世界现代化之端倪。从这时起,以往彼此隔绝的平面世界,已经真正形成为一个可以互相交游和往来的球体了;而本来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则不分大小,统统被融汇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巨大网络之中。

新世界好像是一只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发红的一半是刚刚从商业化进入到了工业化的国家;而发绿的一半则是仍然懵懂而不知所措的国家。红方借助着商业贸易积累下的金钱和工业化所造成的强大,便洋洋自得,自诩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和民族,轻蔑地绿方称为野蛮或不开化民族。人穷志短的绿方既然没有能力抗拒红方的骚扰,就只有向现代化靠拢了。所以,尽管现代化本来透露着许多古怪,人们也顾不得那许多了。

从商业化进入到工业化发展阶段,最早发生在英国。英国人利用了工业化作为社会发展动力,就使西方人的殖民探险和殖民地占领转变为对世界资源的赤裸裸掠夺和垄断,现代化使某些发达国家控制全世界的商业渠道和把持世界贸易权利的梦想成为了可能。当时,每一个多少有几座简陋工厂的国家,都一时成为了新世界的文明标兵,世界也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而秩序荡然的时期。根据现代化早期的种种表现,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它的面目不但丑恶甚至是狰狞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全世界既然都已默认了现代化的蓬勃价值,难道它还有什么不对吗?自从英国于1 8世纪晚期开始工业革命以来,比较平静的人类生活就不得不面对着这个新生事物而一片狼藉。为了接受这种突然出现的带有强迫性的生存挑战,所有的国家和民族无论自己处于怎样的处境中都不得不匆匆地披挂上阵,没有哪个传统国家的人民对此是心甘情愿的。现代化无情地粉碎了传统的国际强弱关系,打破并瓦解了传统社会的组合,更分裂了人与人之间的和善关系。它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危机和毁灭。所以,它至今还无法赢得人类的普遍尊重,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何理解现代化?学术界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它在一些已经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也还不能受到一致的肯定,许多人对它尚保留着一种理智的反思态度;而在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却往往能受到较多的赞扬,这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盲目追赶效应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认为,在现代化的众说纷纭之处,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共同点,这是因为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作不同理解的事物。几乎在所有能够自发地产生的现代化国家和民族,它理所当然地受到多数人的欢迎;而在所有传统势力强大的国家,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一种帝国主义的武力强加,虽然不得不急起直追,却总是有些不情不愿,多数人对它是持着排斥态度。为了使本书的内容能够得到落实,也许指出现代化的歧异之处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现代化的性质,学术界比较流行观点是:现代化即工业化,这是一个比较简捷却不完全符合事实的武断。人们都知道,在现代化发轫之初,当日的许多发达国家并没有走上工业化道路,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在现代化已经蓬勃兴起之后,也有许多当日的发达国家并没有贸然走向工业化,如瑞士、比利时、丹麦、卢森堡等,它们虽然少有或几乎没有工业化,但是否可以说它们不是现代化国家呢?恐怕不能。此外,二战之前的德国、奥地利、日本,以及战后的苏联,都是很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但能否说它们是现代化国家呢?恐怕也不能。所以,单纯以工业化作为判别现代化的标准显然是极不全面的。不是工业化的国家固然可以是现代化国家,而工业化国家也不尽是现代化国家。于是,有现代经济学者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作为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准。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公平的评判标准,谁钱多谁就是现代化的楷模,在一个充满物欲的时代,这也许是真理。如果按照这个不幸的标准,财大钱多的富国当然是现代化国家,而财大钱多的个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所谓“现代人”了。但穷国、穷人怎么论处?能把他们称为“古国”和“古人”吗?而且,事实也不能不令人表示怀疑。尤其是自从中东国家依靠石油发家之后,人均收入的标准显然已经失效。我们知道,斐济、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等国的人均收入不但超过英法一些现代化国家,甚至也超过了美国,但能够说它们是现代化国家吗?也许把现代化视为在工业化刺激下的一种社会全面变迁的说法,可能比较接近真实。

美国学者布莱克说:

所谓现代化,作者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即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着变化。(《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18页)

关于现代化诸多的说法中,我比较能够接受布莱克先生的观点。但问题还大量存在,比如社会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但需要变化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实现了现代化?如果说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就是现代化,则世界上已经没有不是现代化的国家了,因为现在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国家都与科学技术发生了相当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纯粹的传统社会已经彻底地绝迹了。如果说,变化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则当今世界上又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算是现代化国家。在不断发展变迁的历史流程中,一切现存的事物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变数而已。

对于上述问题,我不准备强做诠释,也不试图在本书中进行过多的学术讨论,我不想把已经展开的思绪缩回到考证之中。我在此把现代化看作是科学技术影响下的一个不断变化和移动着的历史过程,它既没有最终的目的地,也并没有终极目标。所以,只要是脱离了传统基地的国家,就可以算是发展程度不同的现代化国家了。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现代化,则最进步的现代化国家也不过是因为先行了一步或若干步而已,它们并没有到达现代化的终点,而现代化也根本就没有终点。

现在,即使是世界上最保守顽固的落后国家,不但已经大量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已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它们至少也可以说是迈入了现代化的门槛。至于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国民收入的货币价值之多少、文化教育的普及范围、城乡人口的比例,都是些没有具体标准的随意性规定,在此可以存而不论。

剩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制度的不同,这是现代西方人比较热衷讨论的话题,他们似乎与他们的基督教先辈们一样,总是以自己的认知程度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长期以来,他们以为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好,就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变成西方政治制度的拙劣仿造者,犹如当年西方传教士们要把上帝福音传遍世界一样,对此,我不能发现有任何意义。我的理由是,由于科学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化过程,本来就具有多种功能,即使科学技术本身也同样具有多种功能。完全可以得到证实的是,同样的科学和同样的技术以及同样的工业化,在不同的国家就会产生出明显不同的效果。比如,同样的火药,在中国引出的是烟火和礼花,在欧洲引出了火炮和火枪;同样的指南针,在中国引出了风水堪舆术的兴起,在欧洲引出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样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美国和苏联引出的是杀伤力巨大的原子弹,但在另外一些国家却因此发明出核电站。所以,许多国家依靠现代化而走上了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道路,许多国家则借助现代化而走上了社会繁荣。

正因为现代化能够引出科学技术在应用上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社会塑造和政治体制创立等方面,它也只能引导出种种不同而决然无法趋同。民主制度是否会成为人类的最后选择,迄今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前景。相对于民族和国家,现代化只是一个刚刚出现不久的、没有生命标志的“物”,它是通过人的选择来进行和完成的,它虽然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却并不等于非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就不能进行现代化。所以,不同性质的社会所进行的现代化,不但会有不同的内涵,也势必要有不同的外延。资本主义可以有现代化,社会主义或其他主义也可以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会有难点和弱点,资本主义现代化也是如此。

由于科学技术具有不同的功能,致使现代化以及工业化都同样具有不同功能,它们像植物一样,移植到了不同土壤上,也就往往结出不同的果实。现代世界的所有现代化标准,都仅仅是具体事实的产物,而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现代化因为有了先后之分,所以,世界上才出现了先进和后进。可惜的是,大多数后进国家都往往以先发国家作为进行现代化的参照,一味地模仿和效法,并不注意是否合乎国情,致使现代化屡入歧途。这种对自己优点刻意抑制和对西方文化刻意模仿的做法,也助长了西方人对自己成就的虚妄心理。其实,许多先发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本身缺少了参照的坐标,也时时会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它们经常在传播了现代化的进步方面的同时,也散布了现代化的不良后果。

本书的立意不在对现代化本身的探讨,而把重点放在中国现代化缓慢开始后的社会分析。我们知道,国家强大的基础来源于民众,民众的集体或个人的积极力量来源于凝聚力强的社会,一个精神健全而反映灵敏的社会,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民众的心理和行为。混乱失序的传统社会、一盘散沙的民众、僵化而教条的政府、保守而腐败的官员、庞大而流动的失业人口,都是中国开展现代化的不利因素。中国惟一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拥有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政府,但在1840年后,国家由于中央集权政府各级官员们的腐败无能而日益被自己的民众所抛弃。中国民众在与中央政府的长期对立和抗衡中,使整个国家的整体力量被有效地虚掷了。在这样的局面下,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人几乎在完全无序的状态下,失去了进军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1999年8月记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

后记

这部书稿完成在盛夏溽暑时节。一阵阵滚滚袭来的热浪,使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无论人或物、肉体或心灵——都多少有些走形,都显得枯燥、嚣张和过分的夸张,这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八月的天气。

这样烦闷的天气和树木葱郁的土地,让所有懒惰的学者都找到了拒绝思想的极好理由,并顺水推舟地躲向青山绿水之中去浮想联翩,何况这又是一个月色撩人的仲夏之夜!现在,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大片几乎没有历史的秀丽河山,它惟一拥有的一小段历史记载,却充斥着令人发指的罪恶,连骄傲的美国人也无法为之骄傲。月色下的景物,情意缠绵、形态朦胧,使罪恶仿佛也能借助黑暗而远遁。

我忽然想起——就不能不感到有些脸红以及惭愧,我为什么刚刚才想起来这样一段重要的历史?难道是酷暑和炎热冲昏了我的头?难道我曾经是这段肮脏历史的参与者?思想犹如高山上的流水,一旦被打开了闸门,就全然不顾高温和黑暗的阻拦而狂奔急走,仿佛朦胧月色下的一切景物都突然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有意让思想来做稽凶的侦探,把已经没有了犯罪现场的罪行依靠推理来加以复原。

在这里,文明和历史都没有留下十分厚重的积淀,现代人需要利用一点驰骋的想像力,才能多少寻觅到一些早已被现代化之璀璨表象所掩埋了的岁月沉积。这块土地曾经是一个飞扬跋扈和充满血腥的地方!仅仅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塞满了从遥远非洲运来的“黑奴”,他们正是在炎炎烈日下,在荆条和皮鞭的无情抽打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发出了这一大片良田和沃土。这些天性善良活泼的黑人,他们大多是年轻力壮的男人——也有纯洁美丽的女人和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都来自于还没有最后消失的非洲原始部落里,在自己同样炎热的故乡海岸旁的茂密树林中或美丽草原上,他们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在陷入灾难的刹那问,他们可能正在快乐地嬉戏玩耍,甚或正好麇集在部落的成丁礼上或新婚的喜宴上,忽然间只觉得脖子上一紧,就从此失去了自由、家乡和亲人。

他(她)们没有例外地经过海洋上漫长的颠簸,再经过集市上的多次拍卖,还必定要经过最后一道手续以便确定他们的最终归属——即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男人多是在脸和胳膊上,问或也有屁股;女人则多在屁股上,间或也有脸和胳膊)重重地烙上一个鲜明醒目的印记后——便被捆绑着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成为那些新奴隶主们的“会说话的工具”。这是人类现代化历程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重要插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耻辱。它告诉后来的所有人们,在昌明和高尚的现代化中,随处都充满着诡异和下流。第一代资产阶级暴发户中的许多人,本来不过是些穷困潦倒的流浪汉或无赖地痞者流,但在那个古怪的年月,他们居然成了上等人!而他们所以会一步登天,就是依靠这些奴隶的尸骨而铸就了金山银海,并至今仍享用着这些充满血腥的金钱所造成的繁荣。

那些奴隶贩子们,干完了这一票获利丰厚的大买卖之后,也仿佛真的是“放下屠刀”就“立即成佛”了!很多人在金盆洗手后,都摇身成了自己故国、家乡里的著名慈善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慈眉善目的老绅士。这样严酷的事实,使得西方发达国家里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教堂、设备先进的医院和许多慈善机构以及所有的富丽堂皇之处,在全天下有识者的眼里,都带着几分虚伪、做作和阴森的寒气。

最可悲可叹的是非洲那些利令智昏的部落酋长们,他们只是为了获得少许的火药枪、酒精和一些玻璃球、花手帕一类不值钱的东西,居然伙同白人强盗,在谈笑间就把自己生龙活虎一般的骨肉同胞送上了现代化的祭坛,使他们有幸成为美洲现代化祭坛上的第一批牺牲品。死难者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统计出来,只有去问苍茫大地和浩瀚的大海!而幸存者的悲惨遭遇和苦难命运,亦足使天地同悲!也衬托得同时代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苦难生活看起来就像是在天堂!可惜,许多抱持各种主义和道德良心的学者们,从来对此不屑一顾,他们把阶级解放看得比种族解放重要得多。也许有个别富有诗人气质的思想家,还会把黑奴在奴隶主庄园里超负荷的沉重劳动和痛苦呻吟,都看作是优美的田园歌舞呢!

黑人,尤其是美洲黑奴的遭遇,凸显出现代化的残暴血腥和冷酷无情,也在指明了现代化道路上处处都布满了荆棘、设置了陷阱。在黑奴之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不甘屈服的印第安兄弟姐妹们,在短短的百十年间,就几乎被现代化利器斩尽杀绝了;而不得不屈服于现代化武器威胁之下的黑人兄弟们,此刻则变成了披枷戴锁的奴隶,遭受着人世间最灭绝人性的虐待。读者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谈五千年前的埃及或两千年前的罗马或八百年前的蒙古,我说的故事距离现在不过两百年的光景。这种罪恶制度的最后废除距离现在还不超过一百四十年,那是一个好心的美国总统——林肯——作出的一个伟大决策!那个著名的宣言——《解放黑奴宣言》,为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而二百年前的那个被涂抹上了艳丽色彩的罪恶时代,却是所有西方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辉煌时代,西方人骄傲地把那个时代称为经济上“黄金岁月”、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时代和文化上的思想解放时代。

写到此,笔者在此又情不自禁地想起现代化在中华土地上的惨淡经历。那是风雨如磐的1862年,正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急时刻,一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夏锦绣山河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已经处于支离破碎的悲惨境地。这时,在荒芜凄冷的皖东大地的战争废墟上,一个孤独的时代灵魂——曾国藩,以他非凡的勇气和远见卓识,成立了中国第一座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从此,中国的现代化面对着贫穷动荡的中华大地、面对着弱肉强食的虎狼世界,拉开了沉重的帷幕。

此后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走得相当匆忙而无比艰辛。来自外部的西方列强和产生于国家内部的保守派们,他们凭借了强权和强权下的公理,执意不允许中国进行现代化,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使中国在国际上屈从于第三流国家的地位。那是不幸和耻辱交相涌现的时代,分裂的中国在列强的屠刀下苟延残喘,似乎已经是在劫难逃!在漫天阴霾中,在八方风雨中,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落日余晖下,中国的所有志士仁人都投袂而起。他们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愚痴精神,以“冷风热血而洗涤乾坤”的匹夫之勇,力图手挽既倒的狂澜、修补已经破碎的河山!

一贯温和而中庸的中国历史,从这里掀开了血染的篇章。从林则徐、奕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光绪皇帝到张之洞和袁世凯,再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再到孙中山及其战友们……他们高擎着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浴血战旗,率领中国人民为了赢得开展现代化的权利而进行了百年生死抗争。正是在他们的身后而不是在生前,一个沉睡着的古老民族终于被唤醒,并迅速踏上现代化的漫漫征程。那是一幅悲壮得催人泪下的图画,让人们想起杜甫《兵车行》中的诗句:

车辚辚,马啸啸,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成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宵。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贵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所有先行者们的现代化事业都没有成功,但他们事业的涓涓溪流最终汇合成汹涌澎湃而不可阻挡的历史大潮,剧烈而无情地涤荡着华夏大地的残山剩水,为古老中华的再次崛起注入了勃勃生机。  后来,这面神圣的现代化旗帜被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鲜血染成了绚丽的五星红旗,五亿到七亿中国人曾经集结在这面旗帜下,犹如待命出征的敢死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风雨不归路。他们与一切共产党人一样,以自己的热血、青春、生命和苦难的生活,共同铸就了庄严肃穆的人民共和国大厦。

现代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牢记,在现代化的旗帜上书写的是整整六代勇敢开拓者忘我追求的惨淡历程,也记载下了整个中华民族对现代化切实而真诚的奉献。

天地可以作证!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可以作证!中国现在所赢得的现代化全面展开的历史机遇,是用整个中华民族一个半世纪的斑斑血泪交织而成。它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某个团体,除了国家和民族,任何个人和集体都没有权力也不配占有它。一百多年来,为了这个姗姗来迟的神圣事业,中华儿女——在反抗外来势力的侵略战争中、在竞相进行的对现代化领导权的争夺战中、在过渡时期的艰苦创业中、在天灾人祸的频频袭击下——所失去的生命,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已超过了一亿人。一亿人的尸骨可以堆砌起一道蜿蜒万里的血肉长城!一亿人的鲜血可以汇集成一条咆哮怒吼的九曲黄河!一亿人不死的精神早已化为浩然正气,迄今仍充塞于天地之间,苦苦支撑着古老中华的现代化新生!

现代化,无论它的最后前途如何?成败如何?归宿如何?它已经幻化为整个中华民族一个长久纠缠于心头而挥之不去的梦魇,升华为整个民族神圣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

窗外,更残漏尽,大地死一般地沉寂,历史和现实都在沉沉夜幕之下渐渐地褪去了鲜明的色彩,黯淡地躲藏到了一片幽冥之中。但明天、也许就是现在,一切又会重新浮现。而月亮西斜沉到了谷底,也就与初升的太阳没有区别,长夜将尽,天是即将破晓了。但子时过后的月亮,究竟应该算十五抑或十六?一时问颇令人拿不定主意。我倒是很希望它属于新的一天,因为十五的阴气太重,尤其是七月!

写到这里,虽兴犹未尽,但无法不收笔了。作为一篇后记,它已冗长到了违反常规的程度。

关闭了计算机,再一次陷于痴想之中,月亮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浑不觉东方之既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