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本书收录有关园林的杂文几十篇,从不同侧面表达对建筑的看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园林清议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从周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本书收录有关园林的杂文几十篇,从不同侧面表达对建筑的看法。 目录 说园3 续说园11 说园(三)18 说园(四)26 说园(五)33 说竹38 说“影”40 说“帘”42 说兰44 说“屏”46 西湖园林风格漫谈48 园林清议53 园日涉以成趣57 贫女巧梳头——谈中国园林60 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64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76 园林与山水画80 建筑中的“借景”问题82 苏州网师园91 苏州沧浪亭94 留园小记102 泰州乔园106 常熟园林109 上海的豫园与内园111 同里退思园113 潍坊十笏园115 颐和园116 为园林取名118 园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123 园林美与昆曲美125 说景128 谈谈色彩130 梓室谈美132 谷音涧134 以园解曲 以曲悟园139 柳迎春141 蕉叶钟情144 岱岛秋痕147 山阴水上149 杭绍行脚152 玉峰映翠水环城156 桐汀行165 淡妆西子——海盐南北湖183 满身云雾上狼山188 烟花过了上扬州198 瘦西湖漫谈195 鲁苏记游201 小隐名园几日闲——兼谈园林的散与聚204 湘游散记205 说游207 桥乡 醉乡211 半生湖海未了柔情215 说绍兴221 天意怜幽草232 养花见性情236 东湖雨后239 水边思语242 迟水仙248 水竹宜人250 寒竹鸣禽252 小巷人家256 水乡的桥259 说桥梁262 记徐志摩267 《徐志摩年谱》谈往269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270 草堂终古说缘缘280 往事迷风絮…怀叶恭绰先生283 蜀道连云别梦长——忆张大干师 雪窗遥祝叶老寿285 叶浅予尊师288 怀念建筑家黄作槊教授290 瘦影——怀梁思成先生299 贝聿铭与香山饭店300 梓室随笔304 人间爱晚晴305 画梁软语梅谷清音——谈昆剧表演家梁谷名308 圜匪圃310 故居311 岁暮忆旧312 童年的老师315 “军训”杂记319 书边人语320 灯边杂忆325 约园浮梦326 我的第一本书《苏州园林》330 乡音里的乡情332 陋室新铭333 编后记339 试读章节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我国名胜也好,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美人,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竞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人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留园)、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人尽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p3、4) 后记 今年三月十五日,是陈从周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日。年前江苏文艺出版社汪修荣先生嘱我编选一本陈从周先生的散文,我想,编一本较为精粹的陈从周散文选,一来使读者重新领略陈从周散文的艺术魅力,二来也是对陈从周先生逝世五周年最好的纪念,所以就欣然受命。 陈从周先生生前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说园》等散文集,或许由于他在古建筑和园林艺术领域的盛名掩盖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他的散文成就并未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至今在众多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中难以看到对陈从周先生散文的评价。其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不少学界耆宿、权威对他的散文就赞赏有加,比如,俞平伯先生就认为他的散文“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馨咳”(《书带集》序),冯其庸说陈从周的散文‘‘如晚明小品,清丽有深味,不可草草读过;又如诗词,文中皆诗情画意也,更不可草草读过;又如听柳麻子说书,时作醒人醒世语,时作发噱语,然皆伤心人,或深心人语也。”(《帘清集》序),邓云乡评论“他的散文,记游踪、说名胜、谈园林、言昆曲,甚至思念大饼油条,情之所钟,无一不围绕着神州传统文化。其实这是综合的,是一种熏陶、是一种气氛,是一种与生命具存的禀赋。”(《世缘集》序二)钱仲联盛赞他是“杂文家之雄杰”。(《世缘集》序二)其实陈从周散文早已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青睐,他的几部散文一版再版,有的被翻译为多种外文出版就是明证;记得一九九九年我曾为一家出版社编过一本陈从周先生的散文,在该书出版前后,国内竞同时有五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版他的散文选本;同济一位大学生在办公室见到我编选的散文,立即要购买,说是非常喜欢陈从周的散文。 陈从周先生生前谦虚地称自己是“杂家”,从他所涉猎的专业和取得的成就来看确实很“杂”。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建筑专家,被海外学界誉为中国现代园林的grandfather,他在建筑学和园林艺术领域著作等身,多种著作成为治古建筑和习园林者的必读书。但是陈从周先生是学习文史出身的,他的国文受业于当年之江大学的夏存焘先生,国学根底深厚,谙熟中国传统文化,诗歌和散文自成风格。陈从周先生还工于书画,是张大干的人室弟子,一九四八年,时年三十岁的他就在上海开办个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画坛,画展后出版了个人画集,由张大干题签。他一生为人写字作画,从不取酬,自己还请人刻了两方闲章,谓“免费供应”、“丹青只把结缘看”。他的画作大都赠送给师友亲朋间,被视为珍品,自己和子女竞少有收藏。 我们可以这样说,陈从周先生的“杂”,可谓都是大师级的。 九十年代中期,我来到同济工作,对陈从周先生仰慕既久,到同济新村拜访过几次,只可惜那时他已中风,言语执笔都已经很困难了。虽然如此,自己私下仍想为整理和弘扬陈从周先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成果做些工作,出些力。这本名为《园林清议》的散文精选,得到了陈从周先生之女陈胜吾女士的首肯和支持,研究生吕或、萧湘宁在资料准备和选文的审读做了大量工作,同济大学图书馆也提供了方便,浙江海盐南北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陈从周艺术馆就建立在风景区内——笔者注)的肖钰鑫先生、冯宴冬先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乐峰先生和姜锡祥先生提供了精美的图片,特别是汪修荣先生在该书的选目确定、分辑以及书名的拟定上都提出了很好的被采纳的设想,他还亲自补充了一些篇目,使这一选本更臻完备。因此这本书的编选是大家集体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果,笔者在这里也表示真诚的感谢。愿这一选本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是为编后。 黄昌勇 2005年元宵夜,上海同济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