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六味地黄丸/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余明哲//杨光正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广泛收集和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出版物及临床专著中载录的经典古方的临床应用经验与实验研究结果。每一经典古方皆自成一册,内容包括该方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古今医家评述,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着重论述了该方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部分重点介绍研究者对该方的系统临床观察;临床应用部分则收集了大量临床医家的临证医案与经验总结,全书简明、实用,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系统性和临床实践的应用性。

本书为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六味地黄丸是最著名的经典方剂之一,临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本书汇集了六味地黄丸证治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尤其突出其临床应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按病证分类介绍,并综合了国内外探索六味地黄丸作用机理等实验研究的新发现,内容丰富、翔实,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从事中医药学习与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其他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组成

 二、用法

 三、功用

 四、适应证

 五、应用范围

 六、组方原理与特点

 七、衍生方

第二章 古今医家论六味地黄丸

 一、古代医家论六味地黄丸

 二、现代医家论六味地黄丸

第三章 现代药理研究

 一、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三、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四、抗衰老作用

 五、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七、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八、其他

第四章 临床研究

 一、高血压病

 二、高脂血症

 三、糖尿病

 四、慢性前列腺炎

 五、前列腺增生症

 六、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七、男性不育症

 八、阳痿

 九、男性乳房发育症

 十、经间期出血

 十一、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十二、外阴白色病变

 十三、上环后带下

 十四、多囊卵巢综合征

 十五、阴枯病

 十六、习惯性流产

 十七、跟痛症

 十八、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十九、骨质增生症

 二十、腰肌劳损

 二十一、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二十二、遗尿

 二十三、老年性尿失禁

 二十四、小儿尿频

 二十五、尿道综合征

 二十六、乳糜尿

 二十七、紫癜性肾炎

 二十八、肾盂积水

 二十九、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三十、中心性视网膜炎

 三十一、玻璃体混浊

 三十二、复发性口腔溃疡

 三十三、口腔扁平苔藓

 三十四、中老年口干症

 三十五、牙周病

 三十六、痤疮

 三十七、黄褐斑

 三十八、斑禿

 三十九、慢性荨麻疹

 四十、慢性咽喉炎

 四十一、萎缩性胃炎

 四十二、十二指肠溃疡

 四十三、慢性食道炎

 四十四、老年性便秘

 四十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四十六、三叉神经痛

 四十七、抽动一秽语综合征

 四十八、乙脑后遗症

 四十九、脑梗塞

 五十、脑鸣

 五十一、脂肪肝

 五十二、慢性肝炎

 五十三、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五十四、白细胞减少症

 五十五、慢性肝炎血细胞减少症

 五十六、甲状腺腺瘤

第五章 临床应用

 一、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

2.心悸

 二、呼吸系统疾病

1.哮喘

2.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扩张

4.慢性咽喉炎

5.失音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溃疡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慢性食道炎

4.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5.便秘

6.夏季五更泄泻

 四、肝胆科疾病

1.脂肪肝

2.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3.肝硬化腹水

4.慢性肝炎

 五、泌尿系统疾病

1.尿路感染

2.泌尿系结石

3.慢性肾炎

4.尿道综合征

5.慢性肾盂肾炎

6.狼疮性肾炎

7.紫癜性肾炎

8.肾盂积水

9.尿毒症

10.肾脓肿 

11.尿崩症 

12.尿潴留 

13.乳糜尿 

14.氯氮平所致遗尿

15.夜间多尿 

16.性传播疾病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1.无症状性糖尿病

2.糖尿病

3.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七、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偏头痛

2.头痛

3.脑震荡后遗症

4.乙脑后遗症

5.脑鸣

6.血管性痴呆

7.脑血管意外

8.癫痫 

9.失眠 

10.美尼尔综合征

 八、血液系统疾病

1.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白细胞减少症

4.慢性肝炎血细胞减少症

 九、骨伤科疾病

1.颈椎综合征V

2.急性腰扭伤

3.腰肌劳损 

4.背脊痛 

5.尻痛 

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7.膝关节痛 

8.足跟疼痛 

9.骨折延迟愈合

10.硬化性骨髓炎

 十、男科疾病

1.不射精症 

2.阳痿 

3.遗精 

4.早泄 

5.血精 

6.精子密度过高不育症

7.男性不育症

8.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9.前列腺增生

10.男性乳房发育症

11.乳房结核

12.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十一、妇科疾病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闭经 

4.痛经 

5.倒经 

6.逆经(血尿) 

7.功能性子宫出血

8.经间期出血 

9.月经过多 

10.经前心悸癃闭

11.产后恶露不绝

12.产后目痛

13.产后腰痛

14.黑带

15.不孕

16.更年期综合征

17.慢性附件炎

18.阴痒

19.女性乳房发育不良

20.宫颈癌

21.合房气喘

22.交合腹痛

 十二、儿科疾病

1.小儿神经性尿频

2.遗尿 

3.抽动-秽语综合征

4.幼童性早熟

5.小儿发育不良

6.大脑发育不全

7.咬甲癖 

8.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9.脑积水 

10.慢性肾炎

11.小儿腹泻

12.暗风

13.优生优育

 十三、皮肤科疾病

1.扁平疣 

2.痤疮 

3.黄褐斑

4.斑禿 

5.脱发、脱甲

6.皮肤瘙痒症

7.慢性荨麻疹

8.多形性红斑

9.红斑狼疮 

10.麻风性结节性红斑

 十四、外科疾病

甲状腺腺瘤

 十五、眼科疾病

1.早期白内障 

2.青光眼(青风内障) 

3.视神经乳头炎

4.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5.中心性视网膜炎

6.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

7.玻璃体积血

8.复视 

9.视疲劳 

 十六、耳鼻喉、口腔科疾病

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耳鸣、耳聋

3.脓耳 

4.鼻出血 

5.慢性萎缩性鼻炎

6.咽喉痛 

7.复发性口疮 

8.口腔扁平苔藓

9.黑毛苔 

10.舌裂

11.牙周出血

12.冠周炎

13.牙痛

 十七、其他

1.性病恐怖症

2.阴阳交合痛 

3.性交性发热

4.头汗 

5.盗汗、自汗

6.流行性出血热

7.头摇手颤 

8.水肿 

9.低血钾症 

附: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3.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卞慧敏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法,利用不同的诱导剂,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结果: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补、三泻方均能抑制腺嘌呤核苷二磷酸(ADP)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但用药剂量较大,其中以全方药效最强,三补方次之,三泻方最弱,药物血清也呈现相似的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中三味补药是其作用的主要成分,三补与三泻配伍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4.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韩旭华观察了六味地黄汤对切除双侧卵巢而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六味地黄汤能减少尿钙、尿羟脯氨骏的排泄,提高血清骨钙素含量,增加股骨矿物质及骨中钙、磷含量,减少破骨细胞数,并能使子宫、脾脏、胸腺增重。提示六未地黄汤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六味地黄汤全方六味药,三补,三泻,开合兼顾,正所谓‘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一开一合动静之机”,加之寒温不偏“非但台肝肾之不足,实则三阴并治之剂”。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纳气,化水,而齿为骨之余,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些中医基本理论在临床治疗及药理研究中均有体现。该方理作用广泛,尤其抗肿瘤、抗衰老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相巨联系,值得深入研究。

P23

序言

有幸访问美国中医学院,参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耳闻目睹中医学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与欢迎,深感鼓舞,美国中医学院的创办者巩昌镇博士携我校校友刘伟女士、路玉滨、肖飞等诸位博士,为弘扬中医药学术,忙碌于中医教学与医疗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信赖,影响颇大。为弘扬中医药学,推进中医经典古方应用于研究,启迪中医临床工作者的思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在巩昌镇院长的倡导下,山东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中医学院共同组织编写了这套《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众所周知,中医经典古方,是历代中医学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理法方药精华的体现,是中医药学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为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古方今用,古方新用,使得中医经典古方焕发了新的生机,再现其无限的生命力。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中医热”,也为经典古方的应用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推动经典古方的研究与发展,使经典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这套丛书广泛收集和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出版物及临床专著中载录的经典古方的临床应用经验与实验研究结果。每一经典古方皆自成一册,内容包括该方的组成,用法,功效,适应证,应用范围,组方原理及特点,古今医家评述,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部分着重论述了该方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部分重点介绍研究者对该方的系统临床观察;临床应用部分则收集了大量临床医家的临证医案与经验总结,全书简明、实用,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系统性和临床实践的应用性。

这套丛书集合了众多医家的研究成果,在编写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皆注明出处,际出版高时,谨向各位作者深表谢意。

张洪斌 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