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徐新忠,马铁丰,李照彬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结合联合国提出的“未成年人优选利益”原则,对中国未成年人司法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政策建议。本书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如果可以促进法律和司法的完善,将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本书值得出版。可供有关方面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学习参考。 内容推荐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问题更加关切,未成年人保护日益成为舆论焦点、社会痛点、司法难点。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的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使人民法院处于多元司法观碰撞的中心。在司法场域,如何处理法律规则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关系,避免裁判结果与实践的偏离、背驰甚至脱节,是人民法院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法律规则天然具有抽象性以及规制社会的滞后性,从“纸面”到“实在”,如何解释规则,需有全局性的战略指引;如何实施规则,需有精准性的对策匹配;如何填补罅隙,更需有宏观性的理念支撑,实践中,司法政策在这三个层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基于回应人民群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新要求新期待的必要性,又缘于弥合司法政策功能价值与研究现状之间“鸿沟”的紧迫性,将目光投向关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方向性、周密性、实效性的司法政策问题,填补了现存的理论研究空白,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书课题组充分发挥院校合作优势,注重运用交叉学科分析方法,强化了课题的应用特色。课题组收集、整理全国范围内的相关案例和事件,实地走访了成都、内江、绵阳、德阳、自贡、泸州、阿坝、凉山等地市州及部分下辖区县,与公、检、法、教育、妇联、共青团等负责未成年人相关工作的一线同志,就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设计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四川省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调查问卷》、面向成年人的《四川省婚姻家庭观调查问卷》,以及分别面向法院系统和普通群众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问卷》,回收问卷6000余份。创新性地利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列联表分析考察各要素 目录 目 录引 言/ 1第一章 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历史溯源/ 3 一、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变迁与发展/ 3 (一)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变迁/ 3 (二) 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特征解析/ 11 (三) 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因应之道/ 13 二、世界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发展概述/ 16 (一) 正当程序模式/ 17 (二) 教育感化模式/ 19 (三) 去标签模式/ 20 (四) 合作控制模式/ 21 (五) 公正处罚模式/ 22 (六) 恢复性司法模式/ 22 (七) “治未犯” 模式/ 23 三、国际组织及主要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律规定/ 24 (一) 国际组织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发展概况/ 24 (二) 国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典型做法/ 26第二章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综述/ 31 一、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31 二、中国式司法政策的价值理念/ 33 (一) 保护范围的界限厘定/ 33 (二) 价值位阶的考量取舍/ 35 (三) 职能定位的多元制衡/ 36 (四) 司法保护的内外衔接/ 38 (五) 政策规则的交互融合/ 40 三、本书重点内容的逻辑主线/ 41 (一) 依循逻辑主线呈现研究内容体系化结构/ 41 (二) 基于因果推断进行调查数据科学性分析/ 41第三章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44 一、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5 (一) 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法理基础/ 45 (二) 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现实需求/ 46 (三) 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实践支撑/ 48 二、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运行现状与问题分析/ 50 (一)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解析/ 50 (二)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存在的问题/ 56 (三) 现行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61 三、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境外镜鉴/ 63 (一) 注重个性化矫治/ 63 (二) 处遇措施强度分级/ 64 (三) 保护教育手段优先/ 64 (四) 对象分类预防虞犯/ 65 (五) 规范社会支持服务/ 65 (六) 境外经验梳理与总结/ 66 四、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建议/ 67 (一) 明确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价值理念/ 67 (二) 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制度体系/ 69 (三) 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程序设置/ 71 (四) 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配套支撑/ 74第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言辞证据审查判断规则的构建/ 77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证据构造/ 77 (一) 从审判人员主观视角看证据审查/ 77 (二) 从裁判文书客观视角看证据审查/ 79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定证明困境/ 80 (一) 充分印证难以实现/ 80 (二) 案件事实难以推定/ 81 (三) 确切结论难以形成/ 82 三、被害人陈述可信度审查规则的特别视角/ 83 (一) 被害人陈述的独特价值审视/ 83 (二) 多元综合证明模式的建构/ 84 (三) 特别经验法则的运用/ 84 四、被害人陈述可信度审查规则具体建构/ 85 (一) 被害人陈述可信度审查的核心标准/ 85 (二) 被害人陈述可信度审查的辅助标准/ 88 (三) 建立审查被害人陈述可信度的配套机制/ 91第五章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 93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政策梳理/ 93 (一)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历史沿革/ 93 (二)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规定的梳理/ 94 (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具体适用与不足/ 95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践检视/ 96 (一) 查询主体和程序不明确/ 96 (二) 封存范围有待细化/ 97 (三) 封存制度与其他制度存在冲突/ 99 (四) 对涉罪未成年人缺少持续考察/ 99 (五) 封存流程信息保护不到位/ 100 (六) 未成年人案件舆论管控不力/ 100 三、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 101 (一) 明确申请查询的主体和条件/ 101 (二) 细化优化封存范围/ 102 (三) 完善特殊职业准入制度/ 102 (四) 增设封存考验期/ 103 (五)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信息管理系统/ 103 (六) 强化舆论引导/ 103第六章 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惩治对策的完善/ 105 一、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惩治政策概述/ 105 (一) 依法从严惩治原则/ 106 (二) 特殊优先保护原则/ 107 (三) 双向保护原则/ 107 二、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裁判难点及成因/ 108 (一) 特殊证据构造与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不匹配/ 108 (二) 从严惩治背景下从宽情节把握易失当/ 109 (三) 司法资源有限背景下被告人和被害人保护难兼顾/ 110 (四) 融入性侵治理职能延伸作用发挥不足/ 111 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司法惩治对策建议/ 112 (一) 确立综合证明模式, 做到有罪必罚/ 112 (二) 审慎把握从宽情节, 确保罪刑相当/ 114 (三) 强化被害人保护, 促进双向平衡/ 115 (四) 延伸审判职能, 实现惩治并重/ 117第七章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民事纠纷裁判规则的构建/ 119 一、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法律规制现状/ 119 (一)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119 (二)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效力认定的法律规范/ 120 (三) 网络经营者监管法律规范/ 121 二、未成年人网络交易民事纠纷实践检视/ 124 (一)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民事纠纷的总体情况/ 124 (二) 未成年人实施网络交易行为的特征分析/ 125 三、未成年人网络交易民事案件裁判难点/ 127 (一) 事实认定问题/ 127 (二) 法律适用问题/ 128 四、未成年人网络交易民事裁判规则探析/ 130 (一)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的效力认定规则/ 131 (二)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民事纠纷的举证规则/ 133 (三) 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行为民事纠纷的责任承担规则/ 135 (四)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综合保护路径/ 137 6 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 第八章 未成年人民事监护司法介入路径的完善/ 139 一、未成年人民事监护制度演变概述/ 139 (一) 传统父权宗族制度下的私有财产制/ 140 (二) 现代法治理念中的家庭监护/ 141 (三) 多方协作之下的社会监护/ 143 (四) 境外未成年人民事监护制度的借鉴/ 143 二、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功能异化及其缘由/ 146 (一) 家庭监护的特点与功能/ 147 (二) 家庭监护功能的异化/ 148 (三) 家庭监护功能异化的原因/ 152 三、民事监护司法介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困境/ 153 (一) 司法介入保护的必要性/ 153 (二) 司法介入保护的具体类型/ 154 (三) 司法介入保护的实践困境/ 154 四、民事监护司法介入的重点方向与规则建构/ 155 (一)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重述/ 155 (二) 民事监护司法介入重点方向/ 156 (三) 民事监护司法介入规则构建/ 158第九章 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多元共治体系的构建/ 160 一、校园欺凌治理的司法政策基础/ 160 (一) 制度规定欠缺“体系性” / 162 (二) 责任年龄制度异化为“保护伞” / 162 (三) 专项治理局限于“运动化” / 162 二、校园欺凌治理实证分析及原因探析/ 163 (一) 热点欺凌事件考量/ 165 (二) 典型刑事案件考量/ 166 (三) 民事行政案件考量/ 167 (四) 责任失衡原因探析/ 169 三、国家介入校园欺凌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权力边界/ 171 (一) 校园欺凌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171 (二) “国家亲权” 奠定校园欺凌治理理论基础/ 172 四、构建以监护人责任为轴心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 173 (一) 司法系统: 构建监护人责任评定体系/ 173 (二) 前端系统: 构建多元共治体系/ 177第十章 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机制的完善/ 180 一、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的类型/ 180 (一) 修复型/ 181 (二) 综合治理型/ 182 (三) 诉讼权利保障型/ 182 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开展的困境及其原因/ 183 (一) 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开展的困境/ 183 (二) 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陷入困境的原因/ 186 三、人民法庭补位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的逻辑证成/ 189 (一) 以审判工作和延伸工作的适度剥离为前提/ 189 (二) 人民法庭补位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延伸工作的可行性/ 190 四、人民法庭补位未成年人延伸工作的展开路径/ 192 (一) 类型化分类分流制度/ 193 (二) “一站式” 综合保护集约服务机制/ 193 (三) 个案分离分流处理机制/ 195第十一章 关于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的意见/ 197 一、司法政策理解与把握/ 197 二、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 198 三、未成年被害人言辞证据审查/ 199 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201 五、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惩治/ 201 六、未成年人网络交易规制/ 203 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204 八、校园欺凌综合治理/ 205 九、人民法庭补位未成年人司法延伸工作机制/ 207参考文献/ 20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