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工业史话/中国读本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谢俊美//季凤文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工业发端于原始社会,也就是当人类刚刚学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工具为我所用时,就在工业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显然不能与今日人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的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构成的现代工业同日而语,但它具备了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的因素,只是由于多为手工操作,因此称为原始工业或原始手工业。最早的工具制造是处于群居时期人们打制的石块或粗陋的木棒,史称旧石器。旧石器时代不但工具制造粗糙简陋,其他部门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从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阶段来讲述早期中国古代工业的发展状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中国境内代表性的典型模式分别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是以最早发现于河南仰韶村而得名,距今约有六七千年,代表了这一时期广泛分布于河南、陕西一带10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龙山文化距今约有5000年,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它代表了这一时期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状况。在仰韶文化时期,原始手工业的落后导致男子难以显示出生产能力,反而妇女的采集活动更能使生活有所保障,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位愈加显著,从而使亲缘的划分由母亲的血统变为由父亲的血统,母系氏族公社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工业部门有相同之处,如石器和陶器的制造,也有富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如纺织业、酿酒业在各自不同时期出现。

远古时代石制工业的制造,代表着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能够准确地体现当时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石器的制作技术,在开创石器时代工具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作的石器已基本采用磨制方法,但仍有打制方法存在。像一些生活用具如石斧、石锛等已绝大部分用磨制的方法,但一些生产工具如石铲、石锄等,仍采用打制方法。这时期的石器制作方法可以概括为打制、琢制和磨制。

打制就是用砾石互相撞击,利用剥落的碎片作工具。除有时为方便,在手握的地方或刃部稍加修整外,一般不作二次加工,显然比较粗糙,也就是过去的旧石器。琢制法则要进步得多,它是用硬石敲击另一块石头,制成想要的形状或样式,磨制法是制石器的工艺技术的最高表现,它兼有其他两种制器方法的技术,以磨擦来制器,有的还要钻孔加柄。现代汉语词语中,琢和磨已被合用为一个词,并且被引申为考虑事物,精益求精的意思,其实最早二者是分开独寺的。

到了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时期,打制石器的方法已绝迹,代之而起的则是磨制石器。尤其是精磨和钻孔技术发达,制出了各种锋利而便于使用的生产工具。这就使男子在劳动中更显优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龙山文化石器制作工艺可分为选料、选形、截断、打击、琢磨、作孔等几道工序,而且还认识到了不同石料的性能,制造不同的器物,像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千五百年)时期石器多用矽质灰岩作石锛,城子崖文化多采用变性页岩为石簇,即石箭头,主要是依据性能不同而制的。

(二)陶器

陶器在两种文化时期基本上都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且均属手工操作,但技术水平上却有明显差别。远古传说中说陶器是神农氏教会人们制作的,神农氏还教会人们种粮,找药,从而有了中国的农业和医药。后来神农氏和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即炎帝。 仰韶文化时期陶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泥条叠筑法和旋叠法。前一种方法就是用泥条叠加修整而成,这类器物厚重、结实,后一种方法是使泥胎旋转时用手修剪成器形,器物精巧,细小。在制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加彩装饰,许多陶器上原来有实用作用的凸出部位逐渐只起装饰作用。代表性的彩陶要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盆,高16.7厘米,口径40厘米,绘有人面和鱼形,不论从样式还是规格上都非常精巧,有的彩陶上还出现了龙凤样的图案。  陶器制作离不开火窑,仰韶文化制器烧窑已由最初直接放在火上烧,再放到火边烧,到放在箅子上烧,使陶器坯胎受热均匀,坚硬耐用。而且还掌握了掺入沙子以耐热、加入稻壳烧成夹炭黑陶的烧陶技术。

龙山文化的制陶技术要高出仰韶文化一筹,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原始社会制陶工业的顶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陶器轮制法的发明和使用,所谓轮制法就是用活动的小棒使陶轮转动,带动上面的泥胎旋转,人以双手加工陶坯。这种方法意义重大,首先是减轻了劳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量增加。另外是促进了社会分工,因为这一技术的掌握者只是少数人,日渐与原来行业脱离,专门从事制陶业。考古发现许多陶窑分布在各自的房前屋后,氏族公有的陶窑为个体家庭所取代,从考古实物看,当时陶器制作的确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36年在发掘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座遗址中,发现了制作精美的蛋壳陶,式样只有高柄杯一种。说它是蛋壳陶决不夸张,器壁最薄处只有0.5毫米,有一件陶器高10厘米,却不到40克重,也就是不到一两,而且造型规整、质地坚密、色泽漆黑,据考证是利用烟熏法使之乌黑发亮,属古陶中的瑰宝。另外,在烧窑时人们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在改进火窑结构的同时,还掌握了在高温下严密封窑的技术,使陶坯中的铁元素能够充分还原,烧成灰色或黑色的陶器,质地坚硬紧密,窑温达到1000度左右,这种高温操作技术,为金属冶炼打下了基础。

(三)纺织业

仰韶文化时期较有特色的手工业是纺织业。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已经出现了麻纺织品,并初步掌握了平纹、斜纹等织作技巧。这些结论通过考古挖掘出土大量陶制纺轮和骨针,以及一些陶器上带有麻布纹痕迹可以证实。当时人们采剥野麻纤维作原料,使用纺轮和纺砖捻制麻纱,再用简单的织机织成麻布,通过在陕西、江苏都有麻布出土说明当时南北各地麻布已成主要衣料。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除继承了以前的麻纺织技术外,更有丝织业发展了,因这时人们已成功地驯育了家蚕,与龙山文化同时期的代表长江下游地区文化的良渚文化遗址,1950年出土的残绢片、丝带,经分析是用家蚕丝织成的,因为蚕丝是经热水浸泡抽出的。可以说,中国丝织业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

(四)酿酒业

酿酒业是在龙山文化时期出现的富有特色的工业部门。因为考古发掘所得到的陶岙等酒器出现在龙山文化遗址中,仰韶文化则不具备。这说明龙山文化比仰韶文化进步,因为只有生产发展,工具进步,粮食产量提高并有剩余才有可能用来酿酒。P2-6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工业的发端

 一 原始社会的中国工业

 二 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商周工业

 三 春秋战国工业

第二章 从秦汉到隋唐的中国工业

 一 秦汉大一统下的中国工业

 二 汉代的造纸术

 三 从炼丹术到中国古代化学工业的出现

 四 隋唐工业

第三章 各具特色的辽宋夏金元工业

 一 应时所需的兵器工业

 二 宋代的印刷术

 三 各有千秋的制瓷工业

 四 异军突起的棉纺织业

第四章 明清工业的大发展

 一 官府工业和民间工业的消长

 二 不断发展的明清工业

 三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五章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工业

 一 战前中英两国工业的对比

 二 西方工业对中国传统工业的冲击

 三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四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第六章 清朝末年的中国工业

 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工业的状况

 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895~1898)

 三 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高潮(1903~1911)

第七章 从“一战”到“二战”的中国工业

 一 中国民族工业的新发展

 二 “二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状况

 三 解放前夕的中国工业

内容推荐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书中包括了:中国古代工业的发端、各具特色的辽宋夏金元工业、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工业、清朝末年的中国工业、从“一战”到“二战”的中国工业等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工业发端于原始社会,也就是当人类刚刚学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工具为我所用时,就在工业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显然不能与今日人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的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构成的现代工业同日而语,但它具备了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的因素,只是由于多为手工操作,因此称为原始工业或原始手工业……

本书介绍了中国工业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