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社交力训练手册 |
分类 | |
作者 | 李少聪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正是一本关于儿童社交能力培养的训练指导书,从实际出发,分别从鼓励孩子主动社交、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培养社交礼仪、解决社交中的烦恼、改掉人际交往中的坏毛病等八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掌握这些方法,父母可以利用21天的时间,让孩子从不愿出门迈向社交小达人。 作者简介 李少聪,女,畅销书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已出版《柴静的沟通力》《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金句——金星的语言艺术》等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 鼓励孩子主动社交,融入新集体 1.儿童也有“社交恐惧症” 2.教孩子掌握自我介绍的技巧 3.不强迫,引导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 4.让孩子爱上邀客和串门 5.让“窝里横”的孩子勇敢地走出去 6.通过角色扮演,教孩子练习交朋友 7.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表达不容易被拒绝 第二章 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别人 1.避免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 2.帮孩子改掉插话的坏毛病 3.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 4.引导孩子远离“语言暴力” 5.让孩子养成借东西时要征得对方的同意的习惯 6.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7.教孩子正确表达拒绝 第三章 懂礼仪的孩子处处受欢迎 1.过年了,如何让孩子懂事又懂礼 2.教孩子正确的QQ和微信聊天礼仪 3.懂餐桌礼仪的孩子更受欢迎 4.让孩子养成守时的习惯 5.教孩子学会“礼尚往来” 6.教孩子学会正确安慰别人 7.教孩子接打电话的礼仪 8.教会孩子探望病人的礼节 第四章 培养孩子协作和分享的能力 1.别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 2.物品安全感,是孩子乐于分享的前提 3.正确引导孩子爱抢别人玩具的行为 4.鼓励孩子主动与人分享 5.有了矛盾,试着让孩子自己处理 6.教孩子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 7.鼓励孩子与人合作 第五章 帮孩子面对和解决社交中的烦恼 1.孩子被取绰号怎么办 2.孩子和别人争执怎么办 3.孩子被孤立怎么办 4.孩子被朋友借钱不还怎么办 5.孩子被嘲笑怎么办 6.孩子被嫉妒怎么办 7.孩子发生冲突怎么办 第六章 美德教育让孩子更有吸引力 1.心地善良的孩子受欢迎 2.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别人 3.教孩子说话要算数 4.与人发生矛盾时,教孩子“大度” 5.给孩子灌输乐于助人的美德 6.让孩子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 7.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受欢迎 第七章 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1.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自己的同学相处 2.不必阻止孩子和“差生”交朋友 3.别让孩子瞧不起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 4.让孩子平等对待身体有残疾的朋友 5.面对孩子交网友,害怕不如引导 6.教孩子接纳和理解别人身上的不同 7.如何引导性格内向的孩子大胆地与人交往 第八章 帮助孩子改掉人际交往中的坏毛病 1.孩子背后说人坏话,别掉以轻心 2.及早干预孩子动粗的毛病 3.帮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习惯 4.帮孩子戒掉有损形象的小动作 5.教孩子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6.科学纠正孩子乱发脾气 7.让孩子远离不良“口头禅” 8.孩子“小偷小摸”,正确引导 序言 如果孩子有一天对你说 :“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 那里没有人跟我玩,我没有 朋友。”你会怎么想?会不 会对他说:“那有什么关系 ?老师喜欢你不就行了吗? 学习成绩好不就行了吗?”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在学 校没朋友这件事,没有朋友 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也是“ 孤独的舞者”,不仅痛苦无 人倾诉,快乐也无人分享。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如果孩子没朋友,就会出现 三个问题:感觉孤独、没有 安全感、缺少生活乐趣。 就像大人需要三五好友 把酒言欢,孩子身边也需要 几个聊得来的朋友,驱散孤 独和烦恼。何况,社交能力 不仅决定孩子的幸福,还决 定着孩子未来能达到的人生 高度。 孩子是具有社会属性的 人,他们只有融入社会,才 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黎巴 嫩著名作家纪伯伦在《父母 与子女的关系》中写道:“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 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 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 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 又远。”父母的职责不是把 孩子圈在身边,而是培养孩 子的社交能力,帮孩子完成 从家到社会的过渡。 克服恐惧是培养孩子社 交能力最关键的一步。如果 孩子比较胆小,父母可以通 过为孩子创造不同的社交条 件,如自我介绍、邀客与串 门、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多 多练习,慢慢克服恐惧,变 得勇敢和自信。 礼仪和礼貌是孩子必备 的社交素质。中国古代伟大 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儿子孔 鲤时说:“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和礼貌是孩子建立 和谐人际关系的立身之本。 无论是平时用餐、打招呼, 还是节日拜访、探望病人, 都必须教孩子懂礼貌、遵循 一定的礼仪。懂礼仪、礼貌 且有教养的孩子会更受欢迎 ,在未来也会更有竞争力。 合作与分享对培养孩子 的社交能力至关重要。奥地 利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 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倘若 一个孩子未能习得合作的技 巧,那这个孩子肯定会走上 一条孤单的道路。”不懂得 合作与分享的孩子,在校园 活动乃至日后的工作中,都 很难被尊重、接纳。 但在教孩子学会分享时 ,很多父母用错了方法。比 如不尊重孩子、强迫孩子分 享等。实际上,让孩子学会 分享、合作,需要保护好孩 子的物品安全感、让孩子领 略“正和游戏”的幸福感…… 在孩子与人交往的过程 中,孩子也会面临许多困扰 ,比如被取绰号、被孤立、 与人争执、朋友借钱不还等 。各种社交困扰在孩子3岁 左右时就会产生,有的孩子 甚至会持续到青春期、成年 。 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解 决这些社交困扰,是父母陪 伴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工作 。面对与人争执,父母需要 引导孩子冷静下来,认真反 思,与对方商讨出最佳解决 方案,握手言和;面对孩子 被孤立,父母要与孩子一起 找到被孤立的原因,及时做 出调整。 儿童的心理、生理成长 规律告诉我们,童年、少年 时期是孩子交往活动要求最 强烈的时期。在这段时期, 父母可以用科学、有趣的方 式,引导孩子用文明有礼的 言行待人接物,培养出社交 所需的独立人格和能力。 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社交 广泛,朋友众多”的人更幸 福。从小锻炼孩子的社交能 力,是父母赋予孩子的幸福 能力。 本书正是一本关于儿童 社交能力培养的训练指导书 ,从实际出发,分别从鼓励 孩子主动社交、学会尊重和 接纳别人、培养社交礼仪、 解决社交中的烦恼、改掉人 际交往中的坏毛病等八个方 面,详细讲解了如何培养孩 子的社交能力,具有很强的 指导意义。掌握这些方法, 父母可以利用21天的时间, 让孩子从不愿出门迈向社交 小达人。 导语 社交能力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 为孩子突破家庭和校园社交困境,掌握公开社交的技巧与能力,提供社交力训练建议,让孩子真诚表达、自信表达。 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发生人际问题时妄下定论,不要随意干预孩子之间的小冲突,应该学会适当放手,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建议,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样孩子的社交技巧才能提高,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才会增强。 孩子社交力训练大全,让孩子从小具备沟通技巧,敢于表达,善于沟通,从社恐迈向社交小达人! 书评(媒体评论) 助力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因素中,专业知识只有15% 的作用,社交能力则有85% 的作用。 ——戴尔·卡耐基 现代成 人教育之父 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种 种优点,培养他们的种种良 好习惯,锻炼和养成他们健 康的心理和人格,这是教育 的神圣使命。 ——孙云晓 青少年教育 专家 家长一定要多用充满爱 意的语言去鼓励孩子、肯定 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 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增进孩 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有利 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和睦相处 ,也有利于孩子走向社会以 后与陌生人的交往和相处。 ——卢勤 知心姐姐 精彩页 1.儿童也有“社交恐惧症” 场景分析 有一些孩子因为先天或者后天家庭环境的原因,特别害怕陌生人,也不愿意去公众场所。这可能是孩子性格内向的表现,也可能是有社交恐惧症的表现。社交恐惧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父母平时一定要注意留心判别。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往往非常抵触集体活动。他们在参加小组活动、社团游戏、体育课、走亲戚等群体性活动时,会害怕自己出丑被嘲笑,因而感到窘迫、紧张、苦恼等,进而主动回避、拒绝这些活动。 如果父母勉强甚至逼迫社交恐惧症的孩子与人打招呼,孩子的身体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的生理症状,比如面红、头痛、出汗、心悸、腹泻、尿频,或是哭闹不休、过分冷漠、不肯离开父母、焦虑抗拒等。 性格内向、情绪多变、自卑敏感的孩子,最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因为他们经常贬低自我,同时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与能力,可能会过度解读别人的反应,难以正常控制自己的情绪,参与社交时就会更加紧张、害怕。 此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症。比如孩子有行动障碍、听觉障碍和表达障碍,心理负担会更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别人格格不人,便会对社交产生畏惧心。 为什么一些孩子会出现社交恐惧呢?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父母、老师经常告诉孩子“不能与陌生人说话、交往”“少去邻居家串门”“不要惹麻烦打扰别人”等。在这些观念长期影响下的孩子,社交欲望会大大降低,社交能力也会有所退化,会慢慢开始畏惧正常的社交。 原因二:孩子的社交时间被家人过度占据。但长辈年龄大,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们就会感到不被理解、孤独。时间久了,就压抑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技巧。 原因三:孩子在社交中曾经历过心理创伤。比如当孩子鼓起勇气,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的社交能力时,却被父母、其他孩子打击、孤立,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此外,如果孩子在陌生的人群或环境中走失,也会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不愿独自外出与人交往。 原因四:频繁变换环境,会让孩子身心疲惫。例如,孩子因父母工作、自己上学或其他原因频繁搬家后,不得不重新去适应新的环境,结识新的伙伴。搬家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厌倦、抵触社交。 给父母的建议 如果孩子对社交有点恐惧,父母不要恐吓、批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小方法: 1.模拟社交情景 首先,父母可以从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做起,帮助孩子接受社交这种行为。告诉孩子“社交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不是谁生来就会。做错了不怕,只要及时调整,就能变得更好。” 其次,父母可以帮孩子模拟游乐园、运动会、课间等场景,在场景中多多练习,让孩子慢慢抹平焦虑的情绪。 2.父母进行社交示范 从亲戚、同学、老师等到陌生人,父母陪同着孩子一起进行社交行为训练,如见到人打招呼、聊话题、一起玩耍等。孩子看着父母的反应,情绪受到感染,更容易让自己放松,去接触更多的人。 3.让孩子融入相同的社交圈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