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式占起源、形式及特征
式占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古代的降神、扶乩、关亡(召魂)、占梦、祈雨、驱疫、符咒、厌胜等,均可划归式占之列。但不管它的表现形式如何复杂,总是凭借虚构的“超自然力量”,并通过一整套神秘活动,来影响或控制事物和环境,从而谋求实现某种个人愿望。
在人类文化史上,式占曾经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原始信仰、古代天文和历算等有着密切联系。在政治上,由于中国商周时期普遍存在着对天帝至高无上的崇拜,式占以求神问卜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支配军国政事。
在世俗生活中,式占又通过通神事鬼、禁咒画符、印剑镇妖、设坛禳灾、止风祈雨、占卜扶乩等手段,为人们安宅镇墓、驱瘟治病、降妖除怪,因而在有着深厚迷信土壤的封建时代,式占也一直能够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一 式占的起源
式占之名首先见于《唐六典》:“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一日雷公式,二日太乙式,并禁私家畜,三日六壬式,士庶通用之。”式占之“式”字,专指古代占卜用的工具,如《史记·日者列传》就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的记载。唐代学者司马贞在解释该句时说: “栻即杖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网加地之辰。”因此,式占也就意味着一种必须凭借某种工具的预测术。《唐六典》所谓的三式,一般特指“太乙术”、“六壬术”、“奇门遁甲术”三式。
三式的起源,据上古时的神话传说所载:在远古时期,轩辕黄帝曾与蚩尤在一个称作“涿鹿”的原野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结果黄帝接受了九天玄女所赐的六壬、遁甲、兵符、印剑、图策等秘诀,最终在蚩尤布下的迷雾阵中擒获蚩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然,这仅仅是传说,难以证实。
三式作为预测术,首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史”条说:“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抱天时”,据汉代学者郑玄解释是“抱式以知天时”,这“式”便是指预测工具。后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讲伍子胥劝说吴王时,用到“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而临亥”。大吉临辛即丑将辛时占,功曹临亥即寅将亥时占,这显然是六壬式占法。又据《吴越春秋》记述六壬占的上文有“金匮第八”字样,经有关学者考证,六壬式的内容很可能是指《汉书·艺文志》中所收录的《堪舆金匮》。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刘彻有一次想知道某一天为儿子娶媳妇是否吉利之日,于是召集当时各派有名的占卜家来到宫廷,征求他们的意见。回答却众说纷纭。其中五行家说可以,堪舆家说不能,建除家则认为有欠吉利,而丛辰家干脆断以大凶,历学家又说为小凶而非大凶,太乙家则认为大吉,互相辩驳,相持不一,最终只能提请到刘彻本人择定。汉武帝下诏说,避凶忌应以五行家为正确,所以接受了五行家的意见。
我们姑且不论其争论到底是否有意义,但可确切地说,三式作为预测术而被广泛运用当在秦汉之际。《艺文类聚》引梁元帝《洞林序》说:“羡门五将,亟经玩用;韩终六壬,常所宝爱。”韩终据考乃秦始皇时代人。
式占在汉代已出现于正史,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1978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出土了“太乙九宫占盘”,此盘是从墓主夏侯灶墓葬中发现的。据有关学者考证,夏侯灶死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显然,太乙九宫占盘作为随葬品,也许年代可追溯到更早一些。此盘与现流行的六壬式盘和奇门遁甲式盘相类似(详见第三章:式占的罗盘)。当然,式占在秦汉之际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认可,但主要是为宫廷服务,而作为主要预测术的广泛应用,则是在魏晋之后。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