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明智。中华五千年积淀的智慧故事,你究竟了解了多少?以史为镜,古人曾犯过的错误,我们今天是否仍在重蹈覆辙?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忽略历史中的智慧则意味着愚蠢。当你在翻阅西方名著《沉思录》的时候,是否曾想过中国也有这样一本篇幅短小精悍,但却富含哲理的千年智慧奇书……
摆在你面前的《智慧之门》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通过历史人物的轶事和掌故,讲述聪明故事,不仅读起来饶有兴趣,而且不知不觉中使我们增加了很多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智慧之门(聪明人不可不知的167个经典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史轶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史可以明智。中华五千年积淀的智慧故事,你究竟了解了多少?以史为镜,古人曾犯过的错误,我们今天是否仍在重蹈覆辙?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忽略历史中的智慧则意味着愚蠢。当你在翻阅西方名著《沉思录》的时候,是否曾想过中国也有这样一本篇幅短小精悍,但却富含哲理的千年智慧奇书…… 摆在你面前的《智慧之门》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通过历史人物的轶事和掌故,讲述聪明故事,不仅读起来饶有兴趣,而且不知不觉中使我们增加了很多知识。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撷取了167个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智谋的故事,加以精辟的点评,是一本启迪智慧、开拓思维的人生智慧哲理书。全书分为善下第一、适变第二、洞明第三、练达第四、若愚第五、就轻第六、权宜第七、识见第八等8大篇章。阅读此书,既可领略古文里的智慧,又可品评经典中的文采。 目录 善下第一 故事1 郑桓公设坛 故事2 楚庄王的宽容 故事3 冯谖买义 故事4 一鸣惊人 故事5 “聪明”的魏文侯 故事6 昭侯治吏 故事7 乐毅巧用“天下名” 故事8 郭隗的抛砖引玉 故事9 楚襄王的两全其美 故事10 吴起败田和 故事11 李牧守边 故事12 鲁班助楚 故事13 墨子救宋 故事14 望梅止渴 故事15 挡箭进谏 故事16 以好不以新 故事17 竹头木屑 故事18 折箭喻子 故事19 杨津查盗 故事20 打五更鼓 故事21 我为你收债 故事22 “何无香火之情?” 故事23 赵匡胤禁谶书 故事24 胡旦妙笔 故事25 陈五含青李 故事26 马皇后救宋濂 故事27 刘季篪审案 故事28 “可惜我弟去世了!” 故事29 张松背书 适变第二 故事30 子胥脱险 故事3l 小白吐血 故事32 秦赵背约 故事33 孙膑的赛马术 故事34 减灶诱敌 故事35 陈平摇橹 故事36 刘邦捂脚 故事37 李广以智勇脱险 故事38 转危为安 故事39 蒋济智退孙权 故事40 “臣逢唐虞之世” 故事41 宋典救主 故事42 谁效法谁? 故事43 聪慧的元方 故事44 并非脸瘦 故事45 为假世隆而痛哭 故事46 杖下生智 故事47 聪明善辩的赵小儿 故事48 辛太公 故事49 彼此不得相违 故事50 两面字的钱 故事51 换旗获胜 故事52 “獐边是鹿,鹿边是獐” 故事53 司马光破缸救人 故事54 巧施惑敌计 故事55 朱古民诱友出屋 故事56 曹操献刀 故事57 “曹操何在?” 权宜第三 故事58 婆媳之争 故事59 应宝审衣 故事60 空城计 故事61 将计就计 故事62 焚猪验尸 故事63 王羲之装睡 故事64 “诸葛子瑜之驴” 故事65 履贱踊贵 故事66 “海大鱼” 故事67 虞诩增灶 故事68 张敝治小偷 故事69 “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故事70 太史慈突围 故事71 郑伯御北戎 故事72 曹刿论战 故事73 雪夜失马 故事74 以筏破栅 故事75 菜叶写字 故事76 “使人作何推勘?” 就轻第四 故事77 真真假假 故事78 “大门”变“犬门” 故事79 “神童”作对 故事80 张飞智取刘岱 故事8l 柳庆诈盗 故事82 韩褒除盗 故事83 宴饮却敌 故事84 杀父与杀母 故事85 李矩设伏 故事86 马未送至而先谢 故事87 “士有百行,君有其几?” 故事88 诸葛亮巧拒盂达 故事89 讴歌引路 故事90 以绨制敌 故事9l 优孟谏楚庄王 故事92 孙叔敖改车 故事93 苏代与淳于髡 故事94 晚出救兵 故事95 智保九鼎 故事96 自相矛盾 故事97 宰相主臣 故事98 聪明的太守 若愚第五 故事99 巧释“老头子” 故事100 审石头 故事101 打簸箕 故事102 青梅煮酒论英雄 故事103 五月雪腊月蛇 故事104 岁发和亲使 故事105 刘畴吹胡笳 故事106 衣服也有鬼魂吗? 故事107 司马懿装病 故事108 优孟敦孙叔敖之子 故事109 晏子智救烛邹 故事110 温人之周 故事111 西门豹治邺 故事112 梦见灶君 故事113 不死之药 练达第六 故事114 何处寻找石兽 故事115 巧断敌情 故事116 迁穴与迁营 故事117 双方都对 故事118 死而复生 故事119 天水郡姜维破孔明 故事120 高仙芝远征勃律 故事121 假运粮 故事122 道旁之李树 故事123 石勒取幽州 故事124 鲁肃激主 故事125 曹操避剑 故事126 老马识途 故事127 五投大夫 故事128 弦高犒秦师 故事129 狐假虎威 故事130 张翠击秦 故事131 王翦请田 故事132 雷的秘密 故事133 鸡雏九斗米 故事134 蒋干盗书 故事135 “吾今死矣!” 故事136 “我见过秦朗!” 故事137 巧逮换靴人 故事138 烧紫罗香囊 故事139 巧断蜜中鼠屎 故事140 不应站在亮处 故事14l 先出风阳门者非盗 故事142 子贱掣肘 故事143 扬言墓地扎营 故事144 小国求生 故事145 淳于髡请罪 故事146 哭而不哀 故事147 围魏救赵 故事148 取信于民 故事149 魏筚遇赦 识见第八 故事150 鲍叔牙请用仇敌 故事151 水浅可渡处必有重兵防守 故事152 狡兔三窟 故事153 南文子忧国 故事154 汉_干无归心 故事155 急则并力,缓则相图 故事156 国渊查谤书 故事157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故事158 “鸡肋” 故事159 意测伐莒之谋 故事160 晏子使楚 故事161 孟尝君至楚 故事162 范痤自救 故事163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故事164 薛宣割绢 故事165 左雄难孝廉 故事166 曹冲称象 故事167 晏子问支解 试读章节 故事1 郑桓公设坛 郑桓公将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凶为设坛场郭门之外而埋之,衅之以鸡獗,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 ——《韩非子·内储说下》 西周末年,郑桓公打算乘郐国人不防备的时候去攻打它。发兵之前,他先探听郐国有哪些优秀的文臣武将,列了一张名单,扬言要把郐国的良田分给他们,还封他们官爵等等。之后,便在城外广场上筑起祭坛,并把名单埋在下面,杀鸡宰猪,举行了十分隆重的仪式,仿佛庄严的会盟一般。郐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些事,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大臣都和郑国有了勾结,一气之下,把这些优秀的文臣武将都杀了。结果郑桓公乘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郐国。 心灵感悟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刀杀人”之计,邻国国君的猜疑之心是郑桓公战胜邻国的秘密武器。 生活启蒙 生活中常能遇到郑桓公这样的人,他们平时是君子,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人们所认可,但这样的人往往能突施杀机,在无形之中让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如果他们惩罚的是恶人,倒情有可原;但如果算计的是好人,他们就真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了。 故事2 楚庄王的宽容 【庄王】置酒大宴群臣于渐台之上,妃嫔皆从。庄王日:“寡人不御钟鼓,已六年于此矣。今日叛臣授首,四境安靖,愿与诸卿同一日之游,名曰‘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俱来设席,务要尽欢而止。”群臣皆再拜,依次就坐。庖人进食,太史奏乐。饮至日落西山,兴尚未已。庄王命秉烛再酌,使所幸许姬姜氏,遍送诸大夫之酒,众俱起席立饮。忽然一阵怪风,将堂烛尽灭,左右取火未至。席中有一人,见许姬美貌,暗中以手牵其袂。许姬左手绝袂,右手揽其冠缨,缨绝,其人惊惧放手。许姬取缨在手,循步至庄王之前,附耳奏曰:“妾奉大王命,敬百官之酒,内有一人无礼,乘烛灭,强牵妾袖。妾已揽得其缨,王可促火察之。”庄王急命掌灯者:“且莫点灯!寡人今日之会,约与诸卿尽欢,诸卿俱去缨痛饮,不绝缨者不欢。”于是百官皆去其缨,方许秉烛,竟不知牵袖者为何人也。席散回宫,许姬奏日:“妾闻男女不渎,况君臣乎?今大王使妾献觞于诸臣,以示敬也。牵妾之袂,而主不加察,何以肃上下之礼,而正男女之别乎?”庄王笑日:“此非妇人所知也!……今寡人使群臣尽欢,继之以烛,酒后狂态,人情之常,若察而罪之,显妇人之节,而伤国士之心,使群臣俱不欢,非寡人出令之意也。”许姬叹服。 ——《东周列国志》第51回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一位贤明的君主。有一天,楚庄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宴请满朝的文武百官。楚庄王满心喜悦,对大臣们说:“我这几年忙于国事,已经六年没在这里娱乐了。今天我一定要和大家痛痛快快娱乐一天,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都要入席,一定要尽情欢乐。” 大臣们拜谢过后,都一一按次序入座。于是,侍人端上来各种山珍海味。名酒佳肴,乐队也奏起了欢快的乐曲。大家吃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时,可是兴致还未尽。于是楚庄王叫人点上蜡烛,继续饮酒作乐,楚庄王兴致也很高,就叫自己宠爱的妃子许姬给百官依次斟酒,大家接过酒后都一饮而尽。 大家玩得正开心,忽然吹过来一阵狂风,把宴会厅里的蜡烛全都吹灭了,顿时大厅一片漆黑,侍从赶紧去取火。这个时候,酒席上有一个喝醉了的大臣趁机用手去拉许姬的袖子。许姬左手慌忙把袖子拽回来,右手乘势一把将这个人冠上的红缨揪了下来,那人大惊,连忙松手。许姬拿着手里的红缨,快步走到楚庄王面前,凑到庄王耳朵边说:“我奉您的命令去给百官斟酒,可里面有一个人对我无礼,乘蜡烛灭的时候,使劲拉我袖子。我现在已经把他冠上的红缨揪下来了,一会儿蜡烛点起来后,您一查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一听,赶紧对要点蜡烛的人说:“先不要点灯。”然后庄王在黑暗中对大家说道:“我今天和大家欢聚一堂,约好要尽兴欢乐。你们大家现在都把冠上的红缨摘掉,那样喝酒才痛快呢!不摘下冠上的红缨就不能尽兴。”于是大家都摘下了冠上的红缨继续饮酒,楚庄王这才让人把蜡烛点上。直到宴会结束,也不知道拉许姬袖子的人是谁。 宴会结束后,回到宫里,许姬问楚庄王:“我听说男女之间不能表现出轻薄的行为,何况君臣呢?今天您让我给百官斟酒,是表示对他们尊敬,可却有人拉我衣服,而您又不追查,这怎么能严肃上下之间的关系,并使人们懂得男女之间应有的礼节呢?”楚庄王听后笑着说:“这就是你们妇人之见了。今天我让大家尽情欢乐,后来还点上蜡烛让大家继续饮酒。酒后失态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为此去追查,惩罚那个臣子,而以此来表明一个妇人的身份,那样就会伤大家的心,使大家都不欢而散,这也不是我本来的愿望啊。”许姬听了,十分佩服楚庄王的胸怀。 P2-4 序言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园地里,聪明人的故事是一朵朵芳香醉人的奇葩。像“晏子使楚”“孙膑赛马”“围魏救赵”“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冲称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究其原因不外两点:其一是它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了一两个吸引人的情节;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它能给人以启发,引入思考。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想法:从我国瑰丽的文化苑地里,把聪明人的故事采摘出来,汇集成五彩缤纷的花束献给人们,一定会受到热烈欢迎的。令人十分高兴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智慧之门——聪明人不可不知的167个经典故事》,正是这样一束鲜花。当然,不是说这本书的编选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恰恰相反,它同编选的其他书籍一样,也有自己的缺点,诸如故事搜集不全,取舍也不无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但无论如何它是一件有益的工作,是值得称道的。 “聪明”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聪明人是受到人们称赞的,但人们对聪明却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所需要的智慧和才能才是聪明,这种智慧和才能对社会起促进作用,对人类有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只要达到个人的利益,不惜一切手段就是聪明。前者的聪明是我们提倡的,后者的所谓聪明是我们鄙视的。在本书中,属于前者的聪明故事入选了,属于后者的如阿谀奉承,不走正路的所谓小聪明都舍掉了。以这种思想进行编选,把社会效果放在第一位,是应该肯定的。当然,古人的聪明故事,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如果以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那就是苛求了。所谓“聪明人的故事”,照我的理解,并不是先确定某某是个聪明人,再编选他的故事。只要是他的一时一事较为聪明,便把它选录出来。这并不涉及到对某人的全面评价。 在这本书里我共编选了167个故事,它像一个万花筒,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聪明者的才智。如有的人有高人一筹的对策,像孙膑赛马的故事就是这样。他宁可负第一局,而赢第二局、第三局,结果是两胜一负,最后还是胜;有的入表现为对事物的发展有准确地预见性,如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算一个典型。虽然它是选自《三国演义》,但对人不无启发;有的人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本书所选的杨修的几个故事就属于此;有的人机智勇敢,用锋利巧妙的语言回击了对方,为当时的国家争得了荣誉,如晏子使楚的故事是这方面的代表;有的人准确而精辟地分析对方的心理活动,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有的人有高人一等的才华,有的人又有惊人的记忆力等等。 其实,不论聪明人的具体表现有多少方面,他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聪明人之所以聪明的共同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客观情况了如指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况明确; 第二,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思路开阔; 第三,他们能选择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有决心实现自己的设想。 这几点里最基本的是第一点。第一点同其他几点又是相互联系,紧密相关的。情况明确是决定方法的基础,丰富的知识不仅能使入对客观环境了如指掌,也能使入提出最佳解决方法。有了前者,人们才能大胆地把设想变为现实。否则,就不是聪明而是蛮干一气了。 人人都希望变得更聪明,每一个人不但希望自己聪明,还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能不能把这样一个希望变为现实呢?也有人认为聪明人值得敬佩,但聪明来自天赋,希望自己在后天变得聪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这涉及到对天赋如何认识。 同样是天赋一词,人们对它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人把它理解为先天就有的才能,有人则理解为人与人生理条件的某些差异。如果把天赋理解为“先天就有的才能”,这样的天赋是不存在的。我们认为聪明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这种才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自生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脱离了社会实践的人,没有任何聪明可言。当然,人与人之间生理上的确存在某些差别,这种差别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理条件,但人们生理条件的差别是很小的。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生物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生理条件绝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这就是说,人的聪明与否,天赋并不是主要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努力。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朝着哪个方面努力,才能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呢? 一个人要变得聪明起来,取决于很多条件,如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真知灼见;需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需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或他人的经验等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在这些方面动脑筋,花力气,人人都可以变得聪明起来。 人要变得聪明,向聪明人学习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读一读《智慧之门》一书,也可以算是一种学习吧! 这本书,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又短小精悍,阅读起来很是方便。现在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书刊出版的又很多,无暇读书的呼声不绝于耳。这本书的每一篇多则上千字,少则几百字、几十个字,茶余饭后,睡觉之前,都可以随手翻阅一二则。用时不多却可奏“开卷有益”之效。有人说,现在需要“枕边书”,我想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好的智慧“枕边书”。 这本书,通过历史人物的轶事和掌故,讲述聪明故事,不仅读起来饶有兴趣,而且不知不觉中使我们增加了很多知识。 这本书,通过一些聪明人是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分析问题的,告诉我们:他们都掌握有与一般人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打开我们的思路,给我们以启迪。 书中每则故事的原文,都有很高的艺术性,多是汉语的范文,它们与改写的故事不尽相同,阅读它可以有助于学习古汉语。 读这本书的好处,无需一一列举。但最根本、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从这些聪明人的故事中汲取营养,使我们也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