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歌与想象(爱默生诗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十九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他认为,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具有代表性的人,唯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因此,他素有“诗人一哲学家”的美称。本书为了纪念爱默生220周年华诞(2023年5月25日),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爱默生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而推出,是国内第一部爱默生诗歌选集的中文译本。共收录爱默生诗歌192首,其中包括他生前出版的《诗集》(Poems,1847)、《五月节与其他诗篇》(May-Day And Other Pieces,1867)和《诗选》(Selected Poems,1876)三个诗集中的全部诗作以及尚未收入这些诗集的诗篇30余首;体裁有长诗、抒情诗、卷首诗、格言诗、挽歌等;主题涉及自然、爱情、精神法则、政治、诗人的作用、诗歌语言以及诗歌创作本身等主题。 作者简介 黄宗英(1961—),现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十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晋升副教授;1998一1999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T作,主讲“惠特曼研究”等六门英美诗歌课程;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讲“19世纪美国诗歌”“20世纪美同诗歌”两门研究生课程;2005年调入北京联合大学;2008年晋升教授,主讲“英美诗歌名篇选读”(圉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6]、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圣经文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视野下的赵萝蕤汉译《荒原》研究”,教育部人义社会科学基金项同两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各一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弗罗斯特研究》《爱默生与美国诗歌传统研究》等学术专著五部;编著高校英语专业教材两部,分别为《英美诗歌名篇选读》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圣经文学导读》。 目录 《诗集》(Poems,1847) 斯芬克斯 个别与全体 问题 致雷亚 来访 乌列 万物之灵 卡斯蒂利亚的阿方索 米特拉达梯六世 致约翰·韦斯 命运 盖伊 老练 哈马特里亚 再见 杜鹃 大黄蜂 采黑莓 暴风雪 林中曲Ⅰ 林中曲Ⅱ 莫纳德诺克山 寓言 颂诗,赠W.H.钱宁 阿斯脱利亚 艾蒂安·博埃斯 各负其责 补偿 克制 公园 先行者 鼓起勇气 美的颂歌 把一切献给爱 致埃伦,在南方 致伊娃 护身符 你的眼睛仍在发光 厄渃斯 赫迈厄妮 初恋、魔爱、圣爱 道歉 墨林Ⅰ 墨林Ⅱ 巴克斯 …… 《五月节与其他诗篇》(May-Day And Other Pieces,1867) 《诗选》(Selected Poems,1876) 未收入诗集的诗篇(Uncollected Poems) 中文题目索引 英文题目索引 后记 序言 诗歌与想象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是一位美国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 他的超验主义思想引起了十 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哲学、神 学、文学艺术领域的“一场 观念革命”,即“衡量一切的 新尺度是个人的活的灵魂” 。①爱默生认为:“人类文 明走对了的步子都是由于倾 听了个人内心那永恒的呼唤 ……相信你的直觉……适合 的便是有益,奴役心灵的便 是有害。”②十九世纪上半 叶,诞生不过半个世纪的年 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经济 上正在从一个农业社会大踏 步地向工业化迈进,在领土 上正在意气奋发地向西部扩 张,在文化上正在寻求民族 精神的独立,爱默生代表了 这一全新的转折,“从神学 走向自立”③,即“从原先以 上帝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 心,从原来依赖上帝过渡到 人的自立”④。 与此同时,爱默生认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远远 超出了人们可以没完没了地 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关系。“ 不同于当时人们对自然实用 价值的关注,爱默生以超前 的目光看到了自然的精神价 值。在他心目中,自然不仅 是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 教导人们高尚品行的良师, 美国文化艺术的源泉,人类 汲取知识的读本。”①爱默 生说:“很少成年人能够看 懂自然。大多数人对太阳是 视而无睹,充其量是一掠而 过,似懂非懂。”②实际上 ,在大自然中,“人[是]可 以永葆青春的”: 站在空地上,我的头颅 沐浴着清爽的空气,无忧无 虑,升向那无垠的天空,心 中所有丑陋的狂妄自私均荡 然无存。我变成了一只透明 的眼球。我化为乌有,却又 洞察一切。宇宙生命的洪流 在我身边涌动并且穿我而过 ;我成了上帝的一部分,或 者一小部分。③ 这段文字是爱默生超验 主义自然观的极写。在爱默 生看来,只有在这种时候, 人与人才是平等的,人与自 然才是和谐的;只有在这种 时候,人们才能够享受大自 然中“那种无法抑制的、永 恒不变的美”;只有在这种 时候,人们才能够在大自然 中发现“某种比在大街上或 者乡镇里更加亲昵、更加同 源共生的东西”;也只有在 这种时候,人们才能够“在 一片宁静的景色里,特别是 在远方的地平线上,看见某 种与他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事 物”。爱默生坚信世界是象 征性的。自然是人类精神的 化身,是个象征体系,具有 象征意义。人们可以在自然 中发现人类理性的光芒。他 主张人们抛弃惯例和经验, 寻求一种超验的自由心智, 通过直观去感受世界,追求 真理。由于诗人独具慧眼、 至高无上,因此唯有诗人才 能刻画自然的表象,唯有诗 人才能揭示事物的真理。爱 默生的超验主义诗学思想不 但在惠特曼、狄金森等十九 世纪美国诗人的笔下得以开 花结果,而且影响了从罗伯 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到华莱士· 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1883—1963)、埃兹拉·庞 德(Ezra Pound,1885— 1972)、托马斯·斯特恩斯· 艾略特(T.S.Eliot,1888— 1965)、哈特·克菜恩 (Hart Crane,1899—1932 )、查尔斯·奥尔森 (Charles Olson,1910— 1970)、艾伦·金斯堡 (Allen Ginsberg,1926— 1997)、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1930—) 、查尔斯·伯恩斯坦 (Charles Bernstein,1950 —)等众多二十世纪及其以 来的当代重要美国诗人的艺 术创作。 作为一位诗人,他不愧 为朗费罗所称赞的一位“思 想歌手”(singer ofideas) 。①虽然他没有创作出惠特 曼《草叶集》(Leaves of Grass,1855)、威廉斯的 《帕特森》(Paterson, 1946—1958)、奥尔森的 《马克西姆斯诗篇》(The Maximus Poems,1960— 1975)那样的鸿篇巨制, 但也不乏《斯芬克斯》 (“The Sphinx”)、《个体 与全部》(“Each and All” )、《乌列》(“Uriel”)、 《万物之灵》(“The Wolrd —Soul”)、《杜鹃》 (“The Rhodora”)、《大 黄蜂》(“The Humble— Bee”)、《暴风雪》 (“The Snow—Storm”)、 《康科德颂歌》(“Concord Hymn”)、《梵天》 (“Brahma”)、《日子》 (“Days”)等抒情佳作以及 《林中曲》(“The Woodnotes Ⅰ & Ⅱ”)、《莫 纳德诺克山》(“Monadnoc ”)等篇幅较长的超验主义 诗歌代表之作。 …… 《诗歌与想象》最后两 节的题目分别是“道德寓意” (Morals)、“超然 性”(Transcendency), 注重讨论诗歌的目的和价值 问题,其遣词特点仍然具有 强烈的宗教色彩。爱默生认 为,“诗歌必须积极乐观, 让读者怀有盼望。诗歌是智 者的虔诚话语,必须以‘于 是,神说’开篇,而且把自 然作为象形文字的诗人也必 须在诗中传达某种恰到好处 的启示寓意……诗神缪斯与 大自然一样丰富多彩,相辅 相成,优势互补。我并非经 常在书本中遇见她,但是我 们认识自然,刻画自然,她 生机勃勃、神态安详、肥沃 华贵、协调连贯,以至于每 一个创造都预示着另一个创 造”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