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仪礼(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仪礼》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自汉代以来,对《仪礼》进行注疏研究者层出不穷,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次我们将其纳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出版,邀请当代礼学名家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对全文进行现代注解与白话翻译,并在每篇之前加了“题解”介绍该篇主要内容,有助于广大读者读懂和理解这部传统礼学名典,领会其思想与文化内涵。
目录
前言
士冠礼第一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仪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第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彻第十七
序言
《仪礼》是中国最早的
关于礼的文献。汉武帝建元
五年(前136),初置五经
博士,《仪礼》即居其一。
入唐,有“九经”,至宋,有
“十三经”,《仪礼》均在其
中,是为儒家经邦治国的煌
煌大典之一,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之深远,自不难想见。
一、《仪礼》其书
《周礼》、《仪礼》、
《礼记》,习称“三礼”。《
仪礼》是礼的本经,故又称
《礼经》,在“三礼”中,成
书最早,而且首先取得经的
地位。
《仪礼》本名《礼》。
《汉书·景十三王传》:“献
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
《周官》、《尚书》、《礼
》、《礼记》、《孟子》、
《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
,七十子之徒所论。”其中
的《礼》,就是指《仪礼》
。《汉书·艺文志》也称“礼
”,不称“仪礼”。汉人还每
每把《仪礼》称为《礼记》
,如《史记·孔子世家》说“
故《书传》、《礼记》自孔
氏出”,此处的《礼记》,
是指《仪礼》。《后汉书·
卢植传》也称《仪礼》为《
礼记》。此外,郭璞注《尔
雅》称引《仪礼》文字,屡
屡称其为《礼记》。这可能
是《士礼》的经文之后大多
附有记的缘故。何休《公羊
》注引及《仪礼》经文或记
,则每每混称,而不加区别
。据段玉裁考证,《礼》十
七篇的标题,在汉代均无“
仪”字。东晋元帝时,荷崧
奏请置《仪礼》博士,始有
《仪礼》之名,但未成通称
。如唐人张参《五经文字》
引《仪礼》文字很多,但都
只说“见《礼经》”。唐文宗
开成年间石刻九经,《礼经
》用《仪礼》之名,遂成为
通称,沿用至今。
先秦、汉初人好以篇首
之字作为篇名或书名,《仪
礼》十七篇的首篇为《士冠
礼》,故又摘其篇首之字而
名之为《士礼》。有的学者
认为,《士礼》的名,当由
内容而起,因为此书所记,
以士的礼仪为主。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
大戴本、小戴本、刘向《别
录》本等几种,都将《仪礼
》十七篇分为冠昏、朝聘、
丧祭、乡射等四类,但只有
《士冠礼》、《士昏礼》、
《士相见礼》三篇的次序完
全相同,其余各篇则不尽相
同。几种传本的次序,以戴
德本最为合理,此书以冠、
昏、丧、祭、乡、射、朝、
聘等八大纲为序排列各篇,
《丧服》一篇相传为子夏所
作,故列在最后。刘向《别
录》本则以有关冠、昏、乡
、射、朝、聘的十篇居先,
有关丧、祭的七篇列后,可
能是前十篇为吉礼,后七篇
属凶礼,全书依吉、凶、人
神为序。戴圣本所定次序最
乱,似无条理可寻。郑玄注
《仪礼》,鉴于二戴本“尊
卑吉凶杂乱”,刘向《别录
》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
所以采用的是刘向《别录》
本。1957年,甘肃武威磨
嘴子6号汉墓出土一批西汉
晚期抄写的《仪礼》竹、木
简,共496支。据简的形制
及内容,可以分为甲、乙、
丙三种文本。甲本木简包括
《士相见》、《服传》、《
特牲》、《少牢》、《有司
》、《燕礼》、《泰射》等
七篇;乙本木简只有《服传
》一篇;丙本为竹简,仅《
丧服》一篇。从文字上看,
丙本的《丧服》为单经本,
甲本和乙本的《服传》为单
传本,与今天所见经、传合
一的文本不同,证明西汉时
经文和传文是各自独立成书
的。
据《汉书·艺文志》,汉
代的《仪礼》有古文经和今
文经两种,古文经是用先秦
古文字书写的,今文经则是
用汉代通行的隶书书写的。
《汉书·艺文志》目录有“《
礼古经》五十六卷,《经》
七十篇”,前者为古文,后
者为今文。所谓《礼古经》
,出于鲁壁中,有五十六篇
。“《经》七十篇”,指高堂
生所传的十七篇《士礼》,
“七十”乃“十七”之误倒。今
文经只有十七篇,比古文经
少三十九篇。今、古文《仪
礼》都有的十七篇,内容基
本相同,仅文字上有差异,
因此,《仪礼》实际上无所
谓今古文的问题。古文经多
出的三十九篇不在当时通行
的礼经之中,所以人们多不
传习,后来渐渐失传,人们
称之为“逸礼”。《周礼》、
《礼记》的郑玄注,以及其
他一些古书的注中,曾提及
《天子巡狩礼》、《朝贡礼
》、《蒸尝礼》、《王居明
堂礼》、《古大明堂礼》等
篇名,王应麟认为就是三十
九篇“逸礼”之属。元儒吴澄
又将这些文字分类汇辑,附
在《仪礼》各篇之后。有学
者认为,三十九篇“逸礼”传
投不明,又无师说,可能是
子虚乌有之物。清人邵懿辰
认为,后人所引及吴氏所辑
,内容与十七篇所记不相类
,文字也不古朴,可能是后
人的伪作。
……
再如,氏族时代曾经盛
行昏时抢亲的习俗。进入到
文明时代之后,抢婚的现象
几乎消失,但社会上昏时成
亲的传统依然流行。儒家对
此悄然作了改革,将昏时解
释为阴阳交会,将亲迎解释
为阳往阴来,将婚姻大义诠
释为结二姓之好,从而既保
留了婚姻的外在习俗,却又
将其升格为新时代的婚姻大
典。
《仪礼》中的《乡射礼
》,记载了春秋时期,乃至
西周时期的竞技运动的完整
规程,将它与《礼记·射义
》合读,可以发现,中国式
竞技运动,不仅年代与古希
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当,甚
至更早,而且人文内涵更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