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在文字表述上力求准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提高可读性,便于初学者阅读、理解。在表现形式上有正文与附件两种。正文即法学本科阶段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法条规范解释等主体内容;附件是拓展阅读资料,分别采用“评注”“背景知识”“拓展阅读”“中外法律比较”等多种方式,介绍制度变迁、学说发展、域外法律、改革前沿、理论争鸣等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虽然不属于必读内容,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制度的来龙去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其中,“评注”旨在将编著者最新研究成果转换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动态,紧跟理论前沿。学生结合拓展阅读资料进行学习,有助于拓展视野,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教材最后附有法律与司法解释全称与简称对照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民事诉讼部分)目录,方便学生检索利用。 作者简介 吴英姿,女,1968年10月生,海南文昌人。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信访与社会矛盾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信访专家智囊协会副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教材《作为人权的诉权理论》(2017)、《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实训》(2014)、《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2008)、《民事诉讼法学:问题与原理》(2008)等。科研成果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3年)、三等奖(2014年),江苏省法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称号(2013年)。 目录 导论篇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学导论 第一节 民事纠纷 一、民事纠纷的特点 二、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概念 二、民事诉讼特点 三、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对象与目标 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方法 原理篇 第二章 民事诉讼程序法理 第一节 民事诉讼程序价值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二、民事诉讼正当程序 三、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化功能 四、民事诉讼程序价值机理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二、民事诉讼目的理论发展 三、民事诉讼目的是公正解决纠纷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一、空间效力 二、时间效力 三、对人效力 四、对事效力(主管)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三、辩论原则 四、处分原则 五、诚信原则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四、民事诉讼行为 第三章 诉权与审判权 第一节 诉权 一、诉权理论的嬗变 二、诉权的人权属性及其特质 三、诉权的增强:支持起诉制度 第二节 审判权 一、诉讼指挥权 二、释明权 三、裁判权 第三节 诉权与审判权关系 一、诉讼模式 二、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关系 第四章 诉 第一节 诉的基本原理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要素 三、诉的合法性 第二节 诉的类型 一、确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 诉讼主体篇 诉讼制度篇 证据篇 普通程序篇 特殊程序篇 执行程序篇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