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比较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小说的语言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残游记(插图本)/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鹗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批判晚清社会的腐败,其视角比较独特,着重揭露所谓“清官”之罪恶和所谓“好官”的昏庸,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治的统治支柱,可谓切中要害。小说的语言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胡适先生说:《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 内容推荐 本书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线,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清官”滥用刑罚、草管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惨痛结论;又通过老残这个精通医术又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自己挽救时弊的愿望。 目录 自叙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第七回 借著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若促膝谈心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喜马 痢犬流灾化毒龙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漠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附录 老残游记二集 自序 第一——六回 第七——九回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着眼睛,听他怎样。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工夫沉了底了。只听耳边有人叫道:“先生,起来罢!先生,起来罢!天已黑了,饭厅上饭已摆好多时了。”老残慌忙睁开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来是一梦!” 自从那日起,又过了几天,老残向管事的道:“现在天气渐寒,贵居停的病也不会再发,明年如有委用之处,再来效劳。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店,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踅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止船进去,人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亭子旁边虽有几问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问,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P.12-13 序言 《老残游记》二十回,一九○三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至十三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原署鸿都百炼生著。作者的真名叫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生于一八五七年,卒于一九○九年。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却无意于以科举博取功名,懂得算学、医药、治河等实际学问。曾先后在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处作幕宾,帮办治黄工程,得到很大的声誉。又曾向清廷建议借外资兴筑铁路、开采山西煤矿,事情虽非经刘鹗手办成,但在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虎视眈眈,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时候,这种不惜有损主权以维护清廷腐朽统治的主张,显见违反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遂被目为“汉奸”。刘鹗也终因不得志于清廷,去而经商,有过多次创办实业的计划,最后都一一归于失败。庚子(一九○○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振北京饥困。一九○八年清廷即以私售仓粟罪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即今乌鲁木齐)。 《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成于一九○六年。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第六回)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 本书流行五十年来,拥有相当广泛的读者。许多人都称道它的文字艺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赞说:“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来看,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都看得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造的精神。与晚清的同类小说相较,艺术上的成就是比较卓越的。 今年恰值刘鹗诞生一百周年,我们整理出版《老残游记》,既以表示对作者的纪念,也希望有助于对本书思想、艺术价值的进一步研讨。 这个本子是以《天津日日新闻》本为依据,参校了《绣像小说》的连载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文字、标点都作了一番订正。为了方便阅读,加了一些简单的注释。又有《二集》六回,我们据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单行本,排作附录,没有加注。在校勘上,有各本俱误,我们据文意改动的个别地方,需要作一交代: (一)第十一回一一八页“取已陈之刍狗而卧其下,必眯”句,“眯”,《日日新闻》本作“眯”,他本作“昧”,据《庄子》本文改“眯”。 (二)第十七回一八二页“却拿狼皮褥子替人瑞盖腿”句,“狼皮褥子”各本俱作“虎皮毯子”,与第十二、十六回所述情节不合,据前文改。 (三)第十八回一八八页“则贾家之死不由月饼可知”句,“贾家”各本俱作“魏家”,据文意改。 (四)第十九回一九四页“你却先到齐东村去”句,“村”各本俱作“庄”,与全书不一致,故改。 此外,书中“张宫保”、“庄宫保”,“魏谦”、“魏诚”,但为一人而姓名错杂,我们即以《日日新闻》本初出为据,统一为“张宫保”、“魏谦”。 上述整理工作上的疏漏、错误,相信一定会有,我们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正。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一九五七年四月 后记 《老残游记》的这个校注本,初版于一九五七年。现在,我利用出版社准备改版重排的机会,通检全书,于原先的校点、注释等项,做了一番补苴罅漏的修订工作。 二十多年来,蒙各方面的读者不弃,热情惠书,匡正疏失,提供资料。如:李士钊同志示以柳凤仪当指杨保彝。杨字爽龄,号凤阿,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事。周宪如同志告知吕谏堂当指李秉衡。李字鉴堂,自负清廉,刚愎顽固,山东人呼之为“李二铜锤”。李、周二位和其他来信者一样,都是素昧平生,剀切赐教的盛情实在令人感佩。一般说,小说里的人物,本无须凿凿搜求“模特儿”姓甚名谁,及其为人行事。但《老残游记》稍有不同,作者有意于写“补正史之缺”的“野史”,强调“事须征诸实在”(见第十三回自撰评语),不仅书里与当时政治、文化较有关系的人物实有所指,而且希望读者也能心知其所指,只是人事纠葛不能不有所顾忌,因而略变其人姓名字号的音形而已。既然研究《老残游记》的思想内容总会要涉及作者的这种表现方式,则于注释中适当指出,也就不同于无谓的穿凿了。 一般说,小说中人物引征书文,兴至意到,本无须字字株守原文,校改便属多事。然间有因字讹而文意欠亨者,这次续有校正。如第十四回第156页大段引录贾让《治河策》“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冢”原作“家”;“析砥柱”,“析”原作“折”;“千载无患”,“患”原作“恙”,虽各本皆然,我们还是据《汉书·沟洫志》校正了。 《老残游记二集》,我们原先只见到一九三五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印行的卷一至卷六(即第一——六回)的单行本,即据以收为“附录”。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内收有《二集》卷七至卷九(即第七——九回),依据的是作者后人刘厚滋、刘厚泽从《天津日日新闻》抄下的副本,我们现在也即据以增加进去。无论思想和文笔,《二集》九回均可相信确为刘鹗之作,只因原刊的《天津日日新闻》至今未获见,我们所据的版本出处不一,故目录中分列为两项,以昭审慎。 戴鸿森 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