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以其精彩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本书从他创作的数百篇小说中精选了十八篇,其中既有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丛林故事《莫格里的兄弟们》、《白海豹》,也有描写神秘的东方世界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野兽的烙印》、《在格林诺山上》等,这些小说构思新颖,即使三五页的小短篇也充满奇妙的异国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海豹(插图本)/20世纪外国名家精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吉卜林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以其精彩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本书从他创作的数百篇小说中精选了十八篇,其中既有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丛林故事《莫格里的兄弟们》、《白海豹》,也有描写神秘的东方世界的脍炙人口的名篇《野兽的烙印》、《在格林诺山上》等,这些小说构思新颖,即使三五页的小短篇也充满奇妙的异国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全书由18篇动物与动物相关的故事组成。故事主要反映了人世间与自然的关系生活常识与风士人情融于其中。作者以诗意的笔调,流畅优美的文字,讲述着一则则童趣盎然,充满展异域风情的故事。 目录 爱神的箭 约尔小姐的马夫 老相好 野兽的烙印 团队的女儿 伊姆雷的归来 在格林诺山上 死心眼儿的水手头目帕姆别 没有教会豁免权的情侣 莫格里的兄弟们 老虎!老虎! 白海豹 “里基一蒂基一塔维” 大象们的图梅 让丛林进入 国王的象叉 红毛狗 在丛林里 试读章节 从前在西姆拉,有位非常美貌的姑娘,她的父亲是个非常正直而贫穷的地区法院法官。她是位好姑娘,不过,她当然知道自己的魅力,也知道怎么利用它。她的妈妈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好妈妈一样,为女儿的前途操尽了心。 如果说,有这么一个人,他既是专员,又是个单身汉,他有权利把种种精工镶嵌的金首饰别在衣服上,并且进门的时候有权利走在人们的最前头(除非还有市参议员、代理总督或者总督之类的人在场),那么这个人确实是值得姑娘们出嫁的对象。至少,那些太太夫人们是这么说的。那时候,在西姆拉就有这么一位专员,他的身份和穿戴打扮完全跟我前面讲的一样。他的长相很平常——长得很丑——可说是亚洲最丑的人,在那里,只有两个人比他还丑。他的脸是人们梦见以后,醒来想把它雕刻在烟斗上的那种脸。他的名字是萨戈特,巴尔一萨戈特,安东尼·巴尔一萨戈特,名字后面还跟着六个字的头衔。他是某部专员,算得上是印度政府手底下最出色的人员之一。在社交方面呢,他就像个善于奉承人的大猩猩。 当他开始向贝顿小姐献殷勤的时候,我相信,贝顿太太看见老天爷在她晚年时给她送来这么一件礼物,简直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贝顿先生没有表示意见。他是个很随和的男人。 专员们全都阔气极了。他们的薪金大大超过了最贪心的人的奢望——那是非常大的一笔钱,足以容许他们用一种几乎会叫市参议员丢面子的办法去进行节约。大部分专员都很吝啬,但巴尔一萨戈特是个例外。他大摆宴席,他骑的是好马,他举办舞会,他是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物,他的举止也完全符合他的身份。 请注意,我写的这一切都发生在英属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几乎属于史前的时期。有人也许还记得,在草地网球还没有诞生以前,我们所有的人都玩槌球。在更早些时候,假如你相信我的话,连槌球也还没有发明出来,于是射箭——一八四四年以后它在英格兰又重新复活了——就像现在的草地网球一样,成了一种流行的时髦玩意儿。人们挺有学问地讲什么“持箭”啦,“放箭”啦,“石柱”啦,“反射弓”啦,“五十六磅弓”,“背手弓”或者“整根水松木弓”等等,正像我们讲什么“连续对打”、“截击”、“杀球”、“回球”和“十六英两球拍”一样。 贝顿小姐射箭技巧高超,射程也超过了妇女射箭的一般距离——那是六十码,她被认为是西姆拉最优秀的女射手。男士们称她为“塔拉一德维的黛安娜”。 巴尔一萨戈特对她大献殷勤;正像我说过的,她的母亲因此心里充满了希望。吉蒂·贝顿对待这件事要冷静得多。当然,有这样一位名字后头带着几个字的头衔的专员垂爱于你,让其他的姑娘心里充满嫉恨,这是令人感到愉快的。但是,巴尔一萨戈特实在丑得出奇,这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他费尽心机打扮自己,结果是使自己显得更加怪诞。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他“龙古尔”——也就是灰猿——那不是没有原因的。吉蒂觉得,让他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是愉快的,但是躲开他,跟乌巴拉龙骑兵团的一个放荡不羁的龙骑兵卡博一块儿去骑马要更愉快得多。小伙子长得很英俊,可就是没钱没地位。吉蒂很有点儿喜欢卡博。而卡博呢,从来不掩饰自己是完完全全地陷入了情网,因为他是个爱说实话的小伙子。于是吉蒂时常躲开巴尔一萨戈特体面堂皇的求爱,跟年轻的卡博出去玩,因此也常常挨她妈妈的骂。“可是,妈妈,”她说,“萨戈特先生实在……实在……丑得太吓人了!”P.1-3 序言 一八九九年,当年仅二十四岁的吉卜林从印度经过长途旅行踏上英国土地时,他发现自己已成为一位受人瞩目的文坛“新人”,受到各大文学刊物的热情赞扬。有人称他为“狄更斯的继承人”,也有人把他誉为“英国的巴尔扎克”。一九O七年瑞典学院由于其“敏锐的观察力、新颖的想像力、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授予吉卜林诺贝尔文学奖,使他成为英国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位作家。 约瑟夫·罗德亚德·吉卜林于一八六五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是英国雕塑设计师,长期在印度任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在六岁时被送回英国上学,中学毕业后回到印度,在拉合尔和阿拉哈巴德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吉卜林从小受艺术家庭的熏陶,很早就显露出文学才能。报纸工作锻炼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记者生涯使他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从一八八四年起,他便开始在印度的英文报上发表以印度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和诗歌。一八八六年他的诗集《机关打油诗》出版,接着,一八八八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山里的故事》。一八八九年吉卜林回到英国的时候,他的作家地位已经奠定,他受到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吉卜林也没有让读者失望,九十年代他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时期。在出版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光芒》和短篇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后,他于一八九二年结婚并和美国妻子定居到美国。在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吉卜林不断有佳作问世,如诗集《营房歌谣》、冒险小说《大宝石》、短篇小说集《许多发明》。他还创作了使他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动物故事集《丛林之书》(1894)和《丛林之书续篇》(1895),内有十五篇故事,这是吉卜林最有影响和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一八九六年,由于和内弟发生争执,他携家人回到了英国。一八九七年庆祝英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纪念时,他发表了《礼拜终场赞美诗》,告诫同胞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应更加努力维护帝国的荣誉。这个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小说《勇敢的船长》、短篇小说集《斯托凯公司》和随笔集《从海到海》等。 一八九九年英布战争爆发,吉卜林积极支持政府的扩张政策,亲自到南非去视察和慰问英军士兵,这使他的威望大大下降,他只好退居到苏塞克斯郡乡间,并开始创作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如《供儿童阅读的平常故事》,历史故事集《普克山的帕克》、《奖赏和仙女》等,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一九00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以印度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基姆》,主人公是一位生长在印度为英国军队从事情报活动的爱尔兰孩子基姆。评论家认为这是吉卜林最出色的一部长篇小说。 进入二十世纪,吉卜林陆续发表了不少短篇小说集,如《交通与发明》、《作用与反作用》、《各种各样的人》、《借方和贷方》等。吉卜林的晚年是在苍凉和失望的心情中度过的,他所支持的帝国事业正在衰落,他自己疾病缠身,儿子又在战场上阵亡,因此,他晚年的作品多涉及战争创伤、病态心理、神秘主义以及疯狂和死亡的主题。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八日,吉卜林在探望女儿女婿时,突然发病而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狄更斯、哈代葬在一起。吉卜林的一生写有八部诗集、四部长篇小说、二十一部短篇小说集和历史故事集,以及大量的散文、杂感、随笔、游记和回忆录等,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敬重,并获得过许多荣誉。 在吉卜林的短篇小说中,印度题材小说是其创作的最重要部分。吉卜林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印度,熟悉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对印度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他是支持英国的殖民政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白人的优越感。但是,吉卜林首先是个现实主义的作家,在创作中不回避丑陋落后和残暴黑暗的一面,不怕别人责备他粗鄙,以真挚的情感写出了白人统治下的印度的真实故事,这就使他的作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吉卜林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他讲述的印度故事新奇浪漫,题材多为爱情、复仇、凶杀和死亡。《野兽的烙印》是他最为阴森恐怖的一篇杰作。不甘受辱的印度人民把侮辱神像的白人醉鬼变成了一只只会嚎叫和爬行的野兽。《死心眼儿的水手头目帕姆别》里那个有强烈个人尊严的水手帕姆别,为了寻找一个偶然侮辱了他的人报仇,不惜抛下一切。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奇特故事,使读者看到了印度下层人民所具有的可贵的精神品质,了解了他们为维护做人的尊严的决心。《伊姆雷的归来》很像是个侦探故事。警官斯垂克兰揭露出了白人职员伊姆雷被仆人杀害的奥秘,也使人看到了白人和印度人之间可悲的隔阂和难以沟通。 在吉卜林的作品里,有不少篇幅描写了在殖民地印度的白人社会生活。其中写得最为生动的是英国军队中的三个普通士兵的形象:穆尔凡尼、李洛埃和奥塞里斯。吉卜林通过他们喜剧性的冒险故事,写出了他们情同手足的深厚友谊和他们粗野而乐观的性格,成功地表达出了他们作为普通士兵的苦闷、欢乐、希望和悲哀。《在格林诺山上》就描绘了李洛埃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士兵过去的爱情悲剧和内心的痛苦。在英国文学里,吉卜林无疑是最早把普通士兵的内心世界揭示在读者面前的一位英国作家。 吉卜林的文风多是粗犷雄浑,但在他的为数不多的爱情故事里,却显得细腻温柔,凄恻动人。《没有教会豁免权的情侣》讲述了白人小职员荷尔顿与贫苦的印度少女阿米娜之间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他们真诚相爱,却得不到社会承认。在这对情人的悲剧性爱情故事里,吉卜林倾注了真挚的同情和理解。在《老相好》里,受丈夫冷遇的妻子盼着再见自己旧日情人一面,迎来的却是坐在马车里情人的尸体。作者通过马车夫无动于衷地把死者缚在马车座位上继续赶路的细节,揭示了社会对这对不幸情人的冷酷态度。 《丛林之书》和《丛林之书续篇》是吉卜林最引人入胜的作品,共由十五篇故事组成。其中七篇是互不相关的动物故事,如《白海豹》和《里基一蒂基一塔维》就属此列;另外八篇则是以少年莫格里为中心人物的系列动物故事,如《莫格里的兄弟们》、《老虎!老虎!》、《国王的象叉》等。莫格里是印度樵夫的儿子,当他还是个小娃娃时,在森林里受到老虎谢尔汗的追逐,父母逃散,他误入狼穴,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他长大后成了一个勇武而又聪慧的少年。他的朋友有慈祥的狼妈妈,忠诚的狼兄弟,以及足智多谋的黑豹巴希拉,憨厚的老熊巴卢,正直的狼群头领阿克拉,孔武有力的蟒蛇卡阿等等。他们在莫格里周围形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和谋生的本领,教给他丛林动物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老虎谢尔汗不时前来捣乱。莫格里具有人类的智慧,他学会了使用火,并用火帮助阿克拉平息了狼群的叛乱,把煽动叛乱的老虎烧得焦头烂额、落荒而逃。后来,莫格里被林子里一位失去儿子的村妇收养,当了放牧牛群的牧童。但是老虎谢尔汗也跟踪而来,要加害于他。莫格里和狼兄弟们定下计策,利用牛群设下埋伏,谢尔汗陷入牛群的包围,被牛蹄践踏而死。但莫格里也因冒犯村里的猎人而被村民用石子赶了出来,回到了丛林。在本书中还可以读到莫格里不少冒险故事。而《在丛林里》这篇故事则讲述了莫格里故事的大结局:他离开了兽群,回到人类中间,结了婚,当上了看林人,帮助林务官保护森林。而吉卜林写的其他动物故事也同样充满活力和生气。《白海豹》描写了一头有一身与众不同的白皮毛的海豹,他为了帮助同类免遭捕猎者的残杀,历尽千辛万苦,到处搜寻,终于找到了一片人迹不至的海滩,并且带领同伴迁居到那片乐土上。《里基一蒂基一塔维》讲的是一只小小的红眼睛的猿如何被一家在印度任职的英国人收养,他又如何机智勇敢地打败了盘踞在英国人花园里的一对眼镜蛇,救了小男孩特迪和他父母的命。 吉卜林的这些有趣的动物故事,不仅把儿童引进一个新奇的想像中的天地,而且通过莫格里和动物们的冒险活动,教会儿童生活的哲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形成一个温暖的集体;同时,每一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邪恶势力作斗争。 吉卜林作为艺术家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许多关于印度生活的短篇小说,有的是纪实性的,它们如实地反映了殖民地生活中粗俗、残暴、悲惨,甚至是骇人听闻的事件,有时它们又充满诗意,富于象征和寓意。他还善于用诙谐风趣的手法去表现生活中的幽默。有时小说中也会出现严肃的沉思和深沉的悲剧情调,引起读者的思索。他的作品以简练著称,充满阳刚之气。他的小说里找不到大段冗长的描写,而常常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吉卜林的对白非常富于表现力,往往寥寥数语就点出了人物性格特征。 吉卜林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充满想像力的多姿多采的文学作品,他将永远给读者带来艺术上的享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曾这样热情地赞美吉卜林的作品说:“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们从来都不会变得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文美惠 2005年10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