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全书分为三篇,情感与人际、自我的困扰、生活的压力,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讲述发生在心理诊室里的22个心理故事。这里不仅有问诊和治疗,更有关怀与连接,用困境折射时代变迁下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用连接来帮助人们发展更加丰富的人格。 作者希望用生活场景来传达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对精神疾病因理解不再排斥,对心理咨询因理解而多有接纳。 作者简介 刘仲彬,高雄医学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临床组毕业,执业的临床心理师。 另有多重身份如:深夜追剧受害者、各类戏票搜集者、推理小说成瘾者、垃圾分类执行者、昆汀·塔伦蒂诺膜拜者。支持独立书店.愿为文创买单。不抓宝,只到二手唱片行淘宝。偶尔读诗,然后会想睡。没有颜值,只剩岁数,故称大叔,已过了相信摇滚乐能拯救世界的年纪,但心中的神依旧是吉米·亨德里克斯。 喜欢星期天的清晨,讨厌星期一的清晨。 目录 序言 如何获得有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 序/蔡宇哲 前言 修复所,营业中 上篇 人际·情感 爱情里的理解 爱情里的让步 爱情里的见异思迁 害羞的贝斯手 你在暗处,朝他丢了石头 年节症候群:长辈问候生存指南 人际关系的酬赏 学会独处,才是自在的表现 中篇 自我的困境 强迫型人格主管与他的死亡笔记本 断片俱乐部 分身 龙王的动物园 性别不安:“我要证明我是恋!” 儿童拒学 下篇 生活的勇气 恐怖情人 即便是边缘型人格,也只是渴望被爱 突击队(上) 突击队(下) 与儿童谈死亡 创伤后应激障碍 信仰与安慰剂效应 别再叫抑郁的人加油了,他们身上没有加油孔 后记 序言 我认为心理学知识很有 趣,因为它常常会在日常 生活中获得验证。我也喜 欢到处演讲,展现心理学 的有用与趣味。不过呢, 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总 是有趣的,常会有许多不 易理解、难以记忆的内容 。必须要等到理解之后, 并且在生活中发现各式各 样的联结,才能够体会到 一番醍醐味。 当老师除了教学之外, 也常常要为拥有不同知识 背景的大众开办讲座,所 以我常在想,有什么样的 方式可以正确地传达知识 ,同时还要能引发人们持 续地听(或看)下去。 记得小时候学历史时, 总是要背诵那些朝代的名 称与顺序:夏商周秦汉魏 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 清。而哪一个皇帝在哪一 位皇帝的前面还是后面, 诸葛亮到底是跟刘邦还是 刘备,一堆人名之间的关 系根本都搞不清楚,更不 用说再加入一些知名战役 了。但是这一切呢,都在 我读完相关历史小说之后 变得豁然开朗了。我不再 需要去死背那些朝代以及 谁与谁之间的关系,因为 它们就在故事里面,听完 故事就记得了,久了以后 ,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内 容。 将知识用故事的方法来 呈现,肯定是绝佳的方法 之一。 第一次遇见仲彬时,看 他身材高瘦,油头大眼, 穿着时尚,活脱脱是从哪 个偶像剧中走出来的人物 ,跟我以前所遇过的心理 师截然不同。开始闲聊后 又发现,只要有他在的场 合就一定充满欢笑,他讲 起任何经历或人、事、物 时,都能深深吸引众人的 注意力。不仅如此,他还 很幽默,与大家对一般心 理师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 。于是,我内心偷偷地给 他贴上一个标签:很会说 故事的帅气心理师。 《推开心理诊室的门》 ,这本由心理师刘仲彬所 撰写的书,你把它看成是 故事也好,看成小说、散 文也好,不管是哪一类, 我认为前头可以加上“知识” 两个字,因为每一篇故事 里面都承载着一定程度的 心理学知识。 就如同我前面所说,人 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就像 你在路上看或听到别人讲 八卦时,耳朵会竖起来偷 听一样。这本书也描述着 许许多多“人”的故事,让人 读来饶有趣味,但背后并 不只是好笑而己,透过这 些故事,可以让读者很快 地理解到某些心理学知识 的内涵。 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行 为与“内在”的一门学问,因 此能够用故事与对话展现 出来,实在是太贴切了。 每个人的故事内容主要 以风趣、诙谐的对话所构 成,而当中每个人物的行 为与风格都很鲜明,读的 时候,仿佛眼前就浮现出 书中人物的模样。像是书 中出现的乐团人物:团长 修哥、吉他手鼠爷、贝斯 手妹子与鼓手阿达,这么 一个独立乐团在城市里并 不起眼,每个人在路上也 都只是不会给人留下多少 印象的路人,但细致去了 解他们,就能够感受到深 刻的生命力,以及独特的 人生。 社会上对于精神疾病污 名化的问题依然存在,大 众对于精神疾患与情绪障 碍的看法仍然很负面,认 为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 个案就是有危险、抑郁的 人,就是想不开,对这些 人的策略就是眼不见为净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工 作持续在进行,但进展并 不容易,因为大众原本就 排斥,更不要说主动去接 触这方面的信息了。 幸好有了这本书。相信 大家在读过以后,除了获 得知识,看人也能更温柔 吧。 蔡宇哲 台湾应用心理学会理事 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