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中国与西方的智慧、比较视野中的历史、现代性与全球化、大都市与社会变迁四个主题作出了探讨和研究。走上“大夏讲坛”并收入本丛书的,大都是海内外各个学术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他们或纵横文史,或贯通古今;或俯瞰国际风云,或指点社会变迁。作为在不同领域中各有建树的学人,演讲者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一幅绚丽多彩、富有个性的思想画卷。相信读者从中不仅可以获得具体的知识,而且更能领略智慧的意境。
序
中国与西方的智慧
庞朴 中国人的智慧——从一分为三谈起
南乐山 当代儒家思想的扩展形态
汤一介 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弗朗索瓦·于连 从希腊到中国——迂回与回归,或如何回溯欧洲理性的成见
理查德·罗蒂 困于康德和杜威之间——道德哲学的当前状况
约翰·R·塞尔 语言的本质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理性主义及历史学研究:与后现代主义商榷
林毓生 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含义
墨子刻 当代自由主义的困境——论哈耶克、约翰·顿、罗尔斯和罗蒂
比较视野中的历史
肯德尔·麦耶斯 历史为什么重要
许倬云 从历史看人物——以刘邦和朱元璋为例
卜正民 17世纪中西世界地图的互动式变革
裴宜理 比较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社会运动
谷川道雄 日本京都学派的六朝社会观
本杰明·艾尔曼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研究——21世纪耶稣会士来华科技传播局限性原因探讨
李学勤 最新考古发现对古代研究的影响
现代性与全球化
奎纳尔·希尔贝克 其他可能的现代化过程?
曼纽尔·卡斯特 比较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社会变迁
滨下武志 全球历史研究与东亚——全球化中的东亚地缘文化
杜赞奇 宗教与公民:亚洲现代经验的比较
钱秉旦 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英法两国比较
大都市与社会变迁
安东尼·维德勒 现代主义和大都市:从勒·柯布西耶到莱姆·库哈斯的城市理念冲突
彼特·泰勒 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上海、香港、台北和北京:地位、趋势和展望
郏杭生 实践结构论初探——兼论两种社会转型观的原则区别
马尔科姆·戈登 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和现代英国社会的形成
叶文心 都市的辉煌:1843-1945年的上海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