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有未竟的心愿吗?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有什么事情是你一定要做的吗…… 本书通过26个关于人生的小问题,帮助读者剖析自己的内心,认清“自我”的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探讨,作品引领读者一步步接近最本真、最想成为的自己。作品鼓励读者直面“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事实,以积极的方式思考死亡,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生命最后一天”的构想,帮助读者释怀遇到的遗憾与烦恼,痛苦与折磨;帮助读者放空灵魂,坦然面对生命中的苦难,充分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眼前的生活,过好每一个当下。接受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可以变得豁达、坦然;珍惜生命里每一个“最后一天”,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每一份感动。 全书分为“无悔人生”“活出梦想”“为何而活”“听从你心”四大主题,问题皆简单平实、耐人寻味。篇末并附问答栏,供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审视自己的内心,兼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功能性。 作者简介 翡翠小太郎,日本作家,天才广告文案撰稿人。 信奉“视角改变,人生也跟着改变”的人生信条,追求看待事物的方法。师从于日本心理健康协会卫藤信之,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著作《3秒钟就能快乐的名言疗法》获DISCOVER MESSAGE BOOK大奖的特别奖,荣登畅销排行榜。此外还著有《明天可能会死?》(DISCOVER 21)、《看待事物的方式检定》(祥传社)、《直击心底的命运般的语言》(王样文库),合著作品《HUG!today》(小学馆)等。 目录 第一章 无悔人生 第1问 余生还能赏樱几次? 第2问 我们如何束缚了自己? 第3问 假如你可以在出生前选择父母,你选择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 第4问 如果你的人生满分是100分的话,现在多少分呢? 第5问 失去之前想要抓住的幸福是什么? 第6问 你最不想失去的5样东西是什么? 第7问 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现在的烦恼还值得一提吗? 第二章 活出梦想 第8问 你觉得理想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第9问 你希望如何被人记住? 第10问 你将如何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第11问 你希望在自己的讣告中写些什么? 第12问 好朋友的理想是什么,你知道吗? 第13问 “改天做”,你的“改天”是哪一天? 第14问 你死前最想做哪10件事? 第三章 为何而活 第15问 有人因你活着而幸福吗? 第16问 你能说出爷爷奶奶的名字吗? 第17问 哪些事情是非你莫属的? 第18问 死后还会有人记得你吗? 第四章 听从你心 第19问 你何时才会放空自己? 第20问 如果生命还有半年,你会放弃现在的工作吗? 第21问 你想成为谁? 第22问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还要做原来想做的事情吗? 第23问 如果今天喝的是生命中最后一杯茶,你会觉得跟以前有何不同? 第24问 如果做什么都无关紧要的话,你想要做什么? 第25问 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终章 第26问 度过完美人生的“未来的你”,向“现在的你”发表感言的话,将会说些什么呢? 后记 序言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 怀着一份怎样的心情才是 最棒的? 人的一生,是应该做 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还 是做内心并不喜欢的事情 ?如果可以的话,你会选 择哪一个? 想必你会选择做自己 喜欢做的事情吧。 不过,让我来预测一 下:如果维持目前的生活 方式,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你后悔的概率将会是90 %。 因为有这么一份调查 结果。 在美国,曾经有人向 90岁以上的老人们提出下 面的问题: “回顾90年的人生,您 唯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 对于这个问题,竟然 有90%的人做出了相同的 回答。那就是…… “如果当初多冒点险就 好了。” 如果维持现状的话,5 年之后,你会是什么样子 ?如果维持现状的话,10 年之后,你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以现在的生活方式 度过一生,在生命的最后 瞬间, 你会不会后悔? 金钱、家具、衣服和 房子,我们都不能带往另 一个世界。因此,失去财 产,并不是人生的不幸。 那么,人生最大的不幸是 什么? 那就是,当死亡降临 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感 到后悔。死亡之前的悔恨 ,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避免人生悔恨的方法 ,只有一个。 现在,借此机会,你 可以好好想象一下自己的 死亡。静心凝视死亡,你 才能够觉知自己的“真心” 。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 都认为“唯有自己不会死” 。 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 尚(Marcel Duchamp) 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 “死去的总是他者。”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 我们走向死亡的概率是 100%。从呱呱落地的那 一瞬间开始,我们每分每 秒都在走向死亡,包括当 下的这一瞬间。 曾经的武士们,之所 以能够无所畏惧、充满激 情地活着,是因为他们不 回避“自己总有一天会死 去”的事实,每天都在为 了“舍生取义”而磨练心志 。 我们也不必无端惧怕 死亡,而要像那些武士们 一样,充分“利用”死亡。 “死”可以成为完全燃 烧“生”的最佳“开关”。 意识到总有一死之时 ,人们就能返璞归真,理 解自己真正的感受。 被称为“佛教圣花”的 莲花,在洁净的水中开不 出美丽的花朵。池水越是 污浊,花儿开得越是鲜艳 。然而,莲花的花瓣三天 之后就会凋零。 即便只有短暂的三天 ,如果能够尽情绽放,也 是一种完美的生存方式。 这就是生命。 如果意识到自己的真 心,能够活出自我,哪怕 只有三天的期限,也无怨 无悔。这就是生命。 现在,让我们直面“死 亡”,去探寻真正的自我 吧。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 怀着一份怎样的心情才是 最棒的?如果维持现状的 话,你是否能够实现这一 目标?如果不能,你打算 何时开始改变现状呢? 在这本书里,我将把 关于如何笑对人生的26个 问题呈送于你。人生如何 ,将取决于你给自己设定 了哪些问题。下面,我将 带你进入“死亡世界”。 翡翠小太郎 导语 改天是哪天?下次是哪次?以后是多久?——重建生命之基的答案之书!教你如何处置内心的迷茫、失落与困顿。 日本知名心理咨询师翡翠小太郎经典力作! 对生命的26个深度追问,触动万千心灵,引领独特人生。 去经历,去体验,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活出内在的清醒、勇敢与安宁。 愿所有在喧嚣中踽踽独行的灵魂,都能与本真的自己重遇。 后记 提笔撰写本书的直接 原因,是税所笃快这个人 。 本书前面也曾提到: “回顾90年的人生,您 唯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呢 ?” 对于这份问卷调查, 90%的人都回答:“如果 多冒点险就好了。” 实际上,这段话在我 的处女作《3秒钟就能快 乐的名言疗法》中也出现 过。税所笃快当时还是一 个初中生,读完这段话之 后,他问自己: “如果就这样平平淡淡 走完一生的话,在生命的 最后瞬间我肯定会后悔。 以目前的人生态度活下去 真的好吗?” 思考之后他得出结论 :“既然如此。人生就要 去冒险!”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 税所考上了大学。大学期 间他读到一本书,是坪井 弘美的《你知道格莱珉银 行吗?》。 格莱珉银行 (Grameen Ban)是穆罕 默德·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博士担任总裁的孟加拉国 的一家银行,最初创立时 最低贷款额仅为24美元, 是一家专门“为穷人开设 的”银行。尤努斯博士也 因这一英雄创举获得了诺 贝尔和平奖。 这家银行与其他银行 的做法恰恰相反。其他银 行以城市里的富人为服务 对象,而格莱珉银行的服 务对象是农村的贫困阶层 ;其他银行注重客户的履 历和背景,而格莱珉银行 注重客户的未来发展。 尤努斯博士不是在做 慈善,而是将其作为社会 事业,从“拒绝施舍、维 护人格尊严”的立场出发 ,为贫困者提供经济方面 的援助。尤努斯博士的做 事方式吸引了税所笃快。 读完这本书后,他立 刻联系了本书的作者—— 秋田大学的坪井弘美老师 。 “老师,读完您的书以 后,那个,非常感动。嗯 ,那个,我可以去拜访您 吗?” “什、什么时候?”坪 井老师问。 “明天。”税所回答说 。 第二天早上9点,税所 穿着一身并不习惯的西装 ,赶到了秋田大学。坪井 老师研究室的门上,贴着 一张写有“欢迎光临”的贴 纸,等候他的到来。坪井 老师说: “写邮件或者写信的人 很多,但是读完书后连夜 乘坐大巴赶到秋田的读者 ,他是第一个。” 将人生当做冒险。就 不会把想做的事情拖到明 年。 将个人的“感受”尽快 付诸“行动”,前方等待你 的将是“感动”。 自从见到坪井老师, 税所的人脉关系不断拓展 。后来他去了亚洲最贫困 的孟加拉国,直接面对贫 困问题。在孟加拉国,教 师数量不足4万人,所以 ,农村贫困地区出生的孩 子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贫富差距持续增大。 这些孩子仅仅因为贫 困就失去了人生的诸多可 能性,税所决心改变这种 状况。 不过,以一名大学生 的身份,他又能够做些什 么呢?但是税所却从来没 有退缩。 因为他在初中时就已 经决定“把人生当作一场 冒险”。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算不上冒险。即使别人一 千次告诉你不可行,你也 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才是冒险。而且,做之 前要抛弃所有中途退却的 理由。“只要去做,就没 有做不成的事情。如果不 去做,事情决不会成功。 ”就是这么一种精神。 税所在高中时成绩很 差,小测有时仅得两三分 。成绩按照10个等级评价 的话,他也就在一二等级 。但是,成绩如此差劲的 税所,自从上了东进高中 这所补习学校之后,发生 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进 高中有着全科最厉害的老 师。这所学校采用录像授 课的形式,所以厉害老师 只有一个就足够了。 …… 5184万粒11粒稻米, 翌年秋天可以变成5184 万粒! 小小的一步,可以造 就不可限量的一大步! 这就是生命! 说来也许好笑,今天 这一天,也蕴含着无限的 可能性。 你活在人世间。没有 比活着更神奇的事情了。 如果将“随时都会死亡 ”铭记于心,你就会发现 ,今天这一天也蕴含着无 限的可能性,你会欣喜而 感激地发现,与平常的日 子相比,今天更加熠熠生 辉。 于是,你就能够“哈哈 哈哈”地开怀大笑着迎来 人生最后的日子。 从今天开始,你将是 一个全新的自己。 为了完成未竟的心愿 ,从未来走来的、全新的 自己。 打开窗子,让清新的 风儿吹进来吧。 感受到风的存在,我 们深深呼吸。 请将两手放到胸前, 感受心脏的跳动。 咚咚,咚咚,咚咚, 咚咚 感受着真心的存在, 我们就生活在自己的真心 里。 书评(媒体评论) 独一无二的我,仅有 一次的人生,如果不真正 活出个样来,来到人世间 又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剧作家、小 说家 山本有三 “对自己来说,真正重 要的事情是什么?”“对自 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人是 谁?”只有用心思考这两 个问题,才能度过美好人 生。 ——日本知名撰稿人 、词曲作者 糸井重里 如果始终想着还有明 天,还有后天的话,你就 会一无所有。甚至连蕞重 要的“现在”都会失去。 ——日本教育家、僧 侣 东井义雄 为什么你只关心自己 的银行账户?为什么你不 关注自己的心灵节拍? ——雷鬼乐鼻祖 鲍勃· 马利 精彩页 余生还能赏樱几次? 假如人生80载,1年能够赏樱1次,而我们现在30岁的话,还可以赏樱(80-30=50)次。 无论天空多么阴暗,乌云之上总会有灿烂的阳光。 同样,即使我们的内心愁云笼罩,在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佛性”的光辉,这是佛家告诉我们的。 翻阅词典,关于“佛性”是这样解释的:“佛性,是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能成为佛的本性。”不过,尽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生有“佛性”,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功成名就,有些人却一事无成?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曾经有位修行僧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修行僧去拜访了师父道元禅师。道元禅师是镰仓时代曹洞宗的开山鼻祖。他回答道: “成功的人在不断努力,一事无成的人没有努力,这就是差别。” 师父不愧是师父啊!这位弟子听罢心悦诚服。可到了晚上,他心头又涌现出新的疑问:既然人人心中都有佛性,又怎会出现努力与不努力之人呢? 于是,第二天,修行僧又去请教道元禅师。师父回答说: “努力的人胸中有志,不努力的人胸中无志,这就是差别。” 师父所言极是!修行僧又一次从道元禅师这里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可到了晚上,他再次产生疑问:心存佛性的人中,为什么有些人有志,有些人无志呢? 修行僧再次去请教师父,师父回答道: “有志之人,深谙‘人终有一死’之道;无志之人,则对此一知半解,这就是差别。” 关于死亡,在古罗马时期,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凯旋的大将军,在面对民众热烈的鼓掌和欢呼时,一定会安排随从在他耳边低语。你认为随从在说什么呢? 在将军大战告捷、欣喜若狂的时候,一定要有人在身旁提醒他“memento mori”。 这句话的意思是“勿忘死亡”。 因为,只有铭记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会得意忘形。 据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圣坛之上,挂着一幅名为“死亡寓言”的骷髅画像,其寓意是: “不久之后,你也会成为我这个样子,所以,请永远记住我、凝视我!” 在时尚元素中经常使用的骷髅头像,原本也蕴含着“勿忘死亡”的含义。 今天,世界上约有15万人死去。人生的最后一天终将到来。虽然非常遗憾,但这却是必然。 如果你现在30多岁的话,也许只有不到50次欣赏樱花的机会了。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50周之后,你的人生就要落幕。是的,没错,就是地球在它的轨道上运转50周以后。 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寿命又缩短了10分钟。这就是现实,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正是这种“觉醒”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有这样一句话:“拼尽全力活着。”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在拼尽全力地活着。 在清理鼻屎的时候,寿命正在缩短。 即使在清理鼻屎的时候,我们也是拼尽全力。 所以,现在,你在阅读这本书时,也是拼尽全力的。 看清现实吧。“memento mori!”勿忘死亡!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