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越过内心那座山(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伊迪丝·伊娃·埃格尔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将我们的心灵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牢笼,是我们自己植入脑海的想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我们不去坦然面对,却指责苍天不公,被困在受害者心态里;
面对亲朋好友的期待,我们隐藏甚至扭曲了真实的自我,被困在他人的眼光里;
面对至亲挚爱的离去,我们用懊恼和内疚逃避现实,被困在未解决的悲伤里。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本书描述的12种最普遍的心理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却不知道,获得自由所需的力量就藏在我们的内心;
我们都在自己建造的这些牢笼里苦苦挣扎,却不知道,打开牢笼的钥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用她疗愈自己的刻骨创伤和打开无数来访者心灵枷锁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
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就能解救自己,让心灵得到自由。
作者简介
周常,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国际EAP协会会员,国际教育协会会员。曾翻译过《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1》《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2》《正念力》《心智成长之谜》《坐上冰火箭去太阳》,以及小说《人骨花园》和《庄园诊所谜案》等。
目录
序言 释放我们的心智囚徒
第一章 受害者心态型牢笼
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章 逃避型牢笼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没有百优解
第三章 自我忽视型牢笼
与他人的所有关系都会走向终结
第四章 秘密型牢笼
一个屁股坐在两把椅子上
第五章 内疚和羞耻型牢笼
除了你自己,没人会拒绝你
第六章 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
什么还没发生呢?
第七章 僵化思维型牢笼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
第八章 怨恨型牢笼
你会希望和自己结婚吗?
第九章 恐惧型牢笼
你是正在进化还是在原地旋转?
第十章 评判型牢笼
你的内心住着一名纳粹
第十一章 绝望型牢笼
假如今天我幸存下来
明天我就会自由
第十二章 不宽恕型牢笼
没有愤怒就没有宽恕
后记
致谢
序言
很荣幸能为读者们推荐
这本佳作。我推荐它不仅
因作者、译者都是心理学
一线工作者,更为重要的
是作者的老师是我最尊崇
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
兰克尔。本书作者伊迪丝·
埃格尔博士曾经师从心理
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50
岁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94岁仍以旺盛、坚韧的生
命力从事着助人工作,并
坚持写作至今,令人钦佩

奥斯维辛集中营曾是名
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千千
万万的生命终结于此,但
也有无数的生命从这炼狱
中涅槃,绽放出磅礴的生
命力量,维克多·弗兰克尔
和伊迪丝·埃格尔就是其中
的代表。作者虽然未在书
中对这段经历详加描述,
但这段经历对她的生命,
以及她用生命影响另一个
生命的过程的影响,在全
书中无处不在。正如作者
所说,这段经历是人生最
好的课堂,在那里体验到
的丧失、折磨、饥饿和持
续的死亡威胁,助她找到
了通向幸存和自由的工具
。多年后,作者鼓起勇气
回到了奥斯维辛,脑海中
留存的痛苦记忆仍让她心
灵震动。这是一种伟大的
生命力量,也正是我想分
享的。纳粹集中营虽然带
给这个世界无尽的痛苦,
但也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
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弗兰
克尔和伊迪丝都用生命证
明了积极的选择能让生命
更有力量。
许多心理学家之所以伟
大,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
角度为促进人类走向美好
做出努力,更用自己的经
历证明了自己的理论。伊
迪丝·埃格尔就用自己的经
历和存在主义理论论释了
生命和环境的积极互动。
在匈牙利古老文化的熏陶
与激励下,她战胜了极端
环境,超越了自我。她的“
选择疗法”融合了积极心理
学的因素,这在本书的诸
多案例中均有体现。作者
用亲身经历的事件和在临
床工作中遇到的个案向读
者揭示了一个个束缚人们
思维的牢笼,同时分享了
打开这些牢笼的“钥匙”。她
给出的建议通俗易懂、易
于操作。
伊迪丝·埃格尔博士是一
位令人尊敬的女性,本书
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诠释了
她对积极心理学和存在主
义的理解与实践。女性的
温柔和韧性在作者描述的
人生经验和助人经历中得
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埃
格尔博士用自己独特的生
命体验帮助了无数人,希
望这本书也能给读者带来
力量,为身处困境的人提
供帮助。幸运的是,本书
的译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心
理学从业者,书中融合了
译者多年的助人经验,让
这本译著保持了专业性和
可读性,字里行间也表达
着她对积极生命力量的敬
畏。
如何能放弃借口,直面
人生?如何走出自己的牢
笼?如何能为自己的自由
负责?这些问题在本书中
都有阐述。“时间流逝,吾
等亦随之改变”——活在当
下,这是古老的拉丁谚语
给出的建议;“获得自由的
关键是不断成为真正的自
己”,这是伊迪丝·埃格尔博
士给出的提示。希望本书
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给予人们积极的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教授
张西超
导语
埃格尔博士表示,她曾身处的最糟糕的牢笼不是奥斯维辛,而是她在脑海中给自己编织的牢笼。任何人在生活中都可能变得脆弱或遭遇挑战、深陷自己的“牢笼”中无法自拔,难以康复或重新享受人生。埃格尔博士的这本心灵疗愈指南介绍了十二种人们最常遇到的“牢笼”——受害者心态、逃避、自我忽视、秘密、负罪感与耻辱感、无法排解的悲伤、思维僵化、怨恨、恐惧、评判、绝望和拒绝原谅——以及治疗这些普遍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并在每一章末尾给出了与该章内容相对应的针对性建议。埃格尔博士在书中以用有温度的文字描述了根据自己和患者案例的经历,告诉读者应怎样走出心理问题,鼓励人们改变使自己深陷过去创伤的想法和行为模式,回归健康快乐的生活。本书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在内的四种核心心理学原则为理论基础,将心理学原理融入极富感染力的叙述,避免使用艰深晦涩的术语,润物无声地带领读者走出心灵困境。
后记
我们不能赶走痛苦,也
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不过,我们能够找到自
己生活中的礼物,甚至可
以学会珍惜自己的创伤。
匈牙利有一句非常出名
的谚语——“你在烛光下能
找到最黑暗的影子”。我们
是至暗与至明的共同体,
我们的暗影与我们的光明
总是交织在一起。我这辈
子最可怕的夜晚就是到达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第一晚
。那个夜晚教给我一堂重
要的功课,也是从那时起
,这堂功课丰富了我的生
活,赋予了我力量。我经
历过最恶劣的环境,那种
最坏的境况让我有机会发
现自己内在的力量,让我
一次又一次幸存了下来。
作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和体
操运动员,我以前也曾努
力奋斗,不断地反思,也
不停地面对孤独,这帮助
我从人间地狱里挺了过来
;而人间地狱则教会我要
继续为自己的人生起舞。
即使生活充满了无数的
创伤和痛苦,让你痛不欲
生、悲伤难过,甚至濒临
死亡,它仍然是一份礼物
。当我们让自己被囚禁在
对惩罚、失败和被遗弃的
恐惧中,我们的这份礼物
就受到了损坏。同样,对
许可的需要、羞耻和责备
、优越感和自卑感以及对
掌控力的需要都会使我们
的心灵成为囚徒,也会使
生活给我们的礼物受到损
坏。庆贺自己获得了生活
这份礼物就意味着,无论
发生了什么事情,即使是
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不
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存活下
来,也要找到生活给予我
们的这份礼物。总而言之
,要为自己的生命庆贺,
让自己活在快乐、爱意和
激情中。
有时候,我们会自认为
,如果自己走出创伤和丧
失的痛苦,让自己感到开
心和快乐,或者让自己继
续成长或进化,在某种程
度上就是对逝者的侮辱和
大不敬。不过,你大可尽
情欢笑!你大可让自己开
心!即使是在奥斯维辛集
中营里,我们仍然会在头
脑中庆祝。我们举办烹饪
盛宴,为在最好的黑面包
上放多少香菜、匈牙利红
辣鸡里放多少辣椒粉而争
论不休。我们有一晚甚至
还举办了一场胸部比赛!
(猜猜谁是冠军?)
我不能说每件事的发生
都是有理由的,也不能说
不公平和痛苦是有益的。
但我可以说痛苦、艰难和
困苦是帮助我们成长和进
化的礼物,它帮我们成就
自己。
在战争的最后几天,集
中营里的人们都快要饿死
了,甚至出现了食人现象
。我躺在泥泞的地面上动
弹不得,因饥饿出现了幻
觉,祈祷着找到一种不需
要啃食人类躯体就能活下
去的方法。在我的脑海中
,一个声音告诉我:“还有
草可以吃。”即使死神已经
站在我面前,我仍然可以
选择。我可以选择去吃哪
一片草。
我过去常常问自己:“为
什么是我?”而我现在会问
:“为什么不能是我?”或许
是因为我存活了下来,我
能选择怎样应对所发生的
事情,选择如何让自己活
在当下。所以,我也能告
诉别人如何在生活中进行
选择,这样我的父母和所
有的无辜者就没有白死。
现在,我把自己从地狱中
获得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
礼物送给你:你有机会决
定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
以及你想过上什么样的生
活,你能揭开隐藏在暗影
中的那些谎言,发现并找
回真正的自我。
亲爱的,我祝愿你也能
选择让自己逃脱牢笼,让
自己获得自由;祝愿你能
让自己的那些痛苦变为人
生的重要经验教训;也祝
愿你能够选择给后代留下
哪种精神遗产——你可以传
递痛苦,当然,也可以留
下礼物。
书评(媒体评论)
埃格尔的人生是人们可
以从恐怖而强烈的创伤中
获得治愈的例证。她告诉
我们,虽然获得治愈的过
程困难重重,甚至可能会
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
间,但治愈是可能的。
——《今日心理学》
(Psychology Today)
埃格尔博士让我们看到
了她克服自己最深层恐惧
的能力,她找到了真正的
自由和宽恕,也向我们展
示了如何努力才能做到。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
者德斯蒙德·图图
(Desmond Tutu)
精彩页
我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心理学经验得知,一般受害者都会问“为什么是我?”,而幸存者却会问“现在怎么样了?”。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心态则可以选择。人们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的逆境或他人的迫害,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究竟是选择受害者心态还是幸存者心态,这完全取决于你。人们无论多么善良、多么努力,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痛苦,这是不变的定律。我们会受到人力几乎无法左右的外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停留在受害者心态中。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可以选择如何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应。
我们中的很多人停留在受害者心态的牢笼中,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更安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为什么是我?”,希望通过找到答案来缓解自己的痛苦。“我为什么患了癌症?”“我为什么丢了工作?”“我的配偶为什么会出轨?”我们寻求着答案,寻求着理由,仿佛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有着合乎逻辑的解释。不过,当我们询问“为什么是我?”时,我们正在陷入责备某人、某事,甚至自己的心境之中。
为什么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了呢?
哦!为什么不能发生在你身上呢?
或许正因为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存了下来,我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一名幸存者,而不是受害者。当我用“现在怎么样了?”替代“为什么是我?”时,我就不再关注为什么这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或正在发生,而开始关注怎么用自己的经验去应对。我不是在寻找救世主,也不是在寻找替罪羊。恰恰相反,我开始关注自己能做出什么选择,以及可以用什么样的行为去应对。
我的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命以何种方式结束,但我却有很多选择。我可以选择因为包括我的父母在内的数百万人死去而自己幸存下来而一直感到愧疚,也可以选择释放过去的悲伤,继续工作、生活和疗愈。我拥有这份力量和自由。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心智的僵化状态,它将你困在过去、困在痛苦中,让你总是在思量自己的失败和损失,总是在头脑中问自己“我不能做什么”和“我没有做什么”。
现在,我来告诉大家走出受害者心态的第一个方法: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以平和的襟怀应对。这么做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喜欢发生的事情。但是,当你停止对抗或抵触,你就获得了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去着手弄清楚“现在怎么样了?”这个问题,你就会勇往直前,而不是原地踏步。你会发现在那一刻你需要什么、你想要什么,也就能知道你想从这里朝着哪里前进。
每一种行为都会满足一种需求。我们中的很多人选择继续当受害者,是因为这种身份让我们得到了不作为的许可。然而,追求自由是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这个情形不是我们造成或选择的,我们也要承担责任。
生命中总是充满了奇迹。
还有几周就快过圣诞节了。45岁的艾米丽已经结婚11年,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自己的婚姻生活一直都很幸福。这一天,孩子都入睡后,她与丈夫一起坐在沙发上。艾米丽正想提议一起看一部电影,但她丈夫平静地看着她,说出的话让她的情绪一落千丈。
“我遇到了某个人,”他说道,“我们相爱了。我本以为你我都不会再结婚。”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2: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