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脊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奋斗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我国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报道集,收录了三十多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其中有屠呦呦、袁隆平、黄旭华、金怡濂、吴征镒、钱七虎、吴文俊等,书稿内容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读者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学习热情。书中收录的稿件、照片均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部门审核,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格调积极、观点正确、语言通俗易懂,可作为科技类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广大青少年培养科研兴趣的参考读物。
目录
2000年
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吴文俊:“脑子不灵”的数学大师
2001年
王选:“当代毕昇”
黄昆:中国半导体事业奠基人
2002年
金怡濂:“神威”总设计师
2003年
刘东生:“黄土之父”
王永志:一生干了三件事,三件事干了一生
2005年
叶笃正:个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吴孟超:“肝胆英雄”
2006年
李振声:麦田里的拓荒者
2007年
闵恩泽: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吴征镒:中国植物“活字典”
2008年
王忠诚:“生命禁区”拓荒牛
徐光宪:稀土贱卖命运的终结者
2009年
谷超豪:数苑从来思不停
孙家栋:“嫦娥工程”总设计师
2010年
师昌绪:“好管闲事”的战略科学家
王振义:真正的“药神”
2011年
吴良镛:追求诗意栖居的建筑大师
谢家麟:为粒子加速器事业躬耕一生
2012年
郑哲敏:“爆炸力学”带头人
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
张存浩:为国三次转行的物理化学家
程开甲:以身许国铸核盾
2014年
于敏:惊天事业沉默人生
2016年
赵忠贤:超导“大玩家”
屠呦呦: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2017年
王泽山:矢志报国的“火炸药王”
侯云德:撑起防传染病的“天网”
2018年
刘永坦: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
钱七虎:铸就“地下钢铁长城”
2019年
黄旭华:隐身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曾庆存:一切为了祖国气象事业
2020年
顾诵芬:蓝天寄深情,为国铸“战鹰”
王大中:勇攀核能安全利用高峰
序言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
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设立,是中国国家
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
奖项,也是中国科技界的
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
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
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
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
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
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
技术工作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
年评选一次,每年获奖者
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
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
、奖章和奖金。2000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届
获奖者是著名的水稻专家
袁隆平院士和著名的数学
家吴文俊院士。除个别年
份空缺,至2020年度,共
有35位杰出科学家获此殊
荣。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
翻阅获奖科学家的名单
,品读他们勤恳求学、科
研报国的人生历程,不难
发现共和国屈辱、贫弱的
过去是他们的奋斗起点,
建设一个强大、兴盛的新
中国是他们的初心使命。
在无尽的黑夜中演算、实
验,在无垠的稻田间辛勤
培育,在广袤的沙漠中爆
破,在幽暗的海洋中深潜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汗
水,为共和国、为人民筑
造起一道道“铜墙铁壁”,让
中国在世界面前挺直脊梁
、挺起胸膛。
35位科学家恒心坚韧,
初心如磐,他们的奋斗故
事值得我们学习。为此,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与新华出版社合作策划、
出版了《大国脊梁: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
奋斗人生》一书。该书收
录了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科学报国的故
事。从懵懂的青少年成长
为获得卓著成就的科学家
,他们内心秉持的是对世
界的好奇、对科学的热爱
、对祖国的忠诚。他们孜
孜求索、刻苦钻研,忠于
国家、服务人民,务实担
当、无私奉献,他们的身
上集中展现了我国科学家
的高风亮节和崇高风范。
该书内容来自中国科协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
集工程成果,并精心选配
百余幅新华社经典照片,
图文并貌地展现科学家风
采。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是一场接力跑,科学
家前辈们为我们做出了光
辉典范,我们备受振奋鼓
舞,同时也希望把这份科
学报国的赤子之心传递下
去。
耀眼的明星,真正的偶
像。
谨以此书向“大国脊梁”
致敬。
编者
2022年3月
导语
本书是一本科学家故事读本,以“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为内容基础,精心选配百余幅新华社播发的科学家经典照片,按获奖时间顺序收录了2000年-2020年历届共35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报国的感人故事,其中有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金怡濂、屠呦呦、黄旭华等。全书旨在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激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书中特别设列“科学家名言”“大科学家小故事”等小栏目,帮助青少年读懂科学家精神、领会学习方法。
精彩页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1960年开始,他就始终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攻克了“制种关”。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袁隆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饥荒作出了杰出贡献。2000年,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十几年前,他就拿了世界粮食奖、沃尔夫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向他颁授“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此外,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命名。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审“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挨过饿,目睹过路有饿殍的袁隆平,把捧稳饭碗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因此,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家粮食短缺,年轻的袁隆平从红薯育种研究教学转向了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立誓。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他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20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
按照这个思路,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1966年,他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
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讲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攻关大会战打响。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