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当代埃及最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局面是荒诞的,然而思想却是严肃的,反映的现实也是严肃的。《奇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现实的世界。能够思考,是一个民族还有理想、还有希望的标志。但如果不能够采取适当的手段,那这理想会不会成为一个永远不着边际的空幻?希望会不会日后衍变成极端的失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埃)哲迈勒·黑托尼 |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当代埃及最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家,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局面是荒诞的,然而思想却是严肃的,反映的现实也是严肃的。《奇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现实的世界。能够思考,是一个民族还有理想、还有希望的标志。但如果不能够采取适当的手段,那这理想会不会成为一个永远不着边际的空幻?希望会不会日后衍变成极端的失望?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向神话寓言发展的著作。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位著名的苏非长老制造了一个咒符。所有宰阿法拉尼的人,除了一男一女以外,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丧失性功能。他预言说,咒符的影响将会扩大到整个世界,而且这只是他改善世界状况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要通过给人类打击,让他们来反省自身状况,认识生命的本质。同时,他还呼吁,人类应当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与压迫,人与人之间能够完全平等的公正的社会。他认为,这样的目标靠正常的手段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为人们制造了咒符,要创造一个咒符的世界。此外,他还为街区的人制定了几项新规定:居民不得吵架,要友爱宽容;要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准时睡觉,早上七点之前不许出门,并且大家要在同一时间吃同样的早饭。围绕着咒符给街区带来的变化,街区人们陷入烦躁之中。一方面,由于恐惧心理、侥幸心理,人们对长老的规定都严格服从。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似乎特别没有耐性,常常会产生怀疑和绝望的心理,每个人都处在紧张的状态下,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缠绕之下,人性最受压抑、最原始的一面暴露无遗。 目录 卷宗一 介绍一些宰阿法拉尼区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从知情人士那里得到的街区情况汇报 卷宗二 周五发生的一些事情 卷宗二附 周五以及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卷宗三 宰阿法拉尼区人之间爆发的争执事件以及相关记录 第一号记录 最高委员局旧街区警察署 来自一份递交给特殊安全局局长的秘密报告里的内容 关于哈桑·艾努尔详细情况的专门一卷 汇报 为收集新闻信息而做的一些努力 反宗教极端主义部门递交给特殊安全局局长的记录内容(节选) 递交给宰阿法拉尼区状况研究最高委员会的报告 特殊一卷 革命 试读章节 卷宗一 介绍一些宰阿法拉尼区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从知情人士那里得到的街区情况汇报 (一) 伊斯兰教历八月一日,周六晚上,乌斯塔·阿卜杜赫刚在侯赛因清真寺做完晚祷回来。尽管犹豫了很长时间,他还是参加了广播台举办的适逢八月初的宗教聚会。此刻,他正加快脚步向阿塔叶长老位于宰阿法拉尼区七号一所矮房的家中走去。乌斯塔·阿卜杜赫是开罗公交公司的一名司机。在这之前他曾开过出租车。 开车这一行他已做了很久:1949年,巴勒斯坦战争结束后,他从军队退役,就干起了开出租车这一行,来往于开罗到亚历山大之间载客。他租的车是一辆1941年款的七入座福特车,车主艾卜·耶兹德哈吉是一位军需商,后来两人有了矛盾,于是阿卜杜赫就失业了。 三个月后,阿卜杜赫又在开罗市内开起了出租车,有十年时间没换过车主。车主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哈吉,还承包做一些洁具。哈吉总是向阿卜杜赫讲人生运气的重要,讲他是怎样离开上埃及的老家,就凭两条腿徒步来到开罗;真主眷顾他,又使他成了少数既自己做买卖又承包卫生用品店的商人。他的卫生用品店主要经营盆池、卫生间的洁具等。同时他还有了自己的运输车和几辆出租车。乌斯塔·阿卜杜赫很喜欢他的工作:他可以和性格各异的乘客交谈,那时他常会谈起自己在巴勒斯坦城市迈吉德勒参加反对犹太人的保卫战时所经历的事情。他的膝盖底部受过伤,到现在还有后遗症。他总是爱跟人说起弹片穿透皮肤的感觉,说他当时还以为自己要死了,可后来四肢又慢慢能挪动了,他渐渐醒了过来。一次,有两个青年坐他的车从新开罗到赛卡耶·迈科,他还给他们看自己的伤疤,惹得他俩很好奇,其中一个青年还坐在了他的旁边,这让他很是兴奋。 1957年,乌斯塔·阿卜杜赫又转到一家民营公交车公司工作,专跑开往萨拉丁城堡到赛凯科尼广场的路线。不过出租车他也还开,他在每天巴士当班结束之后会再干上几个小时。他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与白斯萘有了关系的。倒是宰阿法拉尼人都肯定地说,他们是在出租车上认识的。每当女人们说起这件事情时,总会压低声音,脸上显出厌恶的神情——他不是找的好人家的姑娘。她们还常常说,白斯萘在二战期间曾经做过舞女,赚了将近四百埃镑。她就是靠这笔钱,诱惑乌斯塔·阿卜杜赫和她混到一起的。在他们结婚之前她就给他买了一套衣服、三条裤子、五件衬衫、几双袜子,甚至还有内衣。街区里也有少数几个人传言他们曾在巴勒斯坦战争前就结过婚,后来又离了。在阿卜杜赫回来后,他们只是同居关系。而另外一些人则说,他们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离婚。白斯萘经常打阿卜杜赫,而看起来阿卜杜赫也确实很怕这个老婆,以至于他中午下班回家时总是埋着头,一声不吭地走路,好像想快速穿过那片街区。可孩子们偏偏就爱盯着他,冲着他喊叫,吐舌头,而他也从来不敢骂他们,还是那么一声不吭。他有点害怕孩子们,也不敢向孩子们的父母抱怨。 这会儿,八月一日晚上,他没有进自己的家,而是一直走到了街区尽头,发现街区已经被封了起来,没法通往下一个街区了。七号房就在街区的尽头,楼梯下有一个窄小的房间,阿塔叶长老就住在这里。乌斯塔·阿卜杜赫走了进去,在长老面前盘腿而坐。长老的头都快碰到房屋倾斜的顶棚了,胸前挂着一串念珠。长老对他说:“你好。”乌斯塔按照妻子白斯萘告诉他的,急急忙忙地对长老说,他们夫妻生活出现了危机,他们的家庭就要垮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一周以来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尽一个丈夫的职责了。他妻子在婚前曾问他是否能够每天和她亲热,他说不信可以试试看嘛,那时她还总是不相信。不过,结婚这么几年来,除了白斯萘在经期,乌斯塔·阿卜杜赫还从没食过言。他们的夫妻生活也还是美满的。可是这一周来,他却总是不行,这种状况丝毫没有改善。每天进家门前,他总是要犹豫再三,神经也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因为白斯萘是一个性格热烈的人,她决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乌斯塔·阿卜杜赫说他打听到一个偏方,还买了一些草药,依照一个出租车司机教他的做,可都没有用。 黑暗中,阿塔叶长老的眼睛亮了一下。阿卜杜赫听到纸张翻动的声音,长老在计算着什么,嘴里还像小孩子一样发出一些嘟囔声。阿卜杜赫不敢抬眼睛,但他感觉到长老也许根本没有注意他,纸张翻动声很轻微。他嘟囔道,如果自己还好不了的话,非赶走长老不可。停了一会儿,长老说话了:“下个周五早上,日出之前,到我这里来。” (二) 特卡里尔先生是一家公共托管公司的职员,这会儿他和一群人进入了街区。这些人戴着眼镜,身着镶有金边钮扣的衬衫,脚上穿干净体面的皮鞋。一些人手里还拿着质地良好的黑色公文包。街区中的一些居民私下估计,这种公文包每个应该值几十埃镑。这些人引起了很多疑问,他们是特卡里尔的亲戚,还是一些有权势的人? 这里面有些人确实是在部委或是专门机构身任要职,特卡里尔和他们的关系也曾给街区居民带来了很多便利。沃吉黛太太曾为她刚读完小学的儿子来找特卡里尔帮忙。特卡里尔很快就让沃吉黛的儿子进了一所职业培训中心,让他在那儿可以轻松完成学业,掌握一门技艺,以便日后可以养家糊口,减轻家里负担;当街区里出现了污水沟时,又是特卡里尔很快找来一些工人,清除了所有的垃圾,并将整个街区彻底打扫干净;还有祖籍上埃及的赫蒂澈太太的女儿阿里耶被蝎子咬了,特卡里尔就陪她去医院给孩子看病。赫蒂澈太太回来后说特卡里尔和医生、护士们说话的神情就好像他是部长或是省长一样。小区停了电,特卡里尔是惟一一个可以让街区在几分钟内就来电的人。很多人都在谈论他打电话的方式——总是清清嗓子,说声“喂?”他是惟一一个可以随时用戴徒里师傅咖啡馆电话的人。(P1-3) 序言 寓荒考于思考 埃及当代著名作家哲迈勒·黑托尼,于1945年5月9日出生于上埃及的一个农村。上埃及留有大量的法老文化遗产,这使他自幼就与法老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幼年时,他随父亲举家迁往开罗,生活在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出生、成长的老城区——哲迈利耶区。尽管家境贫寒,但是父亲仍然努力供他读书,而哲迈勒·黑托尼也表现出了坚韧的好学精神。除了上课之外,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攒下一些零用钱,到书摊上涉猎各种文学书籍,对外国文学也有了浅显而初步的了解。渐渐长大之后,他还经常去图书馆,吸取各种文学养分。同时,他还坚持参加每周由纳吉布·马哈福兹主办的文学讲座。这些都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哲迈利耶区是开罗的老城区,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哲迈勒·黑托尼对伊斯兰文化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学校时,他的主要专业是工艺美术设计,毕业后,又从事过一段时间的地毯设计工作。这一方面加深了他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另一方面还使他对社会底层的民间疾苦有了深刻的体会,了解到他们的生活面貌,思想状况,从而发现了许多真实而严峻的社会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黑托尼曾经做过六年的战地记者。对战争的亲身经历,对战争失败的冷静认识,都使他对人生、对生命有了一种全新角度的深刻思考。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社会黑暗面的披露,对战争、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方向、对生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人类应该如何面对生活、超越死亡,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常用大量的篇幅,借书中的人物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黑托尼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很深,是埃及的“左”派代表作家之一。1966年,他还因“共产党罪”而入狱半年,在狱中,他与埃及著名的共产主义人士艾敏·阿莱姆有过密切接触,艾敏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黑托尼影响巨大。黑托尼曾经认为,伊斯兰教与共产主义是不矛盾的,埃及浓厚的伊斯兰宗教文化给黑托尼的共产主义思想打上了特殊的烙印。在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对共产主义的独特理解,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黑托尼的文学创作尝试,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初,他经常在杂志上发表一些文学短篇。其处女作是短篇集《千年前青年日记》(1969),其中《千年前青年日记》通过虚构一个千年前的青年对当时在埃及爆发的战争的记录,影射了当时埃及所处的现状与潜在的危机,反映出黑托尼对巴以战争以及共产主义思潮在埃及的发展的反省与思考。这篇小说的出版,反响不凡。评论界赞誉黑托尼初登文坛,就颇有埃及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素福·伊德里斯崭露头角时的气势。 此后,黑托尼不断有作品问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影响较大的有长篇小说《吉尼·贝拉卡特》(1974)、《宰阿法拉尼区奇案》(1975)。《吉尼·贝拉卡特》这部小说摘录意大利旅行家琼迪16世纪访问开罗的见闻作为开头和结尾。讲述了1517年马木鲁克王朝时期一个小人物充满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发迹史。一方面给我们描绘出了阴险狡诈、钻营牟利的强权者脸孔,另一方面又让我们看到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如履薄冰的生活画面。小说以16世纪的社会为背景,但却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埃及社会的种种面貌。也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有了更大的叙述空间,在埃及政治空气比较紧张的年代,该书的出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该书还被译成法文。《宰阿法拉尼区奇案》讲述的是发生在开罗一个老城区的荒诞故事,通过对故事的夸张描写,反映出细致而真实的人类心理状态,可谓是一部寓庄于谐、寓荒诞于思考的小说。 黑托尼的作品特点鲜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非常善于借鉴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许多作品,都是借描述前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来体现他对当今社会的现实及思想领域问题的思考。法老时期的文化遗产与伊斯兰文化、文学遗产,特别是苏非文化,对黑托尼的创作影响较大。同时,在创作手法上,黑托尼则引进西方各种创作方法,结合本土文学特点进行尝试和创新。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总是试图将小说放在整个阿拉伯文化遗产的氛围之中,同时创造一些新的表达方式与手法。”他的许多小说,如《宰阿法拉尼区奇案》、《显灵书》等都类似于心理小说。小说的情节性不是很强,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人物的思想、心理状态,从而反映出人物或迷失、或混乱、或惶恐的心态特征。在这一点上,《显灵书》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托尼的其他作品还有《都市之广》(1990),《落日的呼唤》(1992),以及近年来的新作《金字塔之上》(2002),《企业传闻》(2003),《矿藏传闻》(2003)以及《三面包围》(2003)等。 正是由于黑托尼的大胆尝试,他的作品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也迅速成为埃及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他的多部作品曾被译成德文、俄文、法文等,深受国外读者的喜爱。黑托尼先后获得了1980年的国家鼓励奖、埃及科学艺术一级勋章和1987年法国骑士勋章,成为整个阿拉伯文学文坛都颇有影响的名家。从1993年至今,黑托尼一直担任埃及《文学消息》报的主编。 《宰阿法拉尼区奇案》以最高安全委员会的一份记录档案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一位著名的苏非长老制造了一个咒符。所有宰阿法拉尼的人,除了一男一女以外,在一段时间内都会丧失性功能。他预言说,咒符的影响将会扩大到整个世界,而且这只是他改善世界状况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要通过给人类打击,让他们来反省自身状况,认识生命的本质。同时,他还呼吁,人类应当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与压迫,人与人之间能够完全平等的公正的社会。他认为,这样的目标靠正常的手段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为人们制造了咒符,要创造一个咒符的世界。此外,他还为街区的人制定了几项新规定:居民不得吵架,要友爱宽容;要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准时睡觉,早上七点之前不许出门,并且大家要在同一时间吃同样的早饭。围绕着咒符给街区带来的变化,街区人们陷入烦躁之中。一方面,由于恐惧心理、侥幸心理,人们对长老的规定都严格服从。但另一方面,人们又似乎特别没有耐性,常常会产生怀疑和绝望的心理,每个人都处在紧张的状态下,总觉得自己心里想的,也会被别人知道似的。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缠绕之下,大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举动。暴露出了人性最受压抑、最原始的一面。 整部《宰阿法拉尼区奇案》,是以记录档案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小说的情节时间特征不明显,主要是突出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件事件的时候的不同行为和心理活动,从而使这部作品接近心理小说的范畴。这对当时的埃及文学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从框架上看,小说是以自然时间的演变为顺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开始,反映的是街区很多人都到长老那儿去叙述自己的问题。接着又描写在长老训示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们生活的变化。但是,在每一章节上,作者又将倒叙、顺序、插序等各种手法糅合起来,或通过档案的记载,或通过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勾勒出人物的大体生活轨迹。例如,在一开篇,先写阿卜杜赫去找长老反映问题,接着又以记录的形式介绍他的工作经历,让人大致了解了他以前的生活。而阿维斯的经历,则是通过他在长老面前的不断讲述、不断回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对于拉麦奈的生活介绍,则是二者的结合,有的是记录,有的则是拉麦奈自己的回忆。通过将这些散乱在不同章节里的零零落落的片断串联起来,按自然时间的发生顺序排好之后,每个人的生活就都基本上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同时,这也突出了小说创作手法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虽然还是设置在一个卷宗记录的大框架下,但每一卷里有很多地方已经凸现了人物自身心理回忆的成分。因而,小说一会儿采用的是全知性叙事方式,一会儿采用的是限制性叙事方式。在刻画拉麦奈一个人在屋子里回忆狱中生活、戴徒里在咖啡馆想着自己的大楼时,小说实际上采用的是全知性叙事手段。这时的人物心理特征是通过自身来勾勒的,让我们读起来更像是人物在对我们做心灵自白,由他们来对我们回忆以前,描述现在,设想未来,而不像是我们在看一份卷宗。特别是在关于哈桑·艾努尔的专门一卷中,由于是原封不动地引用了哈桑的笔记,这种全知性叙述的特点就更明显了。而在叙述事情的进展状况、咒符最后波及到各个地方的人这些事情上,小说限制性叙述的特点就比较明显了。我们这时就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是在读一份客观记录当时事件的卷宗,我们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距离事件较近的另一些旁观者的记录。小说中发生的事件又在空间上、心理上和我们拉开了距离。实际上,这两种手法,在每一章节内都交叉、糅合在一起,这样就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觉事件忽远忽近,人物忽亲切忽淡漠,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让读者有了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 这种独特还不仅于此。小说在思想内容上也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者描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荒诞陌生到了让我们觉得,看到的似乎本身就是一个不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离我们很远的奇闻怪事。同时,情节发展的不明显,对一件事情通过不同人、不同时间的反复回忆和思考,使小说乍看上去,似乎有些杂乱无章,这更加增添了小说的荒诞性。但是,通过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在荒诞的状态下生活着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我们又寻找到一丝熟悉的感觉。小说中没有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每一个出场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每一个人都被现实困扰,每一个人身上都暴露着最细微然而又是最普遍的人性的弱点。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似乎就能找到很多,他们的心理,似乎有些时候,就是我们心理的体现。长老以最严肃的思考,要建设一个博爱、公正,没有战争、饥饿、贫穷的大同世界,然而却采取了一个让男性丧失性功能,女性也不能和任何人过性生活这样一个荒诞的手段。拉麦奈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曾经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可是却和陶侯尼想着要挖地道,通过掠夺富人财产,将富人变成穷人,然后在一起平分财物这样一个幼稚的手段来实现共产主义。局面是荒诞的,然而思想却是严肃的,反映的现实也是严肃的。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不现实、却又现实的世界。能够思考,是一个民族还有理想、还有希望的标志。如果不能够采取适当的手段,那这理想会不会成为一个永远不着边际的空幻?希望会不会日后衍变成极端的失望?这也正是作者创作该小说时,埃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和思想状况的真实反映。大的方面,小说体现的是作者对祖国发展走向的深刻思虑。小的方面,小说体现的则是作者对人类应该如何看待人生、思考人生的反省。每个人不能懵懂地活着,不能被琐碎、太过实际的事情羁绊过多,那样人类就不能在深夜里反省自身,不能够推动人类思想进程的发展,不能亲自观察、参与世界的改变。那样,也就不能善待自己的人生。实现目标,还要有正确而可行的方式方法,否则,结果就像宰阿法拉尼区一样,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混乱。走完一生的道路,也就是在这纷杂的舞台上,上演了另一幕闹剧。 在埃及经历了埃以战争的失败,经历了埃及经济的倒退,加上自身战地记者的亲身体验后,黑托尼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类似的思考。在情节、内容上,他还总爱突出荒诞性的特征,这一点在他的另一部小说《都市之广》里也有体现,这并非由于作者故意哗众取宠,而是通过选择荒诞的情节,拉远读者与小说的距离,似乎给了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时不时渗入其中的严肃思考与真实入微的人物心理刻画,又迅速地拉近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将一个个严峻的思想、社会问题直逼到读者的眼前。这样,荒诞与严肃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反差和心理反差。作者正是要透过这种反差,引起人们的警醒和深思。 2004年2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