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他以圆熟的技巧、细腻的心理分析享誉欧洲文坛。本书是他的一部现实主义随笔故事集,作品从一个疏远、敌视其自身阶级的猎人的角度出发,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俄国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本书也因此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猎人笔记(全译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屠格涅夫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他以圆熟的技巧、细腻的心理分析享誉欧洲文坛。本书是他的一部现实主义随笔故事集,作品从一个疏远、敌视其自身阶级的猎人的角度出发,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俄国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本书也因此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次出版于1852年。作品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作者以简洁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地主和农民阶级的深入清醒的了解观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人物形象,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命运多舛的人民寄予了无尽的怜悯与同情,展示了作者力求阐发农民纯洁的天性、人格的尊严以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主题思想。本书成集出版后,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屠格涅夫也因此成为“反对农奴制度的热情支持者”。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中,除了“猎人”的形象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无论色彩、音响和气息,都表现出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无怪托尔斯泰断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目录 导读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县城的医生 我的邻居拉其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 里果夫村 贝氏草场 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事务所 孤狼 两个地主 列别江市 塔佳娜·鲍利索夫娜和她的侄儿 死亡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 且尔托泼哈诺夫和聂道比斯金 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 活尸 夜行记 森林和草原 试读章节 这一天我们很晚才出去打猎,比平时大概晚了三四个小时。此后接连三天,我都是在霍尔家里住的。两位新相识征服了我,使我很开心。不知道我的哪一点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无拘无束地和我谈话聊天,我也兴致勃勃地听着他们讲话,观赏着他们。这一对朋友彼此毫无一点儿共同之处。霍尔是一个善于思索,认真务实的人,搞经营管理善于动脑筋,是个纯理性主义者。卡里内奇则与他截然相反,是个理想家,浪漫主义者,干事狂热,而且是个好幻想的人物。霍尔干事实在,讲求实效,因此他建屋造房,积攒钱财,同主人和其他有权有势之人和睦相处。卡里内奇则不然,穿树皮靴,勉强度日,不饿肚皮就心满意足了。霍尔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一大家子人和乐美满,全家都听从他的意愿和安排。卡里内奇曾经娶妻成家,但是却怕老婆,无儿无女,弄成了孤家寡人。霍尔摸透了主人波鲁德金的秉性和为人,卡里内奇对自己的主人肃然起敬,敬畏他,言听计从,任凭主人驱使。霍尔很喜欢卡里内奇,时时处处庇护他。卡里内奇也喜欢霍尔,而且非常敬重他。霍尔不善言谈,脸上虽然浮现出微笑,但是却有成竹在胸。卡里内奇虽然很爱说话,但是却不像城里人那样伶牙俐齿地说些花言巧语……然而卡里内奇却有很多特殊本领,就连霍尔也承认,也心悦诚服。比如,他能念咒止血,能治好惊风和狂犬病,还能打掉蛔虫。他养蜂也很有本事,有一双吉星高照的手①。因此,霍尔当着我的面,请卡里内奇把新买的一匹马牵进马厩,卡里内奇则真心诚意、郑重其事而又严肃认真地来完成好朋友的请求,以解除他的疑心。卡里内奇接受自然,霍尔则更接近于人和社会;卡里内奇不善于思考,盲目地相信一切;霍尔则目光远大,甚至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他久历人世,见多识广,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例如:从他的述说中了解到,每年夏天在开镰割草之前,必定会有一种式样非同一般的小四轮马车来到各个村子里。车上坐着一个穿长衫的人,专程来卖大镰刀。要是付现钱买,他就要一个卢布二十五戈比到一个半卢布,要是赊账的话,就要付三个卢布纸币,或一个银卢布。当然,所有买镰刀的庄稼人都是赊账。过两三个星期之后,此人便来收账了。庄稼人刚刚收割了燕麦,手头便有钱付账了。他们和卖镰刀的人一块儿到酒店去,就在那儿把账结算清楚。有些地主便乘机捞钱,用现金把镰刀买下来,然后按赊账的价格赊给庄稼人。谁知庄稼人却不乐意这么干,甚至根本不理这个茬。因为赊地主的镰刀就没意思了,他们就无法用手指头弹着镰刀听声音了,也不能把镰刀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仔细观看,也无法再同狡猾的小商贩左一遍右一遍地讨价还价地争论了,“喂,怎么样,伙计,这次镰刀可不怎么样啊,再便宜一点吧?”在买卖小镰刀时,同样也是玩这一套把戏,有所不同的是,这时老娘儿们也来帮忙了,有时搞得镰刀贩子发火了,居然动手打她们。这下子可糟了——捅了马蜂窝,老娘儿们可不会轻易放过小商贩,小商贩只好压压价钱了。但是老娘儿们也有吃大亏的时候,那是在做另一宗买卖时发生的事儿:造纸厂采办原料的人把此事委托给一些专门从事收购破布的人来干,这类专门人员在某些县里被叫做“鹰”。这些“鹰”从商人那里拿到二三百卢布,便出门来到处寻找猎物。但是,这些人和他们因此而得名的那种捕猎高超的鸟可是完全不一样,他们不是公开地、大胆地去进攻和捕获猎物,而是要弄一些阴谋诡计,使用狡诈的手段。这些“鹰”把他们的车子隐蔽在村庄附近的树林子或灌木丛中,然后只身一人来到农户人家的后院或后门口招摇,佯装过路之人或者闲散漫步之人。农户的老娘儿们凭着感觉可以猜测出他的到来,便人不知鬼不觉地跑去同他会面,匆匆忙忙地进行交易。为了能卖几个铜板,有的老娘儿们不光是把所有的无用破布卖给“鹰”,甚至常常把自己老公的衬衣、褂子和自己的裙子也都卖给了他。最近老娘儿们又有了新的花招,新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家里的大麻,还有大麻布偷出来,以同样办法卖出去。这样一来,“鹰”的收购范围就扩大了好多,而且有了新的“生财之道”!但是农户人家的老公们也变得精明了,稍微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听到有“鹰”来到的可疑之处,他们便立刻采取戒备和防范的对策。说实在的,这不是够丢人现眼的吗?卖大麻本来应该是老爷们儿干的事,而且他们的确也在于这件事儿,但不是到城里去卖,因为要进城很麻烦,他们得自己运到城里去,不如卖给外来的小贩子更方便。这些小贩子因为不带秤,就按四十把作为一普特进行交易。可是诸公应该知道,什么叫做一把,俄罗斯人的手掌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在手掌要发挥“精诚效力”的时候!诸如此类的事情,对于我这个阅历不多、涉事不深、又对农村生活知之甚少的人(正如我们奥廖尔省人所说的那样),听了这些故事,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P10-12 序言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最早驰名于世界文坛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一。他是一位具有很高文化修养、博学多才、各类文学创作造诣都很深的大文豪。他的文学创作活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为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一系列的名著。这部声讨农奴制的《猎人笔记》不仅是他的成名之作,而且也是一部不朽的传世杰作,同时使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完成了向现实主义的跨越。 屠格涅夫初登文坛时(1837年),主要以创作诗歌为主,但是由于当时俄国诗歌的不景气和创作形式的局限,这些作品未能充分展示他的创作才华,作者尚未找到能酣畅淋漓抒发和展露自己创作才能的形式。这些作品既未能给他带来预期的影响和声誉,也未能实现他想成为一名杰出诗人的远大抱负。于是,屠格涅夫经过一番对俄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紧扣时代的脉搏,洞悉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需要,大胆探索,勇敢创新,终于完成了一组形式独特的游猎特写,即《猎人笔记》。从1847年到1852年,他连续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二十二篇游猎见闻的特写,并以单篇发表时的《猎人笔记》为题目汇集成单行本出版。到1880年又补充进去三篇,并且一直都沿用《猎人笔记》这个题名。这部作品无论单篇发表,还是汇集成册发表,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读者表示热烈欢迎,而且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评论家和文学家也都赞不绝口、推崇备至。 巨大的成功和喜悦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势如潮涌般的创造灵感,激发起了他如火如荼的创作激情。继这部作品之后,从1856年到1877年,屠格涅夫又连续不断地创作出了被誉之为俄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以及《阿霞》、《初恋》、《春潮》等著名中篇小说。这些作品的发表成为俄国小说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晚年他又创作了38首散文诗,成为俄国文学史上散文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从而使他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三大巨匠之一,同时也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屠格涅夫创作《猎人笔记》绝非偶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早亡,母亲是一个家资丰厚的地主,她暴戾成性,以惩罚和虐待农奴而闻名。屠格涅夫自幼目睹了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农奴制的种子。当屠格涅夫成年之后,又亲身经历了俄国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变革。此时,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种状况下,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农奴暴动和起义,俄国民主解放运动也因之日益高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屠格涅夫创作了《猎人笔记》这部反对农奴制的杰作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和呼声。因此可以说屠格涅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继普希金和果戈里之后第三位反抗农奴制的勇士。 屠格涅夫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让这么多的男女农奴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文学作品。他满怀人道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激情,不仅描绘了农奴的悲惨遭遇,还赞美和歌颂他们,尤其是他对俄国女农奴情有独钟。比如作者通过《霍尔和卡里内奇》中的这两位主人公、《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被愚蠢的人们认为是疯子的农奴哲学家卡西扬、《歌手》中的歌手雅可夫和在场的那些如痴如醉的听众等农奴,赞美和歌颂了这些农奴一个个都是聪明能干、刻苦耐劳、具有坚强性格的人;歌颂了他们具有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渴望平等和热爱大自然的高尚的道德情操;赞美了他们淳朴憨厚、纯真善良、珍重友谊的美好心灵。 屠格涅夫在满怀热情地赞美农奴的同时,采用了强烈对比和反衬的方法,怀着满腔义愤无情地揭露了农奴主们的丑恶嘴脸,鞭挞了他们蹂躏和残害农奴的罪恶行径。如《叶尔莫莱和磨房主妇》中,地位显赫的兹维尔科夫伙同他那个俗不可耐的臭婆娘一起迫害和折磨女奴——侍女阿丽娜;《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中那对刁蛮凶狠的姊妹地主婆,对女奴马特廖娜迫害、追捕的恶作剧;还有《事务所》中的男女奴仆巴维尔和塔吉亚娜,也遭到了地主婆的迫害。作者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揭露出农奴主们的真实面目和罪行:他们是一群没有人性的吸血鬼、寄生虫;是一群凶残暴戾,以凌辱欺压农奴为乐事的恶魔;是一群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伪君子;是一群强取豪夺、贪婪成性的恶棍;是一群愚蠢无知、饱食终日的行尸走肉;是一群挥金如土、荒淫无耻的无赖之徒;是一群不学无术、空虚无聊、欺下媚上的势利小人…… 与《猎人笔记》的反农奴制的内容相适应,屠格涅夫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部著作的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和个性都很鲜明,没有旁枝杂蔓,没有借题发挥的多余叙述。 2.简练而精确的叙述,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没有像小说那样以浓墨重彩去铺张和渲染,只是生活本身和大自然风光的准确再现。 3.语言精炼准确、优美生动、通顺流畅、节奏鲜明,产生了散文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4.利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即把人物的描写、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与大自然景色的变化紧紧联结在一起,用大自然的景色来烘托,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这种写法为后来的国内外文学大师所效仿和吸纳,也可以说这是屠格涅夫在文学领域中留给后人的一大宝贵的艺术财富。 5.三位一体的表现手法,即把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物和以人物活动为背景场所的大自然景色,与那位和作者形神合一的猎人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6.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反对农奴制这一重大主题,无论从文学艺术角度和社会效益方面都起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艺术技巧外,《猎人笔记》还在描写大自然风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作品所展示出的俄罗斯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给这部不朽的传世杰作锦上添花,而且也是这部著作烘托主题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就像一位杰出的导游,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叙一起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且一路上还向我们作着精彩绝伦而又生动无比的解说。他运用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和一天里的拂晓、清晨、中午、傍晚、夜间的各种景色和变化,把他所看到的各种色彩,把他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把他所闻到的各种芬芳气息,把他在大自然母亲怀抱中所感受到的各种激情和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因此,很多世界级的文学艺术大师都对屠格涅夫在描写自然景色时,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才华表示钦佩。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说: “描写大自然景色是屠格涅夫的特殊本领,致使后来的作家在这个方面望而却步了……只要他写上几笔,大自然的景色就会发出扑鼻的芳香。” 通过《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一举成名,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从而成为驰名俄国和世界文坛的艺术大师。俄国的许多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评论家如赫尔岑、别林斯基等都给此书以高度评价。法国大作家莫泊桑、乔治·桑也都把屠格涅夫尊崇为自己的老师。 田国彬 于北京寓所神驰斋 2007.4.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