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李德水、李毅中、张宝国、李荣融、胡德平……
对中国来说,他们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由陈建萍所著,他们在伟大而艰难的经济转型中,倾著卓绝的心智、心力和亿万人民一起铸造了中国级这艘航母,并使它驶入新的航道。站在中国经济制高点上的他们最有资格告诉人们,过去的30年,中国是怎样过来的;也最有资格提醒人们,未来的30年,中国应该怎么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陈建萍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厉以宁、李德水、李毅中、张宝国、李荣融、胡德平…… 对中国来说,他们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由陈建萍所著,他们在伟大而艰难的经济转型中,倾著卓绝的心智、心力和亿万人民一起铸造了中国级这艘航母,并使它驶入新的航道。站在中国经济制高点上的他们最有资格告诉人们,过去的30年,中国是怎样过来的;也最有资格提醒人们,未来的30年,中国应该怎么走。 内容推荐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已经成为共识,与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不同,现在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改革的重大突破和健全经济运行的内生机制。《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由陈建萍所著,《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汇集了20多位重量级全国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长期思考,这本书好就好在大家说了具有政协特色的话,真正管用的话,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话,在众多财经类书籍中可谓独树一帜。对于社会各界想要了解政协委员说过什么,政协委员想要进一步提高发言的水平和能力,本书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002土地确权将是农民致富的起点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012“构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 024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 036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专访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 046让“中国服务”象“中国制造”那样成长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 058“树立耕海牧渔的海洋意识”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 068“城镇化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 076中国特色国企发展道路大有希望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 086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096“能源大国一定要追求成为能源强国”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兼首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108坚决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攻坚战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石军 118让资本回归实业要放扶结合 ——专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 128房地产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136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实体经济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 148“税制改革要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 158“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内在机制” ——访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 162稳增长不能再走投资拉动的老路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 172“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的问题”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 182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 ——访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 188“转型中的保险业前景广阔”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 196企业走出去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原主席牛越生 206怎么理性看待央企的进步和不足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 214央企也是在市场经济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航原董事长孔栋 220中国外贸难现持续高速增长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 230国家养老发展战略:求解未富先老的中国式难题 ——专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致公党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晓莉 附录 240“中国梦”背后的经济诤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五年工作综述 248农村土地改革的浙江样板 252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有质量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增长 2572012中国经济寻找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 261“两化”融合为经济转型提供引擎和动力 试读章节 记者: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有20余年,为什么直到今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还被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中的第一项呢? 李德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设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从几百年的历史进程看大体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但“看不见的手”始终在经济运行中起着支配作用,也就是说经济运行基本上靠市场自身去调节。而市场调节往往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严重缺陷,难以调节社会公益事业,并容易导致垄断和分配不公,产生两极分化。市场机制的缺陷往往导致事后以破坏性的形式对经济结构、资源配置、财富隶属关系进行调整。这就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单靠市场机制调节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之后,强调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手段干预经济和资源配置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标志着历史进入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也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江泽民同志当年的这个论述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就必须充分依靠市场机制去配置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市场自身的弱点,也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尤其像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又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宏观调控显得更为必要。 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说市场和政府两者不可偏废。所谓政府的作用,一个核心的职能就是宏观调控。市场规律和政府作用的关系,说到底也就是要处理好和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两者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连续五年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行了相关调研,您作为课题的主要负责人,能否介绍一下情况? 李德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言献策是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五年来每年都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专题研究的课题。其他方面的专项课题随着每年的实际需要都有调整,而宏观调控课题是每年不落、一以贯之的。宏观调控的主题也根据每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各有侧重。比如,2008年围绕全国政协第三次主席会议确定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专题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召开了五场专题座谈会,到多个省市区深入调查研究,共有8位委员在专题协商会上作了发言。为配合2009年7月份全国政协召开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经济委员会组成了“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专题组深入调查研究,调研成果先是在6月份召开的十一届六次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由多位常委和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在全国政协的专题协商会上也有7位委员作了重点发言。再如,2010年围绕全国政协召开的“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经济委员会组成“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调研;2011年经济委员会又开展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专题调研;-2012年经济委员会又开展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专题调研。五年来经济委员会关于宏观调控方面的大量调查研究,不仅为全国政协召开的专题协商会和议政性常委会提交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起草了大量专题报告以全国政协的名义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研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张左己主任的领导下,92位委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每年宏观调控这个调研课题报名人数是最多的。政协委员没有任何部门利益和部门之见,思想比较解放,讨论气氛活跃,从大局出发,敢讲真话,直抒己见,在讨论中常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效果。特别是调研活动中,除了听取地方同志介绍外,还通过个人聊天、实地察看等方式,了解到许多基层的真实情况。这些对我们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很有帮助。 P14-16 序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体会,这就是:绝大多数政协委员都能够坦诚说话,这是很可贵的。但说出具有政协特色的话和真正反映民情民意的政协委员,要少一些,而能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强的发言者就更少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同政协委员的过去工作经历和对经济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有关。 政协的特色就是人才荟萃、位置超脱、畅所欲言、敢讲真话,能够深入研究一些宏观的、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比较客观地提出建议。真正管用的话首先选题要“准”,选择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其次调研要“深”,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再者,建议要“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言之可行,才能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前瞻性和预见性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价值的大小。实际上,政协委员的发言中,只要有真知灼见,不被政府采用不等于无用,今天不用不等于将来也不用。如果我们对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能够提出一些带战略性的思路和主张,我们就尽到了责任。 以我所在的经济委员会为例,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作为全国政协9个专委会之一,承担和参与了本届全国政协一共5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筹备工作,6场专题协商会中4场的具体组织工作;开展了31项专题调研和3项跨年度调研;召开了11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45场专题座谈会、4场专题对口协商会;举办或联合主办了14次会议论坛;向中央报送了36份调研报告、92篇《政协信息》,得到中央政治局以上领导批示125人次。上述议政成果鲜明体现了政协特色,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例如,建言“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持续聚焦“三农”问题、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推动金融改革,无一不是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经济委员会开展的“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题调研,直接成效是促成全国技改资金由160亿元增加到228亿元。当全社会还对蓝色国土认识不足的时候,2009年经济委员会就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发展海洋经济问题展开持续四年的调研,2012年提交的《关于经略南海加快资源保护开发的调研报告》,得到习近平、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所提出的包括加大南海油气开发力度,维护南海领水主权,强化渔政和地方政权建设等很多建议,都相继得到落实。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已经成为共识,与以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不同,现在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改革的重大突破和健全经济运行的内生机制。《中国改革高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经济转型》一书,汇集了20多位重量级全国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长期思考。这本书好就好在大家说了具有政协特色的话,真正管用的话,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话,在众多财经类书籍中可谓独树一帜。对于社会各界想要了解政协委员说过什么,政协委员想要进一步提高发言的水平和能力,本书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