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当代日本优秀的住宅设计实例,剖析日本建筑师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手法。不仅包括住宅与周围环境、住宅外观设计、空间的开合等常用手法,更独树一帜地介绍了住宅的光影塑造、视线营造、动线设计以及空间氛围和整体印象的营造等新颖的设计方法,全面展现了日本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的意匠巧思。图解式的内容讲述,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建筑师的思考分析图,并以实际采用的设计方案与反面设计方案对照分析,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设计者的构思,仿佛与建筑师本人面对面交流一般,加深理解与感悟。 无论是建筑设计的初学者还是想要提高设计水准的建筑师,又或是自建住宅的业主,相信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石井秀树,Hideki Ishii。 1971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 1997年,毕业于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部建筑学科。 1997年,完成了东京理科大学的硕士课程。 1997年,architect team archum成立。 2001年,成立石井秀树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2年,开始担任日本建筑师住宅理事会理事。 住宅作品多次获得:东京建筑奖最佳奖、日事连建筑奖、日本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奖等奖项。 目录 第1章 引入风景:连接内与外 利用北向自然光,尽享美景 截取景色中最美的一隅 大落地窗设计,山樱花浮现眼前 缩窄走廊,让视线聚焦于窗口 减弱窗框的存在感,提高内外连续性 窗框隐形,使内外彻底连通 隐去窗框,加强室内与庭院的整体感 长椅相接,提高室内外的连贯性 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能尽赏风光 连接内外的通道采用户外风格 将邻家外墙变成自家风景 住宅建筑分散布局,居室融入绿色之中 开放式庭院使住宅与外界相连 小巷使两代人同居的住宅更融洽 第2章 捕捉光影:打造空间深度 抬高地面,打造日光良好的中庭空间 地面下沉,引入光线 明暗变幻,营造空间的深邃感 用宽大的屋檐制造阴影,使风景更加鲜明 汇聚北侧阳光,营造宁静之感 隐去直接光源,增强期待与深邃感 降低开口,创造阴影 墙壁与屋顶一体化,让阴影更加柔和 平行墙壁创造出明暗变化,增加空间深度 第3章 空间划分:边界的多种方式 隐去立柱与门槛,打造一体空间 开放式浴室使住宅整体更加通透 用装满绿色的玻璃箱柔和地划分空间 以地面高度变化划分空间 缩小入口,创造心理距离 缩小出入口,凸显各空间的独特氛围 利用翼墙营造深邃之感 采用统一设计,营造视觉深度 给挑空空间安装隔断,打造具有深度的空间 合并功能区,节约住宅面积 调整地面与屋檐高度,打造舒适的中庭空间 第4章 优化视野:有效遮挡视线 敞开屋顶,将天空收入眼底 调整窗口形状,聚焦视野 利用重叠空间塑造深邃之感 四面开口赋予空间多样性 利用曲面墙,将视线引向广阔天空 利用中庭,创造深度与广度 调整房屋朝向,视线透过门窗延伸至建筑之间 活用露台,提高私密性的同时还能精准取景 利用格栅,控制视线 遮挡外界视线,创造开放的浴室空间 双层屏障保护隐私 改变地面高度,错开外界视线 既保护住宅隐私,又能丰富建筑物的表现力 第5章 动线设计:让体验更加丰富 建一面墙,引导人的行动方向 “箱体”与动线明确分开,使各空间动态相接 狭小空间,延长动线营造开阔感 增加可供选择的动线,更具心理增效 借助室外空间,营造心理距离感 将浴室纳入生活动线,居家体验更具活力 一房两门,提供更多选择 架设廊桥,引入街道气息 第6章 空间互动:创造新的行为活动 以高度差赋予空间变化,触发丰富的活动 连廊为空间增添活力 多动线台阶触发自由活动 楼梯与地面的一体设计可增大生活空间 高度差赋予空间更多变化,带来全新的行为活动 通道化身功能空间,扩大活动范围 拓宽走廊宽度,通道也变成生活空间 房屋分散排布使空间更加广阔,带来全新的活力 第7章 空间氛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差异化材质将空间衬托得更加简洁 天花板倾斜设计,大空间也收获安宁 在窗口前安设长椅,营造安心感 降低地面,突出沉静感和住宅与庭院的连续性 镜柜嵌于墙壁内侧,盥洗台与外界相连 统一材料的收口和角线,直观塑造出空间感 降低门的存在感,使空间更加沉静 家电收纳于百叶窗内,室内空间干净整齐 隐藏收纳柜门,削弱凌乱感 内开门与墙面完美融合 消除厨房墙面的凹凸之处,打造整齐简洁的空间 第8章 细部设计:改变空间的整体印象 配合建筑物外形设计楼梯,打造有活力的空间 改变地面高度,创造自主体验变化的空间 多边形天花板,赋予空间丰富的表现力 利用天花板的高度变化,创造多样的生活空间 平缓的钝角转角创造深度与期待 以地板收边的厚度打造空间的沉稳 悬浮感家具更添开阔与轻快 地面降低70厘米,提高整体宜居性 以曲面墙创造深邃感和表现力 利用透视效果削弱体积感 排水管采用柱形设计 卷末 “雪之下的家” 附录 本书中的作品一览 序言 当你翻阅本书时,会发 现每一小节中都有一张令人 印象深刻的建筑照片在等待 着你。 首先,请仔细观看案例 的照片。然后,想象自己身 处照片所展示的空间。之后 ,再阅读文章。书中简明的 标题与正文将阐释照片中空 间的设计意图,同时对设计 师以何种方式、为了什么目 的而创造这个空间进行说明 。然而当用文字去解释时, 我们往往会以理性而非感觉 去理解,与他人分享感官设 计的方法真是难上加难。 因此,为了使读者可以 更直观地感知空间设计意图 ,我在书中使用了简单的草 图来阐释。具体来说,我将 实际采用的设计方案与反面 设计方案的草图作对比,以 此来凸显设计立意。我希望 借此可以唤起读者对照片所 展示空间的敏感度,加深知 识理解,以便将来看到建筑 物照片或实际建筑时,能够 获得更广博、更深刻的理解 。 通常来说,介绍住宅设 计的书籍往往会按房间或区 域划分章节。然而,我认为 在本书中,如果提醒读者注 意特定区域或房间反而会干 扰他们对感官设计方案的理 解。因此,我以感觉为标准 为本书分章节。 无论是从第一页开始阅 读本书,还是随意翻开,从 任意感兴趣的照片开始看起 ,都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详 细介绍了自己的住宅,即“ 雪之下的家”的设计手法, 将本书着力介绍的感官设计 方案汇聚在这一栋住宅中。 最后,我希望本书能够 帮助那些正在计划修建自家 住宅的读者,使他们对建筑 师的作品更感亲切。同时, 我也期待本书能够帮助建筑 初学者去理解设计活动中无 法以概念阐释的细腻的感官 设计方法。 石井秀树 2019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