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心灵安个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宜业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的文字朴素无华,深情追忆了作者心中根深蒂固的那段童年岁月,字里行间处处流溢着绵密无尽的点滴温情。那些琐碎凡常的生活旧事,纵然已渺远依稀、恍如隔世,但作者并未将它们抛弃于历史尘埃之中,而以真挚动人的文字书写,重新为它们赋予光泽,寄托甜柔深谧的无尽怀恋。
作者简介
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泗洪县,中共党员。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执教过小学、中学语文,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龙集镇首届名师”“泗洪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泗洪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宿迁市语文骨干教师”,曾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
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发表散文、小说、诗歌七十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夕阳无限好》《我有数》等在市文学大赛中获奖;《课堂外的那片天空》等发表于省级文学专刊上。
目录
童年的南徐庄
老家老树老人
饲养员父亲
编席子的父亲
父爱如茶
父亲的扁担
乘凉
“小气”母亲
送饭
卖青货的母亲
陪读母亲
饥饿的故事
我们那时候
来尿
童年如歌
童年的游戏
玩水
捕鸟
逮鱼
养狗
养鸡
养猪
拾庄稼
拾粪
学锄地
收麦子
打麦子
割稻子
打稻子
豆腐西施
木匠伯
老疤叔
皮匠伯
顺兴叔
蜂二叔
猪三叔
蟹大哥
二丫
老队长
毛胡子
赤脚邓大姐
许剃头
放牛娃
磅猪
逮虱子
大柳树
老巷子
扫盲班
老队场
小水塘
序言
梦回南徐庄
文/徐宜业
1966年12月的一天,我
出生在江苏省泗洪县龙集公
社金圩大队南徐庄一个徐姓
的农民家庭。此后,这个叫
“南徐庄”的小村子,成了我
的故乡,有了我的印记。从
牙牙学语,到念小学,读初
中,我在这个小村子摸爬滚
打了十几年。后来,我到外
地读师范,再后来,我在外
地工作。一晃,四十多年过
去了,我从毛头小子,变成
了年过半百的老人。离开南
徐庄的日子,我饱受思念的
痛苦,常常想到南徐庄的乡
亲,想到南徐庄的大柳树、
老巷子,想到南徐庄的小水
塘……南徐庄常常出现在我
的梦境中。
“文学是指引国民精神的
灯火。”鲁迅这句话是我的
座右铭。这盏“灯火”,不仅
指引着我在漫漫人生中前行
的方向,也护佑着我的心灯
长明不熄。
小时候,有个算命先生
说我将来会有出息。我的父
母高兴得像孩子似的,逢人
就说:“我们家二子将来有
出息。”
年长的大爷爷摸着我的
脑袋瓜子说:“有出息就是
将来不种地呀,像当干部的
、写书的,都有出息。”
扫盲班小田老师说:“写
书的是最好的,能光宗耀祖
。写书的,叫作家。有个叫
鲁迅的人,他是个大作家。
”听了小田老师的话,我暗
暗地下了决心,我将来一定
要做一个比鲁迅还要大的作
家。
一次口语交际课上,老
师出的题目是——我的理想
。轮到我的时候,老师问我
:“二子,你的理想是什么
?”
我脱口而出:“我将来要
当作家,当一个像鲁迅那样
的大作家。”老师笑了,轻
轻扭着我的耳朵说:“当大
作家可不容易,那你现在就
得好好念书噢。”我重重地
点了点头。
一天,我放学回家。有“
金圩大才子”美誉的顺兴叔
恰巧迎面而来,远远地叫道
:“哟,这不是二子吗?哎
呀,我们南徐庄的大作家呀
。二子,等将来你真成了作
家,一定要好好写写我们的
南徐庄啊。”我不好意思地
低着头,加快脚步朝家里跑
去。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把
当作家这个梦想揣在心里。
在学校,一向顽皮的我,仿
佛一下子懂事了许多。上课
时,我不再开小差了,竖起
小耳朵专心听课。原来做作
业马虎的我,开始一笔一画
地写字了;原来上课时不爱
发言的我,现在也滔滔不绝
了。
放学后,我不再去小树
林打鸟,不再到学校后面的
黄豆地抓蝈蝈,不再到草地
上看蚂蚁搬家……
回到家里,我就趴在饭
桌上,一字一板地做作业。
黑蛋他们在窗户外面喊我去
捉迷藏,我向他们摆摆手;
三丫她们逗我去跳“工程”,
我向她们摇摇头。
晚上,夜幕降临,月亮
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我
还趴在桌子上做作业。到了
夜里,煤油灯的捻儿短了,
油少了,上弦月也下去了,
我还在埋头看书。坐在一旁
的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
儿,为我倒了一杯热茶。学
习累了,母亲带我去望银河
,望繁星,教我认牛郎星、
织女星,给我讲这对有情人
的浪漫故事。
我成了学霸,成了校会
领奖台上的常客。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我考取了龙集
中学统招班,又考取了淮阴
师范学校,后来我做了一名
乡村教师。
不过,无论在哪里,无
论干什么,我都没有放弃过
我的作家梦。学习之余,我
去买书,去借书,去图书馆
,去阅览室,去阅读优秀的
文学作品。我请老师指导我
写作。我聆听文学大家的讲
座,参加各类文学函授辅导
班,学习文学写作技法。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
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
、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我尝
试性地参加了一些文学赛事
,开始崭露头角,一百多篇
散文相继在各个文学平台、
刊物上发表。
十三年前中秋,顺兴叔
患癌去世。住院期间,我去
看望他,病房里,顺兴叔睁
开他那无力的眼睛,望着我
说:“二子,将来你有出息
了,做了作家,你还记得小
时候,我给你说的话吗?你
以后要多写写南徐庄,让更
多人知道我们南徐庄。”
这是一个老人向我提出
的最后要求。我想答应他,
可我最多只能算一个文学写
手,怎能称作家呢?但我又
不能拒绝一个临终之人最后
的一点要求,于是我为难地
点了点头:顺兴叔咧开嘴笑
了笑。这时,我的眼角噙满
了泪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
源头活水来。”写作离不了
生活。离了生活的写作就像
无水之鱼,缺乏活力。作为
一个文学爱好者,要想写好
文章,就必须走进生活。
我纯粹是个土包子,在
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在
农村工作。农村是我人生的
起点,农村是我生命的栖息
地,农村也将是我人生的终
点。我一生情系乡土。
为了圆我的作家梦,为
了顺兴叔的遗愿,我负重前
行。周末,假期,我经常抽
空回老家南徐庄,看看曾经
生活的老屋,看看庄头的小
池塘、庄前的大柳树、庄里
的大巷口,看看故乡的洪泽
湖、成子湖,去寻找木匠伯
、老队长、孙瘸子的足迹,
追忆儿时与父母一起割麦栽
稻、喂猪喂鸡的情景。我情
不自禁哼起童年的歌谣:“
月亮茬,赶豆茬。这头冲,
那头拿。拿大的,拿小的,
还是拿你
导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乡是心灵的家。每当想起故乡,眼角就满含泪水。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本书以幽微细腻的文字,追忆悠缓的童年岁月,以记忆遥深的事物,重建心灵的精神原乡。
精彩页
童年的南徐庄
童年已离我越来越远,南徐庄渐渐淡出我的记忆。我打开记忆的闸门,努力把它找寻。
我的老家南徐庄,是金圩最南面的一个小庄子。小时候,庄子上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一排草房从东向西一字排开。门前长着大槐树,树上搭有喜鹊窝的那家,就是我家。
这个小庄子叫南徐庄,有点名不副实,其实庄上人家不全是徐姓,也有杂姓:有姓苗的,有姓高的,有姓李的。庄邻之间关系融洽,和和睦睦,很少有拌嘴的,更不用说打架了。一家有难大家帮忙,一家有乐大家分享。庄上哪家有事,大家凑份子聚会,图个人气。
庄子四围都是树,房屋被高树所隐藏,从树隙间隐约可见几间茅屋。庄子中间有一棵大柳树,树高十几米,树冠所荫蔽之处有几十平方米。行人从三四百米远的大路上就能清楚望见南徐庄的大柳树。
大柳树什么时候栽的,没有人知道,即使庄上年长的大爷爷也不知道。它的树干凹凸不平,满身斑斑点点,显然饱经沧桑,蚂蚁呀、甲壳虫呀,已经在它身上安家落户了。
春天,大柳树柔软的枝条上冒出嫩黄的叶片,就像美女的披发上缀满一朵朵黄绿的花瓣。小小子、小丫头折下柳条,编成柳帽、柳环,戴在头上、挂在耳间。
盛夏,大柳树枝繁叶茂,宛如一柄巨伞。正午,小伙子穿着短裤,套着背心,坐在凳子上下棋打牌。老头子袒胸露乳,光着脊背,穿着大裤衩子,编着柳筐,拉着家常。可女人们文雅得多,老婆婆穿着长裤长褂,扣子扣得严严实实的,簸箕摊在腿上,一边剥着大芦(玉米)棒子,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小媳妇们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纳着鞋底。小小子、小丫头,光着屁股,赤着脚,坐在地上走着羊窝,拾着瓦蛋。
离大柳树最近的木匠伯,把饭桌搬到树下,不紧不慢地吃着饭,看着热闹。老疤叔在大树底下招待亲戚,一边划着拳,一边喝着酒。年近七旬的大爷爷,躺在睡椅上,眨巴眨巴老眼,张着掉光了牙齿的瘪嘴,竖着耳朵努力地听别人讲话,偶然也会插上两句。
毛胡子把大柳树当作会场了。他敞开大嗓门:“静一静,静一静,明天上午栓子到东河底锄地,柱子到西河底砍草……”
农活安排完了,毛胡子又带大家学习……
大柳树不仅是南徐庄人的避暑胜地,还是南徐庄的小农贸市场。卖豆腐的、卖豆芽的、卖青菜的,拿小凳子坐在树下不停地吆喝;炸花老头的炸花机不断“嘭嘭”直响;卖货汉子担子里的货物,五花八门……老奶奶、小媳妇、大姑娘拎着破盆破桶来换东西。
庄上备家之间都有山墙,可是大爷爷与歪嘴伯两家却留了一个三四米宽、七八米长的大巷子。这个大巷子成了南徐庄人的乐园。
暮春,小麦秀穗,油菜结荚,槐香飘进小巷深处。卖麦芽糖的,铲刀磨剪子的,在巷子里吆喝;卖小鸡的把箩筐挑进巷子:“卖小鸡喽,卖小鸡喽!”夏天到了,红蜻蜓儿、蓝蜻蜓儿栖在菜园里,云雀在蓝天下歌唱,楝树的花紫盈盈的,嫩汪汪的。毛胡子队长、夜摸哥聚在巷子里,一边扇着扇子,一边侃着大山。木匠伯剥着大芦棒子,蛮奶奶在编大蒜瓣。仲秋,木槿开得正旺,斑鸠叫得正欢。大巷子送走了秋老虎,迎来了凉爽。我和丑蛋、三丫他们玩“过家家”“拉大锯”游戏。“拉大锯,扯大锯,锯木头,盖房子……”我们一边做着游戏,一边唱着儿歌。寒冬来了,茅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冻铃铛。身穿单薄棉衣的我们在巷子里挤暖、斗鸡(一种游戏)……
庄子西头有个小水塘,东西长,南北窄,面积有三四亩,水也不太深。它的东南两面是菜地,西面是一条砂礓公路,北边是一条连接村庄与公路的烂泥路。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小水塘承载着延续南徐庄生命的重任。人需要它,小动物需要它,庄上的田地需要它。
初春,垂柳的芽苞宛如一条条金项链垂挂着,小小子套着柳镯,吊着柳坠,戴着柳帽,腰间别着木头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塘畔巡逻。
夏日是孩子们的。我们脱得一丝不挂,从塘岸的歪脖子树上,一个一个地跳进水里,“咕咚咕咚”“咕咚咕咚”,赛扎猛子、赛踩水、赛狗刨……我们爬上树丫,碰“吊死鬼”,让它一伸一缩地动,轻捏蝉的薄翼让它唱歌,拽天牛的长角让它“吱嘎吱嘎”叫,按推磨虫的后背让它推磨……暴雨后,塘水爆满,塘畔泥泞,我们用烂泥捏泥人、造泥房子,用脚踩大泥奶子。
秋雨霖霖,小水塘灌满了水。我和小伙伴们拎着水笼,背着鱼篓去逮鱼。我们把水笼安在小水塘豁口处。鱼儿随着水流钻进水笼里。一会儿工夫,我们逮了好多罗非鱼、泥鳅、黄鳝。晚上,家家喝上新鲜的鱼汤。
秋天的月夜,是另一番景致。女人们一字排开,蹲在塘畔青砖上洗衣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嗒嗒嗒嗒”的浣洗声,和着女人欢笑声,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