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荷风清梦(朱自清自述)/文学家自述/百年中国记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他是诗人,曾发出“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的呼号;他是散文家,曾留下《背影》《荷塘月色》等传世经典;他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对军阀政府的暴行口诛笔伐;在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中坚守爱国者的气节和情操。他是朱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他的散文里贮满诗意,他的“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外,是一身浩然正气。他的人生履历简单明晰,执教执笔,北上南下,诗朋文友,两次婚姻,九个孩子。他一生都在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却在疾病与饥饿中故去,50岁的生命旅程,只恨太匆匆。“只剩飘飘的清风,只剩悠悠的远钟。眼底是靡人间了,耳根是靡人间了。”本书选取了朱自清自述作品的原文,精心连接,整合而成。书中所截取的自述是朱自清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自我写照。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第一辑 儿时扬州 七岁到扬州,一住十三年 我的儿时只剩下“薄薄的影” 看花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我是扬州人 第二辑 青年求学与爱情 飘零 择偶记 儿女 西湖月色 不忘台州 写给亡妻:我如何对得起你 第三辑 南方执教 憎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春晖的一月 白马湖 南京赴会 父亲的背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第四辑 清华岁月 初到清华 执政府大屠杀记 我是乘船既多,受侮不少 我不曾见过白采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 阿河的影子真好 写给丰子恺——《子恺漫画》代序 悼何一公君 荷塘独处 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也不忘记 玩世不恭的魏握青君 《梅花》后记——记好友无隅 哪里走呢,我所彷徨的便是这个 来去两次过青岛 北平已成了我精神上的家 第五辑 欧游杂记 西行通讯——写给圣陶兄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第六辑 重回北平 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 互生心里那一团火,也像乡下人 买书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 难得松堂三日闲 绥行纪略 第七辑 联大八年 北平沦陷那一天 在人事繁忙的时候,我常常想起蒙自 外东消夏录 重庆市还是堂皇伟丽的 重庆的四日 怀念闻一多先生 第八辑 最后的时光 我忘怀一切,重新爱起北平 论气节 吃饭第一 论严肃 文物·旧书·毛笔 导语 本书是“百年中国记忆书系”之一,收录了八辑,包括儿时扬州、青年求学与爱情、南方执教、清华岁月、欧游杂记、重回北平、联大八年、最后的时光。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书评(媒体评论)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 ,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 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 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 ,文章之美,要算他。 ——郁达夫 佩弦(朱自清)先生人 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在凡 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 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个,这 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 人方面比文章还重要。 ——沈从文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 ,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 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 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 。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 ,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 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 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 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 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背影》做到了文质并茂, 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 ——叶圣陶 精彩页 七岁到扬州,一住十三年 在第十期上看到曹聚仁先生的《闲话扬州》,比那本出名的书有味多了。不过那本书将扬州说得太坏,曹先生又未免说得太好;也不是说得太好,他没有去过那里,所说的只是从诗赋中,历史上得来的印象。这些自然也是扬州的一面,不过已然过去,现在的扬州却不能再给我们那种美梦。 自己从七岁到扬州,一住十三年,才出来念书。家里是客籍,父亲又是在外省当差事的时候多,所以与当地贤豪长者并无来往。他们的雅事,如访胜,吟诗,赌酒,书画名家,烹调佳味,我那时全没有份,也全不在行。因此虽住了那么多年,并不能做扬州通,是很遗憾的。记得的只是光复的时候,父亲正病着,让一个高等流氓凭了军政府的名字,敲了一竹杠;还有,在中学的几年里,眼见所谓“甩子团”横行无忌。“甩子”是扬州方言,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如看戏不买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揽词讼,调戏妇女的。更可怪的,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大模大样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血气方刚,看了一肚子气;可是人微言轻,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从前扬州是个大地方,如曹先生那文所说,现在盐务不行了,简直就算个没“落儿”的小城。 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夜郎自大”了。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他们还有个“扬盘”的名字,譬如东西买贵了,人家可以笑话你是“扬盘”;又如店家价钱要的太贵,你可以诘问他,“把我当扬盘看么?”盘是捧出来给别人看的,正好形容耍气派的扬州人。又有所谓“商派”,讥笑那些仿效盐商的奢侈生活的人,那更是气派中之气派了。但是这里只就一般情形说,刻苦诚笃的君子自然也有;我所敬爱的朋友中,便不缺乏扬州人。 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不过从前人所谓“出女人”,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出苹果的“出”字一样。《陶庵梦忆》里有“扬州瘦马”一节,就记的这类事;但是我毫无所知。不过纳妾与狎妓的风气渐渐衰了,“出女人”那句话怕迟早会失掉意义的吧。 另有许多人想,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儿。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扬州又以面馆著名。好在汤味醇美,是所谓白汤,由种种出汤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熬成,好在它的厚,和啖熊掌一般。也有清汤,就是一味鸡汤,倒并不出奇。内行的人吃面要“大煮”;普通将面挑在碗里,浇上汤,“大煮”是将面在汤里煮一会,更能入味些。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暗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这才叫茶房烫干丝。北平现在吃干丝,都是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式。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陕,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得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要小笼点心。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字,扬州不该掠美。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到了儿捧着肚子走出。 扬州游览以水为主,以船为主,已另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