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围绕环境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公共品的空间外部性以及代际外部性问题出发,对相关概念及理论流派进行梳理和回顾,探讨了在政府引导下如何促进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本书的创新点在于建立了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代际交叠模型,为现实中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前向型代际公共品”供给长期严重不足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运用幸福感测度法测量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政府提供以及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供给这两种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提出了具有理论基础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治理的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借鉴学习,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杨继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青年项目、上海市科研创新重大项目等;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宏观经济学原理》,编著《西方经济学教程》《宏观经济学》等多本教材;注重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曾获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授课风采大赛三十佳”称号、上海化学工业区“理工教学创新奖”,先后多次获学校教学成果奖、“模范班导师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框架及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框架及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公共产品与代际公共品理论 2.1.2 公共品供给机制理论 2.1.3 利他主义理论 2.1.4 契约理论 2.1.5 不完全契约(合同)理论 2.2 环境公共品的研究综述 2.2.1 代际公共品的特征分析 2.2.2 环境公共品研究的路径 2.2.3 环境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 2.2.4 环境公共品供给对策 2.3 对研究文献的几点评述 第3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3.1.1 国内与国际空气污染情况对比 3.1.2 我国水污染现状 3.1.3 我国垃圾污染现状 3.2 环境污染的源头分析 3.2.1 工业污染依然严峻 3.2.2 居民的生活污染逐年递增 3.3 环境公共品供给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环境公共品供给政策重行政干预轻市场调控 3.3.2 环境公共品供给模式单一 3.3.3 促使污染企业外部问题内部化的政策力度不足 3.3.4 缺乏激励居民参与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国际比较 4.1 发达国家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 4.1.1 美国:从保守的环保政策到市场化运作政策 4.1.2 日本:从以治为主到以防为主 4.1.3 英国:坚持法治思维,疏、堵、治多管齐下 4.1.4 德国:环境保护依法治理,教育先行 4.2 发达国家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对我国的启发 4.2.1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优势 4.2.2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模式借鉴 4.2.3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构建 5.1 基本模型假设 5.1.1 个体 5.1.2 厂商 5.1.3 政府 5.2 环境公共品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基本模型 5.2.1 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分析 5.2.2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品的模型结论 5.3 政府主导下居民和企业三方合力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 5.3.1 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模型构建 5.3.2 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提供环境公共品模型的结论 5.4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博弈分析 5.4.1 企业自愿提供环境公共品的机制 5.4.2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智猪博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可行性研究 6.1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 6.1.1 居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6.1.2 居民对改善环境有一定的支付意愿 6.2 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评估方法 6.2.1 显示偏好法 6.2.2 陈述偏好法 6.2.3 幸福感测度法 6.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6.3.1 幸福感测度法的测量优势 6.3.2 已有研究所测度的居民对环境公共品边际支付意愿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居民参与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拓展分析 7.1 物质生活对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 7.1.1 收入水平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7.1.2 技术进步对居民参与环保意愿的影响 7.2 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7.2.1 我国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 7.2.2 我国居民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相对薄弱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实证分析———以洁净空气为例 8.1 基本模型构建 8.1.1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8.1.2 模型设定及结果 8.2 对居民洁净空气支付意愿异质性的分析 8.2.1 变量选择及基本描述 8.2.2 模型回归结果 8.3 幸福感测度法度量居民的环保支付意愿 8.3.1 幸福感测度法变量选择 8.3.2 模型回归及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浙江省“五水共治” 9.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况及其防治困难 9.1.1 浙江省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起因 9.1.2 浙江省水污染的源头分析 9.2 公众参与的“五水共治” 9.2.1 “五水共治”的具体含义及规划 9.2.2 “五水共治”的机制设计 9.3 浙江省“五水共治”对我们的启发 9.3.1 政府主导下媒体、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有序参与 9.3.2 将公共产品治理提升到与粮食、公共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 9.3.3 政府系统性、综合性进行水治理的重要性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环境公共品供给的案例研究———上海市垃圾分类 10.1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的严峻事实 10.2 上海市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历程 10.2.1 上海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政策 10.2.2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处理实况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