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长大后才明白,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简单二字。但生活就是由各种琐事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简单甚好。
本书共分5章,分别选取老舍先生儿时和梦想中的欢乐场景、对成年生活不易的慨叹、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的怀念、游记、生活中的温暖幸福。整本书体现了老舍先生历经生活磨难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情怀,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逝去的纯真美好,不被眼前的琐碎、困顿打败。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的寓意,后改名“老舍”。老舍先生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创作具有很鲜明的北京本土特色,不管是其剧本还是小说,读者都能领略到浓郁的京味儿。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下,老舍先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严重的损失之一。
老舍先生的戏剧成就非常高,《茶馆》《龙须沟》是中国戏剧领域的丰碑,另外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也是广受读者喜爱,老舍先生也因此以得票第一名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目录
第一章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北京的春节
贺年
买彩票
当幽默变成油抹
考而不死是为神
“住”的梦
抬头见喜
自传难写
我的理想家庭
她那么看过我
第二章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
有了小孩之后
有钱最好
梦想的文艺
文牛
夏之一周间
搬家
婆婆话
番表—在火车上
生日
割盲肠记
第三章 往事如风,用回忆纪念
想北平
还想着它
东方学院—留英回忆之三
怀友
我的母亲
敬悼许地山先生
哭白涤洲
梅兰芳同志千古
向王礼锡先生遗像致敬
宗月大师
第四章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草原
林海
我热爱新北京
到了济南
大明湖之春
春来忆广州
可爱的成都
青蓉略记
五月的青岛
第五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养花
读书
可喜的寂寞
又是一年芳草绿
落花生
在乡下
习惯
我的“话”
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
序言
老舍(1899.2.3-
1966.8.24),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
学家、小说家、戏剧家,
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幽默
大师。
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
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
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老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上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
,不过最终长大成人的,
只有大姐、二姐、三姐、
三哥和他。他的父亲在他
一岁半的时候就逝去了,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
做活计维持生计。
由于家境贫寒,老舍一
直没有上学,直到1908年
,他9岁时受宗月大师资助
,才得以进入私塾。1913
年,他考入京师第三中学(
现北京三中),不过因经
济困难退学;之后考取了
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后,他先后在
北京、天津两地任教员。
1924年,老舍赴英讲学。
1926年,他发表了自己的
第一篇长篇小说《老张的
哲学》,并署名“舒庆春”,
后来笔名改为“老舍”。此后
他继续创作,发表了长篇
小说《赵子曰》《二马)。
1929年,老含回国,任齐
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教
学。
回国后的他进入了创作
高峰,先后创作了《骆驼
祥子》《四世同堂》等长
篇小说10多部、中短篇小
说集和文艺理论集约20部
、《茶馆》等曲艺作品约
50部、诗歌约300首、散文
约200篇。1951年12月,北
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文字幽默该谐,
雅俗共赏,“京味儿”十足,
在中国文坛上别具一格。
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
生活,或描写风物人情,
或针砭时事,或叙写家庭
生活,或聚焦花鸟虫鱼。
正如他所说:“没有一位语
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
。”
老舍作品的幽默中,其
实饱含着他那悲天悯人的
情怀。他把对社会百态、
人生的深刻思考,用风趣
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含
蓄隽永,展现了他看透生
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
豁达,让人从轻快该谐之
中品味生活的现实与沉重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依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1
年出版的16卷本《老舍文
集》选文,文中个别字词
句和标点的用法与当代白
话文的通行规范不一致,
这是早期白话文的语言习
惯,且更能保留老舍的语
言风格,为尊重原著,编
者没有一一更改。
导语
老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代表大众思想和大众情感的大众作家,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笔下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大众的世界,是我们的一生春秋。可以说,是大众情怀铸就了他的文化艺术。本书精选老舍40年散文精华,完整再现老舍的幽默风趣。在令人捧腹的文字后,是他洞察人生的豁达。本书精选胡同插画师贾一凡、武金生老师笔下的胡同插画,生活化的场景可以令读者身临其境。
精彩页
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钱掺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瓢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黏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黏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日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