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幸福是什么(全球155位大师谈幸福)/大师谈人生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滕刚//高敬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幸福是什么?”在一个特技丰裕、精神困惑的时代,关于幸福的界定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幸福似乎就在我们身边,简单地触手可得,平凡地招之即来,然而,问问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人会承认自己领悟了幸福的真谛,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155位大师对“幸福是什么”这一命题的精彩解读。在这些代表着人类智慧和哲思之巅的伟大作品中,既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头脑对幸福本原的探求,回答了幸福是什么,也有介绍大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悟幸福、收获幸福,回答了幸福在哪里。

内容推荐

  幸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觉。能得到幸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往往幸福就在身边,可是有人就是始终抓不住。短短人生,如何创造幸福、得到幸福和享受幸福?我们需要倾听智者的看法。

本书集中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大量们关于幸福的人生体验和经验总结。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但涵义深远,耐人寻味,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遍览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与看法。对于渴望得到幸福和正在追求幸福的我们,仔细阅读,悉心品味,相信我们会体悟到幸福的真谛,有助于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目录

第一辑 幸福是一种灿烂的感觉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

人,诗意地栖居

什么是幸福

幸福之宫的羁留

漫谈幸福

穷人的阳光

有福

幸福就是一碗水

幸福是至善的

论幸福生活(节选)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关于幸福的真理

幸福的真谛

幸福论(节选)

论幸福(节选)

不做一头幸福的猪

第二辑 我的幸福观

回家

幸福

怎样才是生活的幸福

正直和公允使人幸福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良善

自白

我的幸福观

橱窗里的幸福

幸福的篮子

关于幸福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个人的不幸算什么

爱的幸福

幸福的柴门

磨难,人生的一份财富

幸福与财富

金钱是最好的仆人也是最坏的主人

第三辑 幸福在哪里

幸福的秘密

我们生来都是旅人

片面的人生观得不到幸福

幸福在哪里

幸福的寄托

生命要从美中结出硕果

人类幸福论(节选)

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

新青年

幸福

幸福就是

理想与幸福

冉阿让的幸福

什么都快乐

幸福的源泉

生命是一张弓

从一个微笑开始

第四辑 人生就是追求幸福

工作与家庭感情

人生最高目的是幸福

一片阳光

奢华与幸福

论蔑视肉体者

人生就是追求幸福

幸福是可能的吗

幸福

生命的归宿

“性福”和幸福

对幸福的追求

天使原来是这样的

哦!冬夜的灯光

幸福的门槛

追求幸福

第五辑 快乐与幸福

论快乐

寻找快乐

懒惰哲学趣话

快乐是幸福的开端和归宿

极乐生活指南(节选)

美腿与丑腿

写作的乐趣

人生的乐趣

快乐吧

快乐

笑口常开

狂欢的解剖

快乐的真谛

快乐

人生的滋味

第云辑 幸福的秘诀

幸福的童话

把吹口哨的心情找回来

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道德与幸福(节选)

忧郁转瞬即逝的效应

幸福的秘诀

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幸福人

沉思幸福

天国

幸福

幸福·目标

幸福人生的原理

家庭幸福预报

幸福还不是不可能的

幸福

儿子让我懂得幸福的含义

第七辑 幸福的处方

多年父子成兄弟

变苦为乐,其乐无穷

好日子怎么过

至善与幸福

属于安乐的东西

幸福的本质就在于完成工作

幸福的三个来源

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吗

我的菜园

写给幸福

幸福的处方

幸福的本质

幸福与满足感的比较

幸福的镜片

我们家的幸福故事

幸福的挂历

第八辑 最幸福的时刻

我们仨(节选)

荷叶母亲

最美的声音

上帝睡着了

无牵无挂的幸福时刻

最幸福的时刻

平等的幸福

在大自然中体会幸福

少年笔耕

论宁静的心境

幸福的家园

最美好的时刻

笑声

悠闲

雪夜

父爱天空下我是最幸福的那片云

第九辑 幸福的悖论

西西弗是幸福的

幸福

对幸福不屑一顾

生活是美好的

论贫穷

无知的快乐

幸福的家庭

阔人幸福吗

艰辛的人生

凡事一无所知,人生最幸福

幸福的悖论

渴望苦难

钱和苦恼

金钱并非万能

解脱

入世与知足

第十辑 幸福箴言

论幸福

幸福妙语

大师幸福箴言集锦

幸福箴言

幸福生活的定义

听潮语幻

解读幸福

试读章节

幸福是至善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古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曾师从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之一。著有《形而上学》、《论灵魂》、《论产生和毁灭》、《伦理学》等。

大家都知道幸福是至善。需要清楚解释的是,幸福的真正性质是什么?我们以为要答复此问题,最好首先研究人的功能是什么?一个奏笛者,一个雕刻家,或任何技艺家,或任何有一功能或活动的人,他的至善和优点,就在于他的功能上,同理,若“人”有一定的功能,就是具有人的善。因此,木匠、皮匠既然都有某种功能或活动,“人”岂能说没有功能?人的眼耳手足以及全身各部既然皆各有一功能,难道我们不能假定人也有一种不同于这些功能的某种专门的功能么?

然而人的功能是什么?人的功能,绝不仅仅是生命。因为甚至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所探求的,乃是人特有的功能。因此,生长养育的生命,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其次,有所谓感觉生命也不能算做人的特殊功能,因为甚至马、牛及一切动物也都具有。余下,即人的行为根据理性原理而具有的理性生活。这种理性原理有两部分,一是被动地服从理性指示的原理,一是主动地具有和行使理性能力的原理。因此,“理性生活”亦有两种意义。而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注意的是那种具有主动意义的生活。因为唯有这种意义的生活,才与理性生活这一名词的意义相符。

这样,人的功能,如果就是心灵遵循着或包含着一种理性原理的主动作用,如果一位操某种职业者的功能和一位善于操某种职业者的功能(例如一位琴师和一位优良的琴师)是同属一类,而且在一切情形下都无例外地,后者不过是在功能上多一优良之名(因为琴师之功能在于弹琴,而优良琴师不过是弹得好而已),那么,人类的善,就应该是心灵符合于德行的活动。假如德行不止一种,那么,人类的善就应该是符合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行的活动。

只是,我们还必须加上“终身”一词。因为一只燕子和暖和的日子,绝不能造成春天;一日或一段时间,也不会使人变成幸福快乐的人。

是不是像梭伦所说的,人活着的时候不能称他是幸福的人,或者按照梭伦的说法,人死后才能称他是幸福的人呢?我们所说的所谓幸福乃是一种活动,这是不是谬说呢?如果梭伦不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人死后才是幸福的。说人死后才是幸福的,意思是说从此疾病颠连不能及,但这种说法也行不通。人死没有什么不同,但死者并不知道。更进一步说,凡子孙从善的,他就可以得以善报,但也有子孙贤良,而报应却不相同。由此可知子孙后代与先世是有相关之处的。然而说死者能随其子孙后代时陇时乐,这种说法是荒谬的;说子孙后世所作所为与先世无关,这也是滥言。

但我们必须回答前面所说的难题,也许通过对当时问题的考察能解决它。如果我们只能在某人死后称他是有福的,则在他活着时,他享有的幸福就不能置而不论。但人活着时境遇变化无常,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能说他活着时就有幸福,因为幸福的意思是恒定不变的,而一个人境遇时有变化,时忧时乐,有福之人也像天上的云朵一样迁流无常。所以幸福之根据,善恶之评说不是境遇时运所能衡量的。境遇时运只是附带之物,只有以能力行德义才能称之为幸福,反之则为忧患。不过人的所作所为同德行并非一事,只有从事学术工作比较起来尚能延续久远,是百行之中最可宝贵的。所谓有福,大都指这一点,因为只有它能流传万世而长存。有福之人具备了这一点,说话、行动没有不合乎德行的,终身坚持,从而能成为完人,遇到什么变动也能泰然处之。小的变化不能使人生法度有所转移变化,大的变化就可增进人生的幸福,依此而定就是有德,反之则有碍于人生行事……人的所作所为足以决定人的命运,而有福之人必不做卑贱之事,因而不至于产生愁困……良将用兵,能用其所长,织工织布,能尽善尽美,推及百工都能如此,也就都能不产生愁困。所以人生虽遇种种境遇,也能保持不变,遇到小的祸害不受影响,遇到大的祸害,经过长期努力,也能恢复原状。

所以有福之人,所作所为符合于德。外界之善,不限于一时,能终身致力不变,且无论生死。虽然未来不可知,而福则为万事之圆满无缺之目的。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则人具有符合于德的行为,即为有福,而且是幸福之人。

如果幸福是符合于美德的活动,那么,它就应该符合于最高的美德,乃是很合理的,这将是我们之中最好的东西。不论这个被认为是我们的自然统治者和指导者,并思考着高贵和神圣事物的因素是理性还是别的东西,不论它本身是神圣的或只是我们之中最神圣的因素。总之,这因素符合于其本身的美德的活动,将是完满的幸福。至于这种活动乃是沉思的,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

现在,这好像既符合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又符合于实情。因为,第一,这种活动是最好的(既然不仅理性在我们乃是最好的东西,而且理性的对象也是可认识的对象中最好的东西)。第二,它是最有连续性的。因为,比起干任何别的事情来,我们都能持续不断地沉思真理,并且我们认为幸福总带有愉快之感,而哲学智慧的活动恰是被公认为所有有美德的活动中最愉快的。无论如何,追求哲学智慧是被认为能给人以愉快的,这种愉快因其纯粹和持久而更可贵,并且我们有理由认为那些有知识的人比那些正在研究的人会生活得更喻快。我们曾经提到的那种自足性,必定最为沉思的活动所具有。因为,虽说一个哲学家正像一个正直的人或一个具有其他任何一个不同的美德的人一样,需要必需的生活条件,而当他们已经充分具备了这种东西之后,正直的人还需要那些对之作公正的行动的人们,而有节制的人、勇敢的人以及有其他美德的人也都是如此。但是,哲学家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能够沉思真理,并且他越有智慧就越好,如果他有共同工作者,这事他也许能做得更好些,但是他总还是最自足的。好像只有这种活动才会因其本身而为人所爱,因为除了沉思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从它产生出来,而从实践的活动中,则除行为本身之外,我们或多或少总是有所得的。并且幸福被认为是凭借闲暇的,因为我们之所以忙忙碌碌正是为了能够闲暇,从事战争正是为了和平度日。可是,实践的美德的活动都表现于政治的和军事的事务里面,而与这些事务有关的行为似乎都不是悠闲自在的。战争方面的行为是完全如此的(因为没有人是为了要战争而选择投入战争或挑起战争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是为了要引起战争和屠杀而把自己的朋友变成敌人,那么,似乎只能说这个人是绝对的嗜杀成性),但是,政治家的行为也不是悠闲的,它(且不说政治行为本身)是以专权和名位为目的,或者至多也不过是以他自己和同胞们的幸福为目的——这种幸福乃是不同于政治行为的一种东西,并且显然是作为不同的东西来求取的。所以,如果在美德的行为里面,政治的和军事的行为的特色是在于其高贵和伟大,而这些行为乃是不悠闲自在的,并且是向着一个目标,而不是因其本身而可取的。反之,理性的沉思的活动则好像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又不以本身之外的任何目的为目标,并且具有它自己本身所特有的愉快(这种愉快增强了活动),而且自足性、悠闲自适、持久不倦(在对于人是可能的限度内)和其他被赋予最幸福的人的一切属性,都显然是与这种活动相联系着的——如果是这样,就是人的最完满的幸福,如果它被准许和人的寿命一样长久的话(因为幸福的属性中没有一种是不完全的)。

但这样一种生活对于人来说恐怕是太奢侈了,因为人并不是就其作为一个人这个资格而会这样生活,而是就他之中有某种神圣的东西存在,他才如此。而这些东西的活动胜过那种作为他种美德的运用的活动的程度,要看这种东西胜过我们复合的本性程度而定的。那么,如果与人比较起来,理性乃是神圣的,符合于理性的生活与人的生活比较起来就是神圣的。但是,我们应该不要听信有些人的话,这些人劝告我们,说我们既然是人,就应该去想人的事务,并且,作为有生有死的人,就应当去想有生有死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力使我们自己不朽,尽力按照我们里面最好的东西来生活,因为即使它在量上很微小,但是在力量和价值上,却远远胜过一切东西。这东西似乎就是每个人本身,因为它是人的占统治地位的和更好的部分。所以,如果人不选择他自己的生活而选择别的东西的生活,那就太奇怪了。我们以前所说的,现在可以用得着了,即是:每一种东西所特有的,对于那种东西就自然是最好的和最愉快的。因此,对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好和最愉快的,因为理性比任何其他的东西更加是人。因此这种生活也是最幸福的。

P25-2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