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秦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先秦时代是华夏文明的萌发时代。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既昭示了先祖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揭示中华民族的身世之谜;夏、商、西周江山更迭,春秋五霸争相上位;战国再出七雄,奇招险策眼花缭乱,明争暗夺目不暇接。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吕思勉先生通过对先秦史籍的深入研究,力图还原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以及三个王朝之后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斗争,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先秦时代。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第一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第一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第一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结论
序言
中国历来就有著史的传
统,历史典籍可谓浩如烟海
。其中,既有当朝官方为前
朝修的历史,也有史学家们
的私人著述。相对于其他学
科,中国古代史还是偏于冷
门了,被冷落的原因不是读
者不感兴趣,而是其使用了
艰涩难解的古文,普通读者
岂能不望而生怯?但是,在
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更应该静下心来读一读历史
,以知晓过去,鉴戒当下,
指导未来。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国学大师、中国近
代史学家,江苏常州人。吕
老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
《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
通史》《秦汉史》《中国制
度史》等,严耕望称吕思勉
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本套吕思勉历史著作即
为其所著四部断代史:《先
秦史》《秦汉史》《两晋南
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吕老虽为近人,但所著的这
几部史书,亦采用了艰涩的
古文体。为了给读者带去流
畅无碍的阅读体验,我们编
辑团队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我们删除了每一
部史著中讲述社会组织、经
济、政治、风俗、宗教等篇
章(《先秦史》,第十一章
~第十五章;《秦汉史》,
第十三章~第二十章;《两
晋南北朝史》,第十七章~
第二十四章;《隋唐五代史
》,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
部分的内容略显干涩和枯燥
,故事性也不强,很难提起
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大胆尝
试,采取了一刀切的办法。
第二,某些词作了现代
化处理,比如将“大子”改为
“太子”,“大原”改为“太原”
,“昏姻”改为“婚姻”,等等
,以减少通假字转换上的麻
烦,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顺
畅。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努力
和尝试,让更多的人喜欢上
阅读史书原著。与读者朋友
们共勉。
导语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一部,是近现代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清晰展现了中国先秦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后半部分为文化史,分门别类地叙述了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此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精彩页
第一章 总论
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伺用耶?自浅者言之,则日: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从而仿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伺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见为相同。皆察之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然则史学果何用耶?
日: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宇宙间物,莫不有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深思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此近世史家,所以记载务求其详,年代务求其远:虽在鸿荒之世,而其视之之亲切,仍与目前之局等也。
史事既极繁赜,而各时代之事势,又不能无变异,治史者自不能不画为段落。昔日史家,多依朝代为起讫。一姓之兴亡,诚与国势之盛衰,群治之升降,皆有关系,然二者究非同物,此近世史家,所以不依朝代,而随时势以分期也。分期之法,各家不同,而画周以前为一期,则殆无二致。是何哉?论者必日:封建易为郡县,实为史事一大界,斯固然也。然封建郡县之递嬗,其关系何以若是其大?则能言之者寡矣。盖世运恒自塞而趋于通,而其演进也,地理若为之限。以交通之阻隔,乃将世界文化,分为若干区:区自有其中心,而传播于其邻近:久之,则各区域之文化,更互相接而终合为一焉。此前世之行事,可以共征:亦今后之局势,可以豫烛者也。中国地处亚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地东南滨海;西则青海、西藏,号称世界第一高原:北则蒙古、新疆,实为往古一大内海,山岭重叠,沙碛绵延,实非昔时人力,所能逾越:东北兴安岭之麓,虽土壤腴沃,而气候苦寒,开拓且非旦夕可期,更无论逾岭而北矣。职是故,中国今日之封域,实自成为一文化区。抟结此区域内之人民而一之,而诞敷其文化,则中国民族,在世界上所尽之责任也。此一区域之中,事势亦自分难易。内地之诸省及辽宁,久抟结为一体,吉、黑及蒙、新、海、藏,则不免时有离合焉。此等皆以大势言之,勿泥。封建废而郡县兴,则我民族抟结内地及辽宁之告成,而其经营吉、黑及蒙、新、海、藏之发轫也。其为史事一界画,不亦宜乎?
复次:史材之同异,亦为治史者分画界线之大原因。今之言史材者,固不专恃文字,究以依据文字者为多,科学未兴之时则尤甚。西儒或分书籍为三种:一日属于理智者,言学之书是也。二日属于情感者,文辞是也。三日属于记忆者,史籍是也。吾国旧分书籍为四部。经、子二部,略与其所谓属于理智者相当:集与其所谓属于情感者相当:集部后来,庞杂至不可名状,然其初,则专收文辞,实上承《七略》之《诗赋略》,说见《文吏通义·文集篇》。史与其所谓属于记忆者相当:虽不密合,以大致言之固如是。然此乃后世事,非所语于古初。《汉志·太史公书》,尚附《春秋》之末,更微论秦以前也。吾国史官,设立甚早,然其所记,与后世史官所记者,实非同物。参看下章。况经秦火,尽为煨烬,谓古书亡于秦火,实诬罔之辞。自汉以后,更无祖龙,汉、隋诸志著录之书,什九安在?况古代学术之传,多在口耳,不专恃竹帛乎?然史经秦火而亡,则非虚语,以史在当时为官书也。《史记·六国表》日:“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人家之人当作民,此唐人避讳字未经改正者。周室二字,苞诸侯之国言,乃古人言语,以偏概全之例,非谓周室能尽藏列国之史。。其仅存者,皆附经、子以传,则仍为言学术之书:而私家所称述,更无论矣。史以记载为主,古代之记载,缺乏如是,治古史之法,安得不与治后世之史异?治之之法异,斯其所成就者亦不同矣,此又古今史家,所以不期而同,于周、秦之间,皆若有一界画在者也。
今之治国史者,其分期多用上古、中古、近世、现代等名目,私心颇不谓然。以凡诸称名,意义均贵确实,而此等名目,则其义殊为混淆也。梁任公谓治国史者,或以不分期为善,见中华书局刻本《国史研究》附录《地理年代篇》。其说亦未必然。然其分期,当自审史事而为之,并当自立名目,而不必强效他人,则审矣。言周以前之史,而率约定俗成之义,以求称名,自以先秦二字为最当。今故径称是编为《先秦史》焉。太古、中古等名,自昔即无定义,见《诗·甫田疏》。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