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小说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甚至羡慕流浪生活。他与伙伴们模仿海盗,一起外了探险寻宝。在一次野外旅游中,由于贪玩,汤姆和伙伴在山洞中迷了路,却因祸得福,找到了自己一直在搜寻的宝藏。可以说“所有孩子的梦想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实现”,他对自由的追求,对冒险精神的崇拜,对刻板生活的厌恶,是任何时代的孩子所共有的,这是人类的天性而非叛逆。
“汤姆!”
没有人应答。
“汤姆?”
还是听不见回答的声音。
“真不知道这孩子跑哪去了。汤姆?你听到我喊你了吗?”
仍旧没有人回答。
老太太拉了拉自己的眼镜,从眼镜上方朝着屋子里望去,又抬了抬眼镜,向着屋子外面的方向看过去。她茫然不知所措地愣了一会儿,接着,尽管她并非表现得凶神恶煞一般,但嗓音也传遍了每个角落:“好,别让我抓到你,不然……”
老太太的话没有说完,此时,她正弯着腰向着床底下猛捣,每捣一下,都要停下来缓口气。结果,只捣出一只猫来。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淘气的孩子!”
老太太走到敞开着的门前,向满园的番茄藤和草丛中看去,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汤姆。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于是,老太太又清了清嗓子,朝着远处大声喊道:“汤姆!汤姆啊!你给我出来!”
这时,从她身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她一转身,伸手便抓住了小男孩的衣角,这下他想跑都难了。
“嗨!我应该早点想到这个壁橱,你躲在这里面干吗?”
“没什么。”
“没什么?!你居然说没什么?你看看你那双手,再看看你那张嘴,身上弄的都是什么东西?”
“姨妈,我也不知道。”
“哼,我知道,那一定是蜜饯……对,没错。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可以动我的蜜饯,不然我就扒了你的皮。把鞭子拿来!”
现在鞭子被姨妈举在半空中,情况十分紧急。
“出大事了!姨妈,你看你身后是什么东西?”
老太太信以为真,急急忙忙地撩起裙子,回转身去。汤姆抓住这个机会,撒腿就跑,一眨眼的工夫就爬过高高的木栅栏,消失在了姨妈面前。
波莉姨妈呆呆地站在原地,愣了一下,接着轻声笑了起来。 波莉姨妈想着:“这个孩子老是这样逗我,我怎么就不能吸取教训呢?我被这样的玩笑骗到,已经数不清楚有多少次了。按理说我应该有所察觉的啊!人上了岁数,就变成最大的糊涂蛋了。有句俗话叫:‘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这孩子玩的把戏两天来都没有重样的,谁能准确地猜出他下一个鬼把戏是什么呢?汤姆好像知道他折磨我多长时间我才会真正生气,并且总能想到办法逗我开心,我对他真是又爱又气。不过我对那孩子没有尽到责任,上帝知道那是真的。”
汤姆没去上课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并且他借此机会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回家的时候,恰巧赶上给小黑孩吉姆帮忙,帮助吉姆在晚饭前把第二天要用的木头锯好,并且他把自己所做的事情都讲给了吉姆听。汤姆到吉姆那里的时间很晚,但是干的活却比吉姆多。汤姆的弟弟(同父异母的弟弟)希德已经捡完了所有的碎木块,希德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像汤姆这样,喜欢做冒险的事情。
晚饭时,汤姆总是寻找机会偷糖吃,波莉姨妈开始盘问汤姆,谈话之间充满了诡计,并且很是巧妙,因为波莉姨妈要给汤姆设点圈套,让他自己把实话说出来。
波莉姨妈也和很多头脑简单的人一样,非常自负,相信自己的主意很不错,并且把容易被识破的诡计当成高明的计划。波莉姨妈说:“汤姆,现在学校很热吧?”
“没错,姨妈。”
“特别热,是不是?”
“是的,姨妈。”
“那么,汤姆,你是不是打算去游泳呢?”
有一丝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掠过了汤姆的心头。他悄悄地观察了一下波莉姨妈的脸色,但是并没看出什么玄机。于是,汤姆说:“没有啊,姨妈……我,不太想去。”
波莉姨妈伸手摸摸汤姆的衬衣,接着说:“但是,好像现在你并不是很热,是吧?”波莉姨妈已经发现衬衣是干的,但是没人知道她真正的用意,正当老太太为此感到得意的时候,汤姆却猜透了她的心思,为了防止落入老太太的陷阱,汤姆决定来一招先发制人。
“有人往大家头上喷水,你看看,现在我的头发还湿着呢!”
波莉姨妈怒火中烧,她居然忽略了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让自己白白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接着,她灵机一动:“汤姆,你在头上喷水的时候,也不必拆去我给你的衬衣缝的领子吧?请你把上衣的纽扣解开!”
P2-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巨匠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自1876年问世之后,它便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马克·吐温(1835—1910)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位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出生在密西西比河畔附近一个贫穷的乡村律师家庭中。马克·吐温从很小就开始外出拜师学艺,曾经当过排字工人、水手、士兵等,还尝试经营木材、矿业和出版等行业,不过,马可·吐温最为人们熟悉的职业是记者和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要灵感来自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的生活,小说描写了19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上居民们,这个小镇能称得上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全面的缩影。在小说中,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堂和学校、穷人和富人、宗教和犯罪等当时美国社会的每个侧面。这本书也是马克·吐温对自己儿时生活的回顾。男孩子们总是有无穷无尽的梦想与勇气,他们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曲折惊险的寻宝活动,正是这些冒险经历和寻宝历程,构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紧张、幽默并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汤姆·索亚作为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多重个性的集合体。他性格调皮,喜欢逃学、打架,经常会闹出一些让波莉姨妈哭笑不得的恶作剧。汤姆不喜欢被人约束,满心向往成为绿林好汉或者过流浪者的生活。同时,汤姆还聪明、善良、有正义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歹徒印第安·乔犯下的罪行,他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好友和自己脱离险境,并且找到了不计其数的财宝。
马克·吐温带着满腔的热忱和真挚的爱塑造了本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以及他的小伙伴们。这些孩子幼稚而认真的言行,时至今日还在启迪着我们。 汤姆和哈克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两个“调皮鬼”。他们厌恶牧师蛊惑众人的鬼话,对学校枯燥刻板的教育不感兴趣,他们总是和循规蹈矩的大人、孩子们唱对台戏……可是,在危机降临的时刻,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展现出他们的魅力和光辉。
时隔一百余年,这个经典的历险故事依然鲜活生动。天马行空的梦想在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间闪烁着光芒,正义的力量、情感的温暖,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每个人都可以在汤姆的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汤姆代表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汤姆对平庸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所热衷的“冒险”则是人类探索意识的体现。
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我们根据故事情节绘制了多幅精美的插画,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品味故事的精彩,体会阅读的乐趣。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反映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的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觉十分真实有趣。孩子们或许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而大人们也能在书中拾到些自己童年时的味道。
——《世界报》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引领了一代文风,被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又被著名诗人托马斯·艾略特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今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