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秦文君,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理事长。 1982年发表处女作,著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费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宝塔》《调皮的日子》《小青春》《小香咕全传》《秦文君温暖绘本》《十六岁少女》《会跳舞的向日葵》等六百余万字。1996年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2002年获国际青少年读物联盟(IBBY)颁发的“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宝贝当家》《男生贾里全传》《云裳》先后获中宣部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男生贾里》获“庆祝建国5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称号,《秦文君文集》《天棠街3号》等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少女罗薇》《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获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作协全国儿童文学奖。《王子的长夜》获第三届政府出版奖。其他作品分别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儿童文学园丁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青年文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等七十余种奖项。另外,多部根据秦文君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获得飞天奖。 2010年,《男生贾里新传》同名电影获中国电影华表奖。 2011年3月,秦文君在上海创办了“小香咕阅读之家”,致力于公益性的情境化儿童阅读的推广和研究。 后记 我属马,出生在三月,命中注定是匹忙忙碌碌的马。 初中毕业即去大兴安岭林区“上山下乡”,一住就是八 年,做过近二十种工作,是一位熟练的油锯手、烧炉工、 厨师。一九七九年返回上海时,带回的除了厚厚的散发着 油烟味的日记之外,还带回了胃病和关节炎。 回沪后写作勤奋,初见成效,著有长篇小说《十六岁 少女》《孤女俱乐部》、短篇集《少女罗薇》、中篇集 《秦文君中篇儿童小说集》等。一日得闲,细细计算,居 然也有二百余万字,先后二十次获奖。有时也想一鼓作气 写出成大器的作品,然后辍笔过另一种人生。可惜,得意 之作虽有,但都能找出瑕疵,因而至今仍在奔波努力。 在单位是个心地善良的编辑,在家中是个优秀的主 妇。喜欢出门旅行,乐于收集各种布制的丑娃娃;不善言 谈,讨厌虚伪和装模作样;难得交朋友,但被视为知己的 均是品德高尚者。 本人内心平静,偶尔有睡懒觉的毛病。很遗憾早早成 为近视眼,因此眼镜总被藏在包内,万不得已,才暴露自 己轻度残废的真相。 我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一向很为自己的性别自豪。 我很羡慕那些早早进入文学殿堂的作家,他们无疑少 走了许多弯路;而对于我来说,从练习写作到发表作品, 中间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 我的父母都是文学爱好者,我从小就目睹父母读书的 乐趣,一直跃跃欲试。可惜我家藏书甚少,零星的几本书 像《列宁主义万岁》《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同一些杂物 放在一块。好看的热门书都是借来的,那一阵母亲在机关 工作兼职图书馆管理员,她借新书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母亲珍惜一切物品,对公家的书也同样爱护备至,包 上厚厚的书皮,舍不得在书上弄一点皱褶,看到哪儿,总 用一张纸夹在书内。我最早看的一本小说《红岩》就是在 母亲枕头下发现的,那时我大概才十来岁,识字虽不多, 可也结结巴巴地尚能读懂里面的故事。当晚,母亲就发觉 有人移动了纸条,她很生气,第二天就把书锁起来。 母亲那时并不相信我是读书的料,因为从一年级起, 我的成绩就很勉强,有时还逃学。但《红岩》我读到一 半,十分牵肠挂肚,于是就四处向同学借。同学都没有这 本书,有个同学借出一本《红珊瑚》,另一本《欧阳海之 歌》是邻居慷慨借出的。三年级下,老师发给我一本薄薄 的读物《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这三本书成了我最早 的启蒙读物,我读得如饥似渴,当然当时读书只是凭兴 趣,没什么功利心。大段的叙述我不喜欢,读书总是挑选 喜欢的片段,比如《欧阳海之歌》专挑小海的童年生活 读,《红珊瑚》则反复咀嚼对敌人的描写。 四年级,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雪》的作文,我当场 写完交给老师后,她竟大声叫好,并推荐给少年宫去展 出。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就因为从书中得到养料,一下子 成为全年级瞩目的作文尖子。老师姓祝,很仁慈,特意找 了我父母,郑重地谈了她的发现,在那时,父母并不考虑 培养孩子成名成家,祝老师的谈话使我父母隐约感觉到将 来家里可能要出个文科大学生。 母亲开了书禁,只是每早她都叮嘱我看书前要洗净双 手,不可在书上按出黑手印,弄得我看书时格外提心吊 胆,担心会出手汗。母亲借回的书没有明确方向,古今中 外的小说都有,所以我也读得很广,遇到生字就用力猜, 或干脆跳过去。像一些当代小说《风雪》《山乡巨变》 《青春战火》我都读得滚瓜烂熟;外国小说像《青年近卫 军》《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生词骤增,生 活场景生疏,就连人名记起来也有障碍,只能发明土办 法:罗彻斯特就叫成罗。有时母亲考我,发觉我连人物名 称都说不全,不禁大笑起来。 ……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儿 童们的反响鼓舞我一直写下去。我写了八年,大约写了一 百万字。最近几年,几乎天天会收到孩子们的信,大部分 是中学生来信,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结交人,有了交际能 力。他们谈各种亨,也谈对我作品的看法。有个女孩,十 六岁,看了我的小说后,坐了两夜的火车,瞒着家里,跑 来投奔我。其实,她是很幸运的,她的村子里就她一人考 取了县护士学校,大家都很器重她,但她进了学校后,遇 到点小挫折,感到谁都不能理解她,以为唯有我能,所以 就千里迢迢赶来了。她在上海住了一周,我们长谈了数 次,后来她回广东了,临走,她说她一点也不后悔跑了这 么一趟,并且答应说,一定好好生活。我对此很有感受, 那个年龄有自己特有的敏感、脆弱,特别需要光明和希 望。看不到希望,便什么傻事都会干的。我想起自己的十 六岁,已去黑龙江谋生了,去的时候正是冬天,气温达到 零下四十摄氏度。我们住的是帐篷,四面透风,有时半夜 断了柴,帐篷中的空气冷得快凝固了,连热水瓶里的水也 冻住了,我们往往要整夜地在帐篷内跑动,才不至于出意 外。刚去时,我们都在山上伐木、抬木头,干着力不能及 的重体力活。我们同去的伙伴就有被木头压死的。在葬礼 上,我们都没有流泪,而是猛吹口琴,唱热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世上傻的是女人,聪明的也是女人。 第二章 但愿我所要见的社会不那么肮脏,如一个光洁的红苹果。 第三章 人生如涨潮落潮,倒霉透顶过后,吉星会稍开笑颜。 第四章 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五章 爱情可能是生命中亢奋的一笔,它的异彩使人生充满趣味。然而失败的爱情比比皆是。 第六章 假如你真心爱他,那就尽可能待他好些,切记,切记! 第七章 我们是注定走不到一起了,纵然再饱经风霜。一别便是永诀! 第八章 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还会有惊心动魄的未来,还会有无数新的盼头。 我属马(代后记) 精彩页 亲爱的母亲当年真是大大失策,她让我守在缝纫机旁当帮手。我经手的大都是破旧的半成品:一个裤腿拆开后改成一个袖套什么的。那些针眼和旧线以及光线幽暗的家令我感到窒息。这酿就了我对母亲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恨,母女骨肉分离的灾难早晚会发生。 十六岁的春天,我是个病恹恹的女孩,发育得不好,又拼命害羞。驼着背,用手肘护着胸,像是怕那儿会掉下些什么。那时的我像是存了些阴郁的恶意,对谁都爱不很深,还特别鄙视已婚妇女,觉得她们过于丰满招摇,不晓得遮盖自己,出卖了女人的含蓄美。唯有母亲是清白的,我固执地对自己说。 人们都说女儿会仿效母亲,又说从母亲的品行中能看到女儿的将来。所以母亲的微妙变化都会引起我一番惊恐。 母亲原是事业女性,文绉绉的,我喜欢有一个爱捧书的母亲。她能使家庭充满清高的情愫。“文化大革命”葬送了她的前程。于是她从此归依家务。现在想来,她的不高明在于把苦衷带进这个家庭,把怨气迁到亲人头上。她很蠢地抱怨着,为些小事对父亲暴跳如雷。那简直是我的蒙难日,只要他们一吵,我就会神经兮兮地跳起来关紧门窗。假如这时有人往我家的方向多看一眼,我就视那人为仇敌。 我菲薄的自尊心很快就被撕破,是母亲亲手撕的,像平素撕一块碎布。她开始大声跟邻居吵架,责骂别人缺少教养,脸上依稀寻得一丝职业女性鹤立鸡群的自鸣得意。她每一个尖锐的发音都刺痛我的太阳穴,我躲在家里,老觉得谁在抽我的脸,脸被抽得肿起来,疼得我龇牙咧嘴,忍不住要呻吟,要昏厥。 我常常产生幻觉,仿佛那个可怜又可恨的女人就是我自己。痛苦化成了深刻的怨恨,它教会我斜着眼瞧她,目光很邪恶;有时我想死,用来报复母亲。可是那股恨里却很复杂地裹着一种特别的爱,简直畸形。我越是在心里遗弃她,就越发想维护她,弥补对她的遗弃。我想这大概是血缘带来的一脉相承的亲近感,它真要人命。 那种既爱又恨的感情折磨我:灵魂早已飞走,在远处飘摇;躯体却厮守在母亲身旁,寸步不离。母亲去水池边洗衣,一身单薄的夏装被风掀弄着,我必警惕地守在那儿,挡住任何男性形形色色的目光。我分不清到底是爱母亲的纯洁还是在捍卫自身的纯净,两者搅成一片,天昏地暗。 最使我难堪的是母亲很爱我。我惶惑,感到自己辜负了一个人,堕落了,成为十足的伪君子,一个为世人不齿的黑心女人。我难以自拔,只好期望出奇迹——一场大战乱,我逃到天涯海角,从此隐姓埋名一生,晚年凄惨;或是战死疆场,寄一绺额发给母亲。总之,唯有那些苦难的结局才能惩罚和洗刷自己。 枯燥冗长的生活犹如沙漠,人能生存下去,不被吞噬,细细寻去,必是那人心里有些希望和欢乐。我当初的欢乐在旁人来看或许太渺小,可它确确实实是我的甘泉。 我亲密的女伴美妹就是最好的见证人。 美妹住在我家楼上,美丽的小脚踩着我家的天花板。她与我同龄,说话软绵绵娇柔柔的,可心里成熟得吓人。她体态婀娜多姿,尤其令我羡慕不已的是她漂亮的夏装,这使我记不起她在其他季节的装束。 赤日炎炎的十六岁夏季,她趿一双厚底木屐,鞋带鲜红鲜红的;那时少女们流行穿“越南衫”,就是领子是圆圆的和尚领,拉链装在背后的短袖衬衣。独独她拆除袖子,挖低领口,再镶上一圈用布料做的抽绉花边,这就去掉了生活清贫的味道,显得大富大贵,很有一番妖娆风范。母亲曾说美妹善于修饰,意思指她并不漂亮。对于一个陌生女孩,我能立即判断她是美是丑,但对朝夕相处的人就困难了。我觉得美妹的长相本该如此,没什么可挑剔的瑕疵。母亲的目光竟如此锐利,我想她肯定也不满意我的外貌。P3-5 导语 活泼女孩的成长物语,优雅女孩的心灵之书,当青春遇上激情燃烧的岁月,碰撞出刻骨铭心的火花。字里行间诠释了人心灵中全部美好的角落,精彩而深刻。 一部像《窗边的小豆豆》一样美丽、有趣的童年故事,谱写出一曲关于童年、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爱的动人乐章,诉说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 《十六岁少女》是秦文君的代表作品,此版本为其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讲述了一群十六岁女孩的故事。 序言 这无疑是出生入死的生涯给幸存者留下的印记:我无 限钟爱那些过去年代的纪念物,将它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包 裹住,封存在箱子里,唯恐它们跟那些生灵一般,无声无 息地弃我而去。 直至一个晴朗得要命的早晨,我突发奇想,要清点那 些宝贝。打开箱盖,那儿飘荡出丝丝缕缕的尘埃,恰如我 想象中的幽灵出没。那些珍贵的纪念物上霉迹遍布,我惊 奇,那些霉斑居然都是圆形的。我的心痛了一阵突然又痊 愈了:自从那些鲜活的生命葬入穿梭着野风的墓地,它们 就老了,衰竭了,废掉了;凝聚在它们之中的辉煌、磨 难、优愁也必定会陈旧,被日久天长磨得黯然失色。 他们死去了整整十六年。 内容推荐 《十六岁少女》是秦文君的代表作品,此版本为其出版30周年纪念典藏版。内容讲述了一群十六岁女孩的故事。在十六岁的秋天,“我”如愿以偿追赶上北上的列车,把那个上海弄堂里的家远远甩在身后,于是,生命迎来了一片冰天雪地。文中的四个女孩子是一群不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在黑龙江的山林里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壮阔、失去生死之交的惨烈……她们的青春迎面赶上了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处躲避,只有在人生的大悲喜里坚韧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