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鉴明,系苏州市九初中69届初中生,1969年12月下乡至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十三团,曾任农场财务物资科粮食会计;1977年2月回城,现任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知青往事》收录已出版《苏州知青文化》10期的相关知青往事的文章,记录了苏州知青在过去一点一滴的生动故事。
《知青往事》分为四个部分:一、成功之路,二、风华正茂,三、乡事拾忆,四、知青情结。
《知青往事》充满正能量,读来能激励人们,也对知青的敬佩之心会油然而生。
序
成功之路
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得主——顾芗/顾鉴明
从八宝粥到清宫苏宴/沙佩智
龚国钧:苏州影视产业第—人/冯立
难忘的经历多彩的人生/李国章
儒商张志新/冯立
代表、共同致富带头人——常德盛/金月志年
一往无前创事业/志年
智慧决定成功/许子年
知青能人/冯立
蜕变/周伟
“山芋大王”袁炳成/文力
二胡制作大师——童瑞炎/王鸿甫
沈国放——从知青到外交官/孙雪元翁文正
学艺松鹤楼/华永根
古稀回眸抚生平/谢勤国
乐为社区做贡献/许子年
我在农村搞科学实验/陈克勤
有志者事竞成/陈苏民
科学种田出成果/沈英
引入良种保丰收/陆仁骝
男儿须读五车书/李元明
书画伴我人生/屠学慎
风华正茂
我在农村当教师/袁以新
浦江历险/段坡生
挑河/张密
贯彻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顾鉴明
阳澄湖轧草/李元明
人墙勇挡江水激流/常知联
穿越塔克拉玛干/王宗仁
我当“孩子王”/许子年
上河工/浦有思
割草记/金学明
采桑记/范文贤
我读函授大学/王力行
回忆当年插队事/施苏农
歌舞岁月——忆兵团文艺宣传队往事/许敏
由一张老照片所想到的/黄之璧
盛泽装粪带卖菜/范文贤
从粜谷到收粮/严建新
我的电影放映生涯/翁文正
一场难忘的考试/张重华
一张中药方/吴是穆
我与望虞河/许胜云
捉垃圾/谈忠毅
眷恋棉田/张通和
我当农技员两三事/沙澄海
我当土记者/王俊仁
血防战线的往事/肖蓓
一副纱手套/陶佑春
装黄粪/谈忠毅
我的两次代课经历/谈忠毅
清明草/陈建达
难忘下乡两三事/金丽萍
消灭“瘟神”造福子孙/知情
学插秧/张平
打谷场上练兵声/朱曙明
十年耕读师生情/俞莉萍
在农业植保战线的岁月/孙雪元
我当了两任生产队长/顾德
难忘的红房子/蒋金凤
棉花田里的战斗/叶在壮
冰河搬砖记/周国柱
我在农场的音乐生涯/任在元
乡事拾忆
农场知青琐记四则/张建忠
捉蟹记/安健
买米记/范文贤
灾难的考验/徐国源
行舟湖上/安健
封情书/姚萍
我们的“地下图书馆”/刘国麟
集邮丰富了我的农村生活/梁容真
过年/刘龙生
与青菜相濡以沫/华永根
难忘的那个冬天/肖天锡
太湖历险记/徐礼铮
难忘的槐花饼/范福珍
永远的叩门声/日蚀
吃蟹记/屠智清
拳拳父母心月饼寄深情/范文贤
猪倌张老炳/苏帼
恋爱记/屠智清
秋夜评弹声/殷德泉
救火/俞建青
孵窝小鸡觅乐趣/范文贤
三白荡轶事/刘国麟
杂吃记/屠智清
一次救火经历/王志耘
猪头肉香/倪翔
十斤籼米和九顿山芋/姚丽君
船送口粮遇波折/王世成
野泳历险记/周红莉
知青情结
中国特产——知青/陆平
难忘的“12·13”/钱向东
下乡那天/梁容真
难忘的青春往事/韩燕
终生难忘的一天/胡伯诚
插队个24小时/俞刚
铭记/朱富星
我心中的排河水/吴东红
小小的红房子/钱怡
清清鳗鲡泾/王钧
难忘的知青记忆/谢梅蓉
知青生活纪事/冯禹
熏豆茶白米酒酱油肉/魏惠琴
结缘读书乐无涯/李元明
光明行-故里情/戴苏达
遇到邢燕子/知新
虎丘知青桥考证记/李元明
村口的独木桥/华永根
我珍藏的一张喜报/花亦明
苦痛的追忆/三知青
不要告诉妈妈/陈平
追忆大姐艾镇玉/沈剑玫
怀念老同学/钱志雄
裕民印象/韩涛
追忆挚友陈硕玺/志新
春风吹又生/顾鉴明
《知青往事》:
顾芗是我在16岁的时候就在一起“战斗”的战友。我们认识的时候,还是在南通农场,其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普及样板戏的宣传队里。
顾芗个子中等偏上,细长身材,瓜子脸。一曲《北风那个吹》的歌声,仅用“美妙动听”这几个字已经难以表达她的水平。
请看,我在《十五岁知青·下乡后的那些岁月》中描述过这样一段话:
《白毛女》的《北风那个吹》的女主唱,那清澈的歌喉一下子就把台下所有观众的心都抓起来了,大家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
歌者小顾(龙英)17岁,是苏州铁中69届的初中生,长得并不漂亮,可那嗓子非常漂亮。因为她长得小巧,看起来小鸟依人,又有金嗓子,故雅号“小麻雀”。
舞者喜儿那舒展大方的舞蹈和轻柔的身段,杨白劳憨厚的神态和老到的舞步,大春刚健有力的舞姿和长得与上海舞蹈学校凌桂明同样有男人味的脸蛋……
舞者的表演和歌者美妙的音乐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殊不知,歌者小顾就是如今“梅开二度”,即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高奖梅花奖二次得主,第九届代表,第十届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滑稽剧团名誉团长,第二、七、十二届“文华表演奖”得主,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得主,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得主,两次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百名德艺双馨优秀表演艺术家”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十大员标兵,江苏省十大女杰,享受特殊津贴的顾芗,也就是《小小得月楼》的女主角乔妹的扮演者。
这样的“名家”演出,老乡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现在看来是完全正常的。
以上是在2009年时,我撰写发表的博文。哪知道后来顾芗的成就还要让我们出乎意料,也喜出望外。2011年6月,传来了顾芗获得“梅花大奖”的喜讯。
请看我在《十五岁知青·下乡后的那些岁月》(第三部)中描写的:
顾芗因成功塑造滑稽剧《顾家姆妈》主角——顾家姆妈,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
顾芗现在已是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凭在滑稽戏《顾家姆妈》中的精彩表演,“梅开三度”。这是全国第六个梅花大奖,也是江苏艺术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高奖项。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始创于1983年,每年评选一次,从2005年起改为两年评选一次,2007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自第十九届起开始设梅花大奖,奖项素有“中国戏剧奥斯卡金奖”和“中国戏剧终生成就奖”之称,目前全国只有6位艺术家获得。
哪知道还有更大喜讯。2012年11月,顾芗当选代表。
……
知青,全称知识青年,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现在成了特定历史时期里一群人的称谓,即指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听从党的号召,从城市下乡务农的年轻人。
苏州知青,即从原苏州市各区,包括原苏州地区辖各县城镇下乡的知青。据史载:1955年9月11日,就有300名初中毕业生志愿参加新疆建设,分两批离苏,北上;1957年9月9日,批有30名高中毕业生到农村安家落户;1962年12月1日,批有121名学生赴苏北东辛农场参加农业劳动;1963年12月30日,苏州市动员知青下乡,赴农场2872名,插队2037名。之后,1964年有6248名,1965年有1621名,1966年有870名知青下乡。1968年10月29日,老三届(66、67、68届)首批知青3975名,下乡至昆山、太仓、南通农场;1968年12月22日,在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至1970年初,66届至69届共有40666名知青下乡。此后,从1972年、1973年、1975年、1977年至1979ff:,每年都有数百至数千名知青下乡。
苏州知青数量大、涉及面极广,从1955年至1979年的二十多年中,苏州下乡知青总计达8万余,有适龄知青的家庭,几乎家家都有下乡的;在苏州,与苏州知青相关的人数(上一代,下两代,共四代人,以及亲朋好友)可达数十万,因此,不能小觑苏州知青,不能小觑苏州知青的历史文化。
为了珍藏知青历史,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增添知青快乐,我们选编出版《知青往事》。
在编辑出版《知青往事》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广大知青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取得农村改天换地的成绩,看到了知青的正能量,看到了知青对农村文明的影响。正像一位知青总结的:知青对农村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力,且表现在“知青对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功不可没,知青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的积极实践者,知青使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知青是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主力军,知青对农村婚姻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成功之路”,展示的是苏州知青中的成功人物、成功经历、成功事迹。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今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英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士。”古今人们心目中的成功者,都是立大志者。广大知青中不乏有志之士,不乏坚忍不拔之士,不乏成大业者;苏州知青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大家,但其中成功之士也有:共同致富带头人常德盛,梅花大奖得主顾芗,国家外交高人沈国放,工商精英龚国钧、虞永俊和金柏良,文化守望者和传播者沙佩智、张志新……
“风华正茂”,介绍的是苏州知青在农村、农场(兵团)、边疆工作、学习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忆当年风华正茂,其时,苏州知青下乡时的年龄都在16岁至22岁,小的才15岁,他们把人生宝贵精彩精力充沛的黄金时段,献给了农村、农场(兵团)、边疆,献给了接受再教育的广阔天地。他们手上、脚上、肩上都磨出了血泡,长出了老茧,学会了插秧、植棉、种菜,学会了养猪、养马、养牛。他们当会计,当教师,当赤脚医生,当农技员,当电工,当拖拉机手……甚至,在农场(兵团)当班长、连长……学会了管理农场的生产、生活,在农村担任生产队长、大队书记……领导贫下中农改天换地。
“乡事拾忆”,记录的是苏州知青当年在农村的生活往事,包括衣食住行、恋爱婚姻,等等。撰写这些知青故事,有时还会提及相关的下乡农村的风土人情往事。只有根植在当时实际环境中的乡事,才有血有肉。谈及这些乡事,有的至今还令我们百感交集、激动不已;知青恋爱经历与故事,虽然朴实无华,但动了真情,因此,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知青情结”,阐述的是苏州知青心里的歌:“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渐渐归于沉寂……那个年代的主角知青们……忘不了那个抛洒热血和青春岁月,忘不了镌刻在记忆里的磨难、奋斗、爱与痛。这种情愫在我们心头难解难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青情结’,意思即知青们对过去的共同经历难以释怀的一种情感。”在这里,有苏卅I知青下乡□□天的故事,有苏州知青生前与撰写者之间的故事,有知青之间的友情故事……
一本由知青朋友自己撰稿、自己编辑的《知青往事》终于要出版了,我们由衷地高兴。
在这里要衷心感谢苏州知青为《知青往事》出版的无私奉献:感谢苏州知青把自己珍藏的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述说给大家,这是本书成功的基础;感谢苏州知青中的成功之士与知青朋友慷慨解囊,捐赠《苏州知青文化》,让我们才能累珠出版此《知青往事》;感谢《苏州知青文化》编辑部的苏州知青组稿、采访、撰稿、改稿、编辑、印刷、发行等,不计报酬,日夜操劳。
同时,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娘家”古吴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幕后的各位苏州知青的鼎力相助,感谢钱经纬、许雪根、唐伟明、屠学慎等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