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危机与萧条的经济理论--对日美及东亚经济衰退的剖析/现代日本社会科学名著译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日)林直道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经典著作,而是现代日本学者所撰写、得到社会公认并对我国现实有参考价值的科学著作,是林直道先生从事经济危机理论和历史研究50多年的结晶。

目录

第1篇危机与萧条理论

l为了根除这种人为灾难………………………………………3

 1.1萧条不是自然灾害……………………………………3

 1.2资本主义无法避免周期波动…………………………4

 1.3为何要生产过剩商品…………………………………6

 1.4经济学看待萧条的应有态度…………………………7

2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10

 2.1 生产部门之间均衡的破坏……………………………11

(1)生产部门之间保持均衡的必要性……………11

(2)第1部类与第Ⅱ部类不平衡的加剧……………12

 2.2生产与消费差距的形成………………………………15

(1)“生产与消费的矛盾”……………………………15

(2)设备投资导致的需求与供给的脱节……………17

(3)超过消费水平的生产过剩………………………18

2.3信用的作用与货币危机………………………………19

(1)信用延长繁荣及其界限…………………………19

(2)作为繁荣最后阶段的“过度紧张与过度投机时期”…………………………………20

(3)货币危机…………………………………………22

2.4作为危机根源的消费制约……………………………23

3 消除危机与萧条的途径………………………………………27

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7

3.2 引发危机的具体原因…………………………………29

3.3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主义式改革…………………32

补论1 危机与景气波动的周期性……………………………35

一、郁金香危机与1825年以后的危机………………35

二、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39

三、马克思关于危机周期性问题的提出……………42

四、门德尔松与爱尔思纳……………………………47

五、固定资本更新周期与“从繁荣到繁荣”的对应……………………………………52

补论2 现代危机分析的视点

——健美光彦的《“大危机型”萧条》………………57

一、危机的原因和主要内容…………………………59

二、危机的机能和作用………………………………61

三、大危机……………………………………………62

四、大危机原理中的价格下方刚性…………………65

五、阻止大危机恶化的物价不可逆性上升…………69

六、防止向危机转化的基本政策……………………70

第2篇现代日本的经济周期     与危机·萧条

4 战后经济高速发展……………………………………………75

5 泡沫破灭导致的萧条…………………………………………79

5.1股价、地价的泡沫式膨胀……………………………79

5.2 泡沫产生的原因——繁荣背景下的超低利率………………………………………82

5.3泡沫破灭及其向危机的演变…………………………85

(1)证券、不动产危机………………………………85

(2)资产缩水与巨额不良债权………………………87

(3)诱发真正的生产过剩危机………………………88

5.4教训……………………………………………………92

6 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萧条及其原因………………………94

6.1长期经济萧条…………………………………………94

6.2拖延处理不良债权——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一……………………………………96

6.3作为景气恢复关键的个人消费低迷——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二……………………97

6.4 忽视有利于保持或恢复景气的生活关联型

小型公共投资,偏重浪费且混乱的大型公共投资——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三………101

7 21世纪的日本经济前景……………………………………110

7.1 1997年危机后政府和财界的对策…………………110

(1)大撒财政资金的政策……………………………111

(2)强力推进结构调整………………………………113

7.2从凯恩斯主义政策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用的政策…………………………118

7.3 21世纪的日本经济前景……………………………120

 7.4 另一种展望……………………………………………127

补论新自由主义能使日本经济再生吗?——经济战略会议报告批判……………………………135

一、所谓经济战略会议…………………………………135

二、经济战略会议的日本经济再生计划………………137

第3篇世界资本主义与危机

8世界危机史概观……………………………………………147

 8.1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周期………………148

(1)19世纪上半期…………………………………148

(2)1851—1875年…………………………………148

(3)1876—1899年…………………………………148

(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49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20—30年代)…………………………150

 8.2战后的世界经济周期…………………………………153

(1)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153

(2)20世纪50年代…………………………………153

(3)20世纪60年代…………………………………154

(4)20世纪70年代…………………………………155

 补论康德拉切夫的长波论………………………………156

9 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159

 9.1危机在美国的爆发……………………………………159

(1)“黑色星期四”与“悲剧星期二” ……………159

(2)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预见

这次危机…………………………………………160

 9.2 1929年危机的历史特征……………………………164

 9.3危机的政治经济后果…………………………………169

(1)批判资本主义的高涨……………………………169

(2)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69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性进展………………170

(4)列强同盟的形成与世界市场再分割争斗的激化………………………………………173

 10战后资本主义的稳定增长及其破绽………………………176

10.1 20世纪60年代无世界性危机与高速增长的秘密…………………………………………176

10.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增长政策的破绽……180

10.3结构性危机——滞胀、高利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积累…………………………184

 11东亚经济危机与对冲基金…………………………………189

11.1 1997—1998年的东亚经济危机…………………190

(1)空前的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中期………………………190

(2)从货币危机到生产过剩危机…………………193

(3)日、美对东亚市场的重新分割………………199

11.2对冲基金……………………………………………201

(1)何为对冲基金…………………………………201

(2)谁在放纵对冲基金……………………………204

12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的前景………………………………211

12.1历史上最长的景气扩张……………………………211

12.2空前的股价暴涨……………………………………215

12.3进入泡沫阶段的美国经济繁荣……………………220

(1)过剩消费与负储蓄率…………………………220

(2)脱离实体的股价暴涨…………………………222

(3)美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大繁荣…………………223

12.4支撑美国过度消费的海外资金……………………224

(1)弥补巨额经常收支赤字的海外资金流入……………………………………………224

(2)财政部长鲁宾逼迫日本实行超低利率的原因……………………………………………227

(3)日趋强化的美国高负债体制…………………229

12.5危机爆发不可避免…………………………………231

后记……………………………………………………………236

试读章节

1.2 资本主义无法避免周期波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流通不可能长期平稳地一直增长和扩大下去,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剧烈波动。刚刚在某一时期跃上峰巅,紧接着又会发生急剧变化——跌回到完全相反的深渊。

通过产业革命,确立了机器大工业,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世界市场网,于是从19世纪20年代前后起,生产和流通开始陷入有规律的剧烈波动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周期波动”,它大致要在如下4个阶段中循环变动。

(1)停滞阶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每隔数年便会发生一次危机,致使企业大规模破产,股价大幅度下跌。这一危机刚刚结束后的时期就是停滞阶段。在停滞阶段,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投资,消费也极其低迷。景气虽然停止了下滑,但尚未形成复苏之势。不仅企业破产未能完全结束,多数失业者也在为谋不到职业而苦恼。

(2)复苏阶段。

但当这一停滞阶段转向下一阶段——复苏阶段时,景气开始恢复。景气恢复的关键是作为物品最终购买者的劳动大众的消费的扩张。

在停滞阶段持续了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生产开始逐步恢复,以更新设备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投资普遍开始。与之相应,雇佣开始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随之提高,个人消费开始扩张。一旦消费扩张带来市场显著扩大,投资也将增长,景气步人实质性上升过程。这就是所谓“景气自律恢复”。就像复苏阶段也被称为中间复苏一样,投资、雇佣、消费、市场价格等也都处于中间状态,利率依旧持低。P4

(3)高涨阶段。

进而步人景气加速扩张、市场迅速膨胀、货物极其畅销、企业家陶醉于高利润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就是高涨阶段。在这一时期,投资呼唤新的投资,新企业不断诞生,设备扩张成为设备投资(含设备更新和设备扩张)的主角。企业感到人手不足,开始争夺劳动力,工资收入也不断增加。一切都让人感到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

对银行而言,由于资金需求旺盛,与复苏阶段相比利率也开始提高。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还流顺利,流人银行的资金也在增加,以致与利润率的迅速上升相比,利率提高相对缓慢成为问题。

作为企业高收益的反映,股票价格稳步高升。有产阶级的资产也在急剧膨胀,其增长速度是劳动者工资收入一点一点地增加所无法比拟的。

当高涨阶段走近顶点时,商品投机、股票投机、土地投资急剧增加,企图一本万利的不正常的赌博性经济活动日趋蔓延。

(4)危机阶段。

然而,正如俗语所云: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繁荣的鼎盛期,“恐慌”(panic)突然发生了。股价、地价急剧暴跌。此前高度活跃的货物销售渠道突然阻滞不通了,以致货物无法送达市场,仓库里很快堆满了卖不掉的存货。工厂的机器停止运转,临时工一类的易于被解雇者、中高龄工人一类的相对高薪者被强行解雇,失业者急剧增加。由于贷款到期,企业家为筹集资金而拼命奔走。但就在货物越难出手越需资金时,银行反而停止了贷款,并紧急回收资金。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支付票据不断被拒付,直至力量耗尽,陷于破产,甚至沿着商业信用的链条形成连锁倒闭。 这就是“恐慌”或危机阶段。 危机给人们,尤其是劳动者造成了巨大痛苦。它在爆发了数P5

序言

  中译本序

本书是作者从事经济危机理论和历史研究50多年的结晶。本书阐明并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并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经济的发展和困境,进行了科学的剖析。这对于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借鉴。本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美两国市场经济所出现的繁荣与萧条的剖析,对我们认识我国这两个主要的经济贸易对手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书以较多的篇幅剖析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来美国和日本市场经济所出现的许多问题,并阐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结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已经不可能离开13、美经济的变动而单独思考本国的经济问题了。日本如果没有2003年的对华出口的大幅增长,它也很难有今日的经济开始复苏的景象;美国如果没有大量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廉价商品的进口供应,它也不容易克服其滞胀的发 生,也不可能满足美国人民的大量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已经离不开世界经济,特别是在接受了IMF和世界 银行的许多建议、走上了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的道路之后。能否采用出口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在于是否立足于本国的经济基础。如日本就是出口主导型的国家。2003年日本对我国出口的巨额增长,使日本经济获得了十几年萧条之后得以复苏的景气,其原因是日本出口的商品是其本国制造的,是本国资本和本国企业生产的复苏,其出口贸易只不过是其国内经济回升的推动力。而我国 的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则完全不同。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外资即“三资”企业利用我国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的,我国出口的增长及其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半以上是“三资”企业在华生产的商品。所以“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这个名声容易 令人困惑,以为中国的经济生产力增长的速度是空前惊人的“奇迹”。其实目前和以往依靠“招商”和“引资”等所发展起来的经济,我国人民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我们首先要为外资企业提供最好的交通方便的沿海大片土地甚至良田;我们要提供动力, 进口石油;提供水资源,导致江河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大量的优良的劳动力。而正是这些,才是吸引外资对中国投资 的最大的吸引力。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的商品正是以这 种方式生产的。在这种经济结构基础上的繁荣不能不引起我们的 深思。

美国跨国资本利用“新自由主义”哲学和经济学作为它支配世界的意识形态,运用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国际会计标准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一套机构来控制世界,形成了世界经济的“美国标准”(Amer·ican standard)。现在“美国标准”成了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必须遵守的“法定”标准。例如,银行自有资 本必须达到银行资金总额的8%,否则就要关闭;各国的会计法 规必须遵循“国际会计法”,否则就不能得到国际的承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愿我国经济学界能识破并跳出这个魔圈,深思熟虑、知己知彼地应付当前我国所面对的困境。

本书作者意图在日本资本主义框架内推行社会民主的改革, 使普通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享受生活。本丛书主编之所以介绍这本著作,是因为他认为日、美资本主义自第一次大危机以来所经历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日、美经济的关系和困境, 对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有现实的历史借鉴意义,而国内经济学家们以及出版界却又很少注意这方面的重要性。

本书的译者分工为:第1篇——江瑞平;第2篇——江瑞 平、盛春;第3篇——常思纯、江瑞平。本书能顺利问世,特别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先生和陈莹女士。如有错 误,敬请读者赐教,不胜感谢。

朱绍文

后记

(一)  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奇妙东西,特别是有两个可称为“谜”的现象。  其一是尽管所有的人在劳动时都拥有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但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非常大。富裕与贫困的对立远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如古代社会、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就存在了。但古代和中世纪社会在集团和阶级之间公开设立了身份差别,因此与之相适应,奴隶与贵族、农民与地主及武士之间产生经济差距,就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进行劳动,一方按时问出售其劳动力,与之相应,另一方支付与劳动力价值相符的工资,在这种对等的交换关系的基础上双方缔结了合同。但是尽管如此,在这一法律平等的基础之上,却产生了极大的贫富不均,出现了收入与资产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个“谜”。  另一个“谜”就是危机或衰退的爆发。在昨天景气运行还如此良好,一切运转顺利,每个人的收入都在上升,今天却在突然之间景气崩溃,萧条弥漫。众多劳动者、工薪阶层都横遭解雇,失去工作。企业家中也有很多人因公司倒闭,失去了辛辛苦苦工作积累起来的一切,景况悲惨。这样的悲剧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约1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出现。所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几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所以一时间认为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并不是必然的这样的见解广泛流传。但是1974年石油危机以后,这种过于乐观的言论失去了踪影。特别是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日本在90年代发生了经济泡沫破灭,陷入长期萧条和停滞之中。这表明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经济危机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在与资本主义相伴随的这两个最不可思议的“谜”中,第一个“谜”,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近乎完美地予以解释。这也就是2000年初英国国营广播(:BBC)在网络版新闻“BBC新闻在线”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问及“谁是这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被一举推上了第一位的原因。  与此相对,关于第二个“谜”,即为什么会爆发危机或衰退这个问题,虽然确实已有很多方面被解释清楚了,但是都不够深刻。毫不夸张地说,还残留着很多应该更深刻、更需精密分析的问题点。  (二) 我自立志进行经济学的研究以来,所确定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关于危机和萧条的理论。在1950年10月我发表了关于危机的第一篇论文(‘再生彦=恐慌输匕近代景氮理输’,大阪市立大学“怒涛学耗蒜”第二三卷第三号),从那时到现在刚好经历了50年。  在此期间,我最初尝试的是以对固定资本投资的再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为中心的周期循环和经济危机的纯理论研究。此后,我主要致力于对日本高速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危机、石油危机、滞胀、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萧条、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长期停滞、东亚货币危机、美国的大繁荣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和日本的周期循环和经济危机的实证研究。  本书由第1篇“危机与萧条理论”、第2篇“现代日本的经济周期与危机·萧条”和第3篇“世界资本主义与危机”这三部分构成,基本上涵盖了理论及现在日本和世界的具体问题,也在某种形式上汇集了我50年的研究成果。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