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远的孩子/林良童书馆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林良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永远的孩子》带读者一起倾听林良爷爷细说——他是这样长大的!一窥“小太阳”温暖魅力的起源。随文搭配林良爷爷亲笔私房涂鸦,韵味十足!现代孩子在物质生活中是丰沛的,可也有数不清的成长烦恼和恐惧,当他们看到林良先生笔下的这些人和事时,定然心中也会生起一股勇气和多一份得体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的“狂风暴雨”。
作者简介
林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台湾儿童文学界公认的“大家长”、“常青树”。1924年生于福建厦门,曾任《国语日报》社社长、董事长;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本名“林良”为小读者写作,是台湾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
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六十多年,以《国语日报》“看图说话”专栏与小读者结缘,结集出版《树叶船》《青蛙歌团》《月球火车》《小纸船看海》《小动物儿歌集》《动物和我》等图画书作品十余册,散文作品《小太阳》《林良爷爷的30封信》《爸爸的16封信》《会走路的人》《早安豆浆店》《回到童年》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等,另外翻译有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两百多册。
曾获台湾地区文艺最高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特别奖”等殊荣。
目录
卷一 幸福的开端
这样的幸福
父亲对我的教育
化学爸爸
地球和月亮
父亲的另一面
勤奋的父亲
父亲的故事
父亲的生活享受
父亲的兴趣
父亲的武术
陪母亲谈天
母亲的梦
外婆和我
我的外公
姑婆的故事
神秘的姑姑
四叔五叔
妗婆
乌烟叔公
琴姑
卷二 老家·童年
第一个家
神户的房子
小房间
楼梯
狗王和滑梯
钟楼脚
火烀
龙眼树
游伴和狗
藤书包
眼镜
韭菜
听说书
踢毽子
狗屋
晶报叔叔
鳜鱼肥
洗衣人
侠客
无影龟
卷三 十三岁
十三岁
放榜
大房子
房东阿婆
鼓浪屿的孩子
港子后
海滩散步
英文字母
英文课
海战
难民
难民营故事
剪报
海上遇台风
卷四 十九岁
夜宿荒野
黑夜孤舟
山城故事
想家
进入小学
父亲的西服
报到
小校工
排课表
第二位校长
教学生写作文
石庭茶座
华侨老师
一席好菜
雨中出发
学生们
英文教员
织布厂会计
杂货店
老房东
少年茶
放鹅
二弟的手艺
林间茶座
两篇稿子
老家
后记
序言
本书是林良先生在《国语日报》家庭版长期撰写的知
名专栏“夜窗随笔”的精选集。
“夜窗随笔”专栏于1991年推出,逾二十年,林良先
生在这个专栏发表了上千篇生活散文,培养了无数长期读
者。将这个专栏的文章加以精选编辑成书,一直是我个人
以及《国语日报》出版部的心愿。在林良先生八十八寿辰
之际.出版部请我担任此书的编选工作,希望将林良先生
最有代表性的文章,选编出来,结集出书。
“夜窗随笔”专栏历史悠久。但未曾定期选编、结集
出版成书,日积月累,分量日趋“重量级”,选文是个浩
大的工程,越晚启动,阅读、整理的工作越是庞杂。其实
,我是自告奋勇“争取”到这件差事的。毕竟,我对“夜
窗随笔”专栏以及它的前身——“茶话”专栏,有着特殊
的渊源和感情。
林良先生从1964年开始执笔“茶话”专栏,受到广大
读者欢迎。我自1985年起担任家庭版主编,从那时起,有
很多机会和林良先生互动。
每周,专栏交稿的日子,我都准时收到一个信封,里
面装着“茶话”稿件,一页页手稿,写得漂亮工整。多年
下来, “茶话”从来没有“误点”过。即使是出远门,
林良先生也会先写好稿子。如果所有的作者都像林良先生
这样,不论忙闲,不论晴雨,不论身心状况,永远准时供
稿,那么做编辑的真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在这位极负盛名
的作家身上,我看到一位写作者认真敬事,不以任何理由
拖延已经承诺的稿件。
“茶话”在家庭版前后刊登了大约二十七年,堪称台
湾报业史上最“资深”的专栏之一。如果不是因为我,它
应该会写下更悠久的历史。
那时候我是一个年轻的编辑,喜欢变化。我跟林良先
生商量,已经二十多年的“茶话”专栏,是不是可以注入
一些新的元素。林良先生并没有以前辈的立场,对我细数
“茶话”的缘起、悠久的历史意义以及其他各种值得考量
的因素,主张维持专栏不变。他配合我这个年轻编辑的想
法,结束了“茶话”,开启了“夜窗”。于是, “茶话
”专栏走入历史, “夜窗随笔”专栏登场。
转眼,我作为“夜窗”的忠实读者又已二十多年了,
借这次为出版部编书的机会,重温这一千多篇专栏文章。
经过三十年的编辑工作历练,经过三十年的人生变化,现
在的我,不论是作为一个编辑还是作为一个读者,和二十
多年前坐在夜窗下摇笔的林良先生,在年龄、心智、阅历
等各方面,距离已经缩小,对于他笔下一派祥和淡定,却
又处处有“小确幸”的世界以及他的生活哲学、处事态度
,领略欣赏更深。
一位作家经营一个散文专栏,而且一开始并无预期要
经营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当然不会有一份“三十年写作计
划”蓝图。也因此,在这个专栏里,林良先生想写什么就
写什么,毋须受到主题的拘泥,也没有主编的编辑企划加
以干扰,每一篇文章都是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随笔。不过,
这期间,林良先生自己也曾规划一些小系列,例如:外孙
女最是淘气好玩的时期写的“彤彤”系列,还有“第一人
称故事”系列、 “第三人称故事”系列、 “父亲”系
列等等。另有一些篇章,虽然不是有意识地进行系列书写
,但三不五时就会围绕同一主题书写,包括“年节”“亲
人”“童年”,又能收拢归纳为多个系列。本书汇集的是
其中“童年”与“亲人”系列的部分内容。
从林良先生这五十年来的散文书写脉络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非常传统又单纯的人,语文教育和文学是他终生的
工作,家庭是他生活的重心,家人是他书写最多的对象,
童年是他永远眷恋回顾的时光。尽管他十分传统、单纯,
可是他的作品是如此历久而新地吸引读者,即使他已经写
过多次的人与事,读来还是有味,不令读者排斥厌烦,为
什么?
三十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而言可能是个谜,但
是现在我能够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了。
从“茶话”到“夜窗”,林良先生一周写一篇生活散
文。已经五十年。再伟大的作家,恐怕也无法在五十年的
定期写作中,持续风格与主题的创新,正是因为林良先生
五十年来文风与主题的一致与一贯,反而吸引喜爱这样风
格与主题的读者,一路相随。不论他是书写童年的“成人
的我”,是书写父亲、母亲的“人子的我”,是书写观察
社会百态的“作家的我”,是书写妻子、儿孙的“丈夫的
我”“父亲的我”“外公的我”……这些“我”,在不同
的年龄、角色背后,都是一个“永远的孩子”,有一颗赤
子之心、一双纯真的眼睛。这就是他的作品永远迷人、令
人喜爱的原因。
这个“永远的孩子”,用他纯真的眼睛看世界,用他
的赤子之心感受世界,也用他笔下充满真善美的文学世界
,回报、滋润这个世界。阅读《永远的孩子》,让我们或
多或少找回自己心中的那个孩子、那份纯与真。这一趟阅
读之旅,从多年前开始到现在,都是愉快满盈的。
导语
林良先生从1991年在《国语日报》开设的散文专栏“夜窗随笔”。每周一篇,二十几年,共累计了近千篇。从中挑选出80篇,按照时间线索分成四辑,隐含有时空转换的痕迹,组成这本《永远的孩子》,几乎集合了林良先生从幼年到青年的全部成长历程。和他的其他生活散文一样,林良先生用心书写生活里所接触的人、事、物,加上不同时空所织成的回忆网,叙述的时候保持内心的纯真,不掺杂后天的成人意识。
后记
我为《国语日报》的家庭版写专栏,大约开始于1964
年,专栏的名称叫“茶话”,由夏承楹先生发起,邀洪炎
秋先生和我共同执笔,每人每周交稿一篇。内容没有任何
限制,只要跟家庭生活有关。夏承楹先生以“何凡”笔名
发表,洪炎秋先生以本名发表,我以“子敏”笔名发表。
后来洪、夏两位前辈因为事忙,先后退出,“茶话”
就由我一个人独撑,每周按时交稿,一写就是二十七年,
“茶话”也演变成我的散文专栏。这个时期我所写的,都
是家庭生活温馨的一面,后来结集成册,交由纯文学出版
社出版,就是《小太阳》这本书的由来。
大约是在1991年,《国语日报》时任社长冯季眉女士
正担任家庭版主编.她认为“茶话”这个专栏旱已不能符
合当初“三人合力撰稿”的本意,建议我另立一个名称,
成为我个人的散文专栏。我接受她的建议,“夜窗随笔”
就成为家庭版这个新专栏的名称,每周交稿一篇。
我开始以书写散文的态度来经营这个新专栏。我的散
文取材于生活,生活里所接触的人、所接触的事情,都可
以成为我的写作题材,加上不同时空所织成的回忆网,可
用的材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唯一在意的,是叙
述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纯真,不要掺杂许多后天的成人意
识。
每周交稿一篇,看似简单,但是二十几年过去,却可
以累积出近千篇的成绩。《国语日报》出版部认为该是出
书的时候了,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
这些稿子,冯社长在家庭版主编、副刊组组长以及总
编辑任内都曾经看过。她许下诺言,要亲自选文,把“夜
窗随笔”里的作品编出两三本散文集来。她担任社长以后
,事情多了,忙不过来,却仍然没有忘记她的许诺,既然
无法编书,选文也要做到。她从“夜窗随笔”近千篇的作
品中,先选出八十篇,交给了出版部,并且答应为这本书
写一篇序。她是我最应该感谢的第一个人。
有了这一份稿子,出版部的编辑群开始展开他们的编
辑工程。他们把这本大约有十二万字的散文集规划成四辑
,隐含有时空转换的痕迹。为了替这本书想一个合适的书
名,他们也绞尽了脑汁。他们为这本书所付出的心血,绝
不是我的一声“谢谢”所能表达的。
我一向把我所写的散文称为“生活散文”,因为呈现
在作品中的人、事、物,都是从生活中得来。很高兴能看
到这本散文集的出版,特地写了这篇后记,记它一记,留
作纪念。
精彩页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对不吵架的父母。但是能不能有这样的幸福,全靠运气,因为这是只有父母亲两个人才能给的,不是小孩子想要有就能有的。
我很幸运,从我懂事的时候算起,一直到二十一岁父亲过世为止,从没见过父母亲吵架,所以我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尽管因为几次逃难,遍历家道中落、人情冷暖的严峻考验,但是并不真正觉得这世界有多寒冷,心中永远葆有一股不灭的暖意。这股暖意,就是相处和睦的父母亲给的。
出现在我脑子里的“记忆画面”,如果主角是我父亲,那画面就是他“和颜悦色”地正在跟母亲说话;如果画面的主角是母亲,那么画面就是她“和颜悦色”地正在跟父亲说话。他们交谈的时候,总是和和气气,好像一个是主人,另一个是来访的客人。
虽然是在家里,他们也很喜欢互相打招呼。母亲要出门,喜欢说一句:“我去百货公司了!”父亲就会说:“路上小心。”父亲从外面回来,喜欢对母亲说一句:“我回来了!”母亲就会说:“辛苦了,坐下来歇歇。”有些家庭是不打这种招呼的,但是我的父母亲好像很提倡。
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跺脚、拍桌子、摔碗盘,或者用力关上房门出气的暴力场面。我们小孩子都不知道家庭里会有这种事。直到上了小学,有电影看了,才在电影里看到一些。
英语里有一句话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我年纪渐渐大了以后,才慢慢知道父亲和母亲也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那种情况一出现,他们彼此好像都有了戒心,立刻收起话头,不再争论,尽量让自己保持沉默。
事实上,他们双方保持沉默,不只是不想争论,反而是开始有心相让。在你让我、我让你的情况下,大家反而更能平心静气地检讨自己意见的得失。因为这个缘故,他们从来不吵架,而且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较少做出错误的决定。
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但是彼此都能互相尊重。父亲每天清晨五点钟就会爬起来读书,点亮桌灯,研读他的化学课程,所以一到晚上八九点,就会呵欠连连,不停地打盹。因此,母亲和亲戚们晚饭后的夜谈,父亲都可以豁免参加。
母亲喜欢夜读,看章回小说。她习惯扭亮床头灼,读到夜深才抛书入睡。父亲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帮她灭灯,收起掉在地板上的小说,从来不说一句怨言。
在我们家道中落之前,父亲每次要量身定做西服,一定会邀母亲同行。他不相信裁缝,不相信镜子,只相信母亲的眼睛。在我们因为多次逃难、家道中落、在漳州落难的时候,母亲每次变卖首饰,也会邀父亲同行,一来可以避免金店老板计算错误,二来还可以一路保护她。
母亲也曾经为一件事伤心落泪,要找人倾诉。那时候,父亲一定会坐在旁边安慰她。父亲也曾经为某件事难过,要吐露他的心事,母亲就会一边聆听,一边为他倒一杯茶。在那个时候,我会有一个错觉,以为父亲是母亲的父亲,母亲是父亲的母亲。
在我们最后一次逃难之前,父亲投资一家“九龙餐厅”失败,家庭的经济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父亲心情非常抑郁。母亲就建议父亲,每天下午到港子后海滩去走走,散散心。她不但自己陪着父亲去,也叫我和二弟一起去。
那时候我们住在鼓浪屿。“港子后”是鼓浪屿西侧一条长长的美丽沙滩。沙滩很美,最适宜散步。母亲陪父亲在前面走着,我跟二弟远远地在后面跟着。我们特意走得很慢,好让父亲和母亲可以自由自在地谈话。
看着他们越走越远的背影,我这个读过许多小说的高中生觉得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爸,妈,你们已经给了我们幸福!至于未来的日子怎么过,那算不了什么。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拼哪!”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