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重点虽然是芜湖的近代建筑,但不是孤立性的研究,而是把建筑放在城市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研究。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将芜湖近代建筑研究与芜湖近代城市研究同时进行,且对芜湖近代城市的研究是从对芜湖古代城市的研究开始,讲清芜湖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另外,对芜湖近代城市和建筑的研究采取编写芜湖近代城市建设史和芜湖近代建筑发展史的方式,明确划分了芜湖近代城市和建筑的几个发展时期。同时,突出实证研究,对芜湖近代建筑中八十多个建筑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实录和分析,提供了重要而难得的建筑史料。 作者简介 葛立三,1939年生,安徽滁州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1999年退休于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改制,现名为“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退休后被返聘为该院顾问总工程师,直到2016年12月底。2013—2016年被安徽师范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自1987年开始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芜湖城市的起源与演变 一、史前时代至秦汉时期的芜湖地区 (一)史前时代的芜湖地区 (二)夏商周时代的芜湖地区 (三)春秋时期古城鸠兹邑 (四)两汉时期古城芜湖县 二、三国至隋唐时期的芜湖城 (一)三国时期的芜湖城 (二)东晋王敦城 (三)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芜湖地区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芜湖城 (一)宋元芜湖城 (二)明代芜湖城 (三)清代芜湖城 第二章 芜湖近代的城市发展(1840—1949) 一、芜湖近代城市发展萌芽期(1840—1876) (一)我国沿海沿江若干城市被西方列强陆续辟为通商口岸 (二)西方国家对芜湖的宗教传播 (三)太平天国运动对晚清芜湖的影响 (四)洋务运动对芜湖的影响 二、芜湖近代城市初步发展期(1877—1911) (一)芜湖开埠与租界区的划定 (二)芜湖米市的形成与发展 (三)开埠后的社会发展 三、芜湖近代城市快速发展期(1912—1937) (一)政治变革对芜湖城市发展的影响 (二)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三)近代商业和金融业的继续发展 (四)近代文教、宗教事业的发展 (五)李鸿章家族在芜湖的房地产开发 (六)市政、交通设施的继续发展 (七)芜湖近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形态 (八)城市规模与城镇体系 四、芜湖近代城市发展滞缓期(1938—1949) (一)日伪时期 (二)抗战胜利至芜湖解放时期 (三)解放前夕的芜湖城市形态 第三章 芜湖近代的建筑活动(1876—1949) 一、芜湖近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芜湖近代建筑史的开端和分期 (二)芜湖近代的两大建筑体系 (三)兴盛阶段的芜湖近代建筑(1876—1937) (四)萧条阶段的芜湖近代建筑(1938—1949) 二、芜湖近代建筑的类型与实例 (一)馆署、洋行建筑 (二)宗教建筑 (三)学校建筑 (四)医院建筑 (五)工业建筑 (六)金融建筑 (七)其他公共建筑 (八)居住建筑 三、芜湖近代建筑风格问题 (一)欧式建筑 (二)明代式建筑 (三)中西合璧式建筑 (四)芜湖徽派建筑 第四章 研究结语 一、芜湖近代的城市发展 (一)芜湖完成了由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 (二)芜湖近代城市发展的四个时期 (三)芜湖近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和演变 (四)芜湖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二、芜湖近代的建筑活动 (一)芜湖近代建筑的两个发展阶段 (二)芜湖近代建筑的两大建筑体系 (三)芜湖近代建筑的四类建筑风格 (四)芜湖近代建筑发展的成果与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芜湖优秀近代建筑一览表 附表二:国家级芜湖优秀近代建筑一览表 附表三:省级芜湖优秀近代建筑一览表 附表四:市级芜湖优秀近代建筑一览表 后记 编辑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