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唯有乡如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严曼华
出版社 湘潭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作者创作的数十篇散文作品,全书共分“莫辞山乡风与月——行吟故土”“且共莲城一树春——知遇莲城”“暂向人间寻百味——拾味人间”三部分,记录了作者由故乡到第二故乡再到故乡之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以孩童般的眼光记录身边的事物,却也不乏青年学子对于世界的思考与探索。
目录
莫辞山乡风与月——行吟故土
五月
南国春(其一)
南国春(其二)
大风起兮
秋水
原野
异秉
风雪
初雪
阿婆与山
旧时年味
韶音
小园芳录
山河岁月
故乡的野菜
童年味之偷李
童年味之烤土豆
童年味之上学
打糍粑
竹笋腊肉浅浅尝
青青一碗葛面
且共莲城一树春——知遇莲城
湘大地标趣谈
我与我的黄金时代
湘中行记
却顾所来径
闲粥撰录
我的编辑梦
何人斯
早春花事
紫薇花记
咸鸭蛋
且听穿林打叶声
春风沉醉的黄昏
冬日海棠
人间清秋
西窗夜话
黄昏漫谈
暂向人间寻百味——拾味人间
萧红的寂寞
日暮酒醒人已远——许浑和他的江湖
陈子昂在幽州台
苦心经营的随便
闲言碎笔
察言可观人乎
春日饮食闲谈
忌口
说病
生活家
讲话
土豆
老头儿
问渠
文竹
西楼话秋雨
途遇芒花
后记
序言
记得一年前编辑刊物时
,我们想开一个美食栏目,
却苦于找不到适合的稿子,
正当要放弃时,偶然在网上
发现一篇写溆浦葛面的作品
,文笔清新,活泼俏皮,把
一碗平平常常的葛面写得美
味咂舌,妙趣横生,洋溢着
质朴的童趣和诗意,我当场
朗读一遍,同仁们拍案叫绝
。我建议马上找到作者,为
其个人开一个美食专栏,请
他把当地的美食小吃一个一
个地写下去。可连续几天都
查不到何人所写,只知来自
“知味小斋”公众号,失望之
时,一个偶然,才知是我们
认识的湘大女生严曼华,真
是意外的惊喜!我怕同名,
当即打电话证实,电话那头
,严曼华嘻嘻一笑,羞涩地
承认是她。一个“五四”装的
女学生即刻闪现在眼前。
第一次看到严曼华,是
从她的高中毕业照上,一个
清秀小巧、稚嫩青涩的小女
孩,身着天蓝色的宽袖满襟
衣,配着黑色裙子,俨然一
个标准的“五四”女学生的模
样。高考之后她到编辑部来
拿刊物,显得分外矜持羞涩
,自始至终勾着头,我问一
句她答一句,没有主动多说
一句话,甚至都没有敢正眼
看我。没想到进了湘大,她
qq空间里发表的原创诗词
、散文、小说仿如井喷,一
发不可收拾,如同疯了一般

人们常说人生有诗和远
方,在严曼华的心中,诗和
远方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就在逝去的童年时光里,就
在故乡的山村里,那里的一
事一人,一草一木,一花一
叶,一只花狗,一场春雨,
一场秋风,一栋木屋,一座
小山,一条小溪,一个场景
,一个画面,都能触动她少
女纤细敏感的内心,继而飘
出一缕缕空灵的诗意。她的
小说和散文几乎都是从童年
的故乡里开出一朵朵细细而
烂漫的花来,飘着淡淡的清
香。
她的小说像是一片小小
草地般郁郁葱葱。在她的小
说里,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
事,甚至连起码的故事情节
都没有,但字里行间闪动着
露水般少女的灵秀、轻巧,
浸透着一股独有的情绪和温
柔的感伤。绽放在字里行间
的文学花朵都闪耀着诗意的
春光。小说《南国春》,写
一个叫三姑娘的小女孩早晨
去河边洗衣衫,碰上九姨和
安哥,就这么平淡无奇、司
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但严曼
华却把三姑娘这个小女孩的
心态、情态写得细致入微,
跃然纸上,读来饶有兴味。
沈从文说他写翠翠,是贴着
翠翠的心去写的,而严曼华
也许是贴着她自身少女的心
态和情态去写的吧。
一个小说的好坏,不是
故事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
气息和味道。严曼华的小说
基本上没有一个情节传奇得
吸引人的故事,严格地说就
是散文化的小说,诗化的小
说,她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
道来,就写那么一个人物、
一种情感、一种情绪、一个
场景、一个画面,通过一个
个自然平实的细节,写出了
自己的气息和味道。这种气
息和味道与孙犁、汪曾祺有
一点相似,但更具萧红的风
格底色。
严曼华在文字的阡陌上
,能从露水出发,重返故乡
小路,聆听故乡夜雨,梳理
乡梓味道,对故乡亲情依恋
追忆,书写行走感受之美、
自然造化之美、乡愁怀伤之
美。她的散文,“落笔时,
文字都仿佛带了雨的水汽,
湿漉漉,水灵灵的。”“一场
看似简单的雨,变着花样谱
出一阙又一阙不同的曲调,
你不得不承认,雨确实够灵
动聪颖。”“时近五月,空气
中弥漫着淡淡的忧愁。”“风
里还有一股恰当的柔”。在
严曼华看来,“月光,星子
,小虫,也许就是为了成全
我,一个天地都变了。”
有人说过,谁理解了童
年,就是理解了生命。谁读
懂了童年,就是读懂了生命
,读懂了哲学。老子说过:
“圣人皆孩子。”在老子的哲
学中,儿童有着崇高的地位
,儿童是自然之道与精诚之
至的化身和象征。儿童是生
命的开始,如朝阳初升,一
切皆是新景,一切皆有可能
。久远的童年记忆,往往拥
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
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
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
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严曼
华的大部分写作,几乎都是
缘于童年生活的记忆,甚至
她的四篇作品都冠以“童年
味”的标题,这也是她的最
大乐趣,最为得心应手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
《呼兰河传》不就全是童年
的印象吗!
散文《春风沉醉的黄昏
》里的那个心思绵细、多愁
善感的少女,无疑就是严曼
华的自我写照。
黄昏的风太过缱绻,令
人想洒脱都洒脱不起来。这
才是三月初,可黄昏却比任
何时候都要来得温柔。
“头顶的星逐渐移向了西
南角,一弯浅白的月有了淡
淡的轮廓。她站起身,发现
远方已燃起了几盏昏黄的灯
,转身向黑暗中走去。没有
人发现,月光下,一只透明
的酒杯被遗落在了草丛里。

严曼华就是在故乡月色
迷离的草丛里捡起一只被人
遗忘的酒杯,独自一口一口
慢慢地啜饮,细细地品尝,
美美地享受,进而变成从笔
端流出的一行行精致的美文
诗句。
“一身诗意千寻瀑”,此
句用于严曼华也不为过,她
的古诗写得极好极妙。如果
单看她的古诗,定然认为出
自古人之手,要么就是古文
深厚的老人之作。读大一时
,她参观珠海圆明新园,有
感而发,逐成
导语
多谢春风曾共我,高歌长啸亦平生。
像个孩子一样地去爱这个世界,然后,世界处处皆是你的故土。
《唯有乡如故》是严曼华的散文集,收录了其的所见所思,具体包括《且听穿林打叶声》《童年味之上学》《陈子昂在幽州台》等作品。
后记
从一八年十月开始到如
今,跨越两个春冬季节,这
一难产的“婴儿”终于顺利诞
下。付梓之余,不免想起这
一路来的磕磕绊绊与温暖感
动。
这一书原本是为填补大
四期间的空白而作,因为彼
时刚从医院做完手术出来,
对于未来完全失去方向,故
而只想用此书献礼毕业季,
以不让大四时光虚度。后来
在学姐的鼓励下,又凭借着
一股冲劲考了研,所幸再度
被母校接纳,故而大四的生
活最终也不算太过荒芜,而
出书的事情也就得以暂缓。
关于此书,其实有一群
我应该致谢的人,首要的是
我的朋友与亲人。不仅是在
写作这本书上,更在我最艰
难的时刻予我以甘霖。我在
医院写:“多谢春风曾共我
,高歌长啸亦平生”是对这
群朋友的由衷感谢。如今我
的生命充满阳光,正是有这
群朋友的陪伴。
感谢何云波老师的关心
与鼓励。在此之前,我与何
老师素未谋面,我亦是以一
个数院学子的身份来到何老
师面前,而何老师既无门户
之别,对于我这个小生亦有
诸多宽容,使我这个“门外
汉”大受感动。感谢舒新宇
老师多年来的关心与帮助.
舒老师是我的同乡,同样也
是我文学之路的引路人,更
是我慈爱亲切的“大家长”,
每次得舒老师鼓励,都使我
信心大增。感谢蒋海文老师
的指导,这一书中的一些不
当与错漏有赖于蒋老师的点
拨,蒋老师的严格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但蒋老师关
于散文诗的漫谈亦使我觉得
可敬。感谢赵猛书记,每次
我在此书上寻求帮助,赵书
记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咨询
联络,使我安心。感谢刘建
平校长与齐绍平部长,本着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
,前期的工作一次一次麻烦
他们,那时自己全凭着一股
理想主义,而刘建平校长与
齐绍平部长在很大程度上给
我这理想护了航。感谢张俐
明老师与王成奇老师,不止
是在这一本书的出版之路上
陪我奔走,更在校报的四年
给我许多关爱与指导。感谢
所有协助此书出版的部门与
单位,因为有你们的支持,
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孤军作
战。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湘
大。在湘大,数学院给了我
最开始的家,旋梯诗社予我
以灵魂栖息之所,校报使我
长成为自己喜爱的模样,文
新院使我的文学梦得以继续
抽枝发芽,图书馆使我窥见
“悦读”的另一番模样,在湘
大的时光,是我最快乐、也
最充实的时光,回首在湘大
的过往,湘大已然成为我的
第二故乡。
“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
花”,人生之路漫漫,唯爱
使我们坚定、从容,不疾不
徐地往前行走。这本书只是
一次旅途的见证,而未来,
无论崎岖平坦与否,我亦是
伴着欢歌而行,因为过往的
那些温暖与感动,我记得。
严曼华
2020年7月6日于湘潭大
精彩页
五月
(一)
时令转入五月,家家开始耕田插秧。
溪水还是满涨着,桃花瓣儿不浮荡了,但桃树却结了几个细细的青果子。远处,有几声清脆的棒槌声在响荡,夹杂着几句低低的人声。双双专注翻着手底的石头,一不留神,踩到一块滑石,咚一声,摔倒在河里。
于是,她听到妈骂她了:“双双,你个疯丫头,又疯什么?”
双双赶紧从水里爬起来,拧拧湿掉的裙子,站在那里吐舌头。
“还不回家换衣服,还疯什么?”
双双于是往家跑,跑之前顺手把一旁的玻璃罐子给带上了。
双双跑得飞快,她的脚穿梭在田埂上,如风一样迅疾。玻璃罐中的水左斜右倾,洒出不少,但里面的两只黄壳小螃蟹兀自悠闲地吐着泡泡。
“你呀你,真是害苦我。”双双听着水声远了,就停下来,盯着手里的罐子看。那两只小螃蟹,躺在罐子里,吐着泡泡,真叫她气不打一处来。双双用力摇晃了几下,等看到那两只螃蟹横着身子四处乱爬了,这才满意了。她蹲下来,从田里掬了几捧水到罐子里,抬头就看见了两个端着盆的妇人往这边来。
四处都是田野,新栽下去的禾苗还没到双双大腿,躲是躲不了了,于是,双双便站起来,朝那俩人喊,“大娘,早!”她原本只叫其中一人。
那两人原本是凑在一起说笑的,被她这么一喊,都往这边看来。双双站在那里,浸了水的红裙子鲜红地贴在身上,头发不梳也不绾,乱糟糟湿漉漉地垂着,倒像一只淋了雨的红公鸡。这一看,两人都笑了。
双双拧了拧头发,一把水洒在地上,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个人走过来说,“怎么啦,掉河里啦?”又摸摸她,说,“赶紧回去换身衣服,别着凉。”另一个人就说,“这么急着想到江里洗澡啦,还没到六月天呢。”一个人说,“造孽哟,别管她,赶紧回去换衣服。”那个人就说,“瞧把你可怜的,又不是你闺女,难不成你想招她做媳妇?”
双双瞪了她一眼。
双双认得那个人,是嫁过来的新媳妇,邻村赵家的老三。她原本有名字,可大家都叫她老三,叫来叫去就习惯了。这里人人都说她做事麻溜,勤快,心肠好,但双双觉得她也就那张嘴麻溜。双双哼了一声,不欲理她。大娘就又说,“她都这样了,干嘛再笑她呢。”然后又给她拧了拧裙子上的水,让她赶紧回家。双双经过赵老三身边时,悄悄对她做了个鬼脸。而赵老三也像是看到了似的,给她回了个鬼脸。这倒让双双一愣。
双双回来换衣服的时候,越想那个鬼脸越觉不对,这让她想起了第一次见赵老三时的场景。
那是在六月,杨梅刚熟的季节,双双和几个小伙伴去人家家里摘杨梅。他们沿着那棵树爬了好高好高,想着用浓密的绿叶遮住自己,可到底是被赵老三发现了。
她站在树下问,“你们是谁?”
他们就立马都安静了。
耳边传来知了咝咝咝的声音,也有风拂过叶子带起的唰唰声,双双将身子贴在树干上,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她看着底下那个黄绿色的影子,想着她从下往上看是看不清什么的,只要他们不出声,不下去,她就不知道是谁。她抬头望了望她的几个伙伴,每个人脸都绷着,只剩下一双双清亮亮的眼珠子在转。
那人等了许久见没人应,就说,“你们再不下来我就喊人了。”双双的心一紧,与几个小伙伴交换了下眼神,其中一个就说,“你别喊,我们下来。”于是磨磨蹭蹭地准备下树。可等到快到底下的时候,其中一个——大庆哥,突地从树下扑去,扑到了底下那人身上。那人还什么都没看清,就被他用塑料袋将头套住了,她挣扎着在地上喊“你们这群小鬼,活短命!”可双双他们却飞快地跑开了,他们一路跑一路听着那人的咒骂,她扯着清脆的嗓子在那里骂,“你们这群短命砍脑壳的,要死,要死。”双双跑了一会儿,见她没追来,只听得她在那里骂下次要在这树上撒点农药药死他们,便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人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一手扯着塑料袋,一手扶着树在那里骂。那场景,双双每想起一次就笑一次。回来之后,她还把这件事当成笑话在她们小团队里传开了。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