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蓝屋(典藏纪念版)(精)/程乃珊小说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程乃珊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程乃珊,1946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颇深。1965年程乃珊从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科毕业,任中学教师20年之久。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1982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1991年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纪实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渊源,代表作有《双城之恋》《老香港》《上海街情话》等。她还关注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先后出版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上海先生》等上海系列纪实散文集。 后记 乃珊,我爱你 乃珊走得太匆忙,她有许多构思想要付诸文字,但没 能如愿。她太热爱写作了,太热爱生活了,她感到写作是 她的最大享受,一支笔一张纸为她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任她自由翱翔,所以她说:“一天不写几个字,这一天 就白活了。”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六个月中,手写与口述相 结合共写了十一万字。她太敬业了。 她太热爱上海,太热爱静安区了。她出生在静安区, 老宅在静安区,嫁到静安区,最后归宿仍在静安区。她写 老上海没有做作,没有虚构,没有凭想象,就是像流水荡 漾一样从她笔端潺潺流到纸上。看她写的文章就像在听她 讲故事一样流畅。她写她的家庭几代人的崛起,在家庭环 境的熏陶与感染下,她具备了一个从中产家庭走出来的女 性所具有的宽容、率直、善良、睿智、孝顺的品质。因此 ,她有广大的读者群,她的作品无须刻意的吹捧,读者是 最有发言权的。 她从香港回上海定居后不再是专业作家了,但她毫不 在乎。一个好心人对刚回上海的乃珊说:“你可以申请专 业作家了呀,你原来不就是专业作家吗?”乃珊说:“专 业作家是少数人认可,而作品是靠大多数读者认可的。优 越的条件会使我变懒。”好心人说:“那么你是为了稿费 吧?”乃珊说:“谁不要稿费?我不会装清高,但我要是 为生活而写作的话,早就饿死了,稿费要隔两三个月甚至 半年一年才付,且稿酬标准又低,你认为我是为糊口而写 作吗?我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比你低吧!作家是 用作品说话的,我不是街边卖伪劣商品的小贩,要一群撬 边模子撬边。”这也是激励她努力写作的动力。她自嘲地 说:“我自认是专业作家,是我‘爸爸’(丈夫)批准的, 是我‘爸爸’发工资给我的。我生活得很舒心,我有稳定 的家庭,这足够了。我想的不是趋炎附势,而是抓紧有限 时间把心里要说的话一一流淌在笔端。上海要写的东西写 不完,单单静安区还有许多老故事可挖掘,一条老弄堂, 一幢老房子,一位老人都有他们的故事。”她观察极为仔 细,认真做笔记,收集资料,她从香港回上海后基本上每 年出一本书,都能上排行榜。她对自己的作品珍爱有加, 每出版一本书,拿到样书后就一直拿在手中反复阅读,疼 爱至极。她会在书中看出哪里被改过了,哪里被删了,哪 位责编是尽责的,她可以非常准确地指出。在电子通讯不 太发达的时期,她的稿子基本上都由我送到出版社,再从 责任编辑手中拿回来需修改或修改好的稿子(包括拿稿酬) ,这些额外的琐事都不需要她操心,她只要安心写作。 夏天,乃珊早上五点左右起来梳洗后即开始写作,我 为她准备早餐,待她可告一小段落时即进早餐,用毕后继 续写作,直到吃午饭;下午和晚上是访友、采访、娱乐、 应酬;晚上是从不写东西的,保证休息。冬天起床稍迟, 但写作规律一如既往。她坐到书桌前就会思潮涌动,不容 别人打扰,这时如果我要她去吃早饭她就会大发脾气,我 只能悄悄地走开,自己识相,等着她来吃早饭。等到她来 吃时就会气呼呼地对我说:“谢谢侬,我在写东西时你不 要来打岔好哦?!”我只好不响,闷头吃早饭,过一会儿 她会主动说:“爸爸,对不起,我不欢喜在写得起劲的辰 光有人来干扰……”然后她会说:“爸爸你抱抱我。”我 们的气氛很和谐。她说:“你抱我一下,就像大地母亲给 安泰俄斯力量一样,也给了我力量。” 自从乃珊走上写作道路后,她是全身心地投入,一心 扑到写作上,生活的料理自然是由我担当。她生活的自理 能力较差,她讨厌进厨房,讨厌做繁杂的工作,所以她的 鞋带永远系不好。她在香港生活工作的十来年中,很少在 家吃饭,与朋友相约聚会为多数,既可采访又可聊天解闷 。凡在家里,我不在时,她就只吃水果。每天去中环上班 需坐一小时的渡轮,在港外浅码头上岸,走过一条近千米 的能避风雨的长廊即到中环,不会经过太阳暴晒和雨淋, 但这就需要多多走路。当时她才一百斤多一点,确实很辛 苦。但香港的这段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补上了插队的 一课,这为她回沪后写就了一本对比香港与上海的《双城 之恋》打下了基础。当时她就提出了社会的稳定要像橄榄 一样,中间部分是中产阶级,这部分多了,社会就稳定了 。这观点因在当时提出过早,被删除了,而日本的报纸《 朝日新闻》上却发表了她的这个观点。 乃珊从香港返回上海后,开始用纪实的笔法来抒发她 的感受,首先她用大量图片充实她的文字,既能说明问题 ,印证文字的真实性,又可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 她感到老上海是个写不完的题材,她开始从老上海传承下 的许多优秀建筑、历史人物等着手开始她的纪实写作。曾 有人说她“写老上海是没有出路的”,但乃珊却认准了这 条路,一直走下去。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曾说:“乃珊是 八十年代后小资情调的开拓者。” 乃珊的写作完全是爱好,她曾说:“我写的东西只要 读者喜欢,我就满足了,我不奢望流芳百世。”但她写的 《蓝屋》、《穷街》、《女儿经》对一些六十岁上下的读 者来说却 目录 蓝屋 喷泉里的三枚银币 丁香别墅 当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 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 后记/严尔纯 精彩页 一 至一九一四年,由于欧战激烈,生铁原料无法进口,顾福祥公即趁机将早先囤积的生铁原料抛出,因而一跃成为沪上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顾翁有公子三位,大公子顾鸿志现遵从父意,赴美攻读经济学科,以企发展父业。二公子顾鸿飞,因家庭不和,于一九四二年登报启事与顾翁脱离父子关系。三公子顾鸿基尚幼,现在徐汇公学求学,据云其志愿为冶金工程……胜利以来,顾公所经营的“华昌铁工厂”事业蒸蒸日上,今在东南亚一带已负有盛名,而顾氏家族也被称为“钢铁大王”……顾氏宅第坐落于法租界××路,为德人鲍氏所设计,宅外壁均由蓝色瓷砖砌成,内部装设讲究,其厨房设备和盥洗装置全套均由英、美进口,在沪上享有“蓝屋”之美称。 要不是图书馆快关门,顾传辉还舍不得合上这册书页已泛黄了的一九四六年版本的《上海经济史话》呢。“……二公子顾鸿飞,因家庭不和,于一九四二年登报启事与顾翁脱离父子关系……”这几行字老在他眼前浮动,令他心中充满恼怒和惋惜之情。因为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原来就属于这个显赫的家族。而“二公子顾鸿飞”,就是他爸爸!可原先他对自己这个有着如此辉煌业绩的家史竟一无所知!爸爸平时可一字也没提及。然而,这本《上海经济史话》所能提供的,也就只是上述这么两百来字。太不过瘾了! 他走出市立图书馆,走在永远是喧闹不已、拥挤不堪的南京路上。“二公子顾鸿飞……脱离父子关系……”这几个字还是固执地占据在他头脑里,二十七年来,他第一次对自己、对家庭,感到不满足了。 传辉出生于农历正月初九,传说这是个吉日——玉皇大帝的生日呢!事实上他确实也是个公认的“额角头高”的幸运儿。父母亲半辈子做人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总算避过一起又一起的政治运动,使小小的家庭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的夹缝里生存了下来,虽说在“文革”期间父亲也吃过大量大字报(现在他才明白可能与顾家的显赫家史有关),不过与别的家破人亡或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家庭相比,他的家算是平稳安宁的了,所以传辉的童年应该说是幸福的。再说他是家里的独苗,因而在家家户户都为“上山下乡”折磨得辗转不能入眠的年月,他倒是笃定泰山——根据计划生育政策,独苗是硬工矿的档子。当然,硬工矿也有不满意的工种:卖大饼、扫马路,可当时人对生活的要求都不高,只要留在上海,也心满意足了。方案下来了,他被分在一家熟食铺站柜台,然而人心不知足,当中学教师的爸爸和做护士长的妈妈心里不舒坦。虽说有好心的邻人相劝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实惠工种:工资奖金不比大工矿的少,邻里们要紧要慢的要买些什么,还可以方便不少呢,可父母就是笑不出来。倒不是看不起这行当,只是看着熟食店站柜台的那几个和猪肚猪肠一般油的小青年,生怕传辉要不了几个月也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油腔滑调、没有上进心。说真的,就是在张铁生交白卷的那阵日子里,每天晚上当父亲的还非得逼着儿子练上一页毛笔字和读上几句英文不可呢。儿子还没分配,好像前面总还有点希望……可儿子一分入熟食店,这……不全完了?然而传辉不愧为是与玉皇大帝同一个生日的,吉人自有天相,运星就是高嘛!才在熟食店工作了两个月,全国高考恢复招生了,由于父母的悉心辅导,加上他念书向来不马虎,就稳稳当当地告别了猪肚猪肠进了大学,而后就分进现在这家仪表厂了。上班坐实验室,白大褂一穿,风度还真不错呢。父母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 生活对他确实十分开恩,连他的长相也是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颀长的个子、宽阔饱满的前额、轮廓分明的线条均来自父亲,而浓浓的眉毛下那对活泼的眼睛则是母亲给的。平和幸福、知书识礼的家庭赋予他欢快、敏感和聪颖的气质。一句话,是一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小伙子。假如一定要找出他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他的前额虽然饱满,然而太光滑细嫩了;再说,他的皮肤也过于白皙了点,怎么说呢?作为一个男人,他缺少一种气概。不过这只是一种吹毛求疵的挑剔,丝毫不影响人们,特别是女孩子们对他的好感。早在他中学期间,就听见邻里们对母亲开玩笑:“……现在都说男孩子吃香着呢,好的男孩就更少,像你们传辉这样文文气气、循规蹈矩的,将来要找女朋友呀,大家抢都来不及呢!”这话不假,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形势相对地平稳了一点,在“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的口号下,在上海这样的地方,知识分子确实还像“臭豆腐干”,闻闻是臭的,吃起来却是香的呢。那时资本家确实神气不起来了,而高干家庭不是一般人所敢问津的,况且命运的起伏太大,红五类家庭嘛,好像又总嫌太粗俗了点,于是在一般市民中,家道小康的知识分子家庭不由自主地上升到最高一级,一般人找对象,都愿意找这样的家庭。 这一切无疑使他有意无意滋长一种优越感。他在公众场合不怯生,特别在青年中,自信之感令他举止洒脱自如,而且在对待爱情问题上,也有条不紊,表现得特别冷静。直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才选中了西语系的一个留“真由美”式长发 导语 《蓝屋(典藏纪念版)(精)/程乃珊小说系列》以“上海题材”为着眼点,全方位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风云变幻,描绘上海滩的世态人情与弄堂生活,细腻笔墨耐人寻味。《蓝屋》收录其中篇代表作《喷泉里的三枚银币》、《蓝屋》、《当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丁香别墅》、《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 内容推荐 上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传奇的上海孕育了不少传奇的女性。作为一位“眷怀洋场氤氲、咀嚼海上风华的上海小资情调的先河女性”,程乃珊用她手中的一支笔,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上海的文字。《蓝屋》收录其中篇代表作《喷泉里的三枚银币》、《蓝屋》、《当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丁香别墅》、《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这些作品大都描写上海市民生活,对中产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理想写得尤为生动精彩,具有浓浓的上海味。《蓝屋》和《丁香别墅》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