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于漪老师教作文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作者 于漪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过去主要教高中语文,也有一段时间教初中,写下了这本讲评初中生作文的专著。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具基础性,更起关键的作用,因而这本书有很高的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中每篇讲评都有明确的目标、要点和最后用板书形式作出的归纳。评析中,大到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词语推敲,小到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都一一说明得失,分析原因,同时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基本知识,指点必备能力。并且,这一切都在与学生互动中进行,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使目的要求落到实处。再看全书,50篇讲评,是大体根据学生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编排的,由浅入深,井然有序。

目录

让思想长上翅膀飞翔/1

——《夏天的夜空》习作讲评

再谈插翅飞翔/8

——《夜》习作讲评

打开认识的窗户/15

——《记一个最熟悉的人》习作讲评

再谈打开认识的窗户/23

——《听践耳同志谈音乐》习作讲评

“着意原资妙选材”/30

——《秋色图》习作讲评

犹如百川归大海/37

——《童年忆趣》习作讲评

看仔细与写具体/44

——《榜样》习作讲评

先说与后说/51

——《杨浦中学导游》习作讲评

文无“意”不立/59

——《一颗闪光的心灵》习作讲评

再谈文以“意”为主/66

——《……一课》习作讲评

平凡之中见深意/73

——《一件小事》习作讲评

学会说点道理/80

——《学语文一得》习作讲评

捕捉·截取·缝合/89

——《运动会一角》习作讲评

力用在刀刃上/97

——《观画》(题目自拟)习作讲评

描形·绘状·摹声/105

——《可爱的小生灵》习作讲评

姿态变化源于熟/113

——练笔习作讲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121

——《暑假乐事》习作讲评

要使人物站立起来/131

——《我的××》习作讲评

托物叙事见精神/140

——《记一件心爱的物品》习作讲评

剖析物情,咏物言志/147

——《××赋》习作讲评

情中景,景中情/155

——《故乡游》习作讲评

透彻了解说明的对象/164

——《竹影赏菊》习作讲评

学会在尺水中兴波/171

——《故事一则》习作讲评

以事实来说道理/179

——《谈谈学习习惯的培养》习作讲评

立足点和观察点/186

——《观灯展》习作讲评

筛选与胶合/194

——《“班班有歌声”比赛大会散记》习作讲评

围绕说明的中心选材/20l

——《语文学习方法》习作讲评

事物本身的条理性和说明的合理顺序/212

——《一次×x实验》习作讲评

要善于截取精彩的横断面/220

——《课余》习作讲评

激情铸文文味浓/228

——《当我向少先队告别的时候》习作讲评

精致物品的观察与说明/235

——《一件工艺品》习作讲评

感之深者言之切/243

——《(黄生借书说)读后》习作讲评

从材料中提炼观点/250

——《0与32之比》习作讲评

“心神”与“物境”合拍/261

——《×x礼赞》习作讲评

“目注”与“神驰”/269

——《献上一支心中的歌》习作讲评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275

——《永恒的怀念》习作讲评

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283

——《人物传记》习作讲评

规矩和方圆/290

——《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习作讲评

谈形似神备/297

——《从记忆中抄出》习作讲评

细腻与丰满/307

——《×地×园游记》习作讲评

模仿与脱胎/315

——“散文诗”习作讲评

动中取静,变中凝神/323

——《剪影》习作讲评

彩线穿珍珠/331

——《歌》习作讲评

秤砣虽小压千斤/340

——《××小记》习作讲评

析薪·破理/348

——《××小议》习作讲评

针锋相对,以理服人/357

——《驳……》习作讲评

文章不厌百回改/364

——《313教室》等习作自改互改交流评析

精思细酌重安排/373

——《缺席者的故事》改写讲评

写景须在人耳目/389

——《景物素描》习作讲评

感情·意境·构思/397

——《我爱祖国我爱党》习作讲评

后记/407

试读章节

夏天的夜空

晚上,我摇着扇子,仰视着夏日的夜空:皎洁的月亮一会儿钻进云层,一会儿露出笑脸;星星眨巴着眼睛;银河也显得那么明亮,我想那定然是清澈的河水。我看着看着进入了梦乡:自己正轻飘飘地在飞,一直飞向银河!

我飞到岸边,站住脚。呵,好清的河水啊,不甚宽广,清可见底。我想这里一定能游泳吧!我脱下衣服跳人河心,河水泛起晶莹的水波。多浅的河呀!我高兴极了,一会儿钻入河底;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仰游,一会儿用手把水拍得“扑通扑通”响。突然,我看见了牛郎和织女。他俩和民间故事中一样,正依偎在一起,我一下子惊醒了……

我仰望着天空,努力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啊!找到了,在银河旁那两颗星一闪一闪地向我招手,我越看越像两个人……

我相信刚才的梦将成为现实,将来,科学发达了,我乘着火箭去银河痛痛快快地游泳,和牛郎织女聊聊天。

我再次仰视太空,夏日的夜空多美丽啊!

(徐泳)

夏天的夜空

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我便搬起小板凳,来到院子中央坐下,手托着下巴,眼望着深蓝深蓝的夜空。对于我——一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看见天空四方的一角。可是就这一小块地盘却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在那繁星点点的时候,这一小块天空像一块华丽的绸缎,那繁星则像在上面镶着无数颗宝珠。在那皎月当空的时候,这一小块天空又像一汪深不见底的墨泉,月亮则又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洁白无暇的大银盘。有时候还会看到横贯星空的银河,它把星空划了一条长长的口子……

啊,这美丽而又神秘的夜空,是多么令人神往。突然,我感到身子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飞了起来,身子不知什么时候穿上了宇航衣,头上也戴上了宇航帽,越飞越高。啊!我看到了,看到了!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在那广漠的夜空里,闪烁着无数的星斗。对了,我应该先去探望地球的近邻——月亮,去探望在寂寞的广寒宫里的嫦娥。可是嫦娥告诉我,她并不嫌单。我起初感到十分诧异,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比星星还多的人造卫星,比流星还快的宇宙飞船热闹地穿梭往来,陪伴着嫦娥。

辞了嫦娥,我又往前飞,突然看见飞来一个个似球非球的水晶体。霎时间,它一下子变得庞大起来,原来是太空城,里面金碧辉煌,各种物品应有尽有。这一个个“小地球”载着人们,遨游太空,把人们从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里带了出来,开始学步。在那威严的灵霄宝殿里,在玉皇宝座上的玉皇大帝也为之惊叹……

一阵凉风吹来,把我从梦幻中惊醒。睁眼一看,依然如故,天空还是那样深奥莫测,银河挂在其中。“啊,今天是幻想,明天是现实。”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院子,再次看了一眼夏天的夜空,星星眨着眼睛,像是在召唤着人们快去探索它们。

(史进)

夏天的夜空

一谈到夏天的夜空,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星星、月亮。深蓝深蓝的天空,挂着一弯明月。当然有时是一轮圆月。陪伴月亮的是星星,有大的有小的,有明的有暗的,时亮时灭。

看到了星星。我就想到小时候住在乡村小镇上爷爷家的一些有趣的往事……

那时我才六岁。每当夏天的夜晚,我就和小伙伴们在河边堤坝上借着星光玩抓“特务”的游戏。玩累的时候,便坐在堤坝上,抬头观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当时我们并不会找牛郎星和织女星。只是从大孩子们那儿学会了找北斗星和北极星。但是我对这并不感兴趣,而是常常看着星星傻想:“要是能把星星摘下来,挂在树上,把我们这儿照得像白天那样亮,使‘特务’们插翅难逃就好了。”

有一次,我看着星星,想啊,想啊,忘记了时间。头抬久了,脖子发酸,就把头低下来,闭上眼睛想:“啊!天空中的星星都飞下来啦,统统挂在树枝上,就像树上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整个堤坝,整个小镇都照得雪亮,那些‘特务’怎么逃也逃不掉,一会儿就被我们好人抓住了……啊!不好了,刮风了,星星都吹到河里去了……”我吓了一跳,赶紧睁开眼睛,只见河里果然有许许多多星星。于是我便要下河去捞星星。刚一抬脚,就有一块石头掉入水中,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波浪,原来这些星星,是天上星星的倒影,可我差一点跳下了河。这时,我猛然想到:“天上的星星,大是大的,可惜离得太远;水面的倒影,近是近的,可惜只是影子。到底怎么才能使堤坝上亮堂堂呢?”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向家走去。突然,眼前豁然一亮,只见家家户户都亮起了雪白的电灯。灯,驱走了黑暗,这使我想起,这天是本镇新建的发电厂正式供电的日子。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夏天的夜晚看到星星,虽然不会像过去那样胡思乱想,但还是想得很多很多。想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里到底有多少星星,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资源,怎样来开发和利用……天空有无限的奥妙,我不得不思考、探索,探索、思考……

(王风)

……

P5-7

序言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也是我的老师。我从本世纪初开始担任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每册课本和教学参考资料,都是经于漪老师为组长的专家组审定才出版的。有几册课本送审稿,几经反复才得以通过。其中于老师的批评意见,总是十分具体,又切中肯綮。有时她还热心地提出正面建议,也一语中的,使我恍然悟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渐渐明白教材应当怎样编写。

于老师过去主要教高中语文,也有一段时间教初中,写下了这本讲评初中生作文的专著。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具基础性,更起关键的作用,因而这本书有很高的价值。近来,一些有志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青年教师,觉得它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教辅书,实实在在,又充满教学智慧,对自己帮助很大,于是向同行推荐,但许多人搜求不得,只能自行复印。于老师出自她一贯的对青年教师和语文事业的热忱,将它交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应急需,同时不管我的浅薄,命我作序。我于是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我翻阅了一部分篇什,首先感受到的仍然是我非常熟悉的那种严格和切实。书中每篇讲评都有明确的目标、要点和最后用板书形式作出的归纳。评析中,大到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词语推敲,小到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都一一说明得失,分析原因,同时在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基本知识,指点必备能力。并且,这一切都在与学生互动中进行,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使目的要求落到实处。再看全书,50篇讲评,是大体根据学生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编排的,由浅入深,井然有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却重阅读而轻写作,许多老师教课文,一篇一篇,精心设计;写作指导上则比较随便,很少专门为此备课,也缺少整体计划。而于老师当年的作文指导,多么切实,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前些年,于老师曾和我谈道,现在的语文教学太重形式,花架子太多。譬如克服了“满堂灌”,却走向了“满堂问”,这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我深有同感。她对我主编的教材中的一些“导语”、“提示”,曾指出它们“大而无当”,我也悦服。至于语言方面,有的专家说语言要“规范”,我本不以为然。于老师不讲“规范”这个词,但她对我的教材送审稿的编写语言,总是细心地改正不合语法、逻辑和用词不当的地方,一丝不苟。这逐渐使我认识到,给学生看的作为“范本”的课本,确实要完全做到文从字顺,以影响学生形成好习惯,打下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其实,成人何尝不应如此?现在有的作家、评论家随意生造和组合词语以求“文采”,是不值得赞赏的。

切实,只是我对于老师作文讲评特点的第一印象。细读几篇之后,我感到她这本书之所以广受欢迎,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善于触动学生心灵中的敏感区,引发他们作文的愿望和热情。这是许多语文老师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于老师这本书每一篇的第一个栏目是“作前指导和要求”,记录了她在学生作文前的启发诱导。她或娓娓动听地描述学生习见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或富于感染力地讲述一个能够引起他们深思的社会事件、文化现象,或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阐发学过的某篇文章的内涵,来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产生真知、新知。在学生作文后,于老师的评析常常点出某篇作文闪光的地方加以肯定,明确指出不足之处并分析症结所在,有时还带有人生价值观上的引导。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引导,态度语气都亲切和婉,让学生乐于接受。我听一位听过于老师上课的教师说,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还知道,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很深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习惯、情感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了解。这让我领悟,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常能触及那些孩子的心灵敏感区域,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想法。而能够如此了解学生,根源于她热爱学生。我曾在报上看到于老师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教师心中要有一团热情的火,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因此说到底,“人”和“文”是分不开的,懂得人才能教好文。换一个角度说,要教好文,要在爱学生、了解学生上下力气。我深深感到,要教好语文,教好作文,真是不容易的,何况中学语文老师又总是很忙。

有人说,如今许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作文不讲真话,他们照着报章上一些“八股文”的腔调写,空话套话,连缀成篇。这真令人忧虑。孩子本来是率真的,作文不讲真话,显然是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更直接地与“源远流长”的假大空的文风相关。不少孩子可能认为平常说话可以随意,一写作文,就须当成“经国之大业”,豪言壮语一番,或向壁虚构一番,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懂这些话,是不是自己想要说的话。但是我们不能把原因推向社会了事,卸掉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要像于老师那样,关爱学生,养护他们的真性情,以引发他们对真和美的固有向往,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真人,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创造者、传播者。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这种责任感,实际上也是一种着眼于改善世风人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于老师具体的作文讲评中,有一个好处还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她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不但精细、周到,而且总能点到“穴位”,指明问题的关键。反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状况是不作精心批改,评语不对症下药,只用一般的概念写一两句空泛的断语,很少进行像于老师那样认真、细致、切中要害的综合性讲评。而于老师之所以能够在讲评中点到“穴位”,切中要害,除了她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我想还是因为她自己有颇为卓越的写作实践。我读过于老师的一些散文,那是佳作,如有一篇《往事依依》,就选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中。还有近年出版的《岁月如歌》一书中的一些篇章,也是优美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实践性的、经验性的、个人主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由于自己写作,有切身感受,能深刻体味写作中的甘苦,因而看学生的作文,就能准确地发现问题,仅知道一套写作方面的理论是不能真正搔到痒处的。现在语文教学界重视这个道理了,提倡老师们写“下水作文”,但“下水”者并不多。而且照我看,语文教师本来就应当常在“水”中,而不是为了教人游泳才偶尔“下水”。这是我这个不当忙碌的中学语文教师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吗?不,有于老师的榜样在。我坚信语文教师常写一点的不是教案和经验总结之类的文章比翻看许多写作理论和听别人的经验介绍要有效百倍。我想于老师大概是会赞成我这个说法的。

上面这些话,实在不敢说是“序”,只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粗浅感想,并就正于于老师

后记

经常碰到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着急地问:“我的孩子看到作文就害怕,写不好作文,怎么办?”“初三了,马上要中考,有什么好办法帮我这宝贝儿子提高提高作文,只会背不会写,怎么办?”一句话,希望从我这儿获得提高写作能力的“灵丹妙药”,或者说,起码能找到一点诀窍。我很汗颜,虽没有能让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能耐,但也少不得要委婉地向询问者说一点为文之道。

这就时常勾起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教初中学生学作文情景的回忆。由于培养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的需要,我第一次调教初中,从起点班开始,带教青年教师。我教的是数学考分高的班,学生语文水平不理想,300字的文章都写不通顺,错别字连篇,内容空洞无物,与我过去所教的高中学生作文比,差距很大。初教时很不顺手。但我清晰地认识到: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要提高,既要引导学生读好有字书,又要读好无字书,即既须广为吸收,注重知识积累,又须注重生活观察和积累,学会思考,提升认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写作的艰难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来,做到文从字顺,乃至文笔灵动。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对他们的习作即时进行较为具体、深入的讲评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写作能力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知识的积累与丰富而扎扎实实提高。三年实践下来,学生作文明显进步。初一年级讲评时选两三篇文从字顺的作文很难,须细加修改才能作为讲评材料印发。经过三年培养,状况大为改观,每次作文信手选一二十篇内容较充实、语言较生动的已不是难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我也为此而欣慰。

当时应山东教育出版社索稿需要,我将三年初中作文教学指导与讲评整理成本,付印出版。出版后深得语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认同与喜爱。时隔二十余年,有些中年语文教师,包括本地的和外地的,说到作文,他们会说:“我们是读你《作文讲评五十例》走过来的,很受启发。作文教学的确要精心。”

而今,中学作文教学仍然受到种种困扰,尤其是初中阶段。初中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如果打得不扎实不牢固,会给高中阶段学习带来许多不利,以至于日后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更是空中楼阁。执著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老师深知其中道理,他们不仅自己深入研究,有的还常向我询问这本书,并向我索要。我已无存书,后来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一本。有些老师拿去整本复印,有些老师希望重新出版。时光如流水,尽管对作文教学有这样那样的创新与发展,但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做法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有效性经久不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与写作教学无计划,东一铘头西一棒,效果迥然不同。至于背作文,抄作文,套作文,搞几个篇章模式以应试,已丢失了写作教学的宗旨,从根本上耽误了青少年学生学习写作的黄金时期,耽误了他们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是很可惜的。

此次重新出版教学生写作文这本书,展现二十多年前课堂写作教学的真实情况,不过是抛砖引玉,既求教于同行,更希冀作文教学有新的有效的发展。由衷感谢王铁仙教授在百忙中拨冗为该书作序,进行鼓励,对基础教育支持与厚爱的专家学者,我一向是敬重有加,心怀感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