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将感情、事业、生死的事情想开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该放下却未放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变成一个常常连自己都觉得可怜的人。
想开点,放下些。想开、放下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一个想得开的人,不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这样说来,想得开真是一枚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想得开才能放得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江城子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将感情、事业、生死的事情想开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该放下却未放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变成一个常常连自己都觉得可怜的人。 想开点,放下些。想开、放下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一个想得开的人,不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这样说来,想得开真是一枚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 内容推荐 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想不开”。一个人欲放得下,一定得先想得开。而如何“想”,则要看各自的功力。例如对于失恋,有的人认为是“和自己深爱的人分手”,而有的人则理解成“和不爱自己的人分手”。两者之间谁更容易想开,谁更放得下,不言自明。 再说事业,有的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却始终不见成功的曙光。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什么我这么勤奋的耕耘却换不回一点点收获?命苦啊,老天不长眼呀……人在不知不觉中坠人痛苦的泥淖,不能自拔。能放下那些失败的过去吗?当然能,不过你必须学会换个视角想开些。爱迪生当年发明白炽灯时,灯丝的材料实验了数千种材质都不理想。对于每一次的失败,他都想得很开:“我又发现了一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了!”发现一种走不通的路,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经历一次失败,难道不是一种增长见识吗? 目录 第一章 人生三苦的咏叹调 得失本是糊涂账 享受现在的拥有 莫等失去再后悔 专业找碴子的人 幸福并不都相似 人生痛苦的陷阱 追求幸福的障碍 似金圣叹般快活 如李叔同般享受 第二章 别让成功成为负累 有一种负累叫成功 到底什么才叫成功 只为幸福设计成功 传说中的成功人士 莫让金钱主宰心情 攀比是一味剧毒药 不如坐下来喝杯茶 平凡工作也有意义 第三章 哪里的天空不下雨 起居室里的露营 困境如草原之火 食指:相信未来 没有什么大问题 有趣的征兵广告 滑铁卢的裁纸刀 一辆新车的奇遇 等待失明的痛苦 伤害造成别再揭 不能流泪就微笑 给自己一点心理补偿 奇妙的替代定律 两个幸存者的故事 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超越使生活余味悠长 第四章 要是换一个角度呢 三个人眼里的蜘蛛 一对双胞胎的差别 有点口吃的韦尔奇 疼痛也值得庆幸 不要开错了窗 事物的两面性 错过也是一种美丽 向坏心情说拜拜 第五章 当不公平从天而降 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吗 是心不平还是事不平 梨子树的启示 站到别人的立场想一想 抛弃狭隘的公平 带着感恩上路 变生气为争气 如果受伤的总是你 第六章 返璞归真中的大自在 等等灵魂 做棵心安草 多余的忧虑 何必“杞人忧天” 摆脱忧虑的万灵公式 多向儿童学习 简化你的生活 像庄子一样逍遥 扫除堆积心灵的垃圾 少事是福,多心为祸 平静与平安就是幸福 第七章 自得其乐里的真快活 快乐的钥匙在谁手里 爱默生的快乐态度 留一份欢喜给自己 数数你拥有的幸福 快乐可以很简单 一万个开心的理由 生活的优雅与独处 莫奢望成为万人迷 一笑而过的淡定 勇敢地说“不” 用幽默自我解脱 第八章谦卑处世,低调做人 谦逊的人受伤少 卸下面子的包袱 别人没那么在意你 坦陈自己的不足 认错何尝不体面 用低调化解嫉妒 少出头,多自由 第九章 化敌为友的妙处 仇恨就像垃圾一样 走出心灵的监狱 让伤心随风而去 你赢了又怎么样呢 何苦两败俱伤 想要和解很容易 把敌人变成朋友 民国时期的名人轶事 第十章 有一种拥有叫舍得 人生只在取舍之间 得失之间如何取舍 舍得的本意是珍惜 荣辱不惊,顺其自然 贪婪是灾祸的根源 虚名也不要去贪 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把吃亏当成你的福气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行李 第十一章 幽默是一道欢喜禅 你微笑,世界也会对你笑 幽默宣扬的是豁达与雅量 幽默究竟有趣在哪里 幽默与人际关系 化解敌意的最佳选择 把幽默带回你的家 没有幽默细胞怎么办 当代文化名人的幽默 第十二章 明白到极致是什么样 人为什么活得很累 看似糊涂其实很高明 何苦精明,难得糊涂 有点愚蠢又何妨 装傻是一种顶级心术 一分糊涂,一分洒脱 谁说健忘不是一种福 莫拿着显微镜交朋友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试读章节 得失本是糊涂账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云: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套用在作为个体的人身上也非常贴切:不幸的个人各有各的不幸。不过,归纳起来,人的不幸大部分源于“得失”二字: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但却得不到,于是愤恨、嫉妒、气急败坏等各种情绪便出现了。抑或是你不想失去什么,却偏偏失去了,于是就变得沮丧、挫折、怨天尤人。一个人既忧心于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又悔恨于所失去已经拥有的,再加上担心可能将要失去的东西。得失之间,内心忐忑,岂能不苦? 一对经常吵嘴的夫妻,有一天一起出游,经过一个小湖。太太看到湖上两只鹅恩爱地相互依偎在一起,就感慨地说:“你看,他们多恩爱呀!” 丈夫听了,一声不吭。 到了下午,这对夫妻回家时,又经过那小湖,依然看见那对鹅在湖面上卿卿我我,真是令人羡慕! 此时,妻子又开口了:“你要是能像那只公鹅一样体贴温柔,那就好了。” “是啊!我也希望如此啊!”先生指着湖面上的那一对鹅说:“不过,你有没有看清楚,现在那只母鹅,并不是早上那一只哦!” 俗话说:“有一好,就没两好。”蜡烛不可能两头烧,甘蔗不可能两头甜。得到娇妻是得吧,但你在得到的同时,意味着要失去单身时代的无拘无束。而且,当你找了一个会持家的人,她对你的某些嗜好也可能“精打细算”;而当你找了一个懂得浪漫情趣的人,免不了她也可能对别人浪漫体贴。 还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精神病院的两个病人。第一个病人手里总握着一张女人的照片,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墙壁。照片上的女人是这个人曾经深爱过的人,但是那女人却嫁给了别人。这人因为打击巨大而精神失常,在精神病院,他不论醒着或睡时,都不肯将照片放下。另一个病人口里老是嘟囔着一个名字,一边哭一边用头撞墙壁。这个人嘟囔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声称要杀了她。他嘴里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因为妻子长年累月的刁难、刻薄与讥讽,他精神失常了。 这个故事似乎很平常。不过,如果你知道了后者所念叨的名字就是前者相片中的人的名字,就会感觉出其中的不平常了。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样——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都是相对的。当你失去某些东西,就会得到另一些东西;当你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时,你也会失去另一种东西。任何事物皆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今天某件看起来“得”的事物,可能已经种下明天另一件事物“失”的因子。相对来说,明日之“失”也可能是后日之“得”。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没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就在他俩私下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的父母反对。这两位老人虽然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匹配?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只好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当时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幸好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她发现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决定结束这段感情,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虽然是一次失去,但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个人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或许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人一旦想通了,再遇上什么得失就会不怎么放在心头了。民国时期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他在追求陆小曼时说的话。后来他得到了陆小曼,但为了满足陆小曼奢靡的生活,他频繁地往来于南北授课,最后将自己34岁的生命献给碧蓝的天空——他死于1931年的飞机失事。他终于轻轻地从陆小曼的身边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他轻轻地挥手,没有带走陆小曼身边的一朵云彩。 看了上面这个小故事,我们难道不会糊涂吗?如果徐没有得到陆小曼,他的生命会在风华正茂中凋谢吗?如果他没有在风华正茂中凋谢,在往后苦难深沉、变幻莫测的中国时局中,他的爱情以及他个人,又会面临是一种怎样残酷的考验?到底是得之是我幸,还是不得乃我幸?我们说不出答案,我们糊涂了。在糊涂之中,我们对于答案不再追问,对于得失不再看重。 享受现在的拥有 从前有位财主,他对自己地窖里珍藏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着一坛只有他才知道有多珍贵,而且他准备只在某种高级场合才能喝的陈酒。 县太爷登门拜访,财主提醒自己:“这坛酒不能仅仅为一个县长启封。” 知府大人来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开启那坛酒。他不懂这种酒的价值,酒香也不应该飘进他的鼻孔。” 钦差大臣来访,和他同进晚餐,但他想:“让区区一个饮差喝这种酒那可是过分奢侈了。” 甚至在他亲侄子结婚那天,他还对自己说:“不行,接待这种客人,不能拿出这坛酒。” 一年又一年,财主死了。 下葬那天,珍藏的陈酒坛和其他酒坛一起被搬了出来,左邻右舍的农民把所有的酒统统喝光了。谁也不知道这坛陈年老酒的久远历史。 对他们来说,所有倒进酒杯里的仅仅是酒而已。 与之相对应,一位外国记者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记者曾采访过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临别时大师送给他一盒上等雪茄。这位记者表示要好好地珍藏这一礼物。钢琴大师告诉他:“为什么要珍藏?不要这样,你一定要享用它们,这种雪茄如同人生一样,都是不能保存的,你要尽量去享受它们。不能享受人生,人就没有快乐。” 天上如古时所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个人登山为了什么?是为了登顶,还是为了享受登顶过程中的美景? 但在人生道路上可没有绝对的顶峰,在不停地攀登过程中,要学会欣赏一路的景色,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显出瑰丽。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然而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这两点。一般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P1-4 序言 当我们的心头布满阴霾时,如何云开雾散?当我们被各种压力压迫得步履维艰时,如何让脚步轻舞飞扬? 有智者在我们耳边一再告诫:放下,放下,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就是幸福!但,问题是:我们放不下。 二十岁多时,杜鹃失恋了。她很痛苦,因为她无法放下这段感情也无力去挽回。她觉得自己付出太多,不应该是一个这样的结局。一个长者开导她:“想象一下:在对方不爱你的情况之下,你们结婚,你们生子,你们厮守一辈子,他不爱你,而你也不会再爱他——你光支付‘爱币’却没有回报,很快就会因情感透支而无力继续支付。要是没有趁早分手的话,形同陌路的你们发展下去将是一个多么大的人生悲剧!所以,你应该感谢现在的失恋。” 杜鹃想想,也是。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生活一辈子,真是一种钝刀割肉般的酷刑,要比失恋难受一万倍。这样的感情,越早结束对自己越有利。 杜鹃想开了,心头郁结的气就散了,先前觉得放下会伤筋断骨、连血带肉的痛也消失了。她坦然地放下这段感情,潇洒地和往事告别,神清气爽地踏上了新的旅途。 原来,人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想不开”。一个人欲放得下,一定得先想得开。而如何“想”,则要看各自的功力。例如对于失恋,有的人认为是“和自己深爱的人分手”,而有的人则理解成“和不爱自己的人分手”。两者之间谁更容易想开,谁更放得下,不言自明。 再说事业,有的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却始终不见成功的曙光。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什么我这么勤奋的耕耘却换不回一点点收获?命苦啊,老天不长眼呀……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痛苦的泥淖,不能自拔。能放下那些失败的过去吗?当然能,不过你必须学会换个视角想开些。爱迪生当年发明白炽灯时,灯丝的材料实验了数千种材质都不理想。对于每一次的失败,他都想得很开:“我又发现了一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了!”发现一种走不通的路,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经历一次失败,难道不是一种增长见识吗? 就算所有的努力白费,全部的付出泡汤,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溺在痛苦之中。以色列第二个王——大卫王的孩子得了重病,他为这孩子的病恳求神的宽恕而开始禁食。大卫王把自己关在内室里,白天黑夜都躺在地上。他希望用这种方法求得天神的原谅,降福于他的孩子。然而,在大卫王的“苦肉计”进行到第七天时,患病的孩子终于死去了。大卫王的臣仆都不敢告诉他孩子的死讯。大卫王见臣仆们彼此低声说话、神色戚戚的样子,就知道孩子死了。于是他问臣仆们说:“孩子死了么?”臣仆们不敢撒谎,只得如实回答:“死了。”大卫王听了孩子的死讯,就从地上起来,沐浴后抹上香膏,又换了衣服,吩咐人摆上饭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大卫王对着疑惑不解的臣仆们说:“孩子还活着的时候,我不吃不喝,哭泣不已,是因为我想到也许天神耶和华会怜恤我,说不定还有希望不让我的孩子死去;如今孩子都死了,怎么也无法复活了,我又何必继续禁食、哭泣来折磨自己呢?我怎么做都不能使死去的孩子返回来了!” 当悲剧已成定局,我们也得如大卫王一样想得开:我努力过了,奋斗过了,争取过了,我已经没有任何在精神或肉体上虐待自己的理由,因为任何的抗争与悲伤都无济于事。既然无济于事,那么不如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将感情、事业、生死的事情想开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该放下却未放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变成一个常常连自己都觉得可怜的人。 想开点,放下些。想开、放下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一个想得开的人,不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这样说来,想得开真是一枚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 编者 2008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