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陈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出站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民族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独特的天地人文系统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独特的天地系统 第二节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独特的天地系统对其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生产生活方式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关系 第二章 学校教育介入前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状况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场所 第二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教师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学制 第四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内容 第五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教学方法 第六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管理体制 第七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的功能 第三章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现状 第一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现状 第二节 西双版纳学校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对立冲突概况 第四章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对立冲突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优越感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心理 第二节 相关政策向学校教育“一边倒”的倾向 第三节 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 第四节 学校教育脱离实际 第五节 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 第五章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对立冲突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 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 第二节 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的具体策略 第六章 结语 后记
内容推荐 陈荟著的《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独特天地人文系统的梳理,论述了傣族形成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内在逻辑及其在傣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通过学校教育介入前后寺庙教育功能的变迁和两者对立冲突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多种教育形态共生理论,并对该理论进行了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又针对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本书适合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对傣族文化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