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孤狼灰毛/动物传奇系列/刘兴诗典藏精品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刘兴诗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我在新疆阿尔泰的戈壁滩上,救下一只狼崽,并收养了它,给它起名叫“灰毛”。刘兴诗著的《孤狼灰毛》讲述了瘦小的灰毛虽然调皮捣蛋,却也给地质队带来了很多欢乐。天有不测风云,一次,灰毛误伤了牧羊人的小孩,追于压力,我只好把它送走,从此开始了与灰毛的痛苦分离。几经周折,灰毛成了戈壁滩上的一只孤狼,它一次次地接近人类,却一次次地遭到攻击。人类抛弃了它,狼群容不下它,荒凉的戈壁滩上,流传着一只形单影只的孤狼的传说…… 作者简介 刘兴诗,男,193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籍贯四川德阳,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刘兴诗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鼻祖之一”。截至2017年上半年,在海内外共出版277本书,获奖144次。其中,作品《我的朋友小海豚》获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童话《偷梦的妖精》获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2013年,《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戈壁孤儿 第二章 帐篷里的“孩子” 第三章 初返戈壁滩 第四章 斗熊 第五章 营地风波 第六章 诀别 第七章 叶希肯老爹的毡房 第八章 卡斯敦的挽歌 第九章 风中狼嗥 第十章 乌斯满江的套索 第十一章 血狼 第十二章 骑马人的故事 第十三章 魔狼的传说 第十四章 远方来信 第十五章 戈壁追踪 第十六章 野性的争斗 第十七章 山中传闻 第十八章 新头狼 第十九章 地质队员的奇遇 第二十章 最后的重逢 后记 一个真实的故事 地质学家笔记 序言 要说我的动物小说观,和我一生的经历分不开 。 我是1950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开始我的地 质生涯的。一辈子总有许多考察研究的任务,至今 87岁还未停息。不久前,我还应中央电视台《地理 中国》栏目组邀请,与成都市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 先生共同进山,研究一种巨型水生昆虫。近70年来 ,我走遍了许多地方,考察过包括山地、平原、高 原、沙漠、戈壁、洞穴、岩溶、火山、冰山、海洋 、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等各种各样的自 然环境,遍及境内各处,以及中亚腹地、东南亚山 岭、欧洲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等许多异域地方 。这不是在北京、上海,也不是在纽约、巴黎,不 是坐在舒适的公寓中想象图片里的动物,而是在一 处处真实的大自然环境里,真实接触的体会。 人在山野大漠,闯进野生动物的生活领地,不 遇见一些野生动物是不可能的,什么狼啊、蛇啊, 甚至凶猛的熊啊、豹啊等等。其他飞的、跑的、水 里游的,作为长期生活在山野里的地质队员,难道 见得还少吗?不信,随便抓一个地质队员问问。这 样的真实经历,也许并不比专门写动物小说的作家 少什么。 我们并不刻意接触这些动物。可是接触总是避 免不了的。那和动物园里的感觉不一样,当然也和 坐在书斋里,凭空想象的感觉不同。其中意味难以 一下子说清。 野生动物在我的印象里,大多和善可亲,即使 凶猛的野兽,一般也不会主动与人对抗。只要人不 跟它们发生激烈的冲突,不采取故意挑逗的行为, 它们总会各自转身离开。让我以亲身遭遇的几件事 来说明吧。 记得有一次,在南方一条水田埂上,面前忽然 翘起一条巨大的眼镜蛇,愤怒地咝咝吐出芯子,横 挡住我的去路。一定是我无缘无故闯进了它的领地 ,它才这样生气。我和眼镜蛇打过无数次交道,深 知它们动如闪电.一旦发动攻击,后果难以预料。 此时此刻,我手中只有一把短柄地质锤,两边是水 汪汪的水田泥淖,形势非常不利。唯一的办法就是 用友善的目光与它对视,不能游离半分,再做出退 让的姿态,面向着它慢慢后退。我这样做,它也渐 渐放松了警惕,直到我完全脱离了危险,它也迅速 窜进了草丛。 1987年,我在北冰洋地区考察的时候,时时遇 见北极熊。有一次,在一个荒凉的海滨乱石堆里, 忽然迎面跳出一只巨大的北极熊,双方相距不过十 来米,不消说心里非常紧张。但是,我看出对方也 同样怀着紧张的戒备心理。双方一时间对峙不动, 它似乎从我的眼睛里看出了什么,加上背后匆匆赶 来的队友,它一下子就转身离开了,快得像一阵风 。我连端起相机都来不及,没能给它留下一张倩影 ,也没有机会让身后急急忙忙赶来的队友给我们来 一张合影,实在太遗憾了。 从这两个事例就可以看出,野兽对人总有一些 畏惧。一般来说,野生动物不会主动攻击人,如发 生攻击行为,往往是人对很多环节处置不当,其实 很多时候是人造成的。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乘着一艘小艇, 驶进了一个大白鲸群。周围起码有上百头大白鲸, 每头都比我们的小艇大得多,时而一上一下地露出 身子,成群结队地游着。如果被它们撞一下,小艇 准会翻沉。看着看着,一头大白鲸直朝我们游来, 游到艇身旁边时,它却非常小心地沉下水,几乎没 有激起一丁点浪花,又从另一边浮起来,慢慢游走 了,差不多伸手就能抚摸到它的背脊。它根本就不 畏惧,也不想伤害人。我一下子悟出了人与动物之 间应该有的正常关系。许多野兽本无伤人之意,人 若不招惹它们,哪会有互相残杀的悲剧?只有在这 荒凉的北冰洋边,才留下了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事 例,岂不太可悲、太惭愧了吗? 从低飞的考察小型飞机上往下看,加拿大北方 布满了一望无际的森林,林间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 的湖泊,是一个比号称“千湖国”芬兰的湖泊还要 多的“万湖国”。在那里,许多地方无路可通,我 们从密密的树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闯到湖边,惊 起一群群黑的、白的、灰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鸣叫 着,拍打着翅膀冲上天空,绕着湖泊和森林高高低 低地团团乱飞。它们飞旋一阵后,发现我们并没有 敌意,很快就飞落下来,大大咧咧地在我们身边照 旧生活,一点也不排斥我们。此时此刻,我心想, 人和野生动物相处。不就应该是这样吗? 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 我曾经面对面研读过许多野生动物的眼睛。在它们 的目光里读到的,更多的是缺乏了解所产生的怀疑 、畏惧、不信任,以及祈求亲善和友谊的心情。倘 若因此而发生了什么不幸,责任常常都在人类一方 。 我遇见过许多善良的山民和牧民,他们常常给 我讲述一些人与野生动物友爱相处的真实故事。动 物一旦对谁信任,就会奉献出全部心力,甚至至死 不渝。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如果谁拥有一个忠诚的 动物朋友,往往会胜过“两脚动物”人类自己。作 为山野哺育的地质工作者,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拿起 笔来描绘大自然时,必定没法离开这些可爱的野生 动物,总想尽可能讴歌它们的赤诚忠心。这个系列 中的《孤狼灰毛》,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也从研究出发,写了一些 其他地方的动物故事。尽管我没有真正到过那些地 方,但是从历史、地理和动物本身,以及涉及人文 与自然科学的背景材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算 是一种研究的副产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谢谢。 一句话,写什么,必须要认真研究。 描写野生动物,描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也 许比单纯写孤零零的动物更加真实,也更有意义。 我喜欢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因为这是人与动物的交流,绝非凭空 想象,这不是童话式的动物和动物说话,它更加真 实可靠。即使像动物学家比安基的《森林报》,也 有着无比准确的科学性。 真实,永远是文学作品的第一位,动物小说也 一样。 这就是我的动物小说观。 导语 刘兴诗不仅是一位科幻作家,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一位科普作家。 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刘兴诗主张真善美原则,认为美的意境和语言,真的情感和知识,善的性灵和追求,对当代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尽量减少玩弄噱头的纯娱乐性创作,坚决抵制各种有害少年儿童的不健康倾向。 本书是刘兴诗著的《孤狼灰毛》,讲述高原、戈壁、草原、丛林里人与动物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后记 噢,我的狼,我的灰毛…… 故事写完了,觉得还有一些话想讲。 也许人们会说:“狼,改不了凶残的天性,天 下岂有这样的狼?你这个东郭先生,信口胡说些什 么!别骗人了。” 我不想解释。让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聪明 的读者会从这个故事里,找到小说中的“灰毛”和 那个“我”的影子。说实在的,我正是被这个故事 感动了,才有所触发,写成了这部小说。 我是一个地质工作者,深深理解地质队员的感 情。在我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生活 在大自然里,因此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深 深地了解山野生活的真谛,深深地了解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我知道,大自然没有凝固的面孔,生活在 其间的鸟兽虫豸,也绝不能用呆滞不变的脸谱概括 一切。我们需要了解共性,也需要了解在特殊的环 境里生成的个性。如果仅用脸谱化的观念看待一切 ,岂不是过于简单化了吗? 啰啰唆唆的话说完了,现在我开始讲故事。什 么是“故事”?故事者,过去的事情也。我以一个 老地质工作者的名义起誓,下面讲的这段过去的事 情,没有一个字不是真实的。 我的朋友老吕,一位“老新疆”,在茫茫戈壁 滩和阿尔泰山里干了大半辈子地质工作,他对我讲 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了排遣寂寞,也出于对 生命的热爱,他曾经饲养过旱獭、野鸭、老鹰、乌 鸦、猫头鹰和沙漠蜥蜴。这些动物是他的宠儿,也 是他的得力助手。和他形影不离的老鹰,就曾在荒 野生活中为他解决过许多困难。 有一次,他带领一个地质小组进阿尔泰山工作 ,正好遇见一个哈萨克老乡在生气。他的二十三只 肥羊,前一天晚上被一只母狼给咬死了。哈萨克老 乡气坏了,第二天一早便带上猎枪去找母狼“算账 ”,老吕他们也跟着去了。哈萨克老乡打死了那只 凶狠的母狼,在狼窝里抓了两只小狼崽——一只小 公狼和一只小母狼。 哈萨克老乡想把这两只小狼崽一起打死,被老 吕阻止了。于是,老吕把小狼崽装进地质背包带走 了。 他把两只小狼崽带回队部,用羊奶把它们喂大 ,小狼崽们渐渐和他有了感情。每当他出发到野外 去,小狼崽们总是呜呜叫着依依不舍。他从野外归 来,小狼崽们又跳又叫,首先跑到马前欢迎他,像 是他的两个“孩子”。 小狼崽们非常顽皮,在营地里追鸡赶狗到处捣 乱,干了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次,它们 钻进帐篷里,把老吕的牙膏、肥皂咬得一塌糊涂, 爱人亲手织的毛衣也被撕了好几个大洞,气得老吕 揪住它们狠狠打了一顿屁股,打得它们嗷嗷直叫。 它们还偷过食堂的肉,扯过别人晾在外面的床单。 每一次,老吕都不得不向别人道歉,回来再教训它 们一顿。 老吕还养了二十多只野鸭。在一个空帐篷里挖 了一个坑,灌满了水养鸭子,出入都注意关门,以 防鸭子飞走。有一天,他从野外归来,瞧见帐篷外 面有一些鸭毛,篷布被撕开了两个大洞。走进帐篷 一看,二十多只野鸭只剩下八只了,它们正挤成一 团,躲在水池中央吓得发抖。瞧见他来了,才扇着 翅膀嘎嘎地叫着,扑过来向他“诉苦”。老吕问留 守营地的炊事员,有外人来过吗?炊事员说绝无外 人闯入。老吕心中就有数了,回来到处找狼。他发 现它们正躲在帐篷后面,露出半个脑袋朝外张望。 老吕赶过去,揪住它们的耳朵,拖到帐篷里的水池 边,叫它们面对着满地的鸭毛,边打边教训它们。 它们像是犯了错误的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亏心事, 好几天都夹着尾巴,再也不敢去碰那个养鸭子的帐 篷了。 喂养小狼崽很容易。除了从厨房里弄一些肉骨 头和无用的肉皮、内脏,野外经常可以见到死羊、 死骆驼,割一大块肉,装在皮口袋里带回来,就可 以供它们吃好几天了。 小狼崽渐渐长大了,遍身刚毛,耳朵直立不倒 ,尾巴像扫帚似的拖在地上,一双灰色的眼睛炯炯 有神,显出了狼的风采。就连守护营地的大狗见了 它们,也吓得低声呜咽着,赶忙夹着尾巴躲开。 …… 漫漫长途终于到了尽头,两个地质队员带着狼 ,找遍了乌鲁木齐,也见不着想象中的马戏团的踪 影。人们告诉他们:“上北京去吧!北京才有马戏 团。”北京距离乌鲁木齐有好几千公里,要带着两 只狼上北京,谈何容易呀! 他们无可奈何,只好牵着狼走进动物园的大门 。谁知,园内早已“狼满为患”。加上经过长途跋 涉,它们被折腾得晕头晕脑的,不饮不食,早已饿 得脱了形。母狼身上还缠着绷带呢!动物园的负责 人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就婉言谢绝了,请地质队员 们带着它们“另谋高就”。 两个地质队员犯愁了,该怎么处理它们才好呢 ?他们外出办事,不能老是把狼锁在招待所的房间 里呀!他们只好带着狼外出办事,不能上公共汽车 ,就牵着狼在城里到处跑。不识真相的人称赞说: “这两只狼狗真行!”懂行的人瞧见它们伸出血红 的舌头,拖着铁扫帚似的尾巴,在人丛里钻来钻去 ,吓得拔腿就跑。 治安部门出面干涉了。这里是人口稠密的大城 市,岂能容两只野狼到处乱窜?命令地质队员立刻 解决它们。 精彩页 从前面提到的那句谚语可知,狼和“黑瞎子”在这儿各霸一方,可是也并非“楚河汉界”,不可逾越。体形笨重、傻乎乎的大狗熊一般不到山下的戈壁滩和沙漠里去冒险觅食。头脑灵活、动作麻利的狼却经常成群结队地闯进山中,和熊争夺地盘。 每当盛夏来临,戈壁滩上烈日炎炎,狼群的脚掌被炙烤得发烫,没法在火烧过似的尖石子上奔跑。这时,它们就机灵地转移地盘,暂时离开戈壁滩,肆无忌惮地跟着牧人和羊群,窜到山上的“贾依拉吾”,窥伺下手的机会。俗话说:“牧羊鞭牵着羊,羊的影子拴住狼。”这话不假,羊和狼本是拴在同一条食物链上的。随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准噶尔的狼群总是匆匆忙忙地跟着羊蹄扬起的沙尘,在高山上的“贾依拉吾”和山下的“克斯塔吾”间来回奔跑。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以凶残而闻名的猛兽,颇有几分“候鸟”的意味呢! 那一年春天,我就是在阿尔泰山下的戈壁滩上,瞧见那只灰毛狼的。 戈壁滩上天气多变。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刮风天。本来烈日当空,晒得人无处躲藏,忽然,贴着地皮刮起了一阵风,戈壁滩上被搅得飞沙走石、黄尘滚滚,几乎睁不开眼睛。我和一个伙伴——我的老搭档老吕,在山里检查了矿点回来,骑马穿过戈壁滩,朝远处的一块沙荒地走去,打算抄近路横越眼前这一片戈壁,回地质队的宿营地。 这阵大风来得突兀,呜呜地掠过荒地,卷起阵阵尘沙,绕着马蹄,前前后后地打旋儿。马迎着狂风,十分艰难地迈着步子。扬起沙石的风不断扑打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本已十分疲倦的身子感到更加困乏无力,巴不得早点穿过这片无遮无拦的戈壁滩,走进前方稀稀拉拉的胡杨树丛中。 风,时紧时缓地刮着。我跨在马背上朝四周张望,只见一片黄尘蔽日,难见远方的地物。戈壁滩上空荡荡的,除了我们两个人、两匹马,再也没有别的生命的影子。 忽然,我扭转身,瞧见一个稀罕的景象——前方不远处的低空中,有两个黑影子正迎着狂风来回盘旋,似乎特意留在空中搏击滚动的气流,显示高超的飞翔本领似的。 我看清楚了,那是两只阿尔泰兀鹰。它们正舒展着翅膀,在风里一上一下地转悠,不时侧着身子疾扑下去,又猛地冲飞起来,似乎那儿有什么东西引起了它们的兴趣。我连忙指给老吕看:“瞧,那两只鹰在风里干啥呢?” 他眯着眼睛看了一下,说:“没准有一头死黄羊。” “不,”我摇了摇头,“鹰叼死羊还不容易吗,为啥扑下去,又两爪空空地飞起来呢?再说,眼下戈壁滩上没有别的动物,死黄羊也跑不了。等到风停了再去吃,岂不更加省力?” “嗯,莫不是一只大刺猬吧?”他胡乱猜测说。 是啊,这两只鹰准是瞄准了一个活生生的动物,才不避风沙地来回冲击,想逮住那个我们看不见的猎物。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