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丰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希望将来能当上画家,平时在家总是手不离笔地画,还觉得自己画得不错。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小丰看到同学晓莉画的画很好看,就去问她:“为什么你画得这么好看?”
晓莉说:“以前我也总画不好,后来我爸爸妈妈帮我报了培训班,所以现在才能画成这样。”
小丰听后很羡慕,几次要求下,小丰的爸爸妈妈终于同意了小丰参加培训班。小丰开始很高兴,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自己的画能越画越好。
不久后,在一次培训课中,小丰有些地方总画不好,老师教了几次他也不得要领,于是批评了他几句。小丰感觉特别委屈,决定不再上培训班了。
小丰的爸爸妈妈知道后,并没有问小丰具体情况,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小丰见爸爸妈妈没有半点鼓励和安慰的意思,心里更是失落。从此以后,小丰再参加其他培训班的时候,一旦遇到挫折就逡巡不前,中途放弃。
在上述事例中,小丰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情绪低落并放弃了培训,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一种表现。小丰之所以心理承受力差,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是因为他平时在生活中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或者遇到挫折时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没有经过挫折磨炼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会显得胆怯与不知所措。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让人更从容地面对挫折,有利于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相反,如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很容易被挫折击倒,甚至会自暴自弃。
美国教育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拘谨不前的成人,在小的时候都没有得到正确的挫折指导。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若长此以往,孩子在长大后将很难在事业中有所成就。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人后能承受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所以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以下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家长自身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挫折意识淡薄,不知道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以至于虽然他们天天陪在孩子身边,孩子的性格却越来越软弱。上述事例中,在小丰提出退出培训班时,小丰父母并没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没有及时给小丰鼓励,让他正确地应对挫折。这就是家长的挫折教育意识比较淡薄的表现。
家长们应该增强挫折教育意识,并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坚强的性格。比如,当孩子摔跤时,家长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静下心来慢慢写。只有家长树立正确的挫折意识,并在生活中落实,孩子才会渐渐变得坚强。
2.帮助孩子走出挫折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比如,上述事例中的小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家长应该好好地安慰并鼓励他坚持下去,陪他一起迈过心里的这道坎,必要时还可以在小丰身边陪他画画。父母的陪伴能让他有勇气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3.有意给孩子制造些小“挫折”
有时候,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挫折让孩子去经历,这就需要家长们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些小“挫折”。
小成是小区里小朋友们心中的大哥哥,今年上五年级了。平日里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听小成的意见,无论小成建议玩什么游戏,小朋友们都同意。
小成还是班上的班长,班上的事也是他做主。他在班上所提的建议,同学们也都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老师也常常对小成的建议大加赞赏。
渐渐地,小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以为自己的意见总是最好的,只要自己开口就会得到认可。
一天,小成的表哥来小成家来玩。小成的爸爸妈妈叫小成带着表哥去外面玩。小成想带表哥去滑冰,但表哥不会,他只喜欢下象棋,因此,不同意小成的建议,并希望小成改变主意,和他下象棋。小成因为表哥不去滑冰感觉委屈,大哭了一场,把自己关在房间一整天。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