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韩裕平编著的《地道战/中国梦红色经典电影阅读》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旗帜,遵照毛主席《论持久战》中的教导,全民皆兵,大打人民战争,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在尖锐的对敌斗争中,他们创造了地道战——这个抗击敌人的巧妙打法。1942年,日军对我敌后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高家庄的人民不畏强敌,勇敢顽强,以队长高传宝为首的民兵战士和乡亲们一起,大力开挖地道,开展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战,积极配合了我武装部队的游击战,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胜利,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由韩裕平编著的《地道战/中国梦红色经典电影阅读》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之地成为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有利于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同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你看他——弯腰直腰,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拉动绳子,一边敲钟,还一边时不时地朝村外张望。
钟声骤响,响彻长空,号令既出,闻声而动,民兵们、老百姓们从各家各户跑出来,像潮水一样往老槐树底下汇集,呼啦啦,只一会儿工夫,老槐树底下就人山人海了。
人流还在汇集,一个妇女跑过来,对一个拿枪的男民兵说:“快,赶快集合部队。”男民兵应了一声,往人潮里跑去。那个妇女手一挥说:“妇联队,快来。”话音未落地,一群妇女往这边跑来集合了,手里拿着长长短短的武器。
高老忠看人来得差不多了,赶紧住了手,停止敲钟,一挥手,冲着一个叫大康的小伙子喊道:“大康——”那个小伙子应一声“哎”,提着枪,旋风一样跑了过来。高老忠说:“传宝到区上接村长还没回来,你赶紧带几个民兵到村边口去看一看,看看什么情况。”大康手一挥,喊道:“民兵,到村边口集合!”接到命令,一群民兵扛着长枪,径直往村口跑去。
“当……当……当……”
钟声再次响起,嘹亮的声响飘荡在高家庄上空,集结成云,走的走,停的停。
民兵们迈开双腿,一口气跑起来,很快就到村口了,集结待命。那个叫大康的小伙子是个机灵鬼,他爬上一棵大树,手搭一个凉棚,一眼就看到大道上有两个人影,他眨眨眼,来人更近了,没错,就是传宝。
只见得民兵队长高传宝背着一个伤员,气喘吁吁地从麦田远处跑来,民兵“淘气”深一脚浅一脚,紧跟其后。
大康对着远处的人影喊道:“传宝……传宝……传宝……”又回头对民兵们说:“快,快,快,队长回来了。”说完,三下五除二,翻身下了树,顺着木梯子下到地上。一个妇女跑过来,瞅了瞅,疑惑道:“哎,他背的是谁啊?”大康回答说:“好像是村长。”说完,两个人朝着传宝过来的方向跑去。
高传宝背着伤员,过了村边口的石桥,到了村口,人们认出他背上的伤员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村长。人们纷纷迎上前去,一脸关切,难以言表。一个妇女对着不远处的高老忠喊道:“老忠叔,快来呀,村长——村长受伤了。”有经验的同志见老村长伤得不轻,赶紧让高传宝停住脚,蹲下身,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围上来,轻手轻脚,把老村长抬到了一棵古树底下,让老人仰躺着,舒服些,好受些。
听说老村长受伤了,高老忠三步并作两步地赶来了,双脚未落稳,他就转身,上前问高传宝:“宝儿,这是怎么啦?发生什么事了?”回头再瞅瞅老村长,有些担心,然后双目灼灼地看着儿子:“老村长怎么伤成这样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高传宝上气儿不接下气儿,他停顿一会儿才回答:“听老村长说,区委……区委刚刚开完会,区政府就……就被鬼子包围了,老村长在突围的时候受了伤。”高老忠又问道:“那赵区长呢?”高传宝回答说:“赵区长他们也被冲散了,不知道人到哪里去了。”
P7-P10
曾经,拾起过草地上被吹落的发黄的银杏叶,夹在了日记里,再打开时,记住了那个秋天里青春的憧憬;
曾经,哼起过电台里被播放的欢快的流行曲,抄在了笔记上,再打开时,记住了那段岁月里相伴的愉悦;
曾经,流连过影院里被放映的精彩的故事片,存在了脑海中,再打开时,记住了那些回味里温暖的片段;
我们的曾经,是记忆的积累,留不住岁月,却留住了记忆。翻开日记时,银杏的纹络依然清晰,打开笔记时,歌词的墨迹仍然青涩。那些往事都留住了,只是在某个时刻,突然想起了那部电影,多少却有些浅忘,因为我们的笔记本里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信息,只能记在脑海里,在岁月的洗涤中淡却了一些章节。
我们一直致力于电影连环画在读者中的普及,十年间制作了数百本电影连环画,发行量近百万册,在读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今天,我们将那些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经典电影以图文版的形式制作成册,让我们重新回味那脍炙人口的故事,再度拾起从前那观看电影的快乐时光。
抬一把凳子,再也找不到露天电影;下一段视频,却没有充裕的时间观看;那么,就躺在床上,翻开这一本本图文本,将故事延续到梦里——记得那时年少,记得那时年轻,记得那时……
枕边,这一册册的电影图文本,还有一摞摞的日记和笔记本,都是我们记忆中的音符,目光触及时,在心里流淌成歌,相伴过的曾经,把美好的记忆延续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