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书籍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包含不朽的战略思想,不愧是战略思想的源头活水。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战略”(strategy)一词最早见于公元580年拜占廷国王毛莱思所编写的一部军事教材,它源于古希腊语“strategos”,为一个军事术语,意为“将道”(strategeicon)。实际上,“战略”一词最先出现于公元3世纪我国晋代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
战略思想远早于“战略”一词的出现。战略首先是一种思想,而后才是概念及其他。关于战略思想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论。一般认为,战略思想起源于春秋末年孙武及其撰写的军事战略宝典《孙子兵法》,其实不然。研读老子《道德经》和《孙子兵法》,发现《孙子兵法》的许多战略战术思想与《道德经》的战略智慧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界需要修正一个共识,那就是,战略实则发端于老子的道学,老子的道学才是战略思想的源头活水。
判断战略思想最早源自《道德经》而不是《孙子兵法》,主要依据有二:
第一,从时间上看,《道德经》成书早于《孙子兵法》。
据有关史料记载,老子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孙武生于公元前535年,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从生卒时间上推断,老子的《道德经》显然早于孙武的《孙子兵法》。
第二,从内容上看,《道德经》包含极其丰富的战略思想,而《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与《道德经》的战略思想一脉相承。
《道德经》八十一章,章章论“道”,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道贵德”。那么“道”是什么?“道”字的文字结构可分为“首”和“=L”两部分,可释义为“生命体运动的规律”。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道”就是研究企业成长发展的规律(含方向、目标、路径等),包括研究分析其过去的轨迹、现在的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这恰恰是企业战略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到成就大事业需要具备“三境界”:其中第一境界就是寻找和选择道路。他借用两句诗来表达选择道路的过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西风凋碧树”,喻指人要清晰认识严峻的生存环境;“独上高楼”,指高瞻远瞩,独立判断,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要理性决策,从多条发展道路中选择更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正是从“道”开始,所做的一切实质上就是在研究、探索和选择一条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企业战略谋划就是强调遵循规律,不能超越资源和能力盲目扩张。老子强调“道生之,德畜之”,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由德而育。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企业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就是“尊道贵德”。老子提出的“物行之,势成之”,更为战略之要。势是力量,是时势,是环境,是趋势。“高屋之上,建瓴水也”,是势;“强弩之末,不及鲁缟”,也是势。“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隆中对》提出“三分天下”战略,《隆中对》好就好在顺势而行,妙就妙在乘势而为。《孟子·公孙丑上》引用齐国谚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自古兵家重形势,拳法重扑势。凡事审时度势,顺势而行,则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又何尝不要求审时度势,顺势而行?
《道德经》从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到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到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都是在讲道论道。《孙子兵法》谈到了“道、天、地、将、法”,将“道”列于这五大要素之首。《道德经》通常被看成一部哲学著作,但其中有关军事战略的内容不少,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道德经·第三十一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道德经·五十七章》)等。《孙子兵法》的“非危不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本质上也是反对战争;孙武继承了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明确提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孙子兵法》与《道德经》两部不朽著作中诸如此类紧密关联的战略思想还有很多。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基础正是老子的道学,正如《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一样,《孙子兵法》十三篇始终贯穿着老子哲学思想。《孙子兵法》与《道德经》是继承和被继承的关系,老子与孙武的关系应该属于一种“师生”关系。
孙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战略思想精髓,撰写了《孙子兵法》这部不朽的军事圣典。毋庸讳言,孙武作为《孙子兵法》的主要撰写者和军事战略实践者,对军事战略理论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其被后人誉为“战略之祖”,也是实至名归。但如果从《孙子兵法》与老子道学的继承关系讲,我们尊老子为“战略师祖”一点也不为过。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道德经》。老子道学包含的不朽的战略思想,至今光芒四射,对研究、谋划和制定现代企业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P2-4
望闻问切是一种智慧,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何腊柏博士把管理咨询的专业责任化作管理咨询实践的激情,把管理咨询实践的心灵感悟化作对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理性思考,让人感受到中国本土咨询的蓬勃生机和希望。
——刘鹏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
转方式调结构对工业企业战略转型和升级提出了新要求,《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基于国际研究视角和作者的咨询实践对中国企业战略转型升级和管理变革提出了许多好思路,相信企业领导人阅读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贾明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
本书不少篇幅探讨国企改革和发展问题,忧虑而不悲观,批评而不攻击。文中观点新颖,逻辑缜密;案例分析入木三分,变革建议中肯有力。
——谢军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产权局局长
《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是一名专业管理顾问对企业管理的冷静旁观,作者纵论企业战略、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度针砭企业体制和机制积弊,深刻揭示企业改革和发展规律,让人感受到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郑家驹 北京安泰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腊柏博士十余年如一日执着于管理咨询事业,赞赏他总是站在商业原点不断探寻商业本质的态度,赞赏他气定神闲、勤耕不辍、上下求索的治学境界,赞赏他为当代中国企业变革奉献出的好思想。
——秦远建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篇 战略忧思
战略问源:致敬老子
从《隆中对》看战略的“三度”属性
“三核”定位企业战略
战略规划犹如做文章
五粮液的多元化困局与中国企业的多元化误区
央企过度扩张或是一种病态
如此做大又怎样——点评魏家福的冒进战略
中国矿业公司一体化扩张之殇
从与国际矿业巨头的差距看中国矿业公司转型之迫
中国“大”钢企奈何变成一只愤怒的“小鸟”
有一种多元化叫“虚拟养猪”
成本领先战略其实是个“怪胎”——丰台汽车召回事件的沉痛教训
华为拒绝上市为什么
构建企业商业模式的五个环节
矿业公司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塑造
第二篇 管理咨询与组织变革同行
《财经》之乱——“一股独大”惹的祸
威权的衰微与法治的兴起&&&点评国美电器“去黄化”运动
国企改革死水微澜归因顶层设计缺位
组织架构在组织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特色的企业功能及其组织结构配置
“精干高效”究竟是原则还是目标
流程——共同的管理语言
王熙凤协理民营企业如何
第三篇 “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口号
“以人为本”还是“以仁为本”
丰田的“自鮏化”首先是人的自动化
“民工荒”倒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需要心理疏导的是富士康员工还是郭台铭
企业“取经”,“唐僧”安在
史玉柱蜕变:从恶俗广告策划人到优秀团队领导者
维也纳爱乐乐团为什么没有南郭先生
也谈“富二代”如何接班
岗位管理——管理秩序之源
管理就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究竟是谁搞垮了巴林银行
谨防“因事设岗”让定岗定编误入歧途
岗位复合化——化解国企岗位乱象的法宝
以“能”为本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第四篇 薪酬分配制度的公正与效率
以“公正优先”破解企业分配困局
把“尊严”融入定岗定编和薪酬制度设计
岗位价值测评关键在于过程公正
大学生与农民工起薪差距缩小符合定薪规则
深圳市用房补激励富豪不给力
中国企业绩效考核五大败因
谨防掉入“绩效主义”陷阱
融入中庸智慧,推行适度绩效考核
第五篇 企业文化 卓越之道
将核心价值进行到底
像马云一样捍卫企业核心价值
北京精神有点不“仁义”
矿产资源跨区域购并与跨文化管理
“尿歪罚款”——“法治困境”的经典案例
企业文化建设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附录一 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
附录二 与中国矿业企业变革同行
附录三 2013年中国管理咨询获奖优秀案例
附录四 2013年中国管理咨询获奖优秀案例
何腊柏是我大学时代的学长,我们都曾经就读于兰州大学管理系,当时他是研究生,我是本科生。尽管属于一个系,但研究生和本科生鲜有交流的机会。我们又因为都属于同一个学生党支部,需要一起参加政治学习,所以就有了交集。一次我得知他是校研究生会主席,当时很吃惊,因为他实在有点“其貌不扬”,不过听他发言后,感觉就大不一样了。他属于比较“深刻”的那种,认真且富有思想。他有一句座右铭:心中无缺便是富,成就别人乃为贵。他身体力行,做人如是,做管理咨询更是。
他对咨询事业有着不一般的认真和执着。例举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2014年3月他随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专家代表团到美国进行商务考察学习,代表团到达纽约后,他发现行程单里没有去费城的计划,但是他特别想去费城,他要去拜谒“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墓碑。他说泰勒是管理咨询行业的鼻祖,是他心中的神。纽约到费城单程100英里,既不能影响其他团员的行程又不能脱团,他怎么去呢?他雇了一辆车,在夜深人静其他团员都熟睡的时候,偷偷摸摸出发了。可第二天清早,居然端坐在宾馆早餐厅与大家一起共进早餐。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平时和他交流,三句不离管理咨询,总不知道他为什么对管理咨询那么痴迷,那么挚爱,原来他是这样一个内心有着虔诚信仰的人。
他给人的印象就像一名斗士,激情四溢。他的文字亦是如此,情感饱满、文锋犀利。例如他在《“三核”定位企业战略》这篇文章中谈到:企业进行战略定位,规划未来发展大计,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定位,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他强调指出:“企业必须反复追问一个基本命题,那就是:企业为什么而生存?为什么而发展?想想看,我们的乳品企业为了牟取暴利可以添加三聚氰胺,我们的医药企业利欲熏心竟然制假售劣,我们的矿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竟然往地层深处注入有毒废水,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核心价值迷失,残暴践踏人类价值,追求变态发展和畸形增长,这种发展和增长于人类何益?于社会何益?缺失核心价值的企业哪里还有资格高谈阔论企业战略,又怎么可能拥有未来?”他总是站在商业的原点不断追问商业的本质,他气势逼人的一连串发问让漠视核心价值的企业如坐针毡,真的是文如其人!
他坚持认为一位优秀管理咨询顾问,不仅要出实践成果,还应该多出好思想。应该让好的管理思想变成管理变革的推力。所以它给本书书名定为《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实在恰如其分。本书中他纵论企业战略、以人为本、薪酬分配、绩效考核以及企业文化等,无论归纳或演绎,无论针砭或抨击,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他忧虑而不悲观,抨击而不攻击,他批评近年来国企改革死水微澜,但他始终坚信,国企改革一定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这就是他,一位思想富翁,一位兼具管理理性和乐观主义情怀的管理学者。
可是他绝不是一个学者,尽管他勤耕不辍,著述颇丰。他只想做一位名副其实的管理咨询人。他坚持认为,商学院过去时的教科书永远滞后于企业进行时的管理变革。所以他一直坚守在管理咨询的前沿,活跃在管理咨询的前线。他主持的某大型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案例成果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入《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案例选编》,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收入《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列入全国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指定教材;他主持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多次获得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管理咨询案例奖。他创造了“咨询一家满意一家”的优秀咨询业绩,书写了咨询人生春华秋实的华丽篇章。
咨询生活,如歌人生。阅读何腊柏博士的《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燃烧的激情,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我情不自禁有了一种把它推荐给读者的想法,但绝对没有想到为本书作序,一是资格不够,二是写序是一种难活,担心水平不及。何博士的书稿交给出版社后,出版社让他找人写一个序,他说他人缘“差”,也找不到其他人写序,只好找我。看在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有短信交流的份上,只好仓促上阵。但是真的没底,心里一直打鼓,不知会不会帮倒忙。他倒是很坦然,告诉我,高端读者吃大餐吃得多了,你就给上一盘小凉菜,给大家开开胃。他这哪里是求我写序啊,这么多年总算被他“算计”了一次。意思不明摆着吗,要吃大餐还得阅读正文。
《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这本书是何腊柏博士十余年咨询实践的心灵感悟,是第三只眼睛对企业管理的冷静旁观。当然,书中文字蕴含的激情和力量不仅属于他本人,而应该属于你,属于他,属于我们每一位读者。
埃森哲咨询总监马芳
2014年4月22日
《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由何腊柏所著,是一本记述一名管理咨询顾问所忧所虑、所思所想的书,全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涵盖企业普遍关切的战略规划、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优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热点内容。五个部分的内容独立成篇,又紧密关联,共同构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相对完整地呼应了变革时代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管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企业管理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的关切。
第一篇“战略忧思”,对事关企业战略规划大局的“三核”定位、多元化扩张、一体化战略、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品牌定位等战略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展开评论,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律;
第二篇“管理咨询与组织变革同行”,对中国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的沉疴痼疾进行抨击,揭示管理咨询作为外部推力参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第三篇“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口号”,着重围绕人力资源团队建设展开议论,用一个一个生动的案例诠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规律;
第四篇“薪酬分配制度的公正与效率”,专门就企业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释疑解惑,阐明“公正决定效率”的薪酬分配之道;
第五篇“企业文化卓越之道”,用鲜活事实阐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应该有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是定位企业核心价值,难点在于捍卫企业核心价值。
用实践感悟和理性思考回应对“管理咨询”的质疑;
用进行时而非过去时的管理思想呼应中国当代企业对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关切;
用十余年咨询实践的心灵感悟告诉变革中的中国企业:管理咨询实实在在融入了市场经济波浪壮阔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一种直接作用于企业并推动企业变革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三只眼睛对企业管理的冷静旁观;
一位资深管理咨询顾问十余年咨询实践的心灵感悟;
由何腊柏所著《管理咨询是一种力量》中的五十一篇评论性文章,针对管理难点释疑解惑,结合管理热点呼应企业关切;
每篇文章配以题记,点示文旨,聚焦读者思维,激发读者通读兴趣;
一种源于经典但更新颖鲜活的管理思想,一种更加生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管理逻辑,以咨询语言叙述,深入浅出,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