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脑科医生细说音乐史之谜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黄震遐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无锡有没有“锡”?

无锡真是一个扑朔迷离,谜一样的城市。

首先,很多人都会猜为什么叫“无锡”?无锡有座锡山,难道是以前有锡,后来没有,所以命名?这的确是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言之凿凿地说,本来产锡,到了汉代才没有,因而改称“无锡”。其实,周振鹤和游汝杰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书中指出,“无”字在古越语词中是冠首字,表达音,而不是表达义,因此根本不合“没有”的意义。无,可以用于人名,如吴越王的名字,无壬、无颛、无疆,也可见于地名,如无盐、无功、无编等等。至于芜湖的“芜”,乌程、乌伤、乌凤山、乌蜀山的“乌”,也是本来同音或近音的冠首字。

去无锡那年,在小巷里吃了至今最好吃、最难忘的烧饼。泽宜和我在一家小小的烧饼铺,问年轻的老板买了只要几毛钱的黄桥烧饼,其香,其脆,至今犹在脑海中盘回。我们吃完了又回去买,再三几次直至肚子无法再继续为止。于是说,必须记下小巷的名字,以便日后回来找。

看见巷名时,却惊诧地见到一个“井”。这可不是日本字?后来问许多朋友,也有同样反应。但是日本字怎么会出现在无锡那么古老城市的巷名?应该是古老的中国汉字吧?回到家,查《汉语大字典》,果然找到这个字属于“、”部首,有两个字义,一是和井同义,另一个则是投物井中声。日本人把“井”用于碗饭,想必是从此借义;“井”也是姓氏。所以属于古字该无疑问,只是我们现代中文不用,才把祖先的字误以为是东洋字。

无锡不仅是烧饼好吃。清末著名的冤案,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发生在浙江的余杭县。一八七七年,杨乃武在北京重审,冤案昭雪凯旋回乡时,曾经路过无锡,在崇安寺旁的小店吃馄饨,并且打包回去送亲友,作为庆祝。我们去了这家百年老店,馄饨虽然好吃,真正令我们赞叹,吃不愿罢的倒是枣糕。然而,后来又听说别的店也声称自己才是杨乃武当年光顾的馄饨店。究竟谁真谁假,看样又会是一场清官也难判的案了。

·被冤枉患梅毒的阿炳

音乐方面,无锡也有一出奇案,关于《二泉映月》的作家阿炳。阿炳出生在无锡,真名华彦钧,在三十四岁时失明,一生潦倒,卖艺街头。很多传记都说他眼盲是因为染了梅毒。为什么会传阿炳患有梅毒?文章通常引述认识他的黎松寿说他“生活失检,沉溺风月,终致祸及双目”。但这只可以算是道听途说,推测生活习惯和起病原因相关,也许符合国人对性和病的看法,却说不上是可靠证据。何况,阿炳失明的时候黎松寿还只是六岁的小孩子,根本不可能知道失明的病因。

事实上,我始终查不到任何可靠证据,证实阿炳的失明和性病有关。有这种说法,最大可能是和阶级性判断相关。阿炳出身低微,染上鸦片毒瘾,光顾过花街柳巷,人们自然会推测眼瞎应该和不光彩的病因有关。何况,清末民初时候,和性病相关的词语不少,说明性病当时非常普遍。

梅毒虽然可以引起眼病以及失明,但是梅毒眼病通常伴随二期慢性梅毒,如果没有治疗,梅毒一般会恶化。当时根本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言,阿炳却活到五十七岁才逝世,去世前要长期在家休养,但症状是经常略血。他至少到五十多岁时仍可演奏,死前也还可以为作品录音。根据无锡群众艺术馆的钱铁民所述,阿炳是突然吐血病故的。这都不像是梅毒后期患者的症状。

另一种性病——淋病,也可以导致失明,但这主要是初生儿染病才会。成人淋病入眼的案例十分罕见,而且是急病。阿炳却据说是二十一岁时就得到眼病,距离失明十三年之久,淋病致盲可能性便极低。

因此,最大可能性是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俗称“沙眼”,导致阿炳失明。沙眼是全球传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六百万人眼盲。沙眼衣原体D-K血清型可以经过性接触传染,而引起尿痛、尿道流出分泌,附睾和睾丸发炎等生殖器感染症状,也可以引发急性结膜炎,症状包括红眼和流脓。但是,此沙眼衣原体非彼沙眼衣原体。这类沙眼衣原体对角膜影响甚少,所以通常不会对眼睛造成严重后果。

真正造成问题的是另一种近房亲戚衣原体——基因上只有0.4%的差别,却只感染眼睛,而不感染生殖器的A、B、Ba、C血清型沙眼衣原体。这种衣原体引起的沙眼,患者就不是因为性接触染病,而是因为咳嗽、喷嚏、共享毛巾、脸肮脏和苍蝇而得病。穷人患病的风险较高,因此,改善生活环境是世界各地沙眼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阿炳一生颠沛坎坷,自然属患沙眼的高危族。

·病菌如暴政

不过,给冤枉说是患梅毒的音乐家,也不只是阿炳一个人。

我们这一代人只知道艾滋病可怕,对于梅毒,已无惧心可言。

稍微阅览人类历史,便会发现太凶暴的政权通常不能持续多久。蒙古铁骑可以横扫欧亚,但帝国旋即消失,秦始皇可以为世人留下陶俑,却保不住秦朝。

自然界也同样有条铁一般的定规,太恶毒的病菌或病毒都不会流传长久。把宿主杀死,就连自己寄生之处也消灭,无法再传播下去,明显是两败俱伤的行为。像俗称“SARS”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病,一时令人丧胆,转眼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正是太凶狠,宿主都没机会把病传染他人,所以只可以出现小区域的爆发,难成广泛流行病。

梅毒初抵欧洲和中国时都曾经杀人无数,到后来也要变种,不再那么凶狠,即使没有抗生素,患者也不会死于急性梅毒,而只是受到转入心血管和脑神经的慢性病折磨。

但是在十九世纪时,这种性病还是无药可医的绝症,而且可以很快致命。读大学时,曾任英国军医的老师告诉我,在他爷爷的年代,许多英国水手在来东方途中,于印度染病,香港发病,赶不及回到故乡,便已撒手人寰。

P10-14

目录

音乐奇案

梅毒与音乐家

失明的音乐家

音乐大师误遇黄绿眼医

不可承受的音符

迷路的手指

乐坛独臂刀

音乐在萧条中蔓延

胖子不息,美音不绝

天使之音

樱花下思杜普蕾

枉死的舒伯特

一杯水带走了柴可夫斯基

莫扎特的粗言秽语

贝多芬的耳朵

仙乐飘飘在脑海

中外跌宕情,写恨意不尽

来自笼里的乐章

乐在脑中

反向的琴键

白宫的右脑

兄弟,有斗零吗?

吹着风笛上战场

为什么会有音乐?

动物有音乐吗?

对牛弹琴

我歌,故我言

音乐与语言

一曲难忘

乐在脑中

化为千风,化为山脉

失去音乐的灵魂

唐郎去后狂歌少,山城虽小知音多

梅娘,记忆与情感

唱爱

文化探趣

也谈梁祝

昭君出塞和男权社会

倾国之婚

世上有多少性别?

饶先生的符号,皇后的琴

乐从何处来

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

谁说琴手无软功?

左手一壶,右手弦

醉翁之意岂在酒

此时无声胜有声

痨病之于文学的凄美

林黛玉和肖邦

马勒的盛唐瓷亭欧西乐

七月炎夏忆周璇

乐谱的烦恼

附录

大脑图

名词中英对照

英文期刊简全称对照表

序言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三十多年前逝世,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则在二零零九年弃世。两人都是声线、舞姿特殊。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英年早逝的原因也都是因为过量使用药物。他们表演能如此激情,使观众如痴如迷,却又是否他们无法不沉溺药物的原因?我们仍未有最终答案。但是音乐和舞蹈创新确实和脑的加压素、血清素以及多巴胺系统有关。音乐创作能力尤其是和加压素基因关系密切。而这三个系统的部分基因又和滥用药物相干。成者萧何,败者萧何,也许猫王和MJ的夺目辉煌,与最终悲剧都是来自同一源头!

英国科学家斯诺(C.P.Snow)在一九五九年提出两类文化的观点。他指出当时的英国人文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互不沟通。造成的结果不只是门户之争那么简单,而是国力的衰退,以及人类进步的受阻。去年,纽约科学院为“两类文化论”举行了一个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会议上。论者基本上认为欧美的人文和科技界知识分子在认识方面的分歧已经减少。但是科学家和公众之间仍然存有两类文化如何沟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美国学校教不教进化论的纷争。以及布什年代美国政府对科学证据的不信任和忽略。

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初五四时代,大声疾呼要请赛先生(科学)来中国。倘使西方民众今时今日对赛先生认识都仍未足够,中国人圈子里两类文化壁垒森严,互不相干就更不稀奇。病毒和病菌,两种完全不同的致病原因,无论普通老百姓或高级知识分子都经常混为一谈。在讨论文字改革,应繁应简,竞听不到认知科学家的证据。

另一方面,许多莫名其妙的中文科学名称,如称痫病为“艾比利斯”、”递息病”;称感冒为“流感”(单独未流行的感冒也可称为”流行性感冒”?),都说明科技界知识分子对人文知识也认识不足。更令人诧异的是,不只是人文和科学,还有学科之间欠缺沟通,个人也可以精神分裂,恺撒的给恺撒,上帝的给上帝。城中名人笃信风水师,无逻辑思维而受骗,还可明白。理学院院长在家里设风水阵,医生找风水师定家居,应该是受过严谨科学训练的科学家,竟可以在自己学科外的生活中毫无科学意识。这不只是个人取向,更严肃的后题是科学在中国会否变质为一种谋生的方术,而不融入中国文化,享有稳固的意识基础?

写这本书,是希望能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终极一统略尽绵力。从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换新鲜的视线,旧的事物也许会显示出新的信息,从而衍生迥然不同的意念。

搜集资料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提。书里比较多关于西方音乐家的疾病讨论,主要是因为西方传记中有不少个人疾病的记载,而华人圈中却很少。美国King Sisters的爱丽丝(Alvce),童年时患哮喘,成年后病情舒缓,只有在烟味弥漫的房间里才不舒适。但五十多岁后哮喘卷土重来,而且日渐严重,影响她的歌唱表演,使她终于要停止演出。像邓丽君那样著名的歌唱家,死于哮喘,我们却无法知道哮喘曾否影响她的音乐事业,她是否需要和病搏斗,才能使我们享受耳福。邓丽君未到四十岁就息影歌坛,是不是因为哮喘?我们也没有可靠资料。同样,虽然新凤霞写了几本书,对于终止她舞台表演的脑血管病,我们也所知甚少,无法从此得悉对她歌唱能力的影响程度。我想,这可能不是隐私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有种羞耻感,不愿意给人知道自己并非健全。另一方面,对病也可能只有笼统的概念,认为病就是病,何须详情分析。

读者可能会想较深入探讨书中带出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尽量提供了注解。但因为这不是一本专业学术著作,太多注解也许会使人望而生畏,所以我只注明科学文献和比较关键性的文献。一般传记就没有注明。

中文书美中不足往往是欠缺索引,令人难以交叉查阅。对于研究更自然构成障碍。

原因之一是没有好的中文排序系统。部首、笔画、拼音都不适合。过去十年,我一直在想如何解决这问题。结果发现一旦接受汉字是由二十一个笔画字母组成,中文不但是容易学,排序也不成问题。希望大家觉得书中索引所用的中文字母排序系统,方便查阅。系统详情和原理请看www.sortchinese.com,更可以为自己的档案下载排序软件。

书中不足或欠妥之处,欢迎来函指教。

黄震遐

内容推荐

马勒终究还是没有打破“第九交响乐之咒”,是否源于医生对他风湿性心脏病的断言?写出那样多美好音乐的莫扎特,为何却异常喜欢粗言秽语?柴可夫斯基究竟是死于一杯水,还是因为同性恋压力而自杀?是什么疾病使天才的大提琴家杜普蕾盛年时便手无知觉,不能判断琴弓的轻重,最后英年早逝?身体和心灵的疾病对音乐家的创作影响极大,脑神经科专家黄震遐以其丰富的医学和人文知识,详述大脑细胞如何主宰音乐家的思想、感情、性格甚至命运。《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脑科医生细说音乐史之谜》内容涵盖音乐、文学、医学和文化史各个方面,读来趣味盎然。且看,当冷静客观的医学遇上激情的音乐,会衍生出怎样的全新理念?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脑科医生细说音乐史之谜》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编辑推荐

近日中国人圈子里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两类文化壁垒森严,互不相干,黄震遐编写的这本《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脑科医生细说音乐史之谜》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中继一同略尽绵力,用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大脑是身体最复杂的部位,本书剖析了大脑活动,详述了每个大脑细胞如何主宰我们的一举一动。本书用新鲜的视角,将医学融入生活,将科学融入文化,衍生出迥然不同的意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