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彼得·德鲁克先生一直是企业、公共事业组织和政府的高级管理者的良师益友和顾问,他对社会经济力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富有实践经验,他善于将二者融会贯通,指导组织的领导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1939年起,他撰写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管理学著作,这些著作本身自然而然地构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学丛书。
本书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世界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革,50年前管理领域默认的假设、规律和惯例遭到质疑和挑战,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利用已经发生的变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巨变时代的管理(德鲁克世纪精选)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美)彼得·德鲁克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彼得·德鲁克先生一直是企业、公共事业组织和政府的高级管理者的良师益友和顾问,他对社会经济力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富有实践经验,他善于将二者融会贯通,指导组织的领导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1939年起,他撰写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管理学著作,这些著作本身自然而然地构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学丛书。 本书是他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世界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革,50年前管理领域默认的假设、规律和惯例遭到质疑和挑战,管理者必须思考和利用已经发生的变革。 内容推荐 组织雇用管理者的目的就是执行和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管理者必须通过思考和利用已经发生的变革完成自己的使命。 过去50年来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管理的假设、规律和惯例已经发生改变。 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工具,成为管理者的关键性资源和组织的基础。 在世界经济中,新的权力中心,持续增长的新兴市场和行业层出不穷。 在这个转型的世纪,社会和政府的变革才是量大的变革。 目录 推荐序一(詹文明) 推荐序二(张远凤) 译者序 前言 专访: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执行者/1 第一部分 管理 经营之道/16 应对不确定性的计划/30 五种致命的经营失误/35 管理家族企业/40 总统六准则/46 网络社会的管理/51 第二部分 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 组织的新社会/60 三种团队/76 零售业的信息革命/81 不做数据的文盲;掌握该掌握的内容/86 我们需要的是衡量手段,而非计算/91 管理者今天需要的信息/95 第三部分 经济 世界经济在贸易方面的教训/112 美国经济力量的转移/128 寻找新兴市场/133 环太平洋地区与世界经济/138 日本有限公司走到尽头了吗/142 疲软的美元反倒让日本如虎添翼/14g 新兴的超级力量:海外华人/154 第四部分 社会 社会变革的世纪/162 非营利组织的长足发展让我们获益匪浅/206 知识工作和性别角色/212 彻底改造政府/216 民主国家会赢得和平吗/233 专访: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256 试读章节 要提前发现问题,管理者必须注意警告信号。当组织实现最初制定的目标时,经营之道总是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是庆祝的理由,而是重新思考的理由。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AT&T完成了让美国的每一个家庭和企业都拥有电话的使命。于是,一些管理者说他们应该重新评估企业的经营之道,例如,可以将目标已经实现的本地业务从成长型业务和将来的业务中分离出来,他们要先从长途电话业务开刀,并面向全球拓展电信业务。他们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几年以后,AT&T开始垂死挣扎,多亏反垄断法救了他们,而反垄断法通过法令所做的恰恰是AT&T的管理层拒绝主动做的事情。 快速发展是组织的经营之道出现危机的另一个可靠征兆。对于任何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规模翻一番或两番的组织来说,它的经营之道必定跟不上它的发展。甚至硅谷的人也认识到,一旦一家公司发展到人们需要佩戴名牌的地步,啤酒狂欢节就不再足以满足人们的交流需要。但是,这种发展对更深层次的假设、政策和习惯提出了挑战。组织如不能重新考虑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问题,继续保持健康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发展了。 通过另外两个显而易见的信号,我们能发现组织的经营之道不再有效。一个是自己或竞争对手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另一个是自己或竞争对手遭遇始料不及的失败。 在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制造企业在日本汽车面前溃不成军的同时,克莱斯勒(Chrysler)却出人意料地取得成功。其传统的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丢失得比通用汽车和福特的快。但是,吉普车和小型客货车的销量却大幅攀升,而它们的发展纯属意外。在那时,通用汽车稳坐美国轻型卡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在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从未注意过它在轻型卡车方面的生产能力。毕竟,在传统的统计方法中,人们始终把小型客货车和轻型卡车归入商用车一类,而不是乘用车,即使现在,大多数人在购买时都认为它们不属于乘用车。 P27 序言 中国大陆将是全球“知识工作者”数量最庞大的地区,其生产力也将会有历史上少见的惊人表现。但很少有人知道“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这个词是由彼得·德鲁克在1959年《明日地标》(Landmarks of Tomorrow)一书中所发明的。知识工作者可自行掌握“生产工具”——知识,但知识却是必须终生学习才能持续拥有的。为此,学习已成为知识工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工具。 然而,知识工作者只是成本中心,而不是绩效中心,有绩效的是“企业”。因此,知识工作者既是老板的雇员,也是雇员的老板。正因为如此,知识工作者必须了解企业的需要,但企业也必须了解知识工作者的需要、要求及期望。 德鲁克回答他人“历史上最成功的领导者是谁”的问题时,他指出:“就是4 700年前或更早时,第一次构想出金字塔、并史无前例地设计与建造金字塔的那位埃及人,而且这是在人类有历史记载的年代完成的。” 事实上,“知识”社会的本质就是流动性,也就是说,知识工作者的流动性是必然的、而且是快速的。理由是他们都拥有“生产工具”,而且能自由地转移到有效益最高、成就、最大、晋升最快的机会的任何地方去。(看看高科技、网络公司的人才流动即可窥知一二。) 身为知识工作者应建立有用的资料库,因为资料要成为信息,必须能被重组且应用在工作上,更重要的是在决策时用得上。像过程成本的核算,包括从供应商工厂里的机器,到商店里的收银机,是沃尔玛迅速发展的原因。它使人们摒弃了大量的仓库和大量的文书工作,使成本减低了1/3。 因为企业运营是为了创造财富,而不是为了成本控制。为了达到此目的,经理人需要具备充分而有效的信息。丰田就是一个极佳的实例,它了解且管理了它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成本,它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都是供应链的成员。透过这个网络,丰田掌握了从制造到销售的所有成本,使之成为一个成本流(Cost Stream),将注意力集中于投入少而产出大的地方。 中国大陆正快速迈向“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管理这种新型的网络社会需要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技术以及不同的态度。例如,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顾客”,而非自己的“产品”。 身为知识工作者的经理人需要四个判断工具:基础信息、生产力信息、核心能力信息以及珍贵资源的分配信息等,以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必备的判断依据。而更高的领导者更需要恪守六条守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守则一,需要做些什么?守则二,集中力量做必须做的事。守则三,别把赌注压在自以为已有把握的事情上。守则四,一位有效能的领导者从不进行微观管理。守则五,一位领导者在组织里没有朋友。守则六,你一旦成为领导者,就要停止公开活动。 大多数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大陆是个世界工厂,惟独德鲁克认为中国未来将是“全球服务市场”。他同时大声疾呼全球四个新市场已到来了:第一,通往新市场最快速的捷径是电信与信息;第二,环境新市场,包含水与空气净化设备的市场、农业生物市场和能源市场;第三种市场根本就不是新市场,如基础建设,尤其是大型运输系统如公路、铁路、桥梁、码头及机场;第四种市场,它是由人口统计学创造的市场,包括人寿保险、养老基金及退休基金等。 世界的经济形式已在转变,据统计,目前传统的商品贸易仅占一国贸易的1/3,其余2/3都是服务业型贸易,而跨国投资的行为,也渐渐转向由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盟”来进行。中国将是未来的主角之一。 为此,零售业的信息革命,顾客已不需要费事寻找销售员或店员,因为他们一走进商店就知道商品在哪儿,颜色、型号、价格为何,也就是说:“服务就是提供信息。” 沃尔玛的真正成功,大部分则归功于它对零售的新定义——“与其是商品的流通,倒不如是销售的流通”。这个概念把从制造到销售的整个流程结合起来,而这整个理念的基础,是建立在“立即反映客户购买的真实情况上”。这样的变革让沃尔玛得以裁减了三层仓库与传统零售业1/3的成本。 宜家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它开创了“北欧设计+当地风格+就地制造+现地配送”的产销方式,更把这种设计中心发挥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宜家之所以能够物美价廉的主因,是它了解到家具制成品的成本,有一半是用在最后的组装上。如果每个部分都经过精密的设计和制作,再附上清楚的说明书,连不懂机械的人也可以自己组装,又可增加乐趣和成就感。 像沃尔玛、宜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而是创造机会的赢家,因为解决问题只能减少损失,惟有把握机会才能创造顾客。 在中国相当多数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究竟家族企业如何经营?德鲁克提出忠告:“只有家族服务于企业,企业与家族才能同时生存,并得到发展;假如企业的营运是服务于家族,则将两败俱伤。”在“家族企业”这个词中,重要的字眼不是“家族”,而应该是“企业”。 不论是世界级的企业或是家族式企业,都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既然是“信息”型的企业,知识工作者就无法单独作业,必须以团队的模式运作。为此,德鲁克指出三种不同的团队运作模式,实为极有价值的做法:第一种团队是棒球队型;第二种团队是足球队型;第三种是网球双打型。为此,各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团队,所谓团队,换句话说就是工具,因此,每个团队设计都有各自的用途、特点、要求与局限性。 不管企业或团队如何成功,也不论如何卓越,还是面临了挑战和危机,其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事,而是因为时代的巨变,企业或团队的基础假设已不再合乎现实了。 德鲁克创建了“经营之道”理论,该理论分三部分:第一,有关企业环境的假设,即有关社会和社会结构、市场、顾客及技术的假设;第二,有关企业特殊使命的假设;第三,有关完成企业使命所需的核心能力。而有效的经营之道则包含: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设,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在三个领域中的假设必须相互适应;经营之道必须被整个企业知道且理解;经营之道必须不断地接受检验。好的经营之道必须有自我革新的能力。 我们一直想寻找一位拥有神奇魔杖的经理人,期望他能使企业起死回生。然而,建立、保持和更新一种理论,并不需要依靠像成吉思汗或达·芬奇这样的人物;这依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努力工作;这里需要的不是聪明,而是责任感。这就是“首席知识工作者”——企业CEO的职责。 我们不是掌握“趋势”,而是深入“趋势的转变”,在该书中,德鲁克点出了21世纪的两大趋势:一是世界经济的迅速兴起在中国;二是知识世纪的教育优先所出现的重大变化。为此,他提出掌握趋势变化的关键性问题,以作为未来巨变时代下的思考架构。例如,“哪些已经发生的事将会影响未来?在产业与市场中,有哪些基本价值与科技的变革正在萌芽?有哪些信息已经产生质变了?对我们的企业有何影响?” 让我们把握住机会,只有面对巨变、接纳巨变、甚至再造经营理论,才能创造机会、创造经营的优势且屹立不倒。 任何组织、任何知识员工想要出类拔萃,想要追求卓越,本书的确是给了我们一盏明灯,指出了未来的康庄大道,指点了明目的光明前程,您能不先读为快吗?特予力荐,相信您一定爱不释手。 詹文明 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2006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 ——《商业周刊》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经济学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